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5课丨关于证悟,文殊菩萨说了一个大秘密……

第5课丨关于证悟,文殊菩萨说了一个大秘密……

  「文殊师利言:如是,居士。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对于维摩居士的见地,文殊菩萨很认可,他就回应说,正是这样,维摩居士,是这样的。生命如果真有来去的话,那它来过了就不会再来,去过了就不会再去,但实际上众生来来去去的,轮回不休,来去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来去只是幻相而已。

  文殊菩萨言下之意,是讲我们生命中经历的一切,包括我们这个生命本身,不过都是无常幻化的表象罢了,像什么日升日落,花开花谢的,这些只是现象,那个形而上的道体本身是没有任何生灭来去可言的。我们凡夫被现象界所迷,看到宇宙万有生灭来去,就以为真的有生灭来去,而且还把同样生灭来去的这个身心假合体当成了唯一的自己,所以活得很执著、很辛苦、很恐惧。我们尤其恐惧死亡,害怕失去,我们认为生是吉祥的,死是恐怖的,我们只想生,下意识地不愿去想死,其实这都是在自己骗自己,自己吓自己。

  像前段时间,我有个居士朋友碰到了车祸,同车的死了好几个,他自己也身受重伤,他就打电话告诉我说,原来生命真的是很脆弱的,说没就没了!唏嘘了半天。

  我就问他,生命的来去无常——你是老居士了——你是第一天才知道吗?他回答说,那倒不是,只不过这次自己差点死掉,所以感触才特别深,平时忙东忙西的没顾得上想那么多。

  这个就是凡夫的写照,要无常逼到眼前了,才不得不考虑生死来去的问题,但那时还能来得及的有几个?说这些是想给大家提个醒,修行要趁早,念佛要趁早,而且修行人要多多念死,一般人忌讳死可以,但修行人不能忌讳。就像我山东那个好朋友仁修法师,他经常念叨的:

眼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

不是热别的,看看轮到我。

  其实我们早就死死生生不知道多少回了,大家可以把你们小时候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翻出来多看看,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死去活来,什么叫做“若来已更不来,若去已更不去”了。

  小时候的你和现在的你完全不同,不仅仅是肉体不同,就连思想都不同,那个过去的你早就已经死得透透的了,但你死去哪里了?你知道吗?所谓“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我们要赶紧透过这个无常的生死找到人生的根蒂啊,否则我们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我们甚至还比不上一颗随风飘荡的尘埃呢,至少尘埃不会没事找事,给自己、给他人、给世界制造那么多的烦恼、那么多的麻烦、那么多的痛苦

  「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这句话很有意思,这让我想起禅宗有一个很著名的话头,那就是“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真是大哉斯问啊!古往今来,这个问题不知道难倒了多少人,又启发了多少人。如果硬要从文字上去找标准答案的话,那我觉得文殊菩萨的这句“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可能会是最合适、最绝妙的答案之一,最好的答案之一,这个答案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文殊菩萨在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宇宙的生命、万有的现象,一切因缘所起的差别相都是来无源头,去无处所的。我们肉眼见到的那些有无去来,无非都是幻相,幻有幻灭,幻去幻来,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真实的东西在生灭,万事万物生灭来去的当下就是空的,所以一切万有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根源。

  关于这点,南怀瑾南老有一句话总结得非常好,他说,“能生灭去来者,无生灭去来!”宇宙万有,包括时间和空间,都是无始无终,无去无来的,如果能从这里悟入,那禅宗净土就可以一以贯通了。

  这个道理现在的科学家已经开始接触到了。本来根据现行的理论,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我们这个宇宙大约是在150亿年前诞生的,宇宙大爆炸是一切的起点,时间空间、万事万物、一切有情众生就是从那时开始出现并演化的。但最近,前不久,英国著名的计算物理学家尼尔·图罗克却对这一理论模型发起了挑战,他认为大爆炸并不是宇宙的原始起点,这一个新观点在科学界引起了很强烈的争议。

  其实这个观点在我们佛教界早就不是什么新东西了,老佛爷两千多年前就炒过的旧饭,现在居然成了新观点。图罗克如今任教于英国的剑桥大学,很著名的学府,他在剑桥大学教书。他就认为,大爆炸只是无垠宇宙的一个阶段而已,宇宙永远都在循环往复式地扩张和收缩。大爆炸并不是时间的开始,宇宙应该存在着无限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他还认为,不论是时间还是宇宙空间,都没有所谓的起点和终点。

  很滑稽的是,图罗克的这个主张刚一出来,立刻就引起了天主教会的关注,招来了教会的诸多讨伐,因为他说的跟《圣经》里说的不一样,那就该死了。在这里,天主教会再一次扮演了干涉科学探索的那种很不光彩的角色,幸好现在已经没有宗教裁判所,已经不流行烧死科学家了,不然我看图罗克够呛!

  图罗克教授的观点虽然和《圣经》大不相同,但和佛陀在了义经典里说的却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佛陀要比他说得更深入、更透彻、更详细一些,大家去把《楞严经》和《华严经》找出来看看就知道了。所以我们学佛法追求真理,不能一味地钻牛角尖,要从宗教的文字里透出来,要同时了解一点科学才能更透彻地了解佛法,佛法才是真科学呢!这是一门需要用我们的身心性命来实践实证的大科学,可惜却被太多的人搞成了不三不四的小迷信。不过如果我们把佛法完全等同于科学的话,那也不对,因为佛法里有很多东西是不共的,境界超迈,不可思议,远离一切的计度分别,那就不是什么科学或者哪一个文化领域所能涵盖测度的了。

  下面,「所可见者,更不可见。」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讲,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是虚妄的,我们这个能见的身心更是当体即空,如同幻影流风,能见和所见统统了不可得,这就叫做“所可见者,更不可见”。我们凡夫众生,就是因为不了解这个“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见地不透,所以不能悟道。我们只相信自已眼睛看见的,但实际上——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眼睛看见的都是刹那生灭的假相,甚至连眼睛这个工具都是假的、靠不住的,须臾变灭,局限性很大,很受限制。像爱因斯坦就说过,时间、空间和物质,都是人类认识的错觉。我们现在你看我我看你的,彼此看见,好象真有个不变的人在这里,但其实都是错觉。

  当我们第一眼看见的时候,这个人已经弹指刹那变过去了,新陈代谢快如闪电,我们全身上下的每个细胞,每个原子分子,在我说话的这一瞬间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茬。还有这个电灯,我们看它一直都是亮的,那学过物理的人就知道,在电源刚接通的刹那,那个电能产生的第一束光,才一出来就消散了,“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为有后面源源不断的电力,才使得这盏灯持续发光,不断地发光,那第一束光早就“去无所至”,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个光电的道理和心的道理完全相同。

  像前几年有首叫做《后来》的歌,是台湾歌手刘若英唱的,我也会唱,(众笑)里面有一句歌词写得很棒,“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这个人与人之间一旦错过,再回头的时候就已经不对了,抓不住了,原来的那个人早就不在了,事情的因缘也起了很大的变化。这句歌词很妙,是对我们这句“所可见者,更不可见”的最好注解。

  这个见无可见的道理指的不仅仅是肉体现象,我们的心理念头、爱情感情其实也是一见就不再见的,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诗里大致也包含了这个意思。我们对历史人生的感怀也可以引用到这句经文,像苏东坡那首很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句话,一出来就是千古绝唱,所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词据说非得用关东大汉的铁琵琶来边弹边唱才行,否则不出味道。我这样说,你们大概已经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所可见者,更不可见”了吧?

  如果有人能再进一步,了解“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道理,了解如来即是空性,即是真谛,即是无量光寿,即是本来面目,但千万注意不要把如来人格化,不要把大海错解为一滴水,明白吗?明白这个,那一切生死幻相、烦恼情执差不多也就可以解脱了。

原标题:关于证悟,文殊菩萨说了一个大秘密……丨《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5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