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四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何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二种功德呢?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往昔所没得到的而今得之。往昔所不见而今见之,往昔所不闻的而今闻之,往昔所不到而今得到,往昔所不知的而今知之。如何叫做昔所不得而今得之?那就是神通!神通有二种:内与外。所谓外是与外道一样。所谓内分二种:其一是二乘,其二是菩萨。菩萨修行大涅槃经所得的神通跟声闻辟支佛是不一样的。如何不同呢?二乘所作的神通变化都是一心作一,不能众多。而菩萨不是那样,在一心中能具足示现五趣各种身,这是因为得到大涅槃经的势力才能做到的,所以叫做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得而今得之还有什么呢?就是身得自在,心得自在。而一切凡夫所有身心都不得自在,或者心随身,或者身随心。

  如何叫做心随于身?譬如喝醉的人身体行动心也随着动。身体懒,心也跟着懒。这叫做心随于身。又如婴儿的身体幼小心也一样小。大人身体大心也随着大。又如有的人皮肤干涩,心中就希望得到膏油的润渍让皮肤软腻,这叫心随于身。

  如何叫身随于心?就是日常生活中修行施戒忍辱精进。忧愁烦恼的人身体瘦弱,而欢喜的人则身体肥胖。感到恐怖的人身体颤抖。专心听法的人身体怡悦。悲痛的人涕泪横流。这些都是身随于心的表现。菩萨不然,身心俱得自在。这也是昔所不得而今得之的含义。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示现的身相犹如微尘。用此微小的身体却能遍至无量无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无所障碍,与此同时心却一直在定中没有移动。这叫做心不随身。

  这也叫昔所不到而今能到。昔所不到而今能到还指什么呢?既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不能到的地方而菩萨能到。

  一切声闻辟支佛等,虽有神通却不能化身如细小的微尘,遍至无量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声闻缘觉身若动时心也随着动。菩萨不然,心虽不动,而身无所不至,这叫菩萨心不随身。

  另外善男子,菩萨的化身犹如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用这么大的身体变入一微尘的身体,其心那时却不随着缩小。声闻缘觉虽能化身如三千大千世界,却不能用如此大的身变入微尘小身,更不用说能让心不随着动了。这叫做菩萨的心不随身。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用一种声音让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全部听见,心中却不会想让这音声遍布世界,使众生昔所不闻的而今得闻。而此菩萨也不会说我让众生往昔所没听到的而今听闻。菩萨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此人就不能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因为有“众生不能知道我是说者”这个规律。这样的心是生死之心,一切菩萨都没有这样的心念。因此菩萨摩诃萨所有身心都不互相随逐。

  善男子。凡夫都是身心相随的。菩萨不然,为度化众生而示现小的身体心却不会变小。因为诸菩萨的心性恒常广大的缘故。虽示现庞大的身体心却不会变大,如何算大呢?身如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如何算小呢?如同婴儿之行,因此说心不随身。菩萨摩诃萨已于无量阿僧祇劫远前,没有饮酒而心也随着动。心无悲苦而身体会流泪。没有感觉恐怖而身体战栗。因此要知道菩萨的身心自在,不互相随逐。菩萨摩诃萨只现一身,而众生却各各不同。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何修大涅槃能够昔所不闻的而今得闻?菩萨摩诃萨先用这些声相:象声、马声、车声、人声、贝声、鼓声、箫笛等声、歌声、哭声修习,因修习这些而能闻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里的音声。然后转而修习得到异耳根,不同于声闻缘觉的天耳。为什么呢?二乘法所得的清净耳通。如果依照初禅的净妙四大只能听闻初禅,不能听闻二禅。乃至四禅也是同样,虽可同时听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声,却不能听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音声。因此菩萨所得不同于声闻缘觉的耳根,所以说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虽闻此音声而心中从未有闻声之相。不作有相、常相、乐相、我相、净相、主相、依相、作相、因相、定相、果相。因此诸菩萨等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这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说:如果象佛所说的不作定相,不作果相,道理不通。为什么呢?如来以前说过,如果有人闻此大涅槃经一句一字,必定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现在为何又说无定无果?如果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定相、即是果相,为何无定、无果?闻恶声所以会生恶心,生恶心所以堕落三途,如果落于三涂则是定果,为何说无定、无果?

  这时如来赞道: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这么问很好啊。如果让诸佛说这些音声有定果相,则不是诸佛世尊之相,是魔王相、生死之相、远离涅槃之相。因为一切诸佛都会说无定果相。善男子。譬如从刀的反射中见人脸,竖的就看到长,横的看着宽。如果有定相为何会如此呢?因此诸佛世尊说无定果相。善男子。涅槃实在不是声果,如果涅槃是声果那么涅槃就不是常法。善男子,譬如世间从因生法,有因则有果,无因则无果。因无常所以果也无常。因为因也是果,果也是因,因此一切法没有定相。如果说涅槃是从因生,那么因无常所以果也无常。所以涅槃不是从因而生的,其本体不是果,所以是常。

  善男子。因此涅槃之体无定无果。善男子。所以槃也可说是定,也可说是果。如何是定?一切诸佛所有涅槃都是常乐我净的,这是定。没有生、老、坏这是定。一阐提等犯四重禁诽谤方等作五逆罪这些人舍除本心后必定得道,这是定。

  善男子。如你所说如果有人听我说大涅槃一字一句,则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对这个道理还没有彻底弄清楚。你要仔细听,我为你分别解说。善男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大涅槃一字一句,不认为是字、不认为是句、不认为是听、不认为是佛在说、甚至不认为是在说,这样就是无相之相。因无相之相所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你说闻恶声所以落三途,其实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不是因为恶声而至三途,而是因为恶心所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虽闻恶声而心不生恶,那么就不会因为恶声而入三途中。而诸众生因烦恼结恶心滋多而生三恶趣,不是因为恶声啊。如果声有定相,诸所有听到的人都会生出恶心。可是实际上有人生恶有人不生,所以声无定相。因其不定所以虽因之而不生恶心。

  (菩萨问):世尊。声如果无定,为何菩萨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善男子,声无定相。昔所不闻令菩萨们而今得闻,在这层意思上我才说昔所不闻而今得闻(并没说定相)。

  善男子,为何昔所不见而今得见?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大涅槃微妙经典时先取明相:所谓日月、星宿、火焰、灯烛、珠火之明、药草等光,因修习这些而得异眼根,不同与声闻缘觉所得。

  如何不同呢?二乘法所得的清净天眼,如果依欲界四大,眼根不见初禅。若依初禅则不见上地,乃至自己的眼也不能见,最多可见到三千大千世界。菩萨摩诃萨不修天眼,见美好的色身都是骨头的样子。虽见他方恒河沙多的世界色相,却不看做色相,不看作常相,不见有相、物相、名字等相、作因缘相、不作见相。不说此眼微妙净相,只见到因缘非因缘相。为何是因缘?色是眼缘,如果色非因缘,一切凡夫都不会见到色相,因此色是因缘。所谓色不是因缘:菩萨摩诃萨虽见之却不生色相,所以非因缘。因此菩萨所得的清净天眼不同与声闻缘觉所得。因此同时可见十方世界现在诸佛,这就是菩萨昔所不见而今得见。因此能见到声闻缘觉所不能见的微尘,因此虽然见到自己的眼睛却从一开始就没有“见相”,见到无常之相,见到凡夫身上的三十六物,充满不净,就像看手掌中的阿摩勒果一样清楚。因此昔所不见而今得见。

  如果见到众生所有的色相就知他的大小乘根,一碰衣襟就知道此人善恶诸根的不同,因此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因一眼之见而知道以前所不知的,因这种知觉而能够昔所不见而今得见。

  另外善男子。为何菩萨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萨摩诃萨虽知凡夫的贪恚痴心。最初却不作心和心数的相,不作众生及物相,修行第一义的毕竟空相。一切菩萨常善于修习空性之相,因修空所以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如何是知呢?知道无我以及无我所,知众生皆有佛性,因有佛性所以一阐提等只要舍去本心就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些都是声闻缘觉所不能知的,而菩萨能知。因此昔所不知而今得知。

  另外善男子。如何是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念到过去世的一切众生所生的种姓、父母、兄弟、妻子、眷属、知识、怨憎,在一念之中得到特殊的异智,不同于声闻缘觉智慧。如何不同呢?声闻缘觉所有的智慧,念过去世所有众生种姓父母乃至怨憎,而当作种姓至怨憎之相。菩萨不然,虽念到过去种姓父母乃至怨憎却永远不会产生种姓父母怨憎等相的念头,常作法相、空寂之相。这就是菩萨昔所不知而今得知。

  另外善男子。如何是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得到他心智,不同于声闻缘觉所得。如何不同?声闻缘觉以一念智知道他人的想法时,就不能知到地狱畜生饿鬼天人的心。菩萨不然,在一念中遍知六趣众生之心。这就是菩萨昔所不知而今得知。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还有这样的特殊的知:在一念中从须陀洹的初心次第到达十六心所全部知晓。因此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这是菩萨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的第二种功德。

  另外善男子。如何是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三种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舍去慈悲又得到慈悲。得慈之时,不因因缘。如何是舍慈得慈?善男子。慈是世间之谛。菩萨摩诃萨舍去世间谛的慈而得到第一义的慈。第一义的慈不是从因缘而得。

  再者如何舍慈得慈?舍去的是凡夫的慈,得到的是菩萨的无缘之慈。舍去一阐提慈犯四重禁慈谤方等慈、作五逆慈。得到怜愍慈、得如来慈、世尊之慈、无因缘慈。

  还有什么是舍慈得慈呢?舍去黄门慈、无根、二根、女人之慈、屠户、猎人、畜养鸡猪这些慈,也舍去声闻缘觉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不见自身的慈,不见他人的慈,不见持戒,不见破戒。虽有大悲却不见众生,虽有苦的感受却不见受者。这都是因为修行第一真实义的缘故,这就是菩萨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的第三种功德。

  另外善男子。如何是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的第四种功德?

  有十种事。

  一:根太深难以拔出。

  二:自身认为必定。

  三:不观想福田和非福田。

  四:修净佛土。

  五:灭除有余。

  六:断除业缘。

  七:修清净身。

  八:了知诸缘。

  九:远离仇敌。

  十:断除二边。

  什么是根深难除?所谓根就是不放逸。不放逸什么呢——就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善男子。一切诸佛诸善之根本皆不放逸,因不放逸所以其他的善根逐渐增长,因其能增长诸善根所以在各种善中是最殊胜的。善男子如同各种足迹中大象的最大,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种善法种最为殊胜。善男子。如各种光明中太阳最亮,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种善法最为殊胜。善男子。如同诸王中转轮圣王是第一,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种善法中是第一。善男子。如同河流中四河为最大,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种善法中最大。善男子。如同各种山中须弥山王是第一,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种善法中是第一。善男子。如同水中生的花中青莲花最美。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种善法中最美。善男子。如同陆地生长的花中婆利师花为最美。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种善法中最美。善男子。如同百兽中狮子为最。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种善法为最为上。善男子。如同飞鸟中金翅鸟王为最为上。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种善法中为最为上。

  善男子。如巨大的身形中罗睺阿修罗王为最为上,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善法中为最为上。善男子。如同一切众生不论二足、四足、多足、无足中如来为最,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善法中为最为上。善男子。如大众中佛僧为上,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善法中为最为上。善男子。如同佛法中大涅槃法为最为上,不放逸法也是一样,在各种善法中为最、为上。善男子。因此不放逸的根深固难拔。什么因不放逸的缘故而增长呢?所谓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闻根、进根、念根、定根、善知识根,这些根因不放逸而得到增长,因其增长而深固难拔。因此说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而根深难拔。

  什么是于身作决定想。对自身产生决定的信念:我此身在未来世定当成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器。心也如此,不会变小不会变化,不作声闻辟支佛心。不作魔心及自乐心、乐生死心。常为众生求慈悲心。这就是菩萨对自身生了决定心——我在来世会成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器。因此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于自身中生决定想。

  如何是菩萨不观福田及非福田?什么是福田?外道持戒上至诸佛这些都是福田。可是如果认为这些是真福田,那么心量就是狭劣的了。菩萨摩诃萨悉观一切无量众生没有非福田。因为善于修习异念处所以有异念处。善修习者观察众生没有持戒和毁戒之人。常观想诸佛世尊所说:施有四种都能得清净报。哪四种呢?一是施主清净,受者不净。二:施主不净,受者清净。三:二者皆净,四:施受二者都不净。

  如何是施净、受者不净。施主具有戒闻、智慧,相信有慧施和果报。受者是破戒人,专注于邪见,认为没有布施的果报。这叫做施净受者不净。

  如何叫受者清净施主不净?施主是破戒人,专注邪见,宣说没有慧施和果报。受者是持戒人,多闻智慧,知道有惠施和果报。这叫施主不净受者清净。

  如何叫施受俱净?施者和受者都有持戒,多闻智慧。相信有惠施和果报。叫做施受二俱清净。

  如何叫二俱不净?施者和受者都是破戒人,有邪见,说没有布施和果报。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为何能得清净果报?因为无施无报所以清净。善男子。如果能不见施和施报,那么此人不叫破戒以及专注邪见。如果按照声闻说的不见布施和果报则是破戒邪见,如果按照大涅槃经不见惠施和果报,则是持戒正见。菩萨摩诃萨有异念处,因修习之而不见众生持戒、破戒、施者、受者、果报。所以叫持戒正见。因此菩萨摩诃萨不观福田及非福田。

  什么是净佛国土?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化众生所以远离杀害之心。因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享,愿众生寿命长久,有大势力,获大神通。因此誓愿因缘力的缘故在未来世成佛之时,其国土中所有一切众生都得寿命长久,有大势力,获大神通。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化众生所以远离偷盗心。因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享,愿诸佛国土地所有都是七宝所成,众生富足,自给自足。因此誓愿因缘力在未来世成佛之时,所得国土皆是七宝,众生富足,所求皆得。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远离淫欲心。因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享,愿诸佛土所有众生没有贪欲、嗔恚、痴心,也没有饥渴苦恼。因此誓愿因缘力在未来世成佛之时,国土众生远离贪淫嗔恚痴心,没有饥渴的苦恼。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化众生而远离妄语心。因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享。愿佛土常有花树、果树、香树。所有众生得到美妙音声。因此誓愿因缘力在未来世成佛之时,所有国土常有花树、果树、香树。其中众生皆得清净上妙的音声。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缘故远离两舌。因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享。愿诸佛土所有众生常一起和谐的讲说正法。因此誓愿因缘力的缘故。成佛之时,国土所有一切众生都在一起和谐的讲论法要。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化众生所以远离恶口。因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享。愿诸佛土,土地如手掌一样平坦,没有沙砾瓦石和荆蕀恶刺,所有众生相互平等。因此誓愿因缘力所以在未来世成佛之时,所有国土地平整如掌没有沙砾荆蕀恶刺,所有众生其心平等。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化众生故远离无义之语。因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享,愿诸佛土所有众生没有苦恼。因此誓愿因缘力的缘故在未来世成佛之时,国土所有一切众生没有苦恼。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化众生所以远离贪嫉。因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享,愿诸佛土一切众生没有贪嫉、恼害、邪见。因此誓愿因缘力的缘故在未来世成佛之时,国土所有一切众生都没有贪嫉恼害邪见。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所以远离恼害。因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享。愿诸佛土所有众生都能一起修习大慈大悲得到一子地。因此誓愿因缘力的缘故在未来世成佛之时,其世界所有一切众生都一起修习大慈大悲得一子地(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

  另外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众生所以远离邪见。因此善根愿与一切众生共享,愿诸佛土所有众生都得到摩诃般若波罗蜜。因此誓愿因缘力的缘故在未来世成佛之时,世界众生都能受持摩诃般若波罗蜜,这就是菩萨修净佛土。

  如何是摩诃萨灭除有余。有余有三种:一是烦恼余报,二是余业,三是余有。善男子。什么是烦恼余报呢?如果有众生习性亲近贪欲,此报成熟而堕于地狱,从地狱脱离后受畜生身:鸽雀、鸳鸯、鹦鹉、耆婆、耆婆舍利伽鸟、青雀、鱼鳖、弥猴、獐鹿。若得人身也是黄门、女人、二根、无根、淫女。如果能够出家也会犯初乃至重戒。这叫作余报。

  另外善男子。如果有众生特别亲习近嗔恚。此报成熟而堕于地狱。从地狱出离后受畜生身,所谓毒蛇具四种毒:见到就有毒,碰到就有毒,咬到而中毒,喷到而中毒。师子、虎狼、熊罴、猫狸、鹰鹞之类。就算得人身也具足十六种恶律仪,就算能出家也会犯第二重戒,这叫作余报。

  另外善男子。如果有修习愚痴之人,此报成熟时堕于地狱。从地狱脱离后受畜生身:象、猪、牛、羊、水牛、蚤虱、蚊虻、蚁子等形态。就算得到人身也是聋盲喑哑、癃残背瘘。诸根不具,不能接受佛法。就算能出家也是诸根暗钝,喜犯重戒乃至五钱戒,这就是余报。

  另外善男子。如果有修习憍慢之人,此报成熟时堕于地狱。从地狱脱离后畜生身,所谓粪虫、驼、驴、犬、马。如果得人身也是奴婢身、贫穷、乞丐。就算出家也常被众生轻贱,破第四戒。这就是余报。如是这些都是烦恼余报。菩萨摩诃萨因能修习大涅槃而灭除之。

  什么是余业呢?就是一切凡夫到业,一切声闻到业。须陀洹人受七有之业,斯陀含人受二有业,阿那含人受色有业,叫做余业。这些菩萨摩诃萨以能修习大涅槃而断除这些余业。

  什么是余有。阿罗汉得阿罗汉果。辟支佛得辟支佛果。无业无结而转二果,叫做余有。这三种有余之法,菩萨摩诃萨通过修习大乘大涅槃经全部灭除。这叫作菩萨摩诃萨灭除有余。

  什么是菩萨修清净身。菩萨摩诃萨修不杀戒有五种心,即下中上上中上上,乃至正见也是一样。这一共五十种心叫初发心,具足决定成就五十种心叫做满足,这百心叫作百福德。具足百福成就一相,这样展转具足成就三十二相。叫清净身。然后再修八十种好。世间众生事八十神。哪八十?十二日、十二大天、五大星、北斗、马天、行道天、婆罗堕跋阇天、功德天、二十八宿、地天、风天、水天、火天、梵天、楼陀天、因提天、拘摩罗天、八臂天、摩醯首罗天、半阇罗天、鬼子母天、四天王天、造书天、婆薮天。为此众生修八十好而自庄严,叫做菩萨清净之身。因为被这八十天一切众生所信伏,所以菩萨修八十好其身不动,令众生随其所信奉而各各得见。见后因崇敬而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此菩萨摩诃萨修净身。

  善男子。譬如有人要宴请大王,应当先修整所有房舍让其清净,准备种种百味肴饍,然后国王赴请。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要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轮王所以应当先修身,让其清净。无上法王才会居住。因此菩萨摩诃萨要修清净之身。

  善男子。譬如有人要吃甘露,应当先洁净身体。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要服用无上甘露法味般若波罗蜜,应当先以八十种好清净其身。善男子。譬如用精致到金银器皿盛满净水,内外干净。菩萨摩诃萨其身清净也是一样,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水内外俱净。善男子。如同白衣易受染色,因其白净的缘故。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因身净而很快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菩萨摩诃萨修于净身。

  什么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诸缘呢?菩萨摩诃萨不见色相,不见色缘,不见色体。不见色生,不见色灭。不见一相,不见异相。不见见者,不见相貌,不见受者。这都是因为明了因缘的缘故。跟色法一样,其他一切法都是这样。这叫作菩萨了知诸缘。

  什么是菩萨远离仇敌。一切烦恼是菩萨的敌人。菩萨摩诃萨常当远离,这就是菩萨破坏怨敌。五住菩萨视诸烦恼不叫做怨,因烦恼所以菩萨有生,因有生才能展转教化众生,因此不是怨。什么是怨呢?所谓诽谤方等经的人,菩萨随所生处不畏地狱畜生饿鬼,只怕这些诽谤方等者。一切菩萨有八种魔叫做怨家,远离八魔叫做远离怨家。这就是菩萨离诸怨家。

  什么是菩萨远离二边。所谓二边就是二十五有和爱烦恼。菩萨常远离二十五有和爱烦恼。叫做菩萨远离二边。这就是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四种功德。

  这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说:如佛所说,如果有菩萨修大涅槃,就会作这十种功德。为何如来只修九种,而不修净土呢?

  佛说:善男子。我在往昔是一直修满十种的。一切菩萨和如来没有不修这十种事的。如果让世界充满不净,而诸佛世尊在其中出世,这是不可能的。善男子。你可不要说诸佛在不净的世界中出世啊。这样的想法是不善且拙劣的。你应当知道我其实没有在阎浮提界出世。比如有人说只有此界有日月,其他世界没有日月,这样说是讲不通的。如果菩萨说此佛世界秽恶不净,他方佛土清净严丽,也是说不通的。善男子。西方离此娑婆世界过去三十二恒河沙等诸佛国土,有世界叫无胜。那佛土为何叫无胜呢?因为其土所有严丽的景象都是平等无别的,如同西方安乐世界,也如东方满月世界。我在那里出现于世,为了度化众生在此界阎浮提中示现而转法轮。不只我在此中示现转法轮,一切诸佛也在此中而转法轮。因此诸佛世尊没有不修行这十种事的。善男子。慈氏菩萨(弥勒)因其誓愿会来此世,令此世界清净庄严,因此一切诸佛所有世界无不严净。

  另外善男子。如何是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五种功德呢?善男子,分为五种:一诸根完具。二不生边地。三诸天爱念。四常被天魔、沙门、刹利、婆罗门等所恭敬,五得宿命智。菩萨因大涅槃经的因缘力所以具足这五种功德。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说:如佛所说,如有善男子善女人修布施则能成就五种功德,如今为何说是因为大涅槃而成就这五种功德。

  佛说:善哉善哉。善男子这类问题道理各不相同,现在为你分别解说。布施能得五种功德,却是不定、不常、不净、不胜、不异的,不是无漏的,不能利益安乐怜愍一切众生。如果按照大涅槃经而得五种功德,则是定、是常、是净、是胜、是异,是无漏,能利益安乐怜愍一切众生的。

  善男子。布施能脱离饥渴。大涅槃经能令众生全都远离对二十五有的渴望之病。布施的因缘让生死相续,而大涅槃经能令生死断绝不再相续。因布施所以受凡夫之法,因大涅槃而作菩萨。布施因缘能断一切缺少钱财的苦恼,大涅槃经能断一切缺少善法的人。布施的因缘有分有果。因大涅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无分无果。这就是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五种功德。

  善男子。如何是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的第六种功德?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得金刚三昧,安住其中。能破散一切法。见一切法皆是无常、皆是动相、都是恐怖的因缘。病苦、劫盗、在每个念头间就会破灭,没有真实。一切都是魔之境界,没有可见的相。菩萨摩诃萨住在这三昧种,虽布施众生却不见一个众生,是真实的为众生而努力修行尸波罗蜜,乃至修习般若波罗蜜,也是如此。菩萨如果见到有一个众生,则不能毕竟具足成就檀波罗蜜乃至具足般若波罗蜜。善男子。譬如金刚所击之处无不碎坏,而金刚本身没有丝毫损坏。金刚三昧也是如此,所击之法无不碎坏,而三昧不会损坏。善男子。如宝藏中金刚最珍贵,菩萨所得金刚三昧也是如此,在所有三昧种最是第一。因为菩萨摩诃萨修此三昧,能同时具足一切三昧。善男子。如所有的小国王都来归属转轮圣王,一切三昧也是一样,都来归属金刚三昧。

  善男子,譬如有坏人被国家通缉被仇人所厌恶,如果有人将其杀掉,那么世人无不称赞此人的功德。金刚三昧也是一样的,菩萨修习它能破坏一切众生的怨敌,所以被一切三昧所崇敬。善男子。譬如有人力大无穷,无人能挡,如果有人能用力降服他,那么此人一定被世间赞美,金刚三昧也是如此,其力能摧伏难伏之法,因此一切三昧都来归属。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中沐浴,那么此人已经等于在使用诸河泉池的水了。菩萨摩诃萨也是一样,修习金刚三昧,就等于已经在修习其余一切三昧。善男子。如同香山中有一泉水叫阿那婆踏多,其水具足八味,有人饮之能消除各种病苦。金刚三昧也是一样具备八正道,菩萨修习能断各种烦恼、疮疣、重病。善男子。如同有人供养摩醯首罗,那么此人等于供养一切诸天。金刚三昧也是如此有人修习就等于已经修习一切其余三昧。善男子。如果有菩萨安住此金刚三昧中,能观察一切法都没有障碍,如同看手掌中的阿摩勒果一样清楚。菩萨虽得如此知见,却不会有见一切法的念头。善男子。譬如有人坐在十字路口就能看到见众生来去坐卧,金刚三昧也是一样,能在其中见到一切法生灭出没。善男子。譬如有人登上高山远望,能无碍的看到四方。金刚定的山也是如此。菩萨登之远望,能对诸法无不明了。善男子。譬如春季天降毛毛细雨,水滴微小没有间隙,而明眼之人却能清晰的看到。菩萨也是如此得金刚定清净之目能看见东方所有世界,其中或有国土的成坏,一切都能看见没有障碍乃至十方也是如此。

  善男子。如同由乾陀山七个太阳一起升起,山上所有树木丛林全部烧尽,菩萨修习金刚三昧也是如此,所有一切烦恼丛林立刻消灭。善男子。譬如金刚虽能摧毁一切事物,却不会产生我能摧毁一切的念头。金刚三昧也是如此,菩萨修后能破烦恼却永远不产生我能破坏结缚的念头。善男子。譬如大地能支撑万物,却永远不会产生我有力量能支撑的念头。火也不会认为我能烧万物,水也不认为我能润渍,风也不认为我能吹动万物,空也不认为我能容纳。涅槃也不会认为我能让众生灭度。金刚三昧也是如此,虽能灭除一切烦恼而从不认为我能灭除。如果有菩萨安住金刚三昧,在一念中变身如无数佛身,遍满十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此菩萨虽然作如此变化,心中却没有任何憍慢的想法。因为菩萨常这样思维:谁有此定,能作这种变化?只有菩萨安住金刚三昧才能做到。菩萨摩诃萨安住此金刚三昧中,在一念间遍至十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然后回归本处,虽有此能力却不说我能这样做,因为这是三昧因缘的能力。菩萨摩诃萨安住此金刚三昧在一念中能断除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众生所有烦恼,而其心没有断众生烦恼之想,因为这是三昧的因缘能力。菩萨住此金刚三昧,用一种音声演说,让一切众生所有种类都得解脱。示现一个色身而一切众生各各都见到自己的色相。安住在一处身不移动却能让众生在各个地方见到。演说一种法或界或入,一切众生各随自己的理解能力而能听懂。

  菩萨安住这种三昧种,虽见众生,而心中没有众生之相。虽见到男女却没有男女的相。虽见到色法,却没有色相,乃至见识也无识相。虽见到昼夜却无昼夜之相。虽见一切都无一切相。虽见一切烦恼诸结,也无一切烦恼之相。虽见八圣道却无圣道相。虽见菩提却无菩提相。虽见涅槃也无涅槃相。为什么呢?善男子。因为一切诸法本无相的缘故。菩萨因此三昧力而看到一切法如本无相的道理。为何叫金刚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刚如果在光照下颜色不定。金刚三昧在大众中色也不定,所以叫金刚三昧。善男子。譬如一切世人不能评价金刚,金刚三昧也是如此,一切人天不能评量其功德,所以叫金刚三昧。善男子。譬如贫人得金刚宝贝,则能远离贫穷、困苦、恶鬼、邪毒,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得此三昧则能远离烦恼诸苦诸魔邪毒,所以叫金刚三昧。这就是菩萨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六种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