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华信仰?

妙法莲华经 | 作者:樊锦诗 [投稿]

什么是法华信仰

  《法华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形成时代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时值新兴的大乘佛教与旧有的小乘佛教之间展开激烈争论的时期。《法华经》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场上,通过调和大、小乘之间的矛盾,把小乘思想融合于大乘思想之中。大乘佛学认为一切佛法都是“般若”所出,但般若玄妙,难以理解,而《法华经》就因妙法难解,借比喻而彰明教义。

  相传早在三国时期,江南已有《法华经》选译本。现存译本共有三种:其一,是竺法护翻译的《正法华经》;其二,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其三,为闍那崛多和达摩笈多共同翻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其中流传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是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花”比喻经典的纯洁无瑕。经名即是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比喻此经的圣洁美丽。全经共分二十八品,即二十八章。敦煌藏经洞保了的大量《法华经》写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多,大约有二千六百余件。敦煌壁画中的法华经变,也多是依据鸠摩罗什译本绘制的。《法华经》是最受广大佛教信徒欢迎的汉译大乘佛教经典之一。《高僧传》正传与旁出附件的四百九十六名僧人中,译写、诵念、弘传《法华经》的高僧占十分之一以上。南北朝时期,许多高僧以精通《法华经》著称。隋代智顗创立天台宗,更是以《法华经》为理论基础。隋唐时期,随着天台宗发展和大量法华经疏流行,法华信仰达到了高峰。

  敦煌地处佛教东渐的要道上,法华信仰出现也很早。东晋时已有人在敦煌抄写《法华经》。北朝时期《法华经》写本持续流行。现存的敦煌写经中以《法华经》比重最大。《法华经》能在中国广泛流行,与其核心义理有很大关系。《法华经》属大乘佛教经典,强调一佛乘思想,因为小乘只管自我解脱,唯有大乘才主张普渡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法华经·方便品》提出的“开、示、悟、入”,指出诸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是令众生开显佛知见—佛的智慧(开),将佛知见显示给众生(示),使众生悟得本有的佛知见(悟),使众生入佛知见之道(入),也就是使众生觉悟自身本有的佛性,从而得救。可是,众生的领悟力不同,释迦牟尼为了让他们领会成佛的唯一教法——一佛乘,便在《法华经》提出许多“方便法门”,引导众生成佛。《法华经》一再强调,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佛乘。释迦佛讲二乘、三乘,只是为了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方法。《法华经》信仰深入民间,几乎家喻户晓的另一原因,是塑造了一个万能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大乘佛教的千万菩萨中,恐怕没有一个菩萨的知名度能够超过观世音菩萨。而法华经变也不断渲染观世音救难的事迹。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