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22课丨舌识:酸甜苦辣,旋味回性

第22课丨舌识:酸甜苦辣,旋味回性

  下面我们再来看满慈了,也就是富楼那了。大家一起来读。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好。大家来看,这里开始就是这个富楼那,我们说可以说是宣法第一嘛。那么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这是跟他的这个整个满愿,也是族里面跟母为,他的母亲叫做慈,所以他这里其实是从母姓为名的,叫做满慈。前面我们解过,就不要细说了。

  那么这里他顶礼佛足以后,而白佛言说,旷劫以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怎么样的呢?这里他讲的,因为我们讲到满慈他是舌,舌识嘛,刚才我们讲到的是舌根,不要搞错,这里是舌识。那么舌识这里但是他讲的不明显,我们就要知道,这个舌识是怎么修来的这个说法呢?本来尝味道的东西,怎么能够说法呢?就是他从旷劫以来,不是循着味而转,大家听明白,不是被这个酸甜苦辣的味道所转,而是旋味回性,就是能尝味道这个本性、这个如来藏性,他发明了。

  发明了这个以后,如来藏性可以循业发挥无量功德,所以就在这个不循味而循性得到这个舌识功德,转成可以流演弘辩的无碍智慧辩才。也就是说,循着舌识,没有去分别味道,那么悟到了这个舌识的如来藏性,恰恰也是利用这个如来藏性的无量功德,去宣说妙法,所以他说宣法第一。

  所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讲话还得用舌头,也就等于说,从那儿赚来的钱,然后我这么尽情的花,但是赚的时候跟花的时候,用的是一个机制,就是这意思。因为我们一般的话觉得说,既然富楼那的舌识,那应该从尝味道或者怎么样,怎么这里开始说的是讲法呢?他就是得了辩才无碍了,开始宣说苦空之法,深达实相。为什么这叫辩才无碍呢?辩才无碍就是,有四无碍辩嘛,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乐说无碍辩。

  这个富楼那最主要的就是说,能够辞无碍辩。当然本身义无碍辩里边,肯定也具足了三种无碍辩,另外的三种。那么所以才,你看这里得无所畏,就是说代佛宣说正法,能与如来的刚才讲的无所畏中他也能得到一分,得到四无所畏中一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是怎么样呢?在说小乘法的时候,大家看: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

  就是说,他在讲小乘法的时候,举体能够达到说,这个识是虚妄的,识是虚妄的,那么识本来就是真性的,如来藏性是真的,他不是说离开这个识别有,所以这里才讲到的说深达实相,就是当体就知道它是空性的实相,这个识。那么这里又讲到,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就是讲小乘法的时候就当体知道这个如来藏性了,更何况讲这个大乘的了义秘密法门,我都能够在大众中作巧妙开示,说法的时候有四无畏,让大家悟到什么呢?当体即空的这个实相。不管说大说小,他都是让人家悟的如来藏性,所以佛才知道,他有大辩才。

  为什么?你看,他说小乘法说大乘法,都能把大伙引到这个如来藏的真如性中来,真如性中哪有大哪有小呀,既可以大也可以小。所以他的这种辩才,佛才怎么样呢?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佛的功德有五轮嘛,顶轮,不见顶的顶轮,还有口轮,还有喉轮,还有心轮,还有脐轮,脐就是肚脐眼的脐。这里音声轮就指到的五轮中的口轮,就是以声音,是以声音来表法,再反过来以声音来说法,通过以声音说法,来让大家以声音而入法,就是叫音声轮。转,不断地转起来,自己去度化众生也要用音声轮来转,别人来得度也是要用音声轮来转,所以这里叫做口轮,故以音声轮即代表法轮,转法轮的意思。

  那么,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你看,因师子吼成阿罗汉,因为讲法而证得阿罗汉果,就因为口说法而证了阿罗汉了,世尊印我说法无上,印可我在诸说法中我为最上。所以佛你现在问我圆通,我以法音,就是我以舌识作说法的声音,说法无畏,可以降服三界的诸魔,五阴怨贼,销灭诸漏,所以你问我圆通,我当以舌识为第一。我当时因地,就是一直用这个舌识做的下手功夫。这是富楼那,下面再演一位,就是优波离了。优波离你们熟吗?怎么熟的?受戒的时候都要顶礼,起先诸佛历代祖师完了,还要有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所以我们现在正法得以久住,就是从他而来的,他是第一功臣,当时诵出来的律藏,经律论三藏结集。

  好,我们一起来读。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服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 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好。优波离尊者一个持戒的,那么这里为什么有圆通呢?大家想想这里边有什么关联。持戒,特别是我们说的比丘上座部戒,最主要是用什么持?是什么?比丘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座部戒律法呀,它重在身和口,菩萨戒才重在意,你的发心,比丘戒的解脱,你先把身和口给我守住,身和口守住了,意自然守住了。

  所以各有各的下手处,为什么这里要讲到六通里边的一个圆通给他来摊派呢?就是因为他持戒用什么持呀?身体力行嘛。所以这里讲到的波离身识,就是他身体的识,身体触摸外尘的识,所产生的识。我们每天如果用持戒来功德长养道业,最快了,我告诉大家。所以这里,也还是从座位上站起来,顶礼佛足而禀告说,但是他的资历非常深,大家看到了吗?我亲随佛踰城出家,大家知道优波离,就是他有什么资历呢?佛为太子的时候,他是东宫里边的理发师,优波离。

  你看这个缘起多好,理发是什么?修和剪嘛,让你整齐嘛,对吧,所以你看他的法门就如此巧妙,他是以戒律,不是就修和剪我们的身口意嘛,他是理发师呀。在这个《佛本行集经》里面讲到说,宿世发愿他做圣人的理发师,这个优波离尊者,所以迦叶佛住世的时候,优波离他就是理发师了,常常给诸比丘剃除须发,后来出家为僧,他发愿当来于释迦牟尼佛座下出家,才称之为持戒第一嘛。

  释迦牟尼佛成道的六年,就是他出家,释迦牟尼佛出家他肯定跟着呀,你看这里为什么叫做,我亲随佛踰城出家呢?就是当时他太子出家的时候跟了五个大臣,对不对?五个大臣就是后来的五比丘嘛,那么这五个青年可能当时是名门望族,可是优波离他只是一个侍者,一个执事而已,就不太注重了,但是这里面发现了,肯定是他当时亲自跟着世尊出去的,亲随呀,这可是亲见呀,那么亲见出家肯定是说至少送得老远。那么再一个就是说,佛成道六年以后呀,他跟着他母亲来到迦毗罗卫国,为世尊理发剃头,佛成道六年,就是当了佛以后,回到他的故乡迦毗罗卫国讲法,那么这个优波离呢,当时现为童子身,现为童子身呢,因为身材太矮小了,给世尊理发的时候还够不着,当时他就示现为什么呢,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天人相的身相,给世尊剃头,所以你看他就,其实他早就证了初禅,四禅他就证到了。后来出家了,出家了以后,他给这个释迦族的五百,不是有五百释迦贵族都随佛出家了嘛,就因为佛这次讲法,回到故乡讲法,祖国,那么他是先于这五百释迦族的贵族出家的,所以他出家了以后,还受这五百比丘、乃至佛的父亲净饭王的礼拜。优波离,非常严谨的一个人,所以他后来的缘起就是戒律,以戒律为缘起。

  这里说,一个是亲随佛踰城出家,二一个,亲观如来六年勤苦。大家发现了吗,好像他一直跟着佛呀,在六年雪山苦行,他也跟着,后来亲见如来降伏诸魔,那就是佛成道的那一夜呀。

  我们这里降伏魔,降什么魔呢?当然我们通常知道说,五阴魔呀,烦恼魔呀,天魔呀,死魔呀,但是真正当时世尊成道的时候,就是这个魔王波旬,派这个天魔来去扰乱他。最厉害的一次就是用这个美色,魔王波旬当时,世尊在这个菩提树下打坐的时候,四十八天的时候,这个波旬就梦见一个不好的梦,生了恐怖了,觉得这个世尊马上要成佛了,他就赶紧让这个魔女先去坏世尊的道业。坏世尊的道业的时候,这个魔女就赶紧去了,现三十二种这种女媚之相,诱惑世尊,结果世尊就用这种他的禅定力,把这女的们都给变成一个老太太,当场就变成一个老太太。

  另外经里面还有说,就是说当时派了三个魔女,三个魔女去引诱世尊的时候,世尊就身心不动,身心不动的时候,这三个魔女就自己就慢慢地看到九孔流不净,就跟变死了以后九孔流不净,这个身上手上都,就是显现出来了,上面还有八万尸虫在里面来回搅动,当时就是自己看到都厌恶得不行了,就呕吐地走了,就是自己看到自己的色身了,世尊不为所动。后来又派魔军兴兵去逼迫世尊,魔军近都近不了身。这就叫降魔,所以这些事呢,优波离当时都看在眼里,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刚才我们讲的迦叶三兄弟,优楼频螺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就是当时最有名的外道,到他们家去化缘嘛,住了一晚上,把他的护法毒龙给降伏住,第二天度化了,随佛出家。这都是优波离亲眼看在眼里的,你看这里他都是亲自看到,亲见如来。

原标题:舌识:酸甜苦辣,旋味回性丨《楞严经·众菩萨品》22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