佛经译文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白话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六)

  【10.4.4萨尼受戒

  二月间,奘师受请为宝乘比丘尼传授大戒,她原是高祖宫中的女官,系出名门,精通文史,才思敏捷,高宗幼年时曾经从其受学,继位后为了报答师恩,特别赐封她为河东郡夫人,备极礼敬尊重。夫人晚年向道心切,志在出家,高宗为了依顺她的志趣,特地为她在宫中建造了一座鹤林寺,并建碑称颂她的懿德。又度侍者数十人,四事供养完全由国库支付,由此可见高宗对她的优厚。

  二月十日,高宗下令奘师为阿阇黎,由奘师另选九位大德为尊证,各带一名侍者到鹤林寺为河东郡夫人,宝乘比丘尼授具足戒。

  事先已命庄严宝车十乘,乐车十乘,恭候于景曜门内。先派人以骏马赴寺迎请,入城后改乘宝车,奘师与九位大德前行,乐车奏乐随后。当时正是大地回春的二月季节,桃李争妍,百花齐放,奘师车驾所经之处,男女老争仰慈颜,道路两旁人山人海,热烈的景况,几乎可与佛陀初入王舍城媲美。

  传戒法会一连三天,王公大臣随喜拈香观礼的,络绎不绝,法会的庄严隆重,可说空前。

  传戒法会圆满后,高宗又命当时的名画家,绘制奘师等十位大德的德像,永留寺内供养。

  【10.4.5御赐碑文】

  显庆元年春三月,御制大慈恩寺碑文完成,时礼部尚书许敬宗遣使将碑文送与奘师。师亲往谢恩,并请御笔亲书,敕匠镌讫,于夏四月初八,将碑送寺。

  奘师蒙圣慈赐碑,不敢空默待送,乃率慈恩寺徒众及京城僧尼,各营幢盖宝帐幡花,共至芳林门迎碑。帝敕大常九部乐官,长安、万年二县乐车百余乘,至初七日,集于城西安福门街,惟是夜天雨,初八日路堪不堪行,又敕暂停。乃迎法师入内,至初十日晴,仍敕照前陈设,至十四日旦,方乃引发幢幡等依次陈列,从芳林门至慈恩寺,三十里之间,蔚成大观。

  帝登安福门楼,望之甚悦。京都士女,观者数万余人。至十五日度僧七人,设二千僧斋,陈九部音乐于佛殿前,至晚方散。

  十六日奘师又与徒众,诣朝堂陈谢。

  【10.4.6冷病复发(656年,55岁)】

  奘师于西行求法途中,因跋涉雪山受尽严寒,以致得到冷病;每次冷病发作,奘师就心中闷痛难当,数年来都亏按时吃药,才算把病情给稳住下来。

  这一年的夏天,因天气酷热,奘师一时贪凉,以致感染风寒,使得冷病复发,结果病情一发不可收拾,大家都很忧心。

  高宗知道后,遣御医数名专程前往医治奘师,不仅药物由宫内专程送达,就连奘师的寝室,也由内宫派专人侍候。高宗对奘师这般的珍重爱惜,就算是亲子之情,也不过如此。

  过五日,奘师总算病愈,翌日即进表谢意。帝览表又遣人前往慰问,劝师大病初愈,体弱气虚,宜善自摄卫,不宜过于劳心。

  人命无常,奘师自然也不能避免,所以虽病卧五日即愈,但健康情形已大受影响。

  【10.4.7佛光王子】

  奘师病愈,帝遣使迎师入宫,安置于凝阴殿院之西阁供养,继续翻译。

  冬十月,中宫皇后怀孕难产,于是皈依三宝,祈求佛菩萨加被。奘师告诉她,身体不会有事,不过如果怀的是男的,希望将来能让他出家,结果高宗马上亲口答应了。后来皇后果然平安生下了一个儿子,端正奇特。高宗很高兴,令人通报奘师,强调不会违背先前的承诺,请求加以护念,号为佛光王太子。

  满月后,高宗下令为佛光王度七个人出家,并请奘师为佛光王剃发:所剃之发表示烦恼已落;所度之僧则表示王之侍卫具足矣。奘师为庆祝佛光王太子满月,并进呈法服及金字般若心经一卷,香炉、宝字、香案、经架、数珠、锡杖等物,以充道具,俾善神见而踊跃,而为王子造福。

  【10.4.8与姊扫墓(洛阳故乡)(657年,56岁)】

  是年二月,高宗驾临洛阳宫,奘师也陪同前往。

  回到故乡时,亲朋故旧已大都不在人间,只剩一个姐姐嫁给张氏。姊弟乍见,一时悲喜交集,奘师向姐询问父母所葬何处,随后两人一同前往父母坟前祭扫。奘师眼见父母亲的坟墓经四十余载,年久荒颓,就决定要另外找一个地方重新营葬,于是上表告假。高宗看到奘师请求续假的奏表,不但照准,而且下令有关部门,一切费用由国家供给。

  改葬当天前去参加的有一万多人。处理完毕,奘师请求归隐少林,但被高宗慰留,只好继续留在积翠宫译经。

  【10.4.9译经瑞象(玉华寺)(659-663年,58-62岁)】

  为了专心翻译大般若经,奘师请求移居玉华寺(即前玉华宫),这是一部大经典,梵本原文就有二十万颂,内容很多,翻译起来自然不容易,参译的人常常建议采取节译的方式。奘师考虑了很久,也想采纳大家的意见,效法鸠摩罗什着重意译,去繁从简。不料才作了这样的决定,当天夜里就有恶梦,非常恐怖:或经历危险,孤独无助;或遇猛虎追逐,不能脱身,常常在汗流浃背中惊醒,这种异常现象,好像在对奘师的决定提出警诫。奘师审自思维后,即重新向大众宣布,仍采广译不删略。

  果然,宣告当晚,奘师就梦见诸菩萨眉间放光照在自己身上,有说不出的舒畅;又见自己持着花、灯,供养诸佛,或者上升高座为大众说法,受大众围绕赞叹,恭敬供养。从此以后,奘师在翻译大般若经时,不敢删略一字,完全按照梵文原本翻译。

  奘师在译大般若经时,除了自己频频见到瑞相后外,助译的法师大德们也多有梦见祥瑞。

  玉华寺住持慧德法师和译经大德嘉尚法师在奘师译到初会的严净佛土品时,同时梦见玉华寺内广大清净,布置庄严,幢帐宝舆、花幡伎乐充满寺中;无数的僧侣手执华盖,捧着经中所说的各种供具来供养般若经,通道两边墙壁都装饰得美轮美奂,名花铺地,直通译经院内。

  译经院内宛如内宫,三堂说法,奘师居中堂。他们惊喜而醒,同去参礼奘师,详细描述梦境,奘师很高兴的说:“现在正翻译到这一品,诸菩萨等,必有供养,诸师等现在该相信了吧。”

  而更奇妙的是,在肃诚院旁棵双奈树,当般若经翻译快圆满时,忽然在不是开花的季节,几次开花,而且每次均只开六朵,每朵开成六瓣,红白都有,鲜艳可爱,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般若再度弘扬的先兆,六瓣应是象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

  奘师在翻译这部经期间,特别用功,并常勉励大家说:“我年事已高,加上这部经又很大,恐怕在我生前无法译完,因此大家要加倍努力,勿辞劳苦!”

  龙朔三年十月二十三日,这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总算圆满完成。奘师欢喜合掌告诉徒众:

  “这经和此地有缘,我之所以能来此玉华寺,完全是这部经的力量。从前在京城,因外缘牵乱,事务繁忙,我一直担心会无法完成。现在能够顺利完成,可说都是诸佛加被,龙天护持的结果。这是镇国大典,人天至宝,各位应当感到欢喜荣幸。”

  当时玉华寺的维那寂照法师,为了庆般若经译成而设斋供养,并将经文从肃诚殿请到嘉寿殿斋堂,当众宣讲读颂。正当迎经时,经卷忽然大放光明,异香远播,奘师更加欢喜的说:

  “这部经中说:‘此方有乐大乘者,国王大臣、四部徒众,书写受持,读诵流布,皆得生天,究竟解脱。’既然有这段经文。不可不宣告大众周知。”并令弟子窥基奉表奏闻,请求皇帝赐写经序获准。

  【11.玄奘志业万古传】

  【11.1奘师辞世(664年,63岁)】

  奘师译完般若经后,觉得自己身体大不如前,知道无常将至,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就向弟子交代后事说:“我到玉华寺来是因为翻译般若经,如今经已译完,我生命也快要结束了。

  我死了以后,你们要简单俭省处理,只要用一张粗的竹席将我卷好埋在偏僻的山水边即可,不要靠近宫寺,因我这不净的身体要离远一点。”

  在座的弟子听了,都流着眼泪说:“和尚您气力很好,尊颜也和以前一样,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奘师回答:“我自己知道,你们不必安慰我。”

  麟德元年正月初一,译经的大德和玉华寺僧众又慇勤启请奘师再主译一部大宝积经,奘师为了不拂逆大众的精诚,只好接受他们的请求,勉强提笔,作象征式的开始。只见他翻译了几行,就感觉力不从心,于是收拾梵本,搁笔告诉大众:“这部经典的卷数和大般若经相近,我衡量一下自己的气力,恐怕无法译完这部经典了。我自知已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我现在要到兰芝谷等处,礼拜俱胝佛。”随即奘师率领弟子出寺前去,弟子们相视黯然泪下。参拜后,奘师回到寺里就专精行道,绝笔不再译经。

  初八日有一位高昌籍的弟子玄觉,夜间梦见一座高大庄严的佛塔突然崩塌了,惊醒之后不知主何吉凶,就去请问奘师,奘师说:“这不关你的事,是我辞世的预兆!”

  不幸第二天傍晚,奘师不慎摔了一跤,虽然只是一点皮肉伤,却病势沉重,昏迷不醒。直至十六日才大梦初醒,说他眼前有白莲花像大盘一样鲜洁可爱。十七日又梦见百千人外形魁伟,相貌庄严,全穿着锦衣华服,先以绮绣妙华珍宝装饰病房,接着是译经院内外,最后在后山森林里竖起五彩缤纷的幢幡,还有音乐伴奏;门外还有无数宝舆,装满百千种各式各样的香食珍果,都不是世间有的东西,他们各自捧着这些供品供养奘师,奘师辞谢说:“这些珍味只有证得神通的人才有资格吃,玄奘还没达到这种境界,怎么能够接受这样高贵的珍味呢?”

  奘师虽然推辞,一面却不停的吃。后来被侍者的咳声惊醒,曾将梦中的情景告诉慧德法师:“我一生修的福慧,依这样看来功德是存在的,可见佛教说的因果,半点也不假。”接着他喊弟子:“嘉尚,你把我译的经论抄录过来,看看有多少部?多少卷?”嘉尚法统计一下,总共有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二十二日奘师又告诉弟子:“我的无常已经来到,速帮我集合有缘人。”奘师将所有衣资清点,准备布施结缘,又造像请僧众举行回向法会,发愿上生。

  说完继续默念静坐。二十三日设斋供众,将生前所有,布施一空,一切圆满后向大众辞别:“我这毒身深可厌患,应该做的事也已经做了,既不能久住尘世,希望用所修的福慧回施众生,普愿有情众生同生兜率陀天弥勒内院,亲侍慈尊,等佛下生时,随他下生,广作佛事,以成就无上菩提。”

  当夜住持慧德法师,梦见千尊金像自东方降临,进入译经院内,并且花香满室。

  二月初四日半夜,侍疾的明藏禅师亲眼看到两个身高一丈多的人共捧一朵白莲花,如小车轮般大,三重花瓣,叶子长一尺多,光净鲜洁,直到奘师床前恭谨的说:“法师您从无始以来所有烦恼和有情的各种恶业,都藉这小小的病苦全部消除,应该高兴。”奘师向四周看了一下,再合掌相视一会儿,就右胁而卧,不再说话,也不再动作。

  初五三更时分,弟子大乘光等含悲启问:“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院否?”奘师回答:“得生。”

  说完呼吸逐渐微弱,不久就圆寂了。奘师舍报之时,侍者并没有马上察觉,直到想起该为奘师换件法服时,才发现已气绝。足部虽已渐冷,顶骨却是暖的,而且面色红润,面带笑容,宛若安祥入梦。从下渐向上冷,最后暖顶,足见奘师确已上生兜率陀天。七天后大殓,奘师的容颜毫无改变,也没有任何不好的气味。若没有相当的戒定慧,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的。

  奘师示寂前后,有各种祥瑞的征兆,比较确切的是慈寺的明慧法师,他勤苦精进,夜夜诵经绕佛,当晚正绕佛经行时,忽然看到四道白虹南北横亘,皎洁明亮,很是讶异。想起从前世尊灭度时,有十二道白虹直贯太微,现在这个景象难道是在玉华寺的奘师已圆寂了吗?隔天向寺众描述,大家都感到很奇怪,直到第九天恶耗传到京师,果然奘师舍寿的时刻,正是他看到白虹的时刻。

  奘师示寂一个月后,有人携带栴檀末香来,请求依照印度习俗涂在奘师遗体上,这时候奘师已经封棺很久了,弟子们都不答应,那个人正色的说:“弟子先不要代作决定,奘师如果不允许,请示现迹象气味告知!”大众勉强同意,等到开棺后,在场的四众弟子都闻到一股莲花般清香,那个人把大殓的法服层层揭除,只留衫衣,众人看到奘师相貌一如生前安详的躺着,又不禁一齐号哭。等到那个人涂好香,穿好殓服再盖棺后,却忽然不知去向,大众均怀疑是天人下降。

  再有就是西明寺的上座道宣律师,他是南山律宗的始祖,戒行严谨,德能感神,曾向韦驮护法请问奘师的去处,神人告诉他:

  “自古高僧大德各有不同的修持,证得的品位也不一样,玄奘奘师九生以来备修福慧,生生之中多闻博览,聪慧与辩才都冠于中国,福德也是一样。他所翻译的经典,文采和义理兼顾,和梵文原本本没有不同,因为这些善业,已经上生兜率陀天弥勒内院,听法开悟解脱,不再受生 人间。”

  读完这些神异事迹,再次印证奘师一生的行谊,决不是偶然或传奇,足以明白显示大师的道业成就。

  【11.2帝哀罢朝,辎素送葬】

  当二月三日,奘师因脚受伤而生病的消息上奏后,高宗急忙命御医带药前往诊察,可惜迟了一步,奘师已经往生,高宗万分哀恸说:“朕失国宝矣!”并罢朝三日,含悲哽咽,下令所有葬事所需,由国家支付。

  译经的事因奘师的死而暂停,已译好的则照往例由官府抄写,其他没有译完的全交慈恩寺保管,奘师弟子及译经僧,原不属于玉华寺的,各回本寺去。

  三月十五日高宗下令为奘师安葬日,京城僧尼可自由制作幢幡伞盖,并且送丧到墓地去。

  奘师道茂德高,所以能劳动当时的皇帝连番降旨珍重善后,备极哀荣。

  四月十四日出殡当天,僧尼道俗于五百里内,送葬者一百多万人。虽然大众相当铺张,光是幢幡帐盖就五百多种,但灵柩仍然安放在籧篨轿子上,东市各绢行虽然用了三千疋上绢结扎一顶涅盘舆,非常的庄严工巧,但弟子们不敢违背奘师的素志,只好以奘师的三衣及国家供养的百金纳,安置在涅盘舆上前行,向白鹿原进发。沿途观礼祭拜的人很多,没有不唏嘘落泪的。当夜留在墓地守灵的在家、出家人也有三万多人,十五日清晨下葬封土,天地变色,鸟兽哀鸣,草木悲凄,更别说人了。

  白鹿原,在城近郊,高宗每次登楼遥望大师葬处,就哀伤不已。为了避免他触景伤情,后来下令迁葬到樊川北原,并营建塔寺,以为安奉灵骨之所。(可惜此塔在后来的黄巢之乱中被毁坏。

  直至宋代年间,才又被终南山的可政比丘在紫阁寺中发现。于仁宗天圣五年,奘师的顶骨被移葬至南京天禧寺的东冈塔。明太祖洪武十九年,又再移至南冈三塔之上,之后因日久湮没,便无人知晓下落了。)

  ※本内容的章节系参考sally hovey wriggins《玄奘丝路行》(智库文化,杜默译,1997),章节以下之项目参考《玄奘大师的故事》(和裕出版社,1998)、朱斐《唐三藏玄奘大师画传》,菩提树杂志社,1978)所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