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

  另外善男子。什么是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的第七种功德呢?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时这样思惟:什么法门是成就大般涅槃的重要原因呢?于是菩萨知道有四种法是大涅槃的重要原因。如果说勤修一切苦行是大涅槃的原因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如果离开四种法门不能得到涅槃。

  哪四种法门呢?一是亲近善友。二是专心听法。三是系念思惟。四是如法修行。善男子。譬如有人得了很多病,如热、冷、虚、劳、下疟、众邪、鬼毒。到了良医那里看病,良医就为他开药。此人至心接受医生的教导,按照药房调合药剂然后服用,结果吃药之后疾病痊愈,身体得到安乐。有病之人就是比喻诸菩萨,大良医就是比喻善知识,良医所说比喻方等经,善受医教比喻善思惟方等经得道理。调和药剂比喻如法修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疾病痊愈比喻灭除烦恼。得安乐比喻得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国王欲寻找治理国家令民安乐的方法,去咨询有智慧的大臣。诸臣就把先王的旧法讲给他听。国王听后至心信奉执行,如法治国,没有仇敌,令人民安乐无患。善男子。国王比喻诸菩萨,智臣比喻善知识。智臣为王说治比喻十二部经,王听后至心信行比喻诸菩萨专心思惟十二部经所有深刻到道理。如法治国比喻诸菩萨如法修行六波罗蜜。因修习六波罗蜜而没有仇敌比喻诸菩萨已离开诸结烦恼恶贼。得安乐比喻诸菩萨得大涅槃常乐我净。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了严重癞病。有善知识告诉他你如果能到须弥山病可得除。因为那里有良药,味如甘露,吃了以后能除百病。其人至心相信,于是就去须弥山采服甘露,结果疾病痊愈身得安乐。严重癞病比喻诸凡夫。善知识比喻诸菩萨摩诃萨等。至心信受比喻四无量心。须弥山比喻八圣道。甘露味比喻于佛性。癞病痊愈比喻离烦恼。得安乐比喻得涅槃常乐我净。善男子。譬如有人有很多弟子,聪明智慧。此人昼夜教导不知疲倦。诸菩萨等也是如此,一切众生无论信与不信都耐心教化,不知疲倦。

  善男子。善知识就是菩萨、佛、辟支佛、声闻、人中相信方等经者。为什么叫善知识呢?善知识能教导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因此叫善知识。另外善知识如法而说,如说而行。什么是如法而说如说而行呢?自不杀生也教导别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也教别人正见,如果能这样做就是真善知识。自修菩提也能教别人修行菩提因此叫作善知识。自己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这也叫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有善法。什么是善法呢?所作之事不是为了给自己追求快乐,总是为众生谋求快乐。见到别人过错而不责骂,口中常说纯善的事,所以叫做善知识。

  善男子。如同夜空的月亮从初一日至十五日渐渐增长。善知识也是如此,令学生逐渐远离恶法增长善法。善男子。如果亲近善知识,让本来没有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人能立刻拥有,如果没有具足的人则能获得增长,都是因为他亲近善知识的缘故,因此亲近并通晓十二部经的甚深义理。如果能听懂此十二部经甚深义理的人就是听法。听法者则是大乘方等经典。听方等经叫做真听法。真听法者即是听受大涅槃经。在大涅槃中听闻有佛性、如来毕竟不般涅槃,就是专心听法。专心听法就叫做八圣道。因八圣道能断贪欲嗔恚愚痴所以是听法。所谓听法者就叫十一空。凭十一空对一切法不作相貌。听法者叫初发心,乃至究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初心则得大涅槃。不是因听闻得大涅槃,而是因为修习才能得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病人虽闻医生的教导和药的名字不能治病,而是因服药才能去病。虽听十二深因缘法也不能断一切烦恼,而是因系念善思惟的缘故才能断除。这叫做第三系念思惟。还因为什么叫做系念思惟呢?即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空就是对于二十五有不见一点真实。无作就是对二十五有没有追求。无相就是没有十相: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相住相灭相男相女相。修习三三昧者就是菩萨系念思惟。

  什么叫如法修行呢?如法修行即是修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知阴入界真实之相。也如声闻缘觉诸佛同于一道而般涅槃。法即是常乐我净、不生不老不病不死不饥不渴不苦不恼不退不没。善男子理解大涅槃甚深义者则知诸佛终不毕竟入于涅槃。

  善男子。第一真实善知识就是菩萨和诸佛世尊,因为他们常以三种善来调御众生。哪三种呢?一是毕竟软语,二是毕竟呵责,三是软语呵责。所以说菩萨诸佛即是真实善知识。

  另外,善男子佛及菩萨是大医者所以叫善知识。因为他们知病、知药、能因病开药的缘故。譬如良医掌握八种方法,先观病相。相有三种:所谓风、热、水。有风病者就给他苏油,热病之人用石蜜,水病之人用姜汤,因为知到病根而开药除病,所以叫做良医。佛及菩萨也是如此。知到凡夫的病有三种:一贪欲,二嗔恚,三愚痴。有贪欲的病人教他们观骨相,嗔恚病人观慈悲相,愚痴病人观十二缘相,因此诸佛菩萨叫善知识。

  善男子。如同大船师善于渡人所以叫大船师。诸佛菩萨也是如此,度众生过生死大海,因此叫善知识。另外善男子,因佛菩萨令众生具足修得善法的根本。善男子,譬如雪山是种种微妙上药的根本之处。佛及菩萨也是如此,是一切善的根本处,因此叫善知识。

  善男子。雪山之中有上等香药叫娑呵。有人见到就能得寿无量没有病苦,四毒所不能中伤。如果有人碰触到则能增长一百二十岁的寿命。如果有念之者能得宿命智,都是因为此药的能力。诸佛菩萨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见到即能断除一切烦恼,四魔所不能干扰。如果有人碰到,其命不可夭折、不生、不死、不退、不没。所谓碰到就是在佛边听受妙法。如果有人念之则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诸佛菩萨叫善知识。

  善男子。如同香山中有阿那婆踏多池水。因这个池才有四大河:所谓恒河、辛头、私陀、博叉。世间众生常说如果有罪人在这四条河里洗浴则能消灭众罪,要知道这话绝对是虚假的。那么什么才是真实的呢?诸佛菩萨才是真实。为什么呢?如果有人亲近他们则能灭除一切众罪。因此叫做善知识。

  另外善男子。譬如大地上所有药木,一切丛林,百谷,甘蔗花果之类。在天炎热干旱的时候将要枯死。难陀龙王和婆难陀怜愍众生,从大海取水降下甘雨。一切丛林百谷草木得到滋润而复生。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所有善根将要消灭时,诸佛菩萨生大慈悲,从智慧海降下甘露雨,令众生具足恢复十善之法,因此诸佛菩萨是善知识。

  善男子。譬如良医善于八种方法。不管病人贵贱、相貌、贫富,都为其治疗,所以叫做大良医。诸佛菩萨也是如此,见诸众生有烦恼,不论其贵贱、相貌、贫富,都生出慈愍心,为他们说法。众生听闻后烦恼消除,因此诸佛菩萨叫善知识。因亲近善友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菩萨是如何依靠听法因缘而能接近大般涅槃的呢?一切众生因听法而具备信根。得信根而乐于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得须陀洹果乃至佛果。所以应当知道得到各种善法都是因为听法的因缘。

  善男子。譬如长者只有一个孩子。派他到外国的市场购买所需,告诉他方便的道路,然后告诫他如果遇到淫女千万不要接近,如果接近就会丧命并且丢失财宝。恶人也不要跟他们结伴。其子听从父亲的教导,所以身心安乐多获财宝。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传法也是如此,告诉众生和四部众通向正道的各种方法情况。众生因闻法而远离诸恶,具足善法。因此依靠听法因缘而接近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明镜映照人脸非常清楚。听法的明镜也是如此。有人照之则见善恶,清晰明了。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商人欲到达宝藏,却不知道路。有人告诉他后,按照他的说法到达了宝藏,从而获得无数的宝物。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欲到善处采取道法的宝贝却不知路径。菩萨告诉众生后,才能到达善处,获得无上大涅槃宝。因此靠听法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醉象狂暴杀害众人。有调象师用大铁钩钩住它的脖子。它立刻安静不再想要害人。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因贪欲、嗔恚、愚痴而醉所以喜欢作恶。诸菩萨等用闻法的钩之其安静,再不起作恶的心。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

  所以我在各种经中说:我的弟子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则能离五盖,修七觉分。因修习七觉分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因听法所以须陀洹人远离恐怖。这是因为须达长者身遇重病,非常害怕。听到舍利弗说须陀洹有四功德十种慰喻,然后恐怖消除。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是因为开法眼的缘故。

  世间有三种人:无目,一目,二目。所谓无目的就是总也不闻法。一目之人虽偶尔闻法却不相信不能奉行。二目之人专心听受,并按照说法奉行。因听法而知世间。这样的三种人,靠听法的因缘能接近于大般涅槃。

  善男子。如同我以前在拘尸那城。那时舍利弗得病了。我让阿难比丘为他说法。舍利弗听后告诉四弟子,你们抬我的床拜见佛我要听法。这时四弟子即抬他去闻法,因闻法而除病得到安乐。因此靠听法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菩萨如何靠思惟的因缘而接近于大般涅槃呢?因思惟而心得解脱。为什么呢?一切众生常被五欲所系缚,因思惟而得解脱。因此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一切众生常被常乐我净四法所颠倒迷惑,因思惟而能够见到诸法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这样四颠倒就断除了。因此说靠思惟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一切法有四种相。一生相。二老相。三病相。四灭相。因此四相令一切凡夫众生乃至须陀洹都非常苦恼。如果能专心善思惟则能遇此四相而不生苦恼。因此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一切善法无不是因思惟而得。因为有人虽在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中专心听法,如果不去思惟,也永远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靠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如果有众生相信佛法僧没有变易,而产生恭敬心。可以知道都是因为专心思惟的因缘力所致。因而能够断除一切烦恼。所以说思惟的因缘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

  菩萨是如何如法修行的呢?善男子。断诸恶法修习善法这就是菩萨的如法修行。另外,见一切法空无所有,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因此宁舍身命也不犯禁戒,这就是菩萨如法修行。

  另外修行有二种:一是真实,二是不实。所谓不实,就是不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什么是真实?能知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相,这就是真实。什么是知涅槃相?涅槃之相有八种,即:一尽,二善性,三实,四真,五常,六乐,七我,八净,叫做涅槃。另外还有八种,即一解脱,二善性,三不实,四不真,五无常,六无乐,七无我,八无净。另外还有六种相:一解脱,二善性,三不实,四不真,五安乐,六清净。如果有众生依世俗道断烦恼,那么这种涅槃则是八种解脱而不实,因为其不常。因无常所以无实,无实所以无真,虽断烦恼却还会再起。无常无我无乐无净,这叫作涅槃解脱八事。什么是六相呢?声闻缘觉的断烦恼,虽然叫做解脱,却还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不实。因不实所以不真。未来之世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叫无常。因其得无漏八圣道所以叫净乐。善男子。可以知道这种涅槃不叫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

  菩萨如何知佛性的呢?佛性有六种属性:一常二净三实四善五当见六真。又有七种属性:一是可证,其他六种如上。这叫作菩萨知于佛性。什么是菩萨知如来相?如来即是觉相、善相、常乐我净、解脱、真实、示道、可见,这叫作菩萨知如来相。

  菩萨如何知道法相?法,有善和不善。有常和不常,有乐和不乐,有我和无我,有净和不净。有知和不知,有解和不解。有真和不真,有修和不修,有师和非师,有实和不实之分。这就是菩萨所知的法相。

  如何菩萨知于僧相。僧如果常乐我净,是弟子相,可见之相,善,真,不实。因为一切声闻能得佛道的缘故。为何叫作真?因其悟法性的缘故。这就是菩萨知于僧相。

  那么菩萨如何了解实相呢?实相或常或无常,或乐或无乐,或我或无我,或净或无净,或善或不善,或有或无,或涅槃或非涅槃,或解脱或非解脱,或知或不知,或断或不断,或证或不证,或修或不修,或见或不见,这叫做实相。不是涅槃、佛性、如来、法僧、虚空。这就是菩萨因修如是大涅槃而知晓涅槃、佛性、如来、法僧、实相、虚空等法的差别之相。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而不见虚空。为什么呢?因为佛及菩萨虽有五眼都不能见,只有慧眼才能见。慧眼所见无法可见,所以命名为见。如果是空洞无物而叫做虚空,这种虚空才叫作真实,因其真实而叫做常无,因其常无所以无乐、我、净。善男子。空即无法,无法即空。譬如世间无物叫做空,虚空之性也是如此。无所有所以叫做虚空。善男子。众生之性与虚空性都无实性。比如有人说把东西拿走剩下的就是虚空。其实虚空其实并不能制作出来。因为其本无所有。因无有所以推知无空。如果虚空之性可以生成那么就是无常的,如果无常就不叫虚空了。善男子。比如世间人说虚空无色无碍,永恒不变,所以世间称虚空之法为第五大。善男子。而此虚空其实没有性,因有光明所以命名为虚空,其实并无虚空。犹如世谛一样,实际上没有其性,因为有众生所以说有世谛。善男子。涅槃之体也是如此,没有住处。只不过是诸佛断烦恼处而叫做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涅槃虽乐却不是受乐,而是上妙寂灭之乐。诸佛如来有二种乐:一寂灭乐,二觉知乐。实相之体有三种乐:一者受乐,二寂灭乐,三觉知乐。佛性有一种乐,因应当见(佛性)所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叫做菩提乐。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如果烦恼断处即是涅槃。这似乎就不对了。为什么呢?如来刚刚成佛道到达尼连禅河边。那时魔王与其眷属来到佛前说:世尊。涅槃的时候到了为何还不入呢?佛告诉魔王:我现在还没有多闻弟子能好好的持禁戒、聪明、利智、能度化众生,所以不入。

  如果说烦恼断灭之处就是涅槃。诸菩萨等在无量劫前已断烦恼,为何不能叫做涅槃。都一样是断处,为何只说诸佛有,而菩萨无呢?如果断烦恼不是涅槃,为何如来曾告诉生名婆罗门说:我今日之身即是涅槃。

  如来以前在毗舍离国,魔再次启请如来:以前没有有弟子能多闻、持戒、聪明、利智、能度化众生而不入涅槃。现在这些都有了为何还不入?如来那时告诉魔王:你不要认为我再推迟,三个月后我会涅槃的。

  世尊。如果灭度不是涅槃。为何如来预期三月将般涅槃呢?世尊。如果断烦恼就是涅槃。如来最开始在道场菩提树下断烦恼时就是涅槃。为何还说三个月后将要般涅槃?世尊。如果那时是涅槃的话,为何为拘尸那城那些力士说后半夜佛就要般涅槃了。如来是诚实的,为何说这些虚妄之言?

  世尊告诉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善男子。如果说如来得到了广长舌相,可知如来在无量劫前已离妄语。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所说的话绝对无虚。

  善男子。如你所说:波旬以前启请我入涅槃。善男子。那是魔王不知到涅槃的定相。波旬认为不度化众生,默然而住就是涅槃。善男子。譬如世人见到有人不说话,不所事,就说那人与死无异。魔王波旬也是一样认为如来不度化众生默无所说就是如来进入般涅槃了。善男子,如来不说佛法众僧没有差别,只说常住清净这两种法没有差别。善男子。佛也没说佛及佛性涅槃没有差别,只是说他们的常恒不变没有差别。善男子。佛也没说涅槃实相没有差别,只说他们常有、实不变易的特征没有差别。

  善男子。那时我的那些声闻弟子正在诤讼,如同拘睒弥(印度地名)一样。那些恶比丘违反我教,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向世人赞叹自己说我得到无漏,说自己得须陀洹果乃至我得阿罗汉果。毁辱于他,对佛法僧戒律和尚不生恭敬。公然在我面前说这些是佛允许蓄养的,那些是佛不允许蓄养的,我如果说这些东西我不允许。他们就违反我的话说这些东西是佛允许。这些恶人不信我的话。为此我告诉波旬,你别怕迟,我三个月将般涅槃。善男子。因这些恶比丘想让声闻受学弟子认为以后不能见我身,不能闻我法,就说如来入于涅槃。只有菩萨能见我身常闻我法,所以不会说我入涅槃。声闻弟子虽说如来涅槃,而我确实不入涅槃。

  善男子。如果我所有声闻弟子说如来入涅槃,那么此人就不是我的弟子而是魔的伴党,是邪见恶人不是正见。如果说如来不入涅槃,那此人真是我的弟子不是魔的伴党,是正见之人不恶邪。

  善男子。我从没见过弟子之中有说如来不度化众生默然而住叫做般涅槃。善男子。譬如长者子孙满堂,搬迁至他方。没有回来的时候,他的孩子都认为父亲已死。而此长者其实没死。诸子颠倒认为生死。声闻弟子也是因为看不到我就认为如来已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而般涅槃,而我其实没有般涅槃。声闻弟子认为涅槃。善男子。譬如明灯被人遮盖,其余的人不知到缘由就认为灯灭了,其实火焰没有熄灭,因不知道而认为消灭。声闻弟子也是如此,虽有慧目却因被烦恼覆盖,令心颠倒看不到如来真身,而认为如来灭度,可是我真实没有灭度。

  善男子。如天生就盲目的人看不见日月,因为没见过所以不知道昼夜明暗的样子,因此就说没有日月,而实际上是有日月的,只不过是盲人看不见。因为看不到而产生认知颠倒说没有日月。声闻弟子也是如此,如同盲人一样看不见如来,就说如来入于涅槃。如来其实不入于涅槃,因为认知颠倒而产生这样的想法。善男子。譬如云雾遮盖日月,愚蠢的人就说没有日月。而日月真实存在,只是被覆盖了所以众生看不见。声闻弟子也是如此,被烦恼覆了智慧眼而不见如来,就说如来入于灭度。善男子。实际上是如来示现婴儿行,而不是灭度。善男子。如同阎浮提的太阳落下,众生看不见是因为被黑山遮住了。而太阳并没有真的沉没。众生看不见而认为它沉没了。声闻弟子也是如此,被烦恼山所障碍所以看不见我,因为不见所以认为如来灭度,而我真实没有灭度。

  所以我在毗舍离国告诉波旬:而后三月我会涅槃。善男子。如来用神力看见迦叶菩萨三个月后善根成熟,也看见香山须跋陀罗竟安居后会来见我,所以我告诉魔王波旬三个月后会般涅槃。善男子。有五百力士三个月后也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此我告诉波旬三个月后会般涅槃。善男子。纯陀等人和五百梨车庵罗果女三个月后无上道心善根成熟,因此我告诉波旬三个月后会般涅槃。善男子。须那刹多亲近外道的尼干子等,我为他们说法满十二年,那些人坚持邪见,不信不受,我知道他们的邪见根三个月后定可断除,因此我告诉波旬三个月后会般涅槃。

  善男子。为什么我从前在尼连河边告诉魔王波旬:我现在没有多智弟子所以不能入涅槃呢?我那时要为五比丘等在波罗奈转法轮。而且要为五比丘等,所谓耶奢富那毗摩罗阇憍梵波提须婆睺。然后要为郁伽长者等五十人说法。而后要为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等无量人天说法。而后要为优楼频螺迦叶门徒五百比丘说法。而后要为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兄弟二人和五百弟子说法,而后要为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五十比丘转妙法轮。所以我告诉魔王波旬不入般涅槃。

  善男子。涅槃并不是大涅槃。为什么呢?因为其不见佛性而断了烦恼,就叫涅槃而不是大涅槃。因不见佛性所以无常无我,只有乐净,因此虽断烦恼却不能叫做大般涅槃。如果见道佛性,又能断烦恼,才叫大涅槃。因见佛性而能常乐我净。因此断除烦恼也能称为大般涅槃。

  善男子。涅的意思是不,槃的意思是织。不织的含义就是涅槃。槃又有覆的意思,不覆就是涅槃。槃是去来,不去不来就是涅槃。槃又叫做取,不取就叫涅槃。槃是不定,定无不定叫做涅槃。槃是新,无新所以叫涅槃。槃是障碍,无障碍叫做涅槃。

  善男子。有忧罗迦迦毗罗弟子等说槃就是相,无相就是涅槃。善男子。槃就是有,无有就叫涅槃。槃叫做和合,无和合就叫涅槃。槃者是苦,无苦就是涅槃。善男子。断烦恼的人不叫涅槃,不再产生烦恼才叫涅槃。善男子。诸佛如来烦恼不再生起所以叫涅槃。所有智慧于法无碍就是如来。如来不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叫做佛性。如来身心智慧遍满无量无边阿僧祇土没有任何障碍叫做虚空。如来常住永恒不变叫做实相,因此如来真实没有毕竟涅槃。这就是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七种功德。

  另外善男子。如何是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种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能除断五种事,远离五种事。成就六种事,修习五种事。守护一种事。亲近四种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除断五事?所谓五阴:色受想行识。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令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檐,分散聚合,被三世所摄。寻找其中的规律却了不可得,所以叫做阴。菩萨摩诃萨虽见色阴却不见其相,因为在十色中推求其性都不可得,为世界而说成是阴。受有一百八种,虽见受阴却无受相。因为受虽有一百八十种,但是从理上说都没有定实,所以菩萨不见受阴。想、行、识等也是一样。菩萨摩诃萨深入的观察五阴是生烦恼的根本,因此用方便法令其断除。

  什么是菩萨远离五事。所谓五见: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戒取见,五见取见。因此五见再生出六十二见。因这些见所以生死不绝。所以菩萨提防它们,不接近它们。

  什么是菩萨成就六事?所谓六念处: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天。五念施。六念戒。这叫做菩萨成就六事。

  什么是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知定。二寂定。三身心受快乐定。四无乐定。五首楞严定。修习这五种定心,则能接近于大般涅槃。所以菩萨勤心修习。

  什么是菩萨守护一事?就是菩提心。菩萨摩诃萨时常守护菩提心。犹如世人守护唯一的孩子。又如盲人守护唯一的眼睛。如同在旷野行走的人守护导游。菩萨守护菩提之心也是一样。因守护菩提心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常乐我净具足,这就是无上大般涅槃。所以菩萨守护一法。

  为何菩萨亲近四事。所谓四无量心:一大慈,二大悲,三大喜,四大舍。因这四种心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所以菩萨专心亲近。

  为何菩萨信顺一实?菩萨知道一切众生最终都会归为一道,就是大乘。但诸佛菩萨为众生(根基不同)而分成三种,因此菩萨相信此道,不会反对。

  什么是菩萨心善解脱。因为贪、恚、痴心永远断灭,就叫作菩萨心善解脱。

  什么是菩萨慧善解脱。菩萨摩诃萨对一切法都了知无碍,就叫做菩萨慧善解脱。因慧解脱的缘故以前所不闻的而今得闻,以前所没见的而今得见,以前所没得到的而今可以得到。

  这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说:世尊。佛所说的心解脱道理不对。因为心本无系。为什么呢?心的本性不会被贪欲、嗔恚、愚痴这些结所系缚。如果本无可系。怎么能说心善解脱?

  世尊。如果心的本性不被贪结所系。什么原因导致能何被系呢?比如人挤牛角,角中无乳,虽用力挤,也不会出奶。而挤奶就不是如此,稍微用力就得到很多牛奶。心也是如此,本来无贪,现在为何会有?如果本来无贪以后会有的话,那么诸佛菩萨本无贪相现在应该也会有。世尊。譬如石女不能生子。虽想尽办法,用尽无量因缘,也不能得子。心也如此,本无贪相,就算造就很多因缘也不会产生贪相。世尊。如钻湿木不能生火。心也如此,虽反复钻求也得不到贪。为什么说贪结能系于心呢?

  世尊。譬如挤压沙子不能得到油。心也是如此虽反复挤压也不会得到贪相。应该是道贪、心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就算有了又怎么能污染心呢?世尊譬如有人相把橛安装在虚空里是不可能实现的,安贪于心也是如此。种种因缘都不能让贪系缚于心。

  世尊。如果心无贪就是解脱。诸佛菩萨为何不拔除虚空中的刺呢?(虚空本无刺可拔)。世尊。过去世的心不是解脱,未来世的心也不是解脱,现在世的心不与道通。那么什么世的心叫做解脱?

  世尊。比如过去的灯不能消除黑暗,未来的世灯也不能消灭黑暗,现在世的灯也不能消灭黑暗。因为明与暗两者并不干涉。心也如此,为何说心得到解脱?

  世尊。贪也如此。如果没有贪,那么见到女人就不会产生贪心。如果因为女人的样子而产生贪念,那么可知贪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有贪而堕三恶道。

  世尊。譬如有人见到画的女人像也会生贪欲,因生贪而得种种罪。如果本来无贪,为何会见画而生贪相?如果心中无贪,为何如来说菩萨心得解脱。如果心中有贪,为何见相后才会产生?不见相的时候就没有。我现在亲眼见到有恶果报,可知有贪。嗔恚、愚痴也是一样的道理。

  世尊。譬如众生有身无我,而凡夫认为有我。虽有我的想法却不会堕三恶道。为何贪人从无女相而起女人之想就会堕三恶道?世尊。譬如攒木生火,可是火性在众缘中都没有,那它是因何因缘而生呢?世尊。贪也是如此,色中无贪,香、味、触、法也没有贪。为何在色香味触法中生出贪呢?如果众缘中都无贪,为何众生单单生出贪来,而诸佛菩萨却不会生?世尊心也不定,如果心定,则没有贪欲嗔恚愚痴。如果不定,怎么说心得解脱。贪也是不定的,如果不定,为何因为它而产生三恶趣报。贪与境界两者都不定,因为都是缘于一色或生贪,或生嗔,或生愚痴。所以贪与境界都不定。如果都不定,为何如来说菩萨修大涅槃心得解脱?

  世尊告诉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善哉善哉。善男子。心不是被贪结所系也不是不系。不是解脱也非不解脱。非有非无。非现在、非过去、非未来。为什么呢?善男子。因为一切诸法都没有自性。

  善男子。那些外道说因缘和合则有果生。如果众缘中本无生性而能生,那么虚空无生性也应该能生果了。虚空不生不是因为“因”的缘故,而是因为众缘中本有果性,所以合集而生果。

  比如提婆达打算造墙壁,则取泥土而不取彩色。欲作画像则取彩色而不取草木,要作衣服则取丝线不取泥木,如作房舍则取泥而不取丝线。因为人取之所以其中各能生果,因能生果可知因中必先有性。如果无性,则一物之中应当出生一切物。如果是可取、可作、可出,可知其中必先有果。如果无果那么人就不能取不能作不能出,只有虚空无取、无作所以而能出生一切万物,因其其中有因的缘故。

  如尼拘陀子作尼拘陀树,乳有醍醐,缕中有布,泥中有瓶。善男子。一切凡夫被无明所盲而认为色有着义,心有贪性。又说凡夫心有贪性,也有解脱性。遇到贪的因缘,心就会生贪。如果遇到解脱因缘心则解脱,这么说是不对的。有的凡夫又说:一切因中都没有果。因分为二种:微细的和粗大的。细的是常,粗的是无常。从微细因转成粗因,从粗因又转成果,粗无常所以果也无常。善男子。还有凡夫说:心也无因贪也无因,因时节而生贪心。这些人因他们不知道心的因缘所以轮回六趣,具受生死。善男子。譬如把狗系在柱子上,狗终日绕柱而不能脱离。一切凡夫也是如此,被无明的锁链系在生死柱上,绕二十五有而不能脱离。善男子。譬如有人落于粪坑,脱离以后接着又落入其中。如同人病除后又称为得病的因。如人走在空旷处来回的转圈。又如净洗后再涂满泥土。一切凡夫就是这样,就算能解脱于无所有处,也无法解脱于非非想处,于是再来到三恶趣。因为一切凡夫只观果而不观因缘。如犬追肉而不追人。凡夫之人只观果而不观因缘,因此从非想处退还三恶趣。

  善男子。诸佛菩萨永远不会片面的说因中有果或因中无果,以及有无果,非有非无果。如果说因中最初一定有果以及一定无果,乃至定有无果,定非有非无果。那么这都是魔的伴党所说。都属于魔,就是“爱人”(染着爱欲之人)。这些爱人不能永断生死系缚,不知心相和贪相。

  善男子。诸佛菩萨显示中道。虽说诸法非有非无,却不决定。因为因眼、因色、因明、因心、因念识才能产生。这种识决定不在眼中或色中、明中、心中、念中,也不是中间、非有、非无。从缘所生所以叫做有。因为无自性所以称为无。所以如来说诸法非有非无。善男子。诸佛菩萨终不会片面的说心有净性和不净性、净不净性,因为心无住处的缘故。从缘生贪所以非无,本无贪性所以说非有。善男子。从因缘导致心生贪,从因缘导致心得解脱。善男子。因缘有二种:一是随于生死,二是随大涅槃。

  善男子。有因缘所以有心和贪一起生一起灭的情况,有和贪一起生不和贪一起灭的。有不和贪一起生却和贪一起灭的。有不和贪一起生也不和贪一起灭的。

  什么是心共贪生,共贪俱灭?善男子。如果有凡夫未断贪心而修习贪心。这样的人心和贪同生同灭。一切众生不断贪心,那么心和贪同生同灭。如果欲界众生一切人都有初地味禅,无论修与不修都能成就,遇到因缘就能得之。所谓因缘就是火灾。一切凡夫也是如此,无论修或不修,心都和贪同生同灭。因为没有断贪的缘故。

  什么是心共贪生不共贪灭?声闻弟子有因缘而生贪心。畏惧贪心而修白骨观,这就是心共贪生不共贪灭。还有人心共贪生不共贪灭,比如未证四果的声闻。有因缘而生于贪心,证得四果时贪心得灭,这就是心共贪生不共贪灭。菩萨摩诃萨得到不动地时,也是心共贪生不共贪灭。

  什么是不共贪生共贪俱灭?如果菩萨摩诃萨断贪心后,为众生而示现有贪心。因示现而能让无量无边众生咨受善法,具足成就。这就是不共贪生共贪俱灭。

  什么是不共贪生不共贪灭。就是阿罗汉、缘觉、诸佛。除了不动地到其余菩萨。都是不共贪生不共贪灭。

  所以说诸佛菩萨不会片面绝对的说心性本净或性本不净。善男子。心不与贪结和合,也不与嗔痴和合。善男子。譬如日月虽被烟尘云雾及罗睺罗之所覆盖。因为这些因缘令众生不能得见。虽不可见,但是日月之性却永远不会被那五种翳所融合。心也是如此,因为因缘而产生贪结,众生虽说心与贪合,而心性其实没有与相合。如果是贪心即是贪性,如果是不贪即不贪性。不贪之心就不能贪,贪结之心不能不贪。善男子。因此贪欲之结不能污染心。诸佛菩萨永破贪结所以说心得解脱。一切众生从因缘而生贪结,从因缘而心得解脱。

  善男子。譬如雪山悬峻之处人与猕猴都不能通行。有的地方猕猴能行,而人不能行。有的地方人与猕猴都能通行。善男子。人与猕猴都能行处,那些猎人就用胶设好陷阱用来捕猴。猕猴愚蠢就会被粘住手,脱离就用脚踩,然后脚也被粘住,想挣脱脚就用嘴咬,结果嘴也被粘住,于是五处都无法挣脱,然后猎人就用棍子穿起来带回家。雪山崄处比喻佛菩萨所得正道。猕猴就是凡夫。猎人就是魔王波旬。胶比喻贪欲结。人与猕猴都不能通行的地方比喻凡夫魔王波旬都俱能通行。猕猴能行人不能的地方比喻外道有智慧的人,诸恶魔等虽用五欲却不能系缚他们。人与猕猴俱能通行的,比喻一切凡夫和魔王波旬常处于生死而不能修行。凡夫之人被五欲所缚,令魔王波旬自在带走,如猎人把被粘住的猕猴带回家。

  善男子。譬如国王安住在自己的领土则身心安乐。如果到别国领土则会万般受苦。一切众生也是如此若能自住于自己的境界则得安乐。如果至别人的境界则遇恶魔而受苦恼。自境界就是四念处,他境界就是五欲。

  什么叫做被魔系缚?有的众生把无常看为常,把常见成无常。把苦看作乐,乐看做苦,不净见为净,净见成不净。把无我看做我,我见成无我。并非解脱而认为解脱,把真实的解脱看作非解脱。非乘当作乘,把乘当作非乘。这些人都是被魔系缚的。系属魔者心不清净。

  另外善男子。如果认为诸法真实是有,与定相不同。那么此人如果见到色就当作色相,乃至见识当作识相。见男是男相,见女当女相。见日作日相,见月作月相。见岁作岁相,见阴作阴相。见入作入相,见界作界相。这些人也是被魔系缚的,系属魔者心不清净。

  另外善男子。如果见我是色,色中有我,我中有色,色属于我。乃至见我是识,识中有我,我中有识,识属于我。这些人也都是魔被魔系缚的人,不是我的弟子。

  善男子。我的声闻弟子远离如来十二部经,修习种种外道典籍。不修出家寂灭之法,而经营世俗在家之事。什么是在家事?比如蓄养一切不净之物:奴婢、田宅、象马、车乘。驼、驴、鸡、犬、猕猴、猪、羊,种种谷麦。远离师僧,亲近白衣。违反圣教,对白衣这样说:佛听任比丘蓄养种种不净之物。这就是修习在家之事。

  有的弟子不为涅槃,而是为自己得到利益而亲近接受十二部经。使用僧物和僧鬘物、衣着、饮食如自己所有。对别人吝啬甚至连赞扬别人都很吝惜。亲近国王及王子,经营卜筮吉凶,围棋六博等技艺。亲近比丘尼以及各种女人。蓄养沙弥,常在屠猎酤酒之处游玩,乃至军人所住之处。经营种种买买,自己作食物。投敌叛国。这些人都是魔之眷属,不是我的弟子。

  因为这些因缘,心共贪生,心共贪灭。乃至痴心共生共。

  善男子。所以心性不净也非不净。因此我说心得解脱。如果不受不畜一切不净之物,为得大涅槃而受持读诵十二部经并书写解说。那就是我到真正弟子。不修行恶魔波旬到境界,即是修习三十七品。因修习所以不共贪生,不共贪灭。这就是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种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