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文章
  • 法华譬珠喻 ()法华譬珠喻

      佛陀于《妙法莲华经》举髻珠为喻,为大众开示佛法,有一位很有威德的转轮圣王,深受人民爱戴,在他的领导下,国力蒸蒸日上,逐渐在诸城邦中崛起。他致力于富民强兵,统领各大城邦,终止连年争战,建立和谐共

  • 如何诵法华经?读诵抄写法华经的功德利益 (网络)如何诵法华经?读诵抄写法华经的功德利益

      《法华经》是经中之王,能摄其他经为眷属,所以抄写、读诵《法华经》不可思议。妙法莲华经,是一定要念完一遍的,出声念,认真念,一个字都不要漏掉。这本佛经非常特殊,只要读过一遍,就生生世世不会忘记。读过哪一段,就生生世世不会忘记这一段。

  • 长相没达到这个标准,说明前世没劝人听闻这部殊妙 (网络)长相没达到这个标准,说明前世没劝人听闻这部殊妙

      佛对弥勒菩萨说,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有部经名字叫《妙法莲华经》,咱们一块去听吧。即能领受其教旨,哪怕是须臾间听闻,这个人有如下功德如此长相: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

  • 失散儿子成乞丐 富翁妙计来相认 ()失散儿子成乞丐 富翁妙计来相认

    有一天,富翁看到一个乞丐,认得是失去的儿子,正想叫他来相认,但是,儿子长年流浪,受人欺负、侮辱惯了,误会富翁欺骗他,要送他去官府治罪,就逃去了。

  •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净界法师)《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简单地说就是古人讲的“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偏重在体性,偏重在空性。虽然我们讲真如是不变性跟随缘性,但是《楞严经》它偏重在那个清净的本体,偏重在从假入空这一部分,让我们找到我们的本性,所谓的明心见性,所谓的开悟,对于广修六度在本经当中讲得很少。

  • 十二因缘与截断轮回之因 ()十二因缘与截断轮回之因

      《妙法莲华经》中讲到六道轮回之因,即十二因缘。什么是十二因缘呢?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十二因缘,讲明了我们入六道

  • 天台宗与《妙法莲华经》 ()天台宗与《妙法莲华经》

      鸠摩罗什通过对《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十二门论》、《中观论》等龙树着作的翻译,将龙树教学思想移植来我国,树立中国大乘佛教及天台教学之基础。龙大士两大思想之一的《大智度论》、《中论》是

  • 无比殊胜!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 ()无比殊胜!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

    一、读诵《法华经》的24个理由  1 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妙字,三个月还没讲完。  2 打开《法华经》,尝尝醍醐的味道!《法华经》在五味里头,就是醍醐,无上醍醐妙味。醍醐

  • 自以为穷子的富二代 (未知)自以为穷子的富二代

    过去,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家中仓库盈满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珍珠等珍宝,所拥有的僮仆、家臣、佃农、牛羊牲口乃至象马车乘亦不可胜数,往来作买卖的各地商队总是川流不息。一日,一位年约半百、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尾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来到长者居住的城邦

  • 《法华经》讲的化城与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吗? (网络)《法华经》讲的化城与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吗?

      问:我听说念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但不念阿弥陀佛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就凋谢了,是这样吗?《妙法莲华经》的化城,与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吗?  大安法师答:是的,念佛的时

  • 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网络)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迹,“龙女”,大家都这样尊敬的称呼她。小小年纪的龙女,生性就和别的女孩子不同,好吃的糖果,好玩的玩具,她都不感兴趣,她最喜欢的就是听闻宇宙的玄奇、人生的奥秘。有一天,大智能的文殊菩萨端坐在千叶大莲花之上,出现在娑罗竭龙王的宫中,他代表佛陀宣说微妙的法理,八岁的龙女深深地被感动,她仰慕思念佛陀,请求文殊菩萨即

  • 杀鱼老婆婆死而复生免下地狱,只因听了这部经 (网络)杀鱼老婆婆死而复生免下地狱,只因听了这部经

    在古时候,浔阳江湖边,有一个老婆婆以杀鱼为业,把别人捕的鱼买来,卖时就帮买的人杀,就这样杀了几十年的鱼。后来这个老婆婆死掉以后,到了阴间,见到阎罗法王。阎王就问这个老婆婆:你以前活着的时候,有没有修过善业?这个老婆婆没有办法答得上来,好像没有修过善业,就沉默不答。阎罗法王又提醒似的问她:你真的一点善业也没有吗?

  • (网络)八岁龙女 即身成佛

    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迹,“龙女”,大家都这样尊敬的称呼她。小小年纪的龙女,生性就和别的女孩子不同,好吃的糖果,好玩的玩具,她都不感兴趣,她最喜欢的就是听闻宇宙的玄奇、人生的奥秘。

  • 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是谁,以哪部经为依据? (网络)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是谁,以哪部经为依据?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创立的宗派,在隋代形成。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称法华宗。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以《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般若经》为观法。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是该宗派的根本典籍。天台宗提出了空、假、中“三谛圆融”、一心与宇宙全体相统摄的“一念三千”两大理论,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

  • 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如瑞法师)富孩子变穷孩子,《法华经》穷子喻的故事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 (圣赞法师)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续

    智泉法师讲经系列(之一)续 《妙法莲华经》之 《妙音菩萨品》续 2009年九月二十三日 妙音菩萨回到了净华宿王智佛所,“白佛言,世尊,我到娑婆世界,饶益众生,见释迦牟尼佛,及见多宝佛塔,礼拜、供养,又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及见药王菩萨、得勤精进力菩萨、勇施菩

  • (湛然大师)《法华经-方便品》选

    《法华经-方便品》选 【题义】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 现存的汉译本有三个, 分别是西晋竺法护所译的十卷的《正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所译的八卷《妙法莲华经》;隋阇那崛和达摩笈多所译的七卷《添品妙法莲华经》, 而中、外历代的注释甚多。 本经

  • (网络)《妙法莲华经》简介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八品,六万九千馀字,收录於《大正藏》第9册,经号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ndari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法之洁白、清净、完美

  • 《法华经》的净土思想 (义慧)《法华经》的净土思想

      《法华经》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立宗经典,是佛陀一代教化的最高极谈,是整体佛法的大总结,阐述诸法实相之理,道出佛陀出世本怀,因此有“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苦心”之说。《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天台宗将之分为本迹二门:前十四品为迹门,三周说法,开权显实,授记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后十四品为本门,开近显远,揭示出释迦牟尼佛早于久

  • (大安法师)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 【译文】 如果释迦如

  • (蕅益大师)蕅益大师文选《血书法华经跋》

    一切佛语。皆群灵眼目。千圣慧命也。况无上妙法乎。一切读诵受持。皆般若真因。度苦宝筏也。况刺血为墨乎。掠虚禅者。高谈名理。罔知实行。彼未悟理耳。设真悟理。则一切行。无非妙理。有何事相可

  • (吴言生)《法华经》与禅宗思想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妙法意为佛陀所说的教法微妙无上, 莲华比喻经典的纯洁无瑕。该经产生于公元前后的古印度,后秦鸠摩罗什于公元406年将它译成汉语,共7卷27品,后人增添为7卷28品。另有晋译隋译两种,流传不广,所以古来所谓的《法华经》即专指什译

  • (吴言生)《法华经》与生活禅

    《法华经》还深刻影响了禅的日用境。《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产业等,皆顺正法。云门曾以此勘验自恃甚高、自以为对《法华经》有很深悟解的陈操尚书,问他: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且道非非想天,有几人退位?陈操瞠目结

  • (常谨)大汉京师惠进诵法华经感地藏记

    大汉京师惠进诵法华经感地藏记 释惠进者,洛阳人,少出家,求法于异域,传道于显密。就中法华一部,文义穷妙,昼夜喑诵,未曾怠废,敬以为师,举世称法师。大周显德中,有一沙弥,自称西域人,师事惠进。三年如无价驮婆,进异之,许欲授具足戒。沙弥白言:「吾敬诵法华人,不可作大僧。」进后

  • (演程居士)读法华经普贤感应

      据《佛祖统纪》卷九:  禅师慧普,早亲智者,闻深禅法,常行法华三昧,感普贤乘大白象,放光照身,忽然悟入。智者门人慧普,行法华三昧,感普贤乘象而来,放光照其身,使之悟道,这是智者门下得普贤感应的

  • (周克复)法华经持验纪

      法华经持验纪序  法华为众经王。世尊以广长舌。演拈华之胜因。会诸法之秘要。开权显实。三一同圆。前后七轴。凡六万余言。洋洋洒洒乎。真大观也。虽然。当日灵山会上。五时各说一法。华严一。阿含二。方等

  • 念诵《妙法莲华经》的各种神奇的感应事迹(19则) (网络)念诵《妙法莲华经》的各种神奇的感应事迹(19则)

      西晋时蜀郡的沙门静生,出家后以苦行著称,做了蜀地的三贤寺主,诵读法华经。每当诵经时,常感动老虎前来倾听,等读完之后才走。又常常看见左右四个人侍候着他。年纪虽然衰老了,但更加努力精心读经书。一直到死。

  • 如何礼拜《妙法莲华经》?礼拜《法华经》仪式 (网络)如何礼拜《妙法莲华经》?礼拜《法华经》仪式

      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三宝(拜起胡跪烧香运想已合掌唱云)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妙法莲华经。菩萨声闻众。受用作佛事(一拜起立叹云)稽首十方佛圆满最上乘 本迹开二门法喻谈真秘 普使诸权小悉证佛菩提 我今誓归依愿超生死海

  • (倓虚大师)倓虚法师: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 湛山倓虚大师着 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农历二月十三日,青岛湛山寺,观音息灾法会。今天头一天讲经。经者、径也。就是给人们说的,壁直一条大路。叫人照着去行,这通条大路,是人人能行,古今不变。所以这经,又有经常不变之义。不同歧途小道,

  • (演培法师)妙法莲华经 题解

    妙法莲华经 题解 《妙法莲华经》者,是释尊所说一代时教中被称为纯圆独妙的大乘法宝,经中之王。历代受持、读诵之盛,于众多教典中,无过此经。读诵此经法会,各地经常举行,但读诵而通达其义者,并不多见。殆由近代以来,《法华》讲席久辍,纵有志问津者,苦于求教无地。藏

  • 大乘妙法莲华经悬论 (太虚大师)大乘妙法莲华经悬论

      此妙法莲华经,自印度译到中国来,迄今已近一千六七百年。在中国的大本经典,为世人所读诵与研究,流通最普遍而极弘盛者,确推此经。是因震旦众生特具大乘根性,故其所诵持与弘传的经典,大乘居多,尤以此经为最。古今各处,时有讲读,而宁波弘通愈盛;如宁波人皆知有所谓大经者,即系此经。今此延庆寺、就是宋朝四明尊者法智大师弘扬此经的道场

  • (蒋义斌)龚自珍对《法华经》的理解

      龚自珍 (1792-1841 年 ) 身处清代社会转变之际,其外祖父是著名的乾嘉学者段玉裁, 自珍对「汉学」有相当的造诣, 但他更关心「经世」,对当时的局势,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魏源为龚自珍文集作序: 「其书以六书小学为入门,以周秦诸子吉金乐石为□郭, 以朝掌国故, 世情民隐为质干,晚尤好西方之书」。( 注 1) 龚自珍和魏源是清中期的重要学

  • 中国佛教以《法华经》为基础的修行方法 (圣严法师)中国佛教以《法华经》为基础的修行方法

      《法华经》具称《妙法莲华经》,在中国先后六译,而三阙三存,即是第三译的《正法华经》,第五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莲经》,第六译《添品妙法莲经》,盛行而久行不衰的则为罗什三藏的译本。(注1)《法华经》对于中国佛教的重要,是非常凸出的,一般人仅知天台宗根据的主要经典是《法华经》。(注 2)其实中国

  • (智对秦)智对秦译《法华经》的判释

    智对秦译《法华经》的判释 天台宗智 大师 (538-597)的判教思想,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对於姚秦鸠摩罗什(401年抵长安)所译《妙法莲华经》(下文简称「秦译《法华经》」) 的判释,另一则是他那有名的「五时八教判」。二者原本不可分割讨论,但是由於「五时八教判」所牵涉的内容既

  • ()《妙法莲华经》与天台宗

      《妙法莲华经》与天台宗  一、绪言  东土小释迦智者大师,以大苏妙悟,发旋陀罗尼;华顶实证,人法华三昧,流出《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由章安大师经三番亲咨徵核,成为今时所谓台宗

  • (果悟)略论《法华经》譬说周

      略论《法华经》譬说周  果悟  闽南佛学  在大乘经典中,素有经中之王美称的《妙法莲华经》,乃是佛陀将入灭三个月前,于三会二处为众演说的唯有一佛乘真实大法。这不仅是佛陀一生说法的本怀,也是最上

  • ()天台思想的准备时期——发正接受《法华经》和观音信仰

      天台思想的准备时期——发正接受《法华经》和观音信仰  天台宗依《法华经》立宗,故别称法华宗。天台宗既受到知识分子、士大夫等上层社会的偏爱,又受到农夫、村妇、市井商贾等下层社会欢迎。在上层社会的

  • (释心皓)《法华经》重要偈颂解读

      《法华经》重要偈颂解读  ——以〈方便品〉与〈寿量品〉为主  文 释心皓  释心皓,佛教天台宗的比丘尼法师。1994年出家,后在闽南佛学院接受预科2年、本科4年、研究生3年的佛学院教育。研究方向为天台

  • (广兴法师)法华经概要

      法华经概要  广兴法师  序说  《妙法莲华经》可以说是在大乘佛教国家,特别在是中国、日本和韩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读诵书写最多的经典之一,因此法华经的注疏也最多,其中以天台智者大师的法华三

  • (释心皓)《法华经》的基本架构

      《法华经》的基本架构  《妙法莲华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大乘经典,由于此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此经是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法华经》二十八品共八万

  • (释宽昌)简述《法华文句》阐释的特点及意义

      简述《法华文句》阐释的特点及意义  《法华文句》共有二十卷,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于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在金陵光宅寺开讲《妙法莲华经》,就经文中的字句及其意义详细地加以解说,由其弟子灌顶大师1记

  • (朱封鳌)《法华经》眷属经初探

      《法华经》眷属经初探  编辑:朱封鳌  来源:闽南佛学  《法华经》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该经主旨,认为小乘佛教各派过分重视形式,远离教义真意,故为把握佛陀真精神,乃采用诗、譬喻、象征等文学手法

  • (网络)法华经对人生现实的意义

      法华经对人生现实的意义  作者:天台学研习所第四届毕业学生智勤同学  在天台研习班学习了一年《大乘妙法莲华经》。一开始是抱着研究的心态学习,觉得’’成佛的法华’’与佛菩萨相关

  • (张竞业)《法华经》七喻

      《法华经》七喻  张竞业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深远的哲理和文学艺术般的语言。所以自传人中国后,几乎所有研究佛学的人,无不对《法华经》另眼看待。《法华

  • (一松大师)法华经演义

      法华经演义(释普门品)  法华经演义卷十九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天台教观 一松大师 讲录  清东瓯释氏 晓柔广和 编定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若明此品之

  • (戒环)妙法莲华经要解

      妙法莲华经要解(释普门品)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 戒环 解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五圆行流通二 初略叙科仪﹞  单发为声,杂比为音,于世间众苦杂声,齐观并救,号观世音。妙圆之行

  • (大义)法华经大成

      法华经大成(释普门品)  法华经大成卷九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清金台即山居后学 大义 集  (编者注:为阅读方便,凡原文中之科判,特以○另行标出。)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

  • (义慧)《法华经》的伦理思想

      《法华经》的伦理思想  义 慧  引 言  伦理,是中西方历史上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时下颇为教学两界关注的论点。伦理,是有关应该如何做人或生活的一切理想、原则及实践。伦理,是处理好人与人、人与

  • (耀智)弥勒问佛随喜《法华经》的功德

      弥勒问佛随喜《法华经》的功德  耀智  《法华经》是天台宗的重要经典,也是修学天台法门的人必须读诵的经典。这部经典是开启信徒智慧,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的理论指南。在《法华经》中,佛陀不仅讲说了持

  • (网络)天台宗与《妙法莲华经》

      天台宗与《妙法莲华经》  鸠摩罗什通过对《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十二门论》、《中观论》等龙树着作的翻译,将龙树教学思想移植来我国,树立中国大乘佛教及天台教学之基础。龙大士两大思想之一

  • (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纂要

      妙法莲华经文句纂要  隋章安尊者 灌顶 结集  陈隋天台 智者大师 说  唐荆溪尊者 湛然 述记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法华文句纂要序  原夫如来于法身地,寂照群机,大悲熏心,诞神演法,

  • (鸠摩罗什)妙法莲华经知音

      妙法莲华经知音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明护国金刚寺住持 如愚 著  妙法莲华经知音序  金陵石头庵学无学僧江夏如愚撰  诸佛说法,如慈父之教爱子,略无毫忽隐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亦

  • 妙法莲华经通义 (德清)妙法莲华经通义

      昔天台智者大师。精持此经。得法华三昧。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乃通以三观解释此经全体。以至。百界千如。总归观心。其玄义释签。最为精详。但文博义幽。浅识难窥。概以为繁。而宗之者希。温陵禅师。创为要解文简义尽。托事表法。雅有指归。且宗华严之义。为一始一终。极为允当。以意在简要。未尽发挥始终源本。故观者未能洞达原始要终之旨。

  • (岩本裕)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

      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  岩本裕  一、关于《法华经》的原典  《法华经》的原典,依古一、关于《法华经》的原典代印度的标准语,亦即书面语梵语(Sanskrit)所书写。梵语题名为《Sanddharmapundarika》,

  • (智泉法师)《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讲经系列(之一)  《妙法莲华经》之  (2009年九月二十三日)  《妙法莲华经》共分七卷、二十八品,这次讲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萨品》。  除了大

  • (妙安)《法华经》佛塔信仰初探

      《法华经》佛塔信仰初探  一、缘起与发展  佛陀住世时,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世尊涅?1后,逐渐转为以(如来)塔寺为中 心。这是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现象。大乘佛教出现后,虽然以佛像为特色,但塔寺一直保

  • 论《法华经》之龙女成佛 (义慧)论《法华经》之龙女成佛

      《法华经》,素有“成佛法华”的美誉,享有“独冠群经”的尊胜地位,乃佛陀成道四十年以后所说,是佛陀一代教法之最高极谈,畅出了佛陀“为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的出世本怀,响应了:“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可成佛”的菩提心声,如日中天,遍照一切。智者大师极喻为“涅槃五味”中的醍醐“味”。开权显实,会三归一,

  • 《妙法莲华经》的十奇特事 (网络)《妙法莲华经》的十奇特事

      1 化主不可思议:一般经典或佛陀自说,或四佛共说,而《法华》则是十方三世诸佛并会鹫山,不受时空拘碍,这是其他经典所没有的。2 徒众不可思议:十方世界,一一方四百万亿那由他诸佛侍者遍满其中,又下方千世界微尘数菩萨从地踊出,遍满十方虚空,乃至沙竭龙宫不可思议大士云集灵鹫山,即使是鹿园禀道之众,鹄树闻经之宾,也没有如此的盛况。

  • (陈南岳)天台二祖慧思大师:法华经安乐行义

      法华经安乐行义  陈南岳思大禅师说  法华经者大乘顿觉。无师自悟疾成佛道。一切世间难信法门。凡是一切新学菩萨。欲求大乘超过一切诸菩萨疾成佛道。须持戒忍辱精进勤修禅定。专心勤学法华三昧。观一切众

  • 《妙法莲华经》全文多少字? (网络)《妙法莲华经》全文多少字?

      妙法莲华经全文共八万余字。《法华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部大乘经典,由于此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读诵此经是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初学者如果没有看阅古德的注疏,仅仅读诵原文是不易把握其整体脉络的。由于此经的内容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分散,因而使读诵者常常不知所云,而对经文呈现的重要

  • 《法华经》说什么?《法华经》的内容讲的是什么? (惟贤法师)《法华经》说什么?《法华经》的内容讲的是什么?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主要讲述的是一佛乘思想,也即一切众生,无论三乘五乘,最终皆归于一佛乘,无有余乘。由之而来佛陀对一乘之法的功德赞叹在经文中随处可见,读诵者往往只看到佛对一乘和法华功德的赞叹,却没有注意到一佛乘思想均贯穿其中。

  • 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 (松下真一)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

      科学的证明宇宙真理。佛经是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讲的。佛在《金刚经》中自称: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科学证明一切物体由微观粒子所构成,极小之微观粒子仅存在万分之一秒,不正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吗!

  • (网络)妙法莲华经原文与白话文对照版

      以下教法是我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与佛随行共处的有一万二千多名大和尚,他们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果位,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之漏已伏断无余,再也不会产生愚昧者日夜缠身的烦恼,已证涅槃、以涅槃为己利,三界如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疑结、见结、取结、嫉结、悭结、无明、爱、取等结缚

  • (圆瑛法师)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圆瑛法师讲述 照海法师敬录 圆瑛法汇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 圆瑛法汇序一 圆瑛上人,吾闽产也。幼失怙恃,依季父教养,颖悟绝人,甫成年,即受牒度于石鼓山之涌泉寺。早参三昧,夙擅说经,素以宏化利

  •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读了《妙法莲华经》的人有业报也往天上走

    净慧法师:我在定中观察,千万人往地府去,可是读了此经的人有业报也往天上走 过去佛入涅槃说《妙法莲华经》,开权显实,告诉化身佛这一生要教菩萨乘,哪尊佛都要说《妙法莲华经》,法华会必须开、龙华会必须开,这是标志,而且不是形式上的,是真实的。释迦牟尼佛说这

  • 慧思大师诵读《法华经》智慧大开 (网络)慧思大师诵读《法华经》智慧大开

      受持《妙法莲华经》而得到感应的事蹟很多,例如慧思大师年轻时,经常一个人在空塚间,诵读《法华经》,由于不明义理,日夜悲泣,唯有面对经卷顶礼不休。后来梦见普贤大士,乘白象来为他摩顶,因此智慧大开,以前不懂的经文含意,顿然能解。

  • (蕅益大师)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上  天台智者大师说 章安尊者灌顶记  蕅益比丘智旭节  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所言法者。十界十如权实之法也。莲华者。譬权实法也。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况意乃多。略

  • (蕅益大师)妙法莲华经纶贯

      妙法莲华经者。诸佛究竟之极谈也。原夫释迦牟尼如来。实成佛道以来。已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为度众生。无有休息。数数示生。数数示灭。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其成熟。已经成熟者。令得解脱。

  • (文珠法师)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义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义 文珠法师讲述 解释经题 译题简介 略释品题 解释经文—迹门略开显动执生疑 解释经文—迹门广开显断疑生信 解释经题 妙法莲华经,是本经的名题。解释此题,可用天台宗的五重玄义。五重玄义是: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辨用,五判教相。 一、

  • 如何诵《妙法莲华经》?《法华经》的读诵方法 (明海法师)如何诵《妙法莲华经》?《法华经》的读诵方法

      大家以后每天诵《妙法莲华经》,诵的方法。诵和学,学——你下来还要用点时间去看看注解的书,平时要思维一下。那么诵呢,我个人给你们推荐一种方便,其实也是观音菩萨的方法了,就是说你诵经的时候,要一边诵一边听自己诵。这其实就是在开法会,好像有佛在给你讲法,你在听。事实上也可以说你是在转动《妙法莲华经》的法轮。《妙法莲华经》

  • (慈法法师)佛种从缘起——《法华经》四句偈开示

    佛种从缘起——《法华经》四句偈开示 注:2009年1月,慈法法师在北京某居士家随缘开示。 佛种从缘起!六道轮回是从哪起的?也是从缘起!烦恼是从哪起的?也是从缘起!都是从缘起!让人重新来。 佛种从缘起——这是《法华经》的一个典故。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世尊是

  • (衍慈法师)法华经阅后札要

    法华经阅后札要 最近寻找档案时,见到旧笔记,是于八二年夏写的,极为感触,见物思故。中国文革时,破旧立新,所有佛教经典都被破坏,当时连我也被冲击,为迷信头子,将唯一的一本「在家学佛要典」,陈海量居士作,无法之下,撕掉封面,埋藏在地瓜藤里,才能逃过此一劫(现

  •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是佛法的核心

      《妙法莲华经》是真正的佛之本意,佛祖整个学说思想的核心、重心就在本经,整个三藏十二部,整个佛教的重心就在此经。“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古人有这样的说法。因为他是佛祖说法最圆、最后的四十九年说法最后把他所悟的、所证的妙法一点也不保留的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总结性的说法。因为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

  • (法闻法师)观世音菩萨与《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与《妙法莲华经》 “家家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在民间影响这么大? 主要就是受《妙法莲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品的影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出自《妙法莲华经》卷七,第二十五品。一些地方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称为《观音经》。“普

  • 《妙法莲华经》为什么被尊奉为“成佛的法华”?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为什么被尊奉为“成佛的法华”?

      《妙法莲华经》从古以来一直尊奉为“成佛的法华”。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以下两方面意思:一是佛祖授记给他的弟子,甚至像龙女这样也不是佛的常随弟子,但是也在佛法的教化这一大事因缘下,当身成佛,有时间,有地点。还有佛给很多弟子授记,在什么地方成佛,以及他的国名、劫名。

  • (圣赞法师)《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 (2009年九月二十三日) 《妙法莲华经》共分七卷、二十八品,这次讲第二十四品《妙音菩萨品》。 除了大家熟知的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很多其他的佛国。但是一说到净土,人们马上就只会想到阿弥陀佛的净土。实际上不仅是佛,菩萨也有净

  • (圣赞法师)《妙法莲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妙法莲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2009年十月二十三日 《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妙法莲华经》介绍的是菩萨的行、菩萨的特征。观音菩萨作为中国汉族地区的四大菩萨之一,很多人就是通过《普门品》对观音菩萨有所了解的。那么《普门品

  • (达观法师)法华经口诀

      妙法莲华,畅佛本怀;所说经中,法华第一。诸佛智慧,难解难入;幽固玄奥,莫能测知。六万余言,总归八字;开示悟入,权实迹本。开方便门,唯一说三;示真实相,会三归一;悟佛知见,本自具足;入如来慧,能生万法。权分三乘,实为一乘;迹表相用,本即性体。开权显实,近迹远本,初中后善,无二无别。诸佛悲智,无量善巧;三周说法,随机各解

  • (月悟法师)阿弥陀佛与《妙法莲华经》

      天台智者大师在《法华文句·释化城喻品》中指出:“诸佛出世、教道将毕之时,即说此经。如迦叶佛、日月灯明等,说此经竟,即入涅槃。释迦说法竟,仍唱当灭。”因为《妙法莲华经》(以下略称(法华》)系如来极谈,纯圆独妙,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使凡夫乃至二乘人、钝根菩萨舍权取实,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所以佛佛道同,诸佛因地修证,

  • 《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楼宇烈)《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大乘佛教悲、智双运,广说无尽方便之解脱法门。除进一步开示出种种依仗自力(自悟、自证)的法门外,更建立起种种仰仗他力(佛、菩萨)的法门。大乘佛教描绘出一幅幅庄严清净的佛国净土,创造出无数个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应化佛和菩萨。

  • (方广锠)敦煌遗书中的《妙法莲华经》及有关文献

    敦煌遗书中的《妙法莲华经》及有关文献 方广锠 内容提要:佛教经典的理论渊源、形态演变、版本区别、流传经历、真伪鉴定及其在佛教 研究中的价值,从来是佛教文献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僧人往往在对印度经 典的注疏中构筑与发展自己的思想体系,因此,对佛教注疏的整理又成

  • (业露华)关于《法华经》的几个问题

      《法华经》亦即《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广泛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等大乘佛教传播的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地方的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这样一部如此重要而又在社会各阶层影响广泛的经典,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仔细的分析。本文想就有关《法华经》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 (沈海燕)《妙法莲华经玄义》管窥

    《妙法莲华经玄义》管窥 沈海燕 《闽南佛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第三辑, 2004年版,第434-452页 内容提要:在中国佛教史上,天台宗作为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智顗为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其思想理论是天台宗立宗的基石。在智顗的着作中,《法华玄义》最完

  • (沈海燕)境妙究竟——从《妙法莲华经玄义》中看天台智顗对真理的论述

    境妙究竟——从《妙法莲华经玄义》中看天台智顗对真理的论述 沈海燕 摘要: 佛教中有关真理的教义至关重要。智者认为,一个人对某类真理的认识导致其求证此类真理的实践,而其对真理的证悟程度决定了其修行的果位。在本文中,笔者意从《妙法莲华经玄义》着手来探讨智者对真理有系

  • (高振农)《法华经》在中国的流传概述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由于它运用了许多譬喻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一篇篇优美的文学作品。加上鸠摩罗什所翻译的本子,文笔流畅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所以受到我国广大佛教信徒和一些文人学士的欢迎。它在中国、日本、朝鲜等传播大乘佛教的国家里都非常流行,对这些地方的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将其在中国流传的

  • (周叔迦)《法华经》之研究法

    《法华经》之研究法 周叔迦 绪 言 《法华经》为如来一代时教之总旨归,亦即如来家业之总簿记,明乎此而后知如何发心,如何进趣,如何归宿。是故欲研习经教,必以此经为首。初是经全本,凡有六译,三存三缺。别生单品,凡有二译,一存一缺。其目如下: 《法华三昧经》六卷吴支疆梁接译。缺。 《萨芸芬陀利经》六卷 西晋竺法护译。缺。 《正法华经》十卷 西晋竺法护译。 《方等法华经》五卷东晋支道根译。缺。 《妙法莲华经》七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凡二十八品。但《提婆达多品》于译初

  • (吕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要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讲要 《法华经》二十七品(《宝塔品》、《提婆逢多品》可以合一),今但提《方便品》以为院学二周讲习之始。初周十二书中,已详此学根本在心,所谓性寂之心。由心之自觉而有是学之发生,故说有此心即有此学也。此周进言尽心之用,即发挥心之力能也。有情成佛作祖,为圣为贤,不外此心能力发挥尽致而已。此种能力,为心所本具,非由外铄,但欲其发挥,不可无导引之者舆运用之者。导引,乃谓导其能力有所趋向(趋於目的)。运用,则使此能力统束而不散漫,得致其用耳。古人谈为学之道,谓

  • (杨惠南)对《妙法莲华经玄义研究》的看法

    对《妙法莲华经玄义研究》的看法 杨惠南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法华经》在中、日等佛教北传的地区当中,向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的范围也很广。很多经典经过翻译来到北传地区之后,几乎就等于是死了的经典,因为很少人读,甚至完全不知道有这些经典。但是《法华经》却不然,它一直以不同的形式活着。 尤其是一些特别的品,不断为信徒与研究者所青睐,例如〈观世音普门品〉,是很多信徒早晚课诵的功课,而〈药王品〉里所赞叹的焚身、燃指、燃臂供佛等现象,也仍在佛教界出现。由此可见《

  • (杨曾文)在日本的《法华经》思想和文化

      在考察日本《法华经》的思想和文化这一题目之际,应当说最澄(765一822)开创日本天台宗和日莲(1222一1282)开创日莲华宗是《法华经》在日本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佛教史事件。考察《法华》对文学、艺术、艺能(戏剧歌舞)等方面的影响时可以看到,天台宗所产生的影响最大,然而到了室町时期以后,日莲法华宗的影响也有所发展。

  • (杨曾文)中国历史上的《法华经》及其在21世纪的意义

      《法华经》是汉译早期大乘佛典之一,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和在北传佛教流传的国度发生过重大影响,至今仍受到广大佛教信徒敬奉。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刻,可以预言,即使在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21世纪,《法华经》仍将具有活力,通过面向现代的诠释,可以在沟通广大信徒和各国民众的心灵,营造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的国际氛围,维护世界和平等

  • (杨曾文)《法华经》和中国佛教

      《法华经》从晋代译出后立即在佛教界广泛流传,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这里介绍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一)古来对《法华经》的注释和对此经所谓“宗”、“体”的解释。在《法华经》译出后相继有不少注释著作问世。鸠摩罗什弟子当中不少人在新译《法华经》之后立即宣讲,有的还撰有著作。僧睿原精研《正法华经》,参与鸠摩罗什翻译《法华

  • (杨曾文)日莲心目中的《法华经》

    日莲心目中的《法华经》 在镰仓时代成立的佛教宗派中,日莲宗是最富有独特风格的宗派之一。日莲宗虽与天台宗一样奉《法华经》为基本经典,但对此经作出了新的解释,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妙法莲华经五字经题为核心的教义体系。 日莲宗的创始人日莲(1222-1282年)原是天台宗僧,对其它教派真言宗(包括台密和东密)、净土宗、禅宗等也有深入研究。他通过考察比较,认为在一切佛教经典中只有《法华经》是最圆满优胜的经典,并在吸收天台宗的一些概念、命题的基础上对此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

  • (陈星桥)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读《法华经》一得

    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 陈星桥 读《法华经》一得 在大乘佛教中,《法华经》素有经中之王的美誉。舍利弗顶礼三请,世尊方为宣说,足见此誉不虚。在《方便品》中,世尊一言九鼎地说:十方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得清净故出现于世。并指出: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释尊开门见山、开权显实之说的确令舍利弗等声闻众惊喜不已。在《警喻品》

  • (陈星桥)学习《法华经》与国家的未来

      《法华经》具有指导所有事物的方针,而其中的《提婆达多品》尤为重要。在该品的前半部分出现的那个国王,为了追求正法,毅然舍弃王位,抛弃财产,断除对妻子的情爱,不惜自身的生命,这种精神感人肺腑,最为可取。国王为了求师,布告全国:”若有人教我无上正法,我将尽此一生奉侍其人。“当这个人一出现,即如约定,精勤承事,”采果汲水,拾薪

  • (张秉全)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诸佛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无非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也就是令一切众生,觉悟人人本具与佛相同的见闻觉知之性,(即是佛性)个个都能作佛。只因迷背不知,枉作众生,受种种幻苦。若能觉悟,返妄归真,用种种对治法门,断除如空华之烦恼,即可复其本有真性,圆成佛道。但众生积迷太久,若对他们直接说一乘佛法,他们不但不能接受,或起毁谤,因破法而堕恶道。所以佛在最初成道时,与十

  • (张秉全)法华经的妙旨是什么?

    法华经的妙旨是什么? 法华经妙旨是什么?就是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这佛知见是什么?就是现前一念心之实性。亦名法性。此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变不迁,亘古常

  • (张秉全)无上醍醐,纯圆独妙。--简述《法华经》五重玄义

    无上醍醐,纯圆独妙。 简述《法华经》五重玄义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乃释尊所说一代时教中被称为无上醍醐,纯圆独妙之大乘教典,尊为经中之王。七轴玄文,妙义幽微、深广,虽有古疏多种,各皆言之有理。唯我天台圣祖智者大师,大苏妙悟,灵山亲承,获一旋陀罗尼,照了法华,如曦和之临象。达诸法相,似清风之游太虚。宣讲法华,如水银泻地,颗颗皆圆。由弟子章安尊者(灌顶)记成《玄义》十卷,《文句》二十卷,最为精粹。惜卷帙浩繁,文字奥赜,初学每叹望洋。明·藕益大师根据章安所记,删繁就简,

  • (张秉全)《妙法莲华经》题解

    《妙法莲华经》题解 《妙法莲华经》者,是释尊所说一代时教中被称为纯圆独妙的大乘法宝,经中之王。历代受持、读诵之盛,于众多教典中,无过此经。读诵此经法会,各地经常举行,但读诵而通达其义者,并不多见。殆由近代以来,《法华》讲席久辍,纵有志问津者,苦于求教无地。藏经中虽有古疏多种,一则真能翻阅藏经,亦难因缘具备;二则古疏文笔简古,非精通古汉语者,亦难于涉猎。笔者忝为台宗后裔,昔日曾习台教,亦曾探索藏经,故于此经薄有悟解,爰据经疏所说,作此题解。 此经在七种立题中以法喻立名

  • 《法华经》经义答问 (张秉全)《法华经》经义答问

      问:什么叫五时、八教?答:五时八教,是天台宗创立的,是对世尊一代所说的教法先后顺序及其内容,作出评判和诠释。语本智者,义出佛经。五时者,一、华严时。如来初成正觉,称性直谈自证法门的《华严经》。欲令大机众生悟入法界也。称华严时者,系从经名立时。华严二字,盖以万行之因华,庄严一乘果德之意,故称华严,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此

  • (张秉全)张秉全:《法华经》迹本二门大意略述

    《法华经》迹本二门大意略述 释尊于菩提树下成道已,于三七日中,敷演《华严》大教,独被上根。中下在座,不见不闻。不得已,为实施权,说四阿含小教,令二乘之机,转凡成圣,证偏空涅槃,是为渐初。次于方等会上,借维摩等诸大士互相酬唱,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四教并谈,是为渐中。次于般若会上,与四大弟子共转*轮,会一切法,皆摩诃衍(大乘),以般若理水,淘汰二乘情执,是为渐终。最后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会三归一,普授三根之记,无有一人不堪作佛,出世本怀,于兹始畅。大矣哉,妙法莲华经,诸

  • (张秉全)《法华经》在五时八教中之地位及其五重玄义

      法华经是台宗的主要经典。本宗的深广义趣,均出于此经。此经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会三归一,即权明实。在五时八教中,独尊纯圆独妙,理冠群经。  何谓五时八教?五时:一、华严时;二阿含时;三方等时;四

  • (张秉全)《法华》经王,纯圆独妙

      《法华》一经,开权显实,开迹显本,纯圆独妙,被尊为经中之王。七卷玄文,凡二十八品,其中心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开权显实,二开迹显本;三授记成佛。一、开权显实:权,权宜方便的意思。佛根据众生根机所能接受的权宜、方便说教,称为权法;实,不作方便,直显法体实说,法体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所谓“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称为

  • 发誓每天诵一遍法华经,因工作忙中断该怎么办? (惟贤法师)发誓每天诵一遍法华经,因工作忙中断该怎么办?

      经上说,诵二十一天《法华经》就可以见普贤菩萨,我发誓每天诵一遍,但是因为工作太忙,诵一遍又需要五个小时,就中断了,怎么办呢?怎样诵读加持力才大呢?

  • (惟贤法师)《法华经》中常不轻菩萨见人就跪有何深意?

      常不轻菩萨见人就跪,就磕头。有些人批评他、骂他,他还是磕头。打他,他跑得远远的,还是磕头。因为他这样对众生,所以很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一是尊重众生,众生都有佛性;二是他能够发大心,普遍的礼敬众生;第三就是不著相,骂他打他,他无所谓,所以他能很快成佛。你把这个道理真正体会到就有好处,要向他学习

  • 人生佛教思想如何在企业里面弘扬?《法华经》这样说 (惟贤法师)人生佛教思想如何在企业里面弘扬?《法华经》这样说

      在《瑜伽师地论》、《法华经》里都讲到“一切世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事业,皆顺正法”。一切世间经书,圣哲贤人的经典,治世语言就是政治家治世的语言嘛,资生事业就是指有利于民生的各项工作,具体表现就是企业形式,这一切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是与正法相合的。也就是说,只要走正道,用在正道上,皆顺正法。

  • (知义法师)知义法师:读经求悟,因缘不同

    知义法师答:一天在路上看见些卖菜的,其中有一个人的扁条忽然断了,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别人的不断?一面走一面想,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的负荷量和使用的时间不同,以致如此。别人只要经常使用,总有一天也会断,但何时何地,那就不一定。 佛法的妙处是整体的,譬如

  • (智随法师)如果法华经说的大事因缘是圣道门,那就有两个出世本怀了?

      《法华经》所说的大事因缘指的如果是圣道门的,那么就有两个“出世本怀”了。如果不是这样,请师父慈悲开示。南无阿弥陀佛。弟子愚钝,师父见谅。

  • 《法华经》是怎样一部经?法华经讲的是什么? (洪修平)《法华经》是怎样一部经?法华经讲的是什么?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之一,也是中国天台宗依持的主要经典。“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即“莲花”,“莲华经”是比喻经典的洁白美丽。此经原二十七品,后增为二十八品,有多种汉译本,最为流行的是鸠摩罗什译的八卷本。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十卷,隋阁那崛多和达摩笈多译的

  • (鸠摩罗什)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偈

    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偈 《法华普门品》三十五应,与《楞严》大致相同,是以此章仅录偈颂。又此品偈颂,鸠摩罗什大师未译,故旧本皆无,《文句》、《义疏》亦皆不释。《续 高僧 传》云

  • (鸠摩罗什 译)《法华经》的文学解读

      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是大乘经典之王,它为佛教信徒之间协调共存提供了基础。在每一宗派里,人们总是执着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执着于某种形式,因而被误解之蛇所咬伤。每逢这种时候,就需要努力去革新这个

  • 《妙法莲华经》不可思议的感应(两则) (网络)《妙法莲华经》不可思议的感应(两则)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每天诵念一部法华经,从经上他得知书写这部经的功德是不可思量的。于是他就恭恭敬敬,一笔不苟地写完全部法华经。当他写完这部经时正是冬天,就在他把笔放到水里泡洗的时候,水里忽然冒出一朵冰莲花,这朵冰莲花越长越高,越长越大。于是他就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冰莲和尚,这件事情当时很多人看见。

  • (鸠摩罗什)妙法莲华经 解题

    妙法莲华经,梵名Saddharma-pundarika sutra,略称《法华经》、《妙法华经》,姚秦鳩摩罗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收录於《大正藏》第九册,经号262。《法华经》的起源很早,大约產生於西元前一世纪左右,但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则认為它產生於西元前二至三世纪。

  • (胡吉藏)法华玄论

    玄义有六重。一弘经方法,二大意,三释名,四立宗,五决疑,六随文释义。第一明弘经方法有七意。初释法师义论曰。法师品云于我灭后欲说此经当安住三事。所谓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如来室者慈悲心是。

  • (戒环)《妙法莲华经》要解(释普门品)

    单发为声,杂比为音,于世间众苦杂声,齐观并救,号观世音。妙圆之行,自一心出、应无不遍,号曰普门,此继前品说者。妙音现形说法,救济众难,与观音无异,但略而未普,妙而未圆。观音不离是行,而能观其音声,随响而答,大千圆应,无去来相、所谓自在之业,普门示现,则进于妙音,其实二圣一道,相为始终耳。

  • 《妙法莲华经》念诵法会开示:开权显实 会三归一 (宽运法师)《妙法莲华经》念诵法会开示:开权显实 会三归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欢喜!今天我们西方寺第一次举行《妙法莲华经》念诵法会;大家对《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了不了解呀?可能不是很了解。这部经有七卷共二十八品,是天台宗一部很重要的经典。我们都知道,大乘佛教有所有「五时判教」:第一「华严时」说《华严经》;第二「鹿苑时」说小乘《四阿含经》;第三「方等时」说《维摩》

  • 《法华经》是怎样的一部经? (洪修平)《法华经》是怎样的一部经?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之一,也是中国天台宗依持的主要经典。“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即“莲花”,“莲华经”是比喻经典的洁白美丽。此经原二十七品,后增为二十八品,有多种汉译本,最为流行的是鸠摩罗什译的八卷本。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十卷,隋阁那崛多和达摩笈多译的

  • 《法华经》四句偈开示——佛种从缘起 (慈法法师)《法华经》四句偈开示——佛种从缘起

      佛种从缘起!六道轮回是从哪起的?也是从缘起!烦恼是从哪起的?也是从缘起!都是从缘起!让人重新来。佛种从缘起——这是《法华经》的一个典故。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世尊是贤劫第四佛,在人寿百岁之时出世,八十岁取灭,这中间说了四十九年的法——很多人都这么说,我们也这么说。现在我们接受的都是释迦佛的遗教。所谓的遗教就是我们没有见到

  • (王雷泉)《法华经文句》提要

    《法华经文句》,略称《妙法莲华经文句》、《法华文句》,十卷(每卷各有上下,或称二十卷)。隋代智顗于陈祯明元年(五八七)讲于金陵光宅寺,门人灌顶记录,至唐贞观三年(六二九),补治方峻。唐玄宗天宝七年(七四八),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有感于本书文势有时凌乱失次,因加以排比而令相贯穿(见卷首神迥的《天台法华疏序》)。

  • 《法华经玄义》提要 (王雷泉)《法华经玄义》提要

      《法华经玄义》,又称《妙法莲华经玄义》、《法华玄义》,十卷(每卷各有上下,或称二十卷)。隋代智顗讲述,门人灌顶笔录,与《摩诃止观》、《法华文句》同称为天台三大部。智顗讲说《法华经》要旨有两次:第一次是陈光大元年(五六七),在金陵瓦官寺;第二次是隋开皇十三年(五九三),在荆州玉泉寺为灌顶所讲。

  • (陈星桥)以责任感和自信心开拓人生--读《法华经》一得

    在大乘佛教中,《法华经》素有经中之王的美誉。舍利弗顶礼三请,世尊方为宣说,足见此誉不虚。在《方便品》中,世尊一言九鼎地说:“十方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得清净故出现于世。”并指出:过去、现在,未来诸佛

  • 发正接受《法华经》和观音信仰 (曾其海)发正接受《法华经》和观音信仰

      天台宗依《法华经》立宗,故别称法华宗。天台宗既受到知识分子、士大夫等上层社会的偏爱,又受到农夫、村妇、市井商贾等下层社会欢迎。在上层社会的流传情况,正如南怀瑾先生在《禅宗与道家》一书中指出的那样:“自陈、隋之际开始,经历唐、宋、元、明、清千余年来,凡知识分子,士大夫及爱好形而上学的人士,无不从事天台‘止观’。如唐代的名

  • 简述《法华经》五重玄义 (张秉全)简述《法华经》五重玄义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乃释尊所说一代时教中被称为无上醍醐,纯圆独妙之大乘教典,尊为经中之王。七轴玄文,妙义幽微、深广,虽有古疏多种,各皆言之有理。唯我天台圣祖智者大师,大苏妙悟,灵山亲承,获一旋陀罗尼,照了法华,如曦和之临象。

  • 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张秉全)为什么说法华经是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诸佛如来为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无非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也就是令一切众生,觉悟人人本具与佛相同的见闻觉知之性,(即是佛性)个个都能作佛。只因迷背不知,枉作众生,受种种幻苦。若能觉悟,返妄归真,用种种对治法门,断除如空华之烦恼,即可复其本有真性,圆成佛道。但众生积迷太久,若对他们直接说一乘佛法,他们不但不能接受,或起毁谤,

  • 序心皓法师《〈法华经〉学修旨要》 (王雷泉)序心皓法师《〈法华经〉学修旨要》

      “宗教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当宗教自身成为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发生了问题。”这段话,是我1993年7月参加河北赵县柏林寺首届“生活禅夏令营”,在开营式上代表学者致辞中所言。所谓“宗教问题”,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中,聚焦为三个方面:一、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复兴过程中,我们如何从根本上肯定宗教

  •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 (勒那摩提/僧朗)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善得心解脱善得慧解脱。心善调伏人中大龙。应作者作所作已办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善得正智心解脱一切。心得自在到第一彼岸

  • 净慧法师对《妙法莲华经》的开示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对《妙法莲华经》的开示

      今天我们有幸共同读诵、受持《妙法莲华经》。在地球上讲的佛经当中以《妙法莲华经》为最,在法界讲的《华严经》,可以说菩萨乘愿高于这部经,有金轮圣王之称;银轮圣王是《妙法莲华经》;铜轮圣王是《楞严经》。在佛经当中第一部讲的是《华严经》,佛家公认《华严经》是至宝,这部经是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以后,讲给法身大士听的。

  • 抄写读诵《妙法莲华经》之浩瀚博大功德 (网络)抄写读诵《妙法莲华经》之浩瀚博大功德

    【经中之王】抄写读诵妙法莲华经之浩瀚博大功德  法华经是经中之王, 能摄其他经为眷属, 所以抄写、读诵法华经不可思议。  妙法莲华经,是一定要念完一遍的,出声念,认真念,一个字都不要漏掉。  这本

  • (贤顿和尚)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贤顿和尚 讲  释 体仁 笔记  前言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现无边身,垂慈六道,度诸众生。世人凡遇疾病患难者,若能以恳切至诚之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

  • (网络)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

      一 绪言  佛教的兴盛不是在于形式,主要是在把佛的精神推广到世上。末法之世的今日,一切易流于形式,这是修持佛法的人切忌的毛病。要知道佛灭后不久,佛法正兴盛之时,是正法时代,无论「教」「行」「证」三者

  • (基诺·里维斯)基诺·里维斯:《妙法莲华经》与佛教徒的社会责任

      序 言  人们经常认为佛教仅仅只与人的头脑和心灵的经历有关系,因此被排除在社会契约或社会责任之外。在这篇短文中,我想表达的观点是,不管其他的佛教教义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于《妙法莲华经》或遵循这一传

  • 受持法华经,得往生净土之益 (大安法师)受持法华经,得往生净土之益

      如果释迦如来灭度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听闻这部妙法莲华经,依经所说而起修行,在此娑婆世界业报身命终,就能往生阿弥陀佛安乐世界,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在莲华中的宝座之上。不再为贪欲所逼恼,也不再为瞋恚愚痴所逼恼,也不再为憍慢、嫉妒等垢病所逼恼,即获得菩萨种种神通无生法忍。

  • (宽运法师)清净莲华 无上微妙──西方寺《妙法莲华经》念诵法会开示

      宽运法师:正直捨方便 但说无上道──西方寺启建《妙法莲华经》法会开坛洒净仪式  方丈宽运大和尚开示  公历2013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农历癸巳年十月廿七日至廿九日),西方寺启建「《妙法莲华经》念诵法会

  • “成佛的法华经”—这就是他录了一年半的原因 (李君)“成佛的法华经”—这就是他录了一年半的原因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有这么一部经,就是告诉大家如何成佛的,它就是历代都被奉为经典的《法华经》。"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此言流传至今。  日前,著名诵经人李罕继完成了《楞严经》语音版录制后,又

  • (网络)妙法莲华经持验记

      ☆ 晋敦煌郡释灵摩罗刹,华言法护,本姓之氏。八岁出家,诵经日万言,志宏大道。遍游西域诸国。带梵经还中夏。译出贤劫正法华诸部。晋武末年,隐居深山。山有清涧,可取澡漱。后忽以秽浊而竭。师徘徊欢曰:人以凉德

  • (费范九)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

      费范九  佛说于福慧并重,而讲经实为修慧之要键,慧具而福亦应焉。吾通讲经之举,见于古德撰述者,如元初淮海和尚语录,明末冷山语录,上下四百年,不过数会而已。嗣是法音阒然,更不闻义解之盛。民国肇造,始渐兴行

  • (网络)妙法莲华经文句—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此品是当途王经,讲者甚众,今之解释不与他同。别有私记两卷,略撮彼释此题,有通有别:通有十双,别有五只。十双者:  (一)人法乃至第十智断(云云)。观世音者,人也;普门者,法也。人有多种(云云)。法有多种(云云)

  • 《妙法莲华经》的殊胜功德利益 (网络)《妙法莲华经》的殊胜功德利益

      1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 (网络)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

      元始大罗品第一:尔时,元始天尊昔于大罗天上广化天宫,会诸天仙众,说十极解脱五无间罪。是时,会中有一真人名曰左玄,长跪道前,上白天尊:何名十极、五无间罪?于是,天尊说偈赞曰:无极满空界,众生未曾闻。我会诸仙众,广演解脱门。停酸地狱苦,今悟天仙人。歌谣从空下,日月耀琼台。闻仙解脱语,真仙大喜悦。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须。

  • 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妙法莲华经“妙”字解读 (圆觉)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妙法莲华经“妙”字解读

      《妙法莲华经》这一部经是以妙法莲华为名。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因为微妙甚深的佛法,一般人不容易明白,所以用莲华来比喻。这法妙在哪里,一是把妙法比作成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二是把法形容像莲花一样非常美好,虽出污泥又有莲花、又现莲台,花果同现。

  • 《妙法莲华经》,是一部能助你开悟成佛的佛经 (诸葛长青)《妙法莲华经》,是一部能助你开悟成佛的佛经

      阿弥陀佛。修行路上,应当读一读《妙法莲华经》,会让你迅速开悟。自古云:成佛法华,富贵华严,开慧楞严。故此,历代祖师都教于大众必修三大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又叫法华经。佛说这部《法华经》,说了八年。《妙法莲华经》是佛祖精心开示的一部佛经,目的是促人成佛。除了无量佛菩萨、护法神保护外

  • 法华经讲什么?《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网络)法华经讲什么?《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妙法莲华经》第一序品是本经的总序,佛说无量义经后,入无量义处三昧,天上降下种种妙华,佛的眉间白毫放大光明。弥勒菩萨因疑发问,文殊师利菩萨作答:过去诸佛宣说《法华经》前,皆现此瑞。暗示佛说此经之殊胜处有别于他经,唤起大众的注意。

  • 持诵《妙法莲华经》的不可思议公案 (网络)持诵《妙法莲华经》的不可思议公案

      在中国晋朝有一位昙翼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今生却得以投生为人而修成正果。云何山鸡能投生为人?原来每当法智大师在演说《法华经》时,总是见到一只山鸡在旁听法,七年如一日。后来此山鸡死了,法智大师却

  • 道生长老:终身受持法华经 (网络)道生长老:终身受持法华经

      道生长老终生受持《妙法莲华经》,并从中受益,得六根清净,与在中国现代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位讲经法师,静权和续可两位大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喜闻佛法,至关重要,若没有人撒播菩提种子,你想听经闻

  • (网络)法华经记载的21位大阿罗汉

      1、阿若憍陈如:他是佛最先度的五比丘之一。佛在菩提树下证道后,即以妙观察智观察,知道要先度在鹿野苑的憍陈如等五人。他们五人随佛一起出王宫,照顾佛的生活起居,一起学习解脱之道。他们主张修苦行,认为

  • 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净慧法师)净慧法师:《妙法莲华经》浅释

      今天我们有幸共同读诵、受持《妙法莲华经》。在地球上讲的佛经当中以《妙法莲华经》为最,在法界讲的《华严经》,可以说菩萨乘愿高于这部经,有金轮圣王之称;银轮圣王是《妙法莲华经》;铜轮圣王是《楞严经》。在佛经当中第一部讲的是《华严经》,佛家公认《华严经》是至宝,这部经是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以后,讲给法身大士听的,具体一点说

  • 《妙法莲华经》简介 (网络)《妙法莲华经》简介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 2360;& 2342;& 2381;& 2343;& 2352;& 2381;& 2350;& 2346;& 2369;& 2339;& 2381;& 2337;& 2352;& 2368;& 2325;& 2360;& 2370;& 2340;& 2381;& 2352;,Saddharma

  • 前生后世,听闻《法华经》转人身 (网络)前生后世,听闻《法华经》转人身

      《法华经》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指导我们应以终究成佛为目标,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被誉为经中之王。《法华经》最大的特色是唯有一佛乘,方便说有

  • 《妙法莲华经》随笔 (宏雨法师)《妙法莲华经》随笔

      《妙法莲华经》在佛教被誉为成佛的法华,因为佛在这里宣说的是真正成佛的一乘佛法,所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佛陀出兴于世的本怀就是要用大乘法来济度众生,令一切众生都成佛,

  • 虔诚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求子最灵验 (网络)虔诚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求子最灵验

      编者按:如果你想要一个孩子,你若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会找到一个和你有缘,而又有福德、有智慧的人来给你儿子。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

  • 普贤菩萨和妙法莲华经的因缘 (网络)普贤菩萨和妙法莲华经的因缘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但发现,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普贤菩萨的感应就很多了。普贤菩萨是华严经的会主,法华经的最后一品中,普贤菩萨劝发,说听闻法华经是普

  • 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神奇感应 (网络)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神奇感应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

  • 聚泥成庙,聚沙成塔,这些行为皆已成就佛道 (网络)聚泥成庙,聚沙成塔,这些行为皆已成就佛道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妙法莲华经·方便品》  【注释】如果有人在旷野中,积聚泥土成为一座

  • 富商携珍宝念观音竟从危难中解脱出来 (网络)富商携珍宝念观音竟从危难中解脱出来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 放下屠刀诵《金刚经》与《法华经》忏悔消业往生 (网络)放下屠刀诵《金刚经》与《法华经》忏悔消业往生

      宋朝时,胡州城南边有位屠户,名叫陆翁。他在二十三岁时,遇见一位云水僧在他家门前,口称:“教化有缘人。”陆翁不解其意。云水僧问:“你杀猪及牛羊,不计其数,为何不改行?”陆翁答道:“我承袭祖业,一时难以弃舍。”

  • 普贤菩萨感应故事,以及和法华经的因缘 (网络)普贤菩萨感应故事,以及和法华经的因缘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但发现,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普贤菩萨的感应就很多了。普贤菩萨是华严经的会主,法华经的最后一品中,普贤菩萨劝发,说听闻法华经是普贤菩萨加持的功德。如果有人修法华经,不小心忘记了,普贤菩萨

  • 万经之王《妙法莲华经》殊胜功德万劫难遇! (小学生)万经之王《妙法莲华经》殊胜功德万劫难遇!

      妙法莲华经乃是万经之王于众经中最为其尊,是诸经中王,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末学才疏学浅。愿意和大家一起研究学习这部亿万劫难遇的经王和大家一起学习……疏漏和不足之处大家见谅 本着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的原则……与大家共勉。

  • 佛说学佛者的日常生活准则 (网络)佛说学佛者的日常生活准则

    编者按:学佛之后应该如何生活?应以何种心态应对日常?佛陀为我们总结了行为准则,性情柔和、学会忍辱要随身,万法皆空是根本,慈悲之心要常住。

  • 欲望的大海能够淹没世间所有人 (网络)欲望的大海能够淹没世间所有人

    编者按:无论多少次见到辽阔的大海总会觉得心旷神怡,但深不可测的欲望之海你见过吗?

  • 两则读诵《法华经》所得感应往生的故事 (网络)两则读诵《法华经》所得感应往生的故事

    释僧衍是唐朝并州人。并州人到了七岁以上,都知道念佛,而且往生净土的人很多。僧衍持诵《法华经》,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因为《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说:“即往安乐世界”,所以他每天诵读一遍《法华经》,三年诵了一千遍。

  • 佛陀面对芸芸众生各有解脱的方法 (网络)佛陀面对芸芸众生各有解脱的方法

    你知道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吗?为什么这么多?众生的根基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家境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所以不能采取单一的引导方法,由此我们可以深刻体会佛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良苦用心了。

  • 《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 (宏圆法师)《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部经,是佛教中最为重要,也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就是《妙法莲华经》,简称为《法华经》。《法华经》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素有经中之王之称。佛在《法华经》中盛赞此经说:“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

  • 危机时刻最先出现在脑海中的是哪位菩萨? (网络)危机时刻最先出现在脑海中的是哪位菩萨?

    你常拜观世音菩萨吗?你常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吗?四大菩萨中你最喜欢哪一个?慈悲的观音菩萨一直就深藏在广大信众的心中,他也时常出现在你身边,请你仔细体会、仔细寻找吧!

  • 《法华经》的宗要 (宏圆法师)《法华经》的宗要

      宗就是修行的宗要。如果修行人不知修行的宗要,又怎么能够体会到不思议的妙体呢?所以显体之后,必须就是要明宗。本经是以一乘因果为宗要。经中说:“大乘因者,诸法实相是,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是”这就是表因果同时。我们能发大菩提心,就是成佛之因,经中说:“发心究竟二不别”就是说,即发心时即成佛时,因必感果、果必酬因,即因即果、即

  • 没有悟性是无法理解佛法的奥妙 (网络)没有悟性是无法理解佛法的奥妙

    你的悟性如何?你觉得在学佛的道路上悟性重要吗?修学佛法的步骤应该是信、解、行、证,可见对佛、法、僧三宝的正信最重要,对佛法首先要信,不要试图用自己的分别心去理解、揣测。

  • 念佛人为什么能念《金刚经》《法华经》? (能弘法师)念佛人为什么能念《金刚经》《法华经》?

      学法要圆融,佛法是圆融无碍的,空有不二,显密殊途同归。我们假如把三时系念念明白了,就知道为什么能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十万亿佛土不离真心,极乐世界就是真心的显现,所以阿弥陀佛即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就是阿弥陀佛,整个宇宙万法都是真心的显现,万法当体即空就是真如,所有的经典法门不同,莫非指向自心,莫非导归极乐,极乐

  • 如何用禅来看《法华经》要义? (星云大师)如何用禅来看《法华经》要义?

      在佛教里,《法华》是大乘圆教。佛陀一代时教,所谓「谈经三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有一首偈语说:「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载。」佛陀最初说法,是在定中讲说《华严经》,有三七二十一天,这是大乘最高的境界,也就是所谓华严的境界。佛陀讲说《华严经》的时候,菩萨、二乘人都听得如聋若哑。所以,佛

  • 行坚禅师抄写《法华经》救同学僧脱苦 (煮云法师)行坚禅师抄写《法华经》救同学僧脱苦

      行坚禅师,因行脚经过泰山时,天色已晚,到一岳庙投宿。看庙的人说:“这里没有房舍,只有廊庑下面可以安身。不过,我告诉你,凡是来此住宿的人,都在一夜之间中邪遭殃。如果您不怕死的话,就到里面住好了。”行坚禅师道:“没有关系,我因不得已,所以才来打搅一夜的。”

  • 《法华三昧忏》与《法师功德品》有什么联系? (曙提法师)《法华三昧忏》与《法师功德品》有什么联系?

      《法华三昧忏》核心为《法华经?安乐行品》及《普贤观经》,此忏法通有相无相,对一般人来说,可忏除重罪;对初机行人,可除修道障缘;对勤修止观者、可速证法华三昧。《法师功德品》则主要提出末世弘扬大乘法师的五类十德及六根清净的相似即佛之受用功德。

  • 《法华经》中的“医子喻” (曙提法师)《法华经》中的“医子喻”

      有位良医,带着几个儿子周游列国。有一天,孩子们误食了一种毒药,虽不至马上毒发身亡,但却令人长久消耗身心。良医于是配制了解药,中毒浅的孩子马上服用解药,毒即解除;而中毒深的孩子,因为心智迷失,并不认为自己中毒,所以不肯服药。医生久劝不力,只好留下孩子们,一个人远行。

  • 听闻修行《妙法莲华经》 (大安法师)听闻修行《妙法莲华经》

      如果释迦如来灭度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听闻这部《妙法莲华经》,依经所说而起修行,在此娑婆世界业报身命终,就能往生阿弥陀佛安乐世界,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在莲华中的宝座之上。不再为贪欲所逼恼,也不再为瞋恚愚痴所逼恼。

  • 念诵《法华经》的23个殊胜功德利益 (网络)念诵《法华经》的23个殊胜功德利益

      《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云∶“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

  • 如何供养《法华经》? (灯云法师)如何供养《法华经》?

      我们可以用华、香、璎珞,身上带的项链、手镯等各种装饰品拿去供养经典。修供养有内供养跟外供养两种,内在的供养是以“如理修行”为供养,外在的供养是以鲜花水果等供养。内在的供养能得智慧,外在的供养能得福报,也是福慧双修。

  • 为什么理解不了《法华经》的逻辑、脉络? (大安法师)为什么理解不了《法华经》的逻辑、脉络?

    如何学习《法华经》?末学已经读过两遍,但是总觉得不能理解这部经的逻辑、脉络。全经都在论述法华大法的宏大功德,但法华大法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仅仅是开权显实吗?请师父开示法华真义。你已经读过两遍了,读得并不是很多嘛。你先不要提太高的要求,你去读它。读的过程当中也是在修戒定慧。摄心,把它念清楚、听清楚,诵经就是在修行。

  • 《法华经》到底在讲什么?妙法莲华经的精华 (性仁法师)《法华经》到底在讲什么?妙法莲华经的精华

      《法华经》到底在讲什么呢?其实,如果说得简单一点,大家如果懂得《法华经》的八个字,那你对于这一部《法华经》,总共有七卷、二十八品的《法华经》,那你大概就会能够了解《法华经》在讲什么,对于一位大乘佛弟子来说,它给我们的修行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启发。

  • 《法华经》的大意是什么? (广行法师)《法华经》的大意是什么?

      《法华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尊者翻译的,一共有七卷,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法华经》在佛教里被称为是“成佛的法华”。本师释迦牟尼佛经过前面四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的开权,循循善诱,在法华会上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实指的是实相,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有佛性的众生都能够成佛。所以在法华会上,与会弟子都

  • 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是什么意思? (曙提法师)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是什么意思?

      《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中,佛赞富楼多尊者曰:「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否。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亦常叹其种种功德,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法,而大饶益同梵行者。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这是赞叹富楼罗说法功德和辩才的无碍。

  • 《法华经·见宝塔品》的“如却关钥”是什么意思? (曙提法师)《法华经·见宝塔品》的“如却关钥”是什么意思?

      《法华经·见宝塔品》中说:「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开大城门。」这是形容释迦牟尼佛用右指,为大众打开多宝塔门时,发出巨大的声响,就如同古时城门钥匙打开时的声音一样。如就是如同,却就拿下,关钥就是城关的钥匙。开塔见佛就表法华开权巧方便而见真实究竟。

  • 《法华经》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该如何理解? (达照法师)《法华经》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该如何理解?

      善士问:请问法师,《法华经》曾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该如何理解?达照法师答:本来佛说,前面的佛讲过二乘和三乘。二乘就是大小二乘,或者声闻乘,缘觉乘叫二乘;有时候声闻乘叫小乘,缘觉乘叫二乘,菩萨乘叫大乘;有时候声闻、缘觉加起来都叫二乘,菩萨叫大乘,加起来叫三乘;有时候把人天乘加进去叫五乘。这个乘都不同的。

  • 法华经和妙法莲华经是一部经吗,讲的是什么内容? (星云大师)法华经和妙法莲华经是一部经吗,讲的是什么内容?

      《法华经》是《妙法莲华经》的略称,全经的主旨在宣扬究竟的佛乘。了解此乘的绝对、圆融,即可理解人人本具的佛性;它不为世间烦恼所污染,如同生长在浊泥的大白莲华清淨芬芳。这部经约成立于西元前一世纪至西元一五〇年时的印度,属于大乘佛教初期时所编纂的重要经典之一。《法华经》传入中国后,在隋朝智顗大师的大力弘扬下,依此经创立了中国

  • 妙法莲华经的经题是什么意思?法华经经题解说 (星云大师)妙法莲华经的经题是什么意思?法华经经题解说

      这部《妙法莲华经》的五字经题,可说是包含了全部宇宙的真理,总摄八万四千法门的要义,包括五千五百卷经的精髓。如果展开来详细的解说,就是天台三大部《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的浩瀚典籍,也无不尽在其中。何谓「妙」?不可思议叫做「妙」。妙法,指全经所说的教义(法)是甚深微妙的。当初智者大师讲说《法华经》的时候

  • 火宅喻出自法华经的第几品?三车火宅喻的含义 (星云大师)火宅喻出自法华经的第几品?三车火宅喻的含义

      火宅喻,又称「三车火宅喻」。三车是指:羊车(小车)、鹿车(中车)、牛车(大车)。佛陀以巧妙宣说「三界火宅喻」,于譬喻中广说「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之「开三显一」的道理。有一个长者的小儿、小女们正在房中嬉戏,房子突然起火了,长者叫道:「快点逃出去呀!房子起火了!」孩子们正玩得有兴致,不相信房

  • 穷子喻是法华经第几品,说明什么? (星云大师)穷子喻是法华经第几品,说明什么?

      穷子喻是妙法莲华经的第四品。在座上听闻《法华经》的四大声闻,即须菩提、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听到「三界火宅」的譬喻后,渐渐理解,佛陀出于此世间真正的意义,是在于「开三乘显一佛乘」的慈悲与智慧,乃藉长者穷子的譬喻,对佛陀述说他们理解的情形。

  • 药草喻品的药草喻是什么意思?药草喻的理解 (星云大师)药草喻品的药草喻是什么意思?药草喻的理解

      佛陀举「药草」的譬喻,主要在阐明生长类型虽不同的三草二木,即:小草、中草、大草、小树、大树,却同受一雨之滋润;意即众生根机虽然有别,但佛法能让他们皆归一味平等的一佛乘。药草喻五乘种姓之众生,众生依佛陀教化以修行证果,犹如草依土地、雨水以滋养生长。药不必皆是草,如:金石等药是;草也

  • 法华经各品的内容是什么?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星云大师)法华经各品的内容是什么?妙法莲华经各品大意

      法华经第一〈序品〉:叙述演说这场法会的缘起,是本经的总序,佛陀说《无量义经》之后,入于无量义处三昧。天上散种种妙华,佛陀的眉间放白毫相光。弥勒菩萨于是发问,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过去诸佛宣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前,皆现此瑞相,并举过去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为例,暗示佛陀说此经之殊胜,

  • 《法华经》在佛教中的地位 (星云大师)《法华经》在佛教中的地位

      据一般佛教徒所说:释迦牟尼佛当初开悟的时候,本来是想转根本法轮,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可是这种高深的至理,一般俗耳是很难听得进的。因此,这才不得不方便权巧地从基层方面著手,先讲小乘的《阿含经》,然后从小乘进入大乘而说方等诸经,更进一步地讲《大般若经》。这些都是进入大乘实教的方便,最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说《

  • 抄写《妙法莲华经》可以改变命运吗? (曙提法师)抄写《妙法莲华经》可以改变命运吗?

      佛教无先天命运之说,佛教讲业力。我们这一生之所以顺利或障碍,与我们过去生所种的福或所造的罪有关;未来我们是否顺利或障碍多少,与我们现前所作所为息息相关。因此,即使是过去的业已造成了现在的状况,但通过修正现在的身口意,未来仍掌握在我们的手中,这也是

  • 念诵《法华经》有六种功德利益 ()念诵《法华经》有六种功德利益

      佛陀说,如果有人想要舍离懈怠心,应当用心听《妙法莲华经》。听闻此经后,再如理思维,这样就可以接近诸佛的智慧。聆听《法华经》的功德尚且不可思议,何况受持、读诵。在经文中,佛陀宣说了许多念诵《法华经》的功德利益,在此略说六种。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星云大师)《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四安乐行」出自第十四品〈安乐行品〉。就是说修持《法华经》,能获得四种安乐:一、身安乐行。二、口安乐行。三、意安乐行。四、誓愿安乐行。有了这四种安乐行,才能安住在慈悲喜舍中。经言:「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佛陀开示我们,身体要远离杀、

  • (星汉)芬陀利花在《妙法莲华经》中有怎样的譬喻?

      在《悲华经》、《妙法莲华经》等经典中很多都是以芬陀利花作为经题的,用来比喻此经的清净、无染和广大。在由僧叡著的《妙法莲华经·后序》中描述道,莲花在诸花之中最胜。花尚未敷则名为屈摩罗,敷而将要落则名为迦摩罗,当它处中盛时则名为芬陀利。没有敷喻二

  • (法闻法师)《妙法莲华经》全经概要

      我们开始学习《妙法莲华经》。这部经的经本本来是应该人手一册都是有的,可是在库房里面没有翻出来,下次我们就可以找出来,每人拿一份经书。要有这个经书可以打开看,没有的话可以看投影。今天主要是了解一下《妙法莲华经》基本的、大概的概念。在座大家以前读诵过这部经的多不多?有没有?读颂过没有?肯定有人读诵过。甚至就是看过别的大德解释

  • 妙法莲华经全文 (鸠摩罗什)妙法莲华经全文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全经虽是以《方便品》和《如来寿量品》为中心,但二十八的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依照序、正、流通的三分法及声闻菩萨信解与行果之递进而循序演进的。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