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6课丨病从何来何所起?

第6课丨病从何来何所起?

病从何来何所起

  「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宁可忍不?疗治有损,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问无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当云何灭?」我们的文殊菩萨很会讲话,沟通的艺术一流,他把握节奏,话锋到这里一转说,居士,前面这个问题暂且放下,我们不谈了。再谈下去,这本《维摩诘经》恐怕就不止三万字了,所以文殊菩萨赶紧就转身。因为他来的目的是探病,于是菩萨就问了:居士啊,您的病痛还可以忍受吗?不知治疗是否恰当呢?病情有改善吗?世尊慈悲眷顾,特地派我们前来表示问候关心,您一定要好好地保重啊。这里面,“致问无量”这个词翻译得很雅,代表了无限的关怀和慰问之意。你们有谁喜欢发短信的,可以把它记下来,说不定哪天就用得着,你们可以给我发短信啊,比如说:“大虚法师,你还没死吗?现在向你致问无量!”(众笑)

  文殊菩萨问的这句话,“居士是疾,宁可忍不”?大家注意,我们以后自己万一生病的时候就要留意了,再怎么痛苦都要尽量忍着,不要等我来问你,“居士是疾,宁可忍不”,那就惨了!一定要能忍啊,知道吗?忍着干嘛?忍着提起正念,赶紧念佛啊!在心里默念就行!我们如果能在平时,把病时痛时,统统都当作临命终时,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那么十念乃至一念,那决定是可以往生的,这点不用怀疑!平常我们所谓的功夫,千念万念,梦里也念,就是为了保证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要掉链子,不要起杂念,不要胡思乱想,不要自己打断了信愿之心,退失了正念,进而自己打断了弥陀摄受的接引之流,那就要了老命了。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一念之差而前功尽弃,这是最考验一个人信心的时候,也是最考验一个人能否真放下的时候,这一关能过,说明你心不颠倒,你已经做好了完全把自己交付给阿弥陀佛的准备,那你往生就绝对不会有问题了。

  所以修行者保证病苦以及临命终时的念头是在念佛,这是最至关重要的,保证对佛力的信愿最至关重要!这个保证来自于平常的多多念佛,破除自力;来自于平常的老实锤炼,断尽疑根。否则你就只好寄希望于别人的助念了,但助念毕竟不太牢靠,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多多念佛,要老实念佛,要懂得祈求佛力的加庇,不然到时很容易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障碍,我们可能想都想不到的那些障碍,这是无数前辈古德的经验之谈,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当然,话说回来,师父的意思不是说你们一定会生病,假如你们有谁能够身无病苦,预知时至,给大家示现一把潇洒往生,那就最好再好不过了,那时你就是这个(竖大拇指),呱呱叫,顶呱呱。如果你对往生能有这样的把握,那前面那些话你可以当没听到,就当师父什么都没说好了。

  文殊菩萨接下来就又问了,居士您的病是因为什么生起的呢?病了有多久了?要怎样才能好呢?表面上看,这是很正常的问候语,大家可能以为文殊菩萨问的就是我们这个四大不调的身体疾病,其实不是的。因为维摩居士是古佛再来的法身大士,所以文殊菩萨亲切平和的问候里是暗藏有机锋的,一切菩萨法身无住,报身无碍,化身无量,那么菩萨的病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起于何时?灭,又是因何而灭的呢?这就引出了维摩居士关于生命和疾病本质的精彩回答,非常精彩的回答。

  「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维摩居士的这句话很有深意,文殊菩萨问他病从哪里来的?他回答说,一切众生由于愚痴无明,一念妄动,所以起了种种贪爱情执,爱憎取舍一起,分别生焉,于是十二因缘流转,就有了种种生命的现象,有了我执我相的生起。我们一旦把这件“衣服”,或者这个肉体工具当成唯一的自我,那悲剧就开始了。我们把身心假我当成真我,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分隔人我的见解,本身就是一种病态和错觉,这个根子一错,那后面的就全错了,所以我们生病是很正常的事,不生病才怪了。我们以为有“我”,认假为真,这才是真正的、最根源的病,而且是能导致我们不断生死轮回的大病!所以“从痴有爱,则我病生”的“我”,这第一个“我”,指的是我们众生都有的我执、我相、我见,而不是维摩居士的自称,这点大家要弄清楚了。

  很显然,我们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已经可以告诉我们,维摩居士的话是对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从痴爱执著里来的,大家不要以为白痴才叫痴,越聪明的人其实越痴!而且痴心不改,所以我们到现在都还在这条生死爱河里不由自主地漂流着,找不到此岸和彼岸

  以前有段时间,经常有一些年轻的居士朋友来找我探讨爱情,关于情和爱的问题——老衲什么都懂哦,除了生小孩不懂——(众笑)他们就问我修行人是怎么看待爱情的,又是怎么看待欲望的?还有问我失恋了咋办,婚外恋了又咋办的,古里古怪的问题一大堆。

  那我当然是实话实说啦,我告诉他们,站在佛道解脱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情是爱是欲,这三者的本质无论怎么定义都是痴,都是烦恼,就像“刀头添蜜”。这个锋利的刀刃上有一点蜜糖,你被它的香甜所吸引,所以你很开心地去添食它,虽然食有甜味,但这个甜味只是暂时的,你越添到后来,甜味就越少,断舌之痛就会越明显,但是那时你很可能已经拿着那把刀放不下了,而且就算放下也有点晚了。所以从我执和我见出发的痴情爱欲,最后往往只会带来痛苦和烦恼,后患无穷。

  诸位在家菩萨——很多有经验的居士一看到师父这个笑容就知道,调侃又开始了——诸位在家菩萨,尤其是结了婚的,你们对此都应该深有体会才对。很少有人能在这个情爱欲的漩涡里,是只品尝到蜜,而不受伤害的。藏地有句谚语说得很好:“草地上中箭,很容易拔除;但这颗心中箭,就很难自拔了。”出于小我的爱,就像是利箭,只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佛陀也曾经说过:“伐爱不尽本,爱箭伤众生。”这个爱的根本就是痴,无明愚痴。古人有首诗说:“平生只有两行泪,半为苍生半美人”,平生只为两件事情操心流泪,一是天下苍生,二是天下美人,这就是痴啊,一种大痴。

  维摩居士说“从痴有爱”,有痴就有爱,有爱就有我,有我就有生死轮回,有生死轮回就会有病,就会受伤,所以痴爱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我们众生如果想要彻底不受伤害、不生病,那就必须要破我执、除痴爱、断轮回才行,否则光治标不治本,那是没有用的。我们人身上的毛病其实是治不完的,大病不治,小病只会越治越多。这辈子没治完,下辈子又来了,下辈子没治完,下下辈子又来,没完没了,所以小病我们要治,大病就更加要治了,不如此,则“我病”永无了期,痛苦也就永无了期。

  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或许可以让大家明白痴爱和我执的力量到底有多可怕。

  在泰国近代有一位叫做阿迦曼的尊者,是已经证果的大阿罗汉,公认的一代高僧——尊者阿迦曼,听说过吗?他已经圆寂很久了,这是他老人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有一年,尊者行脚居住在某个村落的时候,有一个老妇人、老太太,是他的弟子,就前来请教了尊者一个问题。老妇人说,她昨天晚上打坐,当心思达到高度专一的境界时,她突然就看到有一条很微细的线,从她自己的“心”里跑了出去,并且不断地往外延伸。她感觉很诧异,因此决定跟着它,想看看这条“心线”到底通向哪里,结果她发现这条“心线”,居然跑到她侄女的子宫里去了。

  这个老妇人从禅定中出来以后,她就感到极度地不安,因为她知道她的侄女当时已经怀孕一个多月了,所以她就特地跑来请教尊者,准备听取忠告。尊者听她讲完,就闭起眼睛沉默了一会,然后张开眼睛就告诉她说,等下次静坐的时候,如果你再看到那条“心线”跑出去的话,你就必须要注意了,你要以极其坚定的、绝不动摇的决心“剪断”它,否则你死后必然会“再生”于你侄女的子宫里,成为她的孩子。因为老妇人非常关爱她的侄女,她的心一直被她的侄女吸引着,所以那条线才会不由自主地牵扯到那里去,这个就是爱执的力量。

  那么两天后,老妇人就很高兴地前来拜见尊者,她说,当那条“心线”再度跑到她侄女那儿的时候,当下,她就以极其坚定的决心把它给剪断了,第二天晚上她再度静坐的时候,发现那条线已经了无踪影,不见了。不过很奇怪的是,当老妇人把那条“心线”剪断后,她的侄女就流产了。

  尊者的几个弟子听说这件事后,大家就觉得很困惑——觉得奇了,于是就一起来请教尊者。尊者就告诉他们说,一个人的心意识是非常微细而难以觉察的,如果没有开发禅修,普通人是很难去防护它的。这个老妇人因为特别钟爱她的侄女,所以导致潜意识里的心意“溜了出去”(这是尊者的形容词),虽然她暂时还活着,但她已经为她的来生准备好地方了。如果这个老妇人没有觉察,或者无法下定决心剪断那个联系的话,那么,她将注定投生于她侄女的子宫内,成为她侄女的女儿。

  所以你们看,这个痴爱执著的力量有多微妙、多可怕?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的痴迷贪爱,都有可能导致我们稀里糊涂地重入轮回,再历生死。像有的人喜欢字画,有的人喜欢喝茶,有的人喜欢美食,有的人喜欢美景,还有的人喜欢收藏一些瓶瓶罐罐的古董,把家里搞得跟古墓似的,珍贵点的还要想办法安保险、存银行,生怕被人偷了。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哪样东西是属于我们的?是能带得走的?无论你放哪里,这些东西都不是属于我们的。像上述那些喜好,一旦成为割舍不下的执著,那轮回就是必然的了。

  所谓玩物丧志,我们佛教有一个典故,说的是一位驰骋沙场的大将军,虽然戎马一生,几度生死,但他却丝毫没有胆怯害怕过。等将军解甲归田后,有一天在家中赏玩一个花瓶,一个价值连城的花瓶,一不小心失手落下,眼看这个花瓶就要摔碎了。幸好将军眼疾手快,把花瓶接了下来,但他同时却出了一身冷汗。将军就心想:人生大事莫过于死,除死无大事嘛,在战场上多少次面临生死,尚且不能使我起心动念,今天这个小小的花瓶却让我胆战心惊,实在是太可悲!太可恨了!想到这里,将军抬手就摔了花瓶,“哐啷”一声,将军从此大彻大悟,他后来干脆就遁入空门,剃度出家了。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像这个将军那样顿悟,又不能像那个老妇人那样“咔嚓”的话,那我们这根因缘相连的线就不晓得要通到哪里去了。这根线是肉眼看不见的,极有可能,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在虚空中,人与人之间到处都充满了这种线。我们这个讲堂,这里那里,估计就有,所以大家最好仔细检查一下,看看自己这根线牵到哪个人的子宫里去啦?不管牵到哪里,不要牵到我这里就行!幸好师父没有子宫的。(众笑)不过,如果能牵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最好了,要下决心把其它的线“咔嚓”全剪断喽,只留一根,这根是直通阿弥陀佛的,只留这根就好,明白吗?

原标题:她在打坐,突然出现一道线,指引她去侄女的肚中……丨《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6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