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三

  另外善男子。凡夫们虽然很用心的爱护肉身,因为心中担忧所以产生三种恶觉。因此就算断了烦恼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可将来还会堕落三恶道中。善男子譬如有人渡海,就快到达彼岸时却淹水而死。凡夫也是如此,离开三有还会堕入三涂,这是因为没有善觉的缘故所致。这里说的是什么样的善觉呢——即所谓六念处。凡夫善心弱小恶劣,不善的心却很炽盛。善心弱所以慧心少。慧心薄所以增长诸漏。菩萨摩诃萨慧眼清净见到三觉的过恶,知道三觉有种种祸患,常与众生产生三乘的怨结。因三觉的因缘让无量凡夫众生不见佛性,在无量劫中产生颠倒心,认为佛世尊无常乐我,只有净。说如来毕竟进入于涅槃。一切众生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因其颠倒心认为他们有常乐我净。本来没有三乘,因他们的颠倒心而说有三乘。一实之道真实不虚,因颠倒心而说没有一实道。这三种恶觉常被诸佛及诸菩萨所呵责。三恶觉常害自己也害他人。有此三觉一切诸恶总会在身边伴随。这三觉即是三缚,让众生有无边生死。菩萨摩诃萨常这样观察三觉:菩萨有时因为因缘而有所求却默然不受,譬如端正净洁之人不接受一切粪秽不净的东西,如同热铁丸没有人会接受。如婆罗门不接受牛肉。如吃饱的人不会接受不好的食物。如转轮王不与一切旃陀罗等同坐一床。菩萨摩诃萨厌恶三觉不接受不体味也是一样的。因为菩萨想道众生认为我是他们的福田,我怎能接受这些恶法呢?倘若我接受恶觉就不能胜任众生的福田了。我虽自己不说是福田,可众生见我的相就会认为我是。我今日若生起这些恶觉,则是欺诳一切众生了。我在往昔因为欺诳的过错在无量劫中流转生死堕三恶道。我若以恶心接受人的信施,一切天人及五通仙都会作证而指责我。我如果以恶觉接受信众的布施,或许会令施主的果报减少或没有善果。我如果因恶心而接受檀越的布施,则与施主结为怨仇。所有的施主认为我是赤子,我怎能欺诳他们,让他们因为不得果报或少果报而产生怨恨呢?我经常自称为出家人。所谓出家人就不应起恶心。如果起恶心者则非出家。出家人身口相应,若不相应则非出家。我弃父母兄弟妻子眷属知识出家修道,正是修习诸善觉的机会而不是修习不善觉的时候。譬如有人入海求宝不取真宝只取水精,也如有人丢弃美妙音乐而玩弄粪秽。如同丢弃公主却与婢女交往。如同丢弃金器而使用瓦盂。如同丢弃甘露而服食毒药。如同舍弃亲旧善良的医生而从恶医那里求药而服一样。

  我也是一样,(怎么会)舍弃大师如来世尊无上的甘露法味而服用魔怨种种恶觉?人身难得如优昙花,我今已得。如来难遇如优昙花,我今已遇。清净法宝难得见闻,我今已闻。犹如盲龟进入浮木孔(前卷的寓言)。人的生命日月流逝,今日虽在明日难保,怎能放纵身心令自己住在恶法里呢?青壮年的时候不会止步,犹如奔马一样。怎能依靠它而生较慢之心。犹如恶鬼等待人犯错。四大恶鬼也是一样总在期待我的过失。怎能让恶觉发起?譬如腐朽的房宅即将垂崩。我的生命也是一样,怎能起恶心?我是沙门,沙门叫作觉善觉。我今日生起不善之觉怎能对得起沙门的名号?我已出家。出家之人叫做修善道,我今日行恶怎能当得起出家。我今名叫真婆罗门。婆罗门叫做修净行,我今日而行不净恶觉,怎能当得起婆罗门?我现在也叫刹利大姓,刹利姓能除怨敌,我今不能除恶怨怎能当得起刹利姓?我是比丘,比丘之人会破除烦恼,我今不能破除恶觉烦恼,怎能当得起比丘的名号?世间的六种难遇我今日都遇到了,怎能让恶觉住在心中?哪六种难遇呢?一:佛在世难遇。二:正法难闻。三:怖心难生。四:难生中国。五:难得人身。六:诸根难具。这六种难得之事我已经得到,所以不应生起恶觉。

  菩萨修行大涅槃经,总是时刻观察这些恶心。一切凡夫不见恶心的过患而受三觉,这就是受漏。菩萨见到则不受不碰舍弃不护。依八圣道推开它们,斩断它们。所以菩萨没有受漏。怎能说如来有漏呢?因此如来世尊不是有漏。

  另外,善男子。凡夫如果遇到身心苦恼就会兴起种种过恶。或得身病、或得心病,让身口意作种种恶,因这些恶而轮回三趣具受诸苦。都是因为凡夫没有念慧的缘故,所以生出种种漏,这叫念漏。菩萨摩诃萨常自己思考:我从往昔无数劫来因为身心造作种种恶。因此流转生死在三恶道备受众苦,渐渐让我远离三乘正路,菩萨因此恶因的缘故对自己身心产生大恐惧所以离开众恶而向往善道。善男子。譬如有国王把四种毒蛇盛在一个盒子里让人好好的饲养。如果有人让一条蛇不高兴我就将他杀掉。于是养蛇的人听到国王的命令而心中恐惧弃盒而逃。国王这时又让五个护卫拔刀追赶,此人见到有人追所以拼命逃跑。这时五人用计谋藏起刀来。偷偷的派遣一人假装亲善告诉他说:你可以回来。那人识破了计谋转而投奔一个乡村打算隐居。但四处看不见人,所碰触的器具也都是空然无物。既不见人又求物不得,只好坐在地上。此时听闻空中有声音说:你这男子。此地空旷没有居民,今夜会有六大贼来,你要遇到就会没命,你怎么可能幸免呢?此时那人恐怖只好离去,路遇一河,河水湍急没有渡船。他因为害怕追兵就用草木作栰。心想我如果留在这里,肯定会被毒蛇和五旃陀罗以及一个装作亲进的人还有六大贼所害。如果渡河的栰不可依靠就会没水而死。我宁可没水而死也不能被那些蛇贼所害。就把草栰推入水中,抱着筏子截流而渡。到达彼岸后才安然无患,心种泰然,怖恐消除。

  菩萨摩诃萨能听闻并受持大涅槃经。观身如那个盒子。地水火风如同四种毒蛇,见毒,触毒,气毒,啮毒。一切众生遇此四毒而丧命。众生四大也是如此,或见为恶、或触为恶、或气为恶或、啮为恶,因此远离众善。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此四种毒蛇有四种姓,所谓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四大蛇也一样有四种性,坚性、湿性、热性、动性。所以菩萨观察四大与四毒蛇一样的性质。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察此四大如同四种毒蛇一样。这四毒蛇常等待时机,看何时能视,何时能触,何时喷毒,何时可咬。四大毒蛇就是这样常等待众生的危机。可是如果被四蛇所杀则不会落于三恶道中,而如果被四大之所杀则必至三恶道,决定不疑!这四毒蛇虽被饲养却想杀人,四大也是一样虽常受供给也会指引人造作众恶。这四毒蛇只要一只生气就能杀人,四大也是一样,只一大发动就能害人。四毒蛇虽在一起却四心不同,四大也是如此虽在一处性各不同。四毒蛇虽然恭敬却不能亲近,四大也是一样难以亲近。四毒蛇害人时,有时沙门婆罗门等用咒药可以治疗,而四大杀人虽有沙门婆罗门等神咒良药却不能治。爱惜自己的人闻到四毒蛇的臭气就非常厌恶速速远离。诸佛菩萨也是一样闻到四大的恶臭就立刻远离。那时菩萨还这样思考:四大毒蛇非常可怕,应该赶紧远离,修八圣道。

  五旃陀罗即是五阴。为何菩萨观察五阴如旃陀罗呢?旃陀罗常导致别人恩爱别离、怨憎集会。五阴也是一样让人贪近不善之法,远离一切纯善之法。另外善男子。如同旃陀罗用武器武装自己,刀楯弓箭铠矟都能害人。五阴也是一样用各种烦恼当作武器,害那些痴人让他们堕落在诸有中。善男子。如同旃陀罗遇到有过错的人就惩罚他们。五阴也是一样,有的各种结过常能害人。因此菩萨深刻的观察到五阴如同旃陀罗。另外菩萨观察五阴如旃陀罗。旃陀罗没有慈愍心,无论爱憎一样伤害。五阴也是一样没有慈愍心,善恶俱害。如旃陀罗仇恨一切人,五阴也一样用各种烦恼恼恨一切生死众生。所以菩萨看到五阴如同旃陀罗。另外菩萨这样看到五阴如旃陀罗。旃陀罗人常怀害心,五阴也常怀诸结恼害之心。如果人没有足和刀和侍从。可知必被旃陀罗所害。众生也一样无足无刀无有侍从则必被五阴所害。足就是戒,刀是慧,侍就是善知识。无此三样则被五阴所害,所以菩萨观察五阴如同旃陀罗。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察五阴比旃陀罗还严重。因为众生如果被五旃陀罗所杀不会堕在地狱。可是被五阴杀则堕于地狱。因此菩萨知道五阴比旃陀罗还可怕而发愿道:我宁可终身接近旃陀罗也不能接近五阴片刻。旃陀罗只能害欲界的痴人,而五阴能害三界所有凡夫众生。旃陀罗人只能杀戮有罪之人,而五阴贼不问众生有罪无罪一并加害。旃陀罗人不害衰老妇女儿童,而五阴贼不问众生老幼妇女全都伤害。所以菩萨深刻的了解五阴比旃陀罗更可怕而发愿宁可终身接近旃陀罗也不能暂时亲近五阴。

  另外善男子。旃陀罗只能害他人而不会害自己。五阴之贼自害、害他这一点比旃陀罗更厉害。旃陀罗人可以用美言和钱财而求逃脱。五阴不然,不可用言语钱财求得解脱。旃陀罗并不是时刻杀人,五阴不然,时时刻刻加害众生。旃陀罗只在一处,可以躲避。五阴不然,遍布一切地点无所逃避。旃陀罗虽然害人,可是害后不会跟随。五阴不然杀众生后仍然随逐不离。所以菩萨宁可终身接近旃陀罗也不能暂时亲近五阴。有智之人用善巧方便脱离五阴。所谓善巧方便就是八圣道、六波罗蜜、四无量心。因此方便而得解脱,身心不被五阴所害。为什么呢?因为身如金刚、心如虚空,所以身心难以损坏。因此菩萨观阴成就,对种种诸不善法生起大恐惧而修八圣道。如同那人害怕四毒蛇、五旃陀罗而逃跑,不会顾留。

  装作亲进的人就好比贪爱。菩萨摩诃萨深刻的观察到爱结如同怨诈亲(怨人装作亲人,下同)。如果识破他就没事,如果不知则必被其害。贪爱也是一样,如果知其性质则不能令众生轮转生死苦中,如果不知则轮回六趣备受众苦。因为爱让人难以舍弃。如同怨诈亲一样难以远离。怨诈亲常等待人的方便令其爱别离、怨憎会。爱也一样让人远离一切善法,亲近一切不善之法。因此菩萨摩诃萨深刻观察贪爱如怨诈亲。见如同不见,闻如同不闻,比如凡夫人见到生死的痛苦虽有智慧却因为被愚痴覆盖而不能见。声闻缘觉也是一样,见如同不见,虽闻如同不闻。这都是因为贪爱之心的缘故。所以见生死的过患而不能迅速到达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菩萨摩诃萨观察爱结如同怨诈亲。为何叫做怨诈亲相?如同怨不真实装作真实相。不可亲近而装作亲近相。实在不善而装作善相,实是不爱而装成爱相,为了等待时机害人。爱也是如此,常被众生非实诈实、非近诈近、非善诈善、非爱诈爱。常欺骗一切,轮回生死。因此菩萨观爱如怨诈亲。怨诈亲只能见到其外而不能看透其心所以能欺骗人。爱也是如此,只是虚诳,实不可得,所以能迷惑一切众生。怨诈亲有始有终,容易远离。爱不是这样,它无始无终难以远离。怨诈亲离远了就难以了解,近了就容易分辨。而爱不是一样,近了也难以分辨何况远呢?因此菩萨了解爱比怨诈亲还厉害。一切众生因爱结而远离大涅槃而接近生死,远离常乐我净而亲近无常苦无我不净,所以我在各种经中都说其为三垢。现在因为无明不见过患不能舍离爱怨诈亲,而它终不能害有智之人。所以菩萨深刻的观察此爱,而产生大怖畏修八圣道。犹如那人害怕四毒蛇、五旃陀罗和一诈亲,立刻逃跑头也不回。

  空的乡村就是六入。菩萨摩诃萨观察内六入空无所有,犹如空虚。如那害怕的人进入乡村后,却看不见人碰不着物。菩萨也一样谛观六入,空无所有,不见众生一物是真实的,所以菩萨观察内六入空无所有如同空的乡村。善男子。那空的乡村在群贼远离时不会产生虚空之想,凡夫之人也一样对六入之聚不会认为是空。因他们不能看见空而受轮回生死受无量苦。善男子。群贼要来了才会产生空想,菩萨也一样观此六入常生空想,因生空想则不入轮回生死受苦。菩萨摩诃萨对此六入没有颠倒心,无颠倒所以不受轮回生死。另外善男子,如有群贼入此乡村则得安乐。烦恼贼也是一样,进入此六入则得安乐。如贼住在乡村里无所畏惧。烦恼群贼也是一样住在六入中也无所畏惧。其实那是师子虎狼种种恶兽的住处,内六入也是一样,是一切众恶烦恼走兽的住处。所以菩萨深刻的了解六入是空无所有的,是一切不善的住处。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察内六入空无所有如同空村。因为它虚诳不真,空无所有却认为有,实无快乐而当作快乐,真实没有而认为有人。内六入也是一样,空无所有而作有想,实无有乐而作乐想,实无有人而作人想。唯有智慧的人才能知道这些了解真实。

  另外善男子。如同空聚落有时有人有时无人。六入却一向无人,因为其本性就是常空的。智者知道它不是看上去那样。所以菩萨观内六入里有各种危害,而修八圣道不休不息。犹如那人畏惧四毒蛇、五旃陀罗、一诈亲善及六大贼,而走上正路。

  六大贼就是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六尘如六大贼。因其能劫持一切善法,如同六大贼能劫夺所有人民的财宝。此六尘贼也是一样,能劫持一切众生的善财。如果进入人家则能劫夺现家所有,不管好坏,令巨富者忽然贫穷。而六尘贼也是一样,如果进入人根则能劫夺一切善法,善法穷尽后则贫穷孤露成为一阐提。所以菩萨谛观六尘如六大贼。另外善男子,如六大贼要劫人时需要内奸,如果没有则会离开。而六尘贼也是一样的,要劫善法需要众生知道常乐我净不空等相,如果没有这些相,六尘恶贼则不能作恶。智者内无此相而凡夫则有,所以六尘常来侵夺凡夫的善法之财,因为主人不能好好的看守所以被劫。护就是慧,有智之人能好好防护所以不被劫。因此菩萨观此六尘如同六大贼,毫无差别。

  另外善男子,如同六大贼能让人民身心苦恼。六尘贼也是一样常使众生身心苦恼。六大贼只能劫人现在的财物,而六尘贼能劫众生三世的善财。六大贼夜里欢乐,六尘恶贼也是一样在无明黑暗中才得欢乐。此六大贼只有国王才能禁止,六尘恶贼只有佛菩萨才能遏止。六大贼要抢劫时不去选择被劫的人是否端正、种姓、聪哲、多闻、博学、豪贵、贫贱。六尘恶贼也是如此,要劫善法时不择端正乃至贫贱。六大贼虽有国王制裁断其手足,却仍不能让他们的恶心停止,六尘恶贼也是一样,虽然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能断其手足,也不能令其不劫持善法。如同勇健的人才能摧伏六大贼,诸佛菩萨才能摧伏六尘恶贼。比如有人种族繁盛才不会被六贼所劫,众生也一样,因有善知识才不会被六尘恶贼所劫。此六大贼只有见到人的财物才能偷劫。六尘不是,无论见、知、闻、嗅、触、觉都能劫夺。六大贼只能劫夺欲界人财,不能劫夺色界和无色界。六尘恶贼则不是,它能劫三界一切善宝。所以菩萨谛观六尘比六贼还要厉害。因此而修八圣道,直往不回。如同那害怕的人畏惧四毒蛇五旃陀罗一诈亲者及六大贼,舍弃空聚落而逃走一样。

  路遇的大河即是烦恼。为何菩萨观此烦恼犹如大河?如同那大河能淹没大象,烦恼河也是一样能淹没缘觉。所以菩萨深刻的观察烦恼犹如大河。深难见底所以叫做河,边不可测称其为大。其中多有种种恶鱼,烦恼大河也是如此只有佛菩萨能见底所以叫做极深,只有佛菩萨得其边所以叫广大。常害一切愚痴众生所以叫恶鱼。因此菩萨观此烦恼犹如大河。如同大河水能生长一切草木丛林,烦恼大河也是如此,能增长众生的二十五有。因此菩萨观此烦恼犹如大河。譬如有人堕入大河水中没有惭愧,众生也一样堕入烦恼河中没有惭愧。如同堕河者没落到底就已经死了,堕烦恼河也是一样没有到底已经周回轮转二十五有。这里所说的底,就是空相。若不修空相则不能出离二十五有。一切众生不能好好的修空无相所以为烦恼驶河所淹没。如大河只能破坏肉恨不能漂没一切善法,而烦恼大河则能破坏一切身心善法。大河只能漂没欲界的人,而烦恼大河能漂没三界人天。世间大河手抱脚踏则能到达彼岸,而烦恼大河只有菩萨靠六波罗蜜才能得渡。如大河水难可得渡,烦恼大河也一样难以度过。因为甚至十住诸大菩萨仍然不能毕竟得渡,只有诸佛才毕竟渡过。所以叫做难渡。譬如有人被河所淹没,而不能修习丝毫的善法。众生也一样被烦恼河所漂没也不能修习善法。如人堕河被水所漂,其他有力的人则能拯救。堕入烦恼河是一阐提,声闻缘觉乃至诸佛都不能拯救。世间大河劫尽之时七个太阳一起照射令其枯涸,而烦恼大河则不一样。声闻缘觉虽修七觉却仍不能令其干枯,所以菩萨观诸烦恼犹如大河。

  譬如那人畏惧四毒蛇五旃陀罗,诈亲善及六大贼。舍离空聚落随路而逃。到了河边取草为栰。菩萨也一样畏惧四大蛇五阴旃陀罗爱诈亲善六入空聚六尘恶贼至烦恼河。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当作船栰。依靠此栰渡烦恼河到达彼岸,常乐涅槃。菩萨修行大涅槃时这样思考:我若不能忍受如此身苦心苦,则不能让一切众生渡过烦恼河。因此虽有身心苦恼都可以默然忍受。因忍受而不生漏。这些菩萨尚无诸漏何况佛如来?所以诸佛不叫有漏。为何如来不是无漏呢?因为如来常示现在有漏中的缘故。有漏即是二十五有。所以声闻凡夫之人说佛有漏。诸佛如来是真实无漏的。善男子。因此诸佛如来没有定相。善男子。所以犯四重禁谤方等经以及一阐提都是不定的。

  这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说:不错不错,诚如圣人所教。一切法都是不定的。因不定的缘故可以推知如来也不是不毕竟入于涅槃。如佛先前所说,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而闻不闻,其中提到涅槃和大涅槃。如何是涅槃,如何是大涅槃?

  尔时佛赞叹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善哉善哉。善男子。菩萨得到念力总持才会象你这样提问。善男子。如世人所说有海、大海,有河、大河,有山、大山,有地、大地,有城、大城。有众生、大众生,有王、大王,有人、大人,有天、天中天,有道、大道。涅槃也是一样,有涅槃,有大涅槃。

  什么是涅槃呢?善男子。如同人饥饿时得到少许饭食就叫做安乐。这样的安乐就好比涅槃。如同病人痊愈叫做安乐,这样的安乐就好比涅槃。如同很害怕的人得到归依处则感觉安乐,这样的安乐可比涅槃。如同贫穷的人获得七宝物而得安乐,这样的安乐如同涅槃。如人修骨观而不起贪欲得到安乐,这样的安乐好比涅槃。这些涅槃都称不上大涅槃。为什么呢?因饥渴、病、怖、贫而生出贪着的心了,所以这是涅槃非大涅槃。善男子。如果凡夫和声闻,或因世俗或因圣道而断欲界结则得安乐,这样的安乐也是涅槃,称不上大涅槃。能断初禅乃至能断非想非非想处结而得安乐,这种安乐也是涅槃,不是大涅槃。因为这些还能生烦恼还有习气。

  什么是烦恼习气呢?声闻缘觉有烦恼气,即我身、我衣、我去、我来、我说、我听。认为诸佛如来入于涅槃,涅槃之性无我、无乐、只有常净,这都是烦恼习气。认为佛法众僧有差别,认为如来毕竟入于涅槃。认为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所得的涅槃没有差别。因此二乘所得不是大涅槃。因为其中无常乐我净。只有常乐我净才称得上大涅槃。善男子。譬如有土地能承受所有的水就叫大海,所有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入之处叫大涅槃。四禅、三三昧、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随能摄取所有这些无量善法才叫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有河,一只香象不能触底则叫做大。声闻缘觉至十住菩萨不见佛性,则叫做涅槃非大涅槃。若能明了见于佛性,则叫大涅槃。此大涅槃唯大象王才能到达其底,大象王就是诸佛。善男子。若摩诃那伽及钵揵陀,大力士等经历多时所不能登上才叫大山。声闻缘觉及诸菩萨摩诃那伽大力士等所不能见才是大涅槃。另外善男子。小王所住叫做小城,转轮圣王所住之处才叫大城。声闻缘觉八万六万四万二万一万住处叫做涅槃,无上法主圣王住处才叫大般涅槃。因此叫做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有人见四种兵而不恐惧,可知此人是大众生。如果有众生于三恶道,对烦恼恶业不生怖畏而能在其中广度众生,可知得大涅槃。如果有人能供养父母恭敬沙门及婆罗门,修行善法所言诚实没有欺诳,能忍诸恶惠施贫乏则是大丈夫。菩萨也一样有大慈悲怜愍一切,对待众生犹如父母,能度众生于生死之河,向众生展示一实之道,这就是大般涅槃。

  善男子。大就是不可思议。因不可思议所以众生不能信,这就是大般涅槃。只有佛菩萨能见才是大涅槃。因为什么叫做大呢?因无量的因缘然后才能得到所以叫大。善男子。如世间人以很多因缘所得才叫做大,涅槃也一样以无量因缘所得所以叫大。为何叫大涅槃?有大我所以叫大涅槃,涅槃无我、得大自在所以叫大我。

  为何叫做大自在呢?有八种自在则叫做我。哪八种?

  一:能示现一身为多身。身数大小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如来之身实际上并非微尘,因自在而示现微尘身。这样到自在则是大我

  二:示现一微尘身遍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如来之身其实并没有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因为无碍而自在,而满于三千大千世界。这种自叫做大我。

  三:能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得身体轻巧的飞行,经过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没有障碍。如来之身并无轻重,因自在而能表现出轻重,这种自在叫做大我。

  四:因自在而得自在。如何自在?如来一心安住不动,同时可示现化成无量形类,每个分身都有其心。如来有时作一件事,而让众生全都如意。如来之身常在一处,而令其他地方全都示现,这种自在叫做大我。

  五:根自在的缘故。什么是根自在呢?如来用一根也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如来用六根也不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因自在所以令根自在。这种自在叫做为大我。

  六: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如来之心也无得想。因为无所得的缘故。如果是有则可叫做得,实在无所有,怎么叫得?如果让如来认为有得,那么诸佛就无法得到涅槃。因无得而叫做得涅槃。因自在而得一切法。得到诸法所以叫大我。

  七:说自在。如来只演说一偈,经无量劫仍不能尽其义。所谓戒、定、施、慧。如来那时都不曾有我在说、他在听的念头,也没有一偈的想法。世间人把四句当作偈,随世俗的说法叫做偈。一切法性也没有说,因自在所以如来演说,因演说所以叫做大我。

  八:如来遍满一切处所,犹如虚空。虚空之性不可见,如来也不可见。因自在而令一切众生可见。这种自在叫做大我。这大我叫大涅槃。因此才称为大涅槃。

  复次善男子。譬如宝藏多诸珍异百种具足故名大藏。诸佛如来甚深奥藏亦复如是。多诸奇异具足无缺名大涅槃。复次善男子。无边之物乃名为大。涅槃无边是故名大。

  另外善男子。譬如宝藏,有无数的各种宝贝才叫大藏。诸佛如来甚深奥藏也是如此,有很多奇异的珍宝毫无缺少才叫大涅槃。另外善男子,无边之物才叫大,涅槃无边所以叫大。

  另外善男子。有大乐才叫大涅槃。涅槃无乐,因四种乐才叫大涅槃。哪四种?一是断绝诸乐。不断乐则是苦,若有苦则不是大乐。因断乐则无苦,无苦无乐才是大乐。涅槃之性无苦无乐所以涅槃叫做大乐。因此叫做大涅槃。另外善男子。乐有二种:一是凡夫,二是诸佛。凡夫之乐无常,会败坏,所以无乐。诸佛有常乐,不会变异,所以叫大乐。另外善男子。有三种受。一苦受。二乐受。三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也是苦。涅槃虽然也是不苦不乐,却是大乐。因大乐而叫大涅槃。

  二:大寂静所以是大乐。涅槃之性是大寂静。因其远离一切愦闹之法。因为大寂所以叫大涅槃。

  三:一切知(智)所以叫大乐。不是一切知不叫大乐。诸佛如来是一切知所以叫大乐,因大乐而叫大涅槃

  四:身不坏所以叫大乐。身若可坏则不叫乐。如来之身金刚不坏,不是烦恼身和无常之身。所以叫大乐。因大乐所以叫大涅槃。

  善男子。世间名字或有因缘或无因缘,有因缘的比如舍利弗,因其母叫舍利,因母而命名舍利弗。如摩鍮罗道人,生在摩鍮罗国。因国立名而叫摩鍮罗道人。如目犍连。目犍连就是姓,因姓立名所以叫名目犍连。如我生于瞿昙种姓,因姓立名叫瞿昙。如毗舍佉道人,毗舍佉者即是星名,因星命名毗舍佉。如有六指因六指而叫六指人。如佛奴天奴,因佛因天而叫佛奴天奴。因湿生故而叫湿生,比如因象声而叫迦迦罗、究究罗、咀咀罗,这些名字都是因缘名。

  而无因缘的,比如莲花、地、水、火、风、虚空。比如曼陀婆一名而二种果实,一是殿堂,二是饮浆堂。不饮浆也叫曼陀婆。如萨婆车多叫做蛇盖,其实不是蛇盖,此名没有原因而强立名字。如坻罗婆夷意思是食油,其实不是食油强为立名叫做食油,这也是没有原因的名字。善男子。大涅槃也是如此,没有因缘强为立名。善男子。譬如虚空不会因为小空而叫做大空。涅槃也不会因其小相而叫大涅槃。善男子。譬如有法不可称量不可思议而叫做为大。涅槃也是一样不可称量不可思议所以叫为大般涅槃。

  因纯净而叫做大涅槃。如何纯净?净有四种:一是二十五有叫做不净,能永断除二十五有所以叫净。净即涅槃,这样的涅槃也是有,而此涅槃并非是有。诸佛如来随世俗说涅槃为有。譬如世人非父言父、非母言母。实非父母而说成是父母。涅槃也是一样,随世俗所以说诸佛有大涅槃。

  二业清净。一切凡夫业不清净所以无涅槃。诸佛如来业清净所以叫大净。因大净所以叫大涅槃。

  三身清净。身若无常则是不净。如来身常,所以大净。因大净所以叫大涅槃。

  四心清净。心若有漏就是不净,佛心无漏叫做大净。因大净所以叫大涅槃。善男子。这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修行如是大涅槃经而能够具足成就初分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