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金刚经》讲解第四十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6年07月30日

讲别:第四十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众佛友!上次通过说明三千大千世界,及福报是会用完的,来说明修福无厌的观念。现在接着说明《金刚经》的经文。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释经】佛陀问:“须菩提!您认为如何呢?可以以色身具足与否,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佛呢?”

【经文】“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应该以具足色身与否,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曾说过,所谓的具足色身,就是可以具足色身,而又能不具足色身,所以才能称为具足色身。”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释经】佛陀又问:“须菩提!您认为如何呢?可以用具足三十二相的标准,来作为判定此人是如来吗?”

【经文】“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应该以具足三十二相作为标准,来判定此人是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曾说过,所谓诸相具足,是能具足一切相,又同时能不具足一切相,这时才能称为诸相具足。”

【经文】“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释经】佛陀开示说:“须菩提!您不要认为如来会作这样的念头:我应该有所说法。请您不要如此起念。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这个人就是在诽谤佛陀。不能正确理解我所说法的意思。须菩提!真正懂得说法者,知道没有任何一个法,是因为‘说\\\\\’而展现的,因此,这个人才有资格说法。”

【经文】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释经】这时,长老须菩提请问佛陀说:“世尊!是否有众生在未来世时,听闻了这样的法后,能生起信心的呢?”

【经文】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释经】佛陀回答说:“须菩提!这些有机会听闻佛法者,不能说他们一定是众生,也不能说他们不是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有的众生被称为众生,其实如来说这些众生,并不是一定永远是众生,所以假名为众生。”

【说明】一、首先来说明,什么叫“具足色身”。

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记载:“我若不修忍辱,则当诸根毁坏,色不具足,不能得菩萨具足色身。”(CBETA,T08,no.223,p.282,b16~18)。

从此经文的说明中就知道,所谓“不具足色身”就是“诸根毁坏,色不具足。”可以得知,“具足色身,就是色身诸根完好,无不具足”。用白话来说,就是:身体没有任何的残疾。

我们应当知道,转轮圣王,行十善,就能感得色身诸根完好无缺,也没有病苦。更何况佛陀,行一切善,岂会生病?岂会诸相不具足?如《十住毗婆沙论》云:“又转轮圣王有四如意德。一者,色貌端严,于四天下第一无比。二,无病痛。三,人民深爱。四,寿命长远,教诲众生以十善业。”(CBETA, T26, no.1521, p.121, c25~28)。

但是,为什么我们从很多经典中,又看到释迦牟尼佛,有生病的记载呢?其实,那是佛陀的“化身”示现,而非“法身”与“报身”。因为佛陀的“法身”及“报身”是不会生病的。又佛陀的“法身”与“报身”是不会入涅槃的。

会示现入涅槃的,一定是佛的化身。

何以知之呢?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载佛言:“为佛应身(报身)刹那迁变,化身佛者疾入涅槃,功德法身湛然常住,以是归依清净法身。”又从这经文可以知道,佛陀的法身是湛然常住的。

但是,又如何得知,佛陀的应身(报身)不是永远常住,只会迁变,不会入涅槃的呢?如《妙法莲华经》载佛说:“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

这里所说“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就是指“佛陀的应身(报身)”。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的法身”,本来就是永恒常住的,是不假修证的。修行是为了成就报身圆满

“佛陀的化身”,是会依度众因缘开显而入涅槃的。行菩萨道所修出来的寿命,则是指“业报身(或称报应身,或称报身,或称应身)”。

因此,我们应当知道,释迦牟尼佛不曾入灭。会有示现入灭或生病的释迦牟尼佛,都只是佛陀的化身示现,非真入灭,非真生病。那么,这是否有经文可以证明呢?

有!如《维摩诘所说经》中记载有段故事,“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我即持钵,诣大婆罗门家门下立。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阿难!何为晨朝持钵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故来至此。’维摩诘言:‘止!止!阿难!莫作是语。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默往,阿难!勿谤如来,莫使异人闻此粗言,无令大威德诸天,及他方净土诸来菩萨,得闻斯语。阿难!转轮圣王以少福故,尚得无病,岂况如来无量福会普胜者哉?行矣,阿难!勿使我等受斯耻也。外道梵志,若闻此语,当作是念:‘何名为师,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仁可密速去,勿使人闻。当知,阿难!诸如来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为世尊,过于三界。佛身无漏,诸漏已尽。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当有何恼?时,我,世尊!实怀惭愧,得无近佛而谬听耶?即闻空中声曰:‘阿难!如居士言。但为佛出五浊恶世,现行斯法度脱众生。行矣,阿难!取乳勿惭。’”

从《维摩经》的经文就可以知道,释迦佛本来就不会有疾病,只是为度脱五浊恶世的众生,所以示现。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不可以说如来,一定要“具足色身”,或一定“不能具足色身”。因此,我才将经文“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理解为:“因为如来曾说过:所谓的具足色身,就是可以具足色身,而又能不具足色身,所以才能称为具足色身。”

二、接着来说明什么叫“具足诸相见”。

如《阿差末菩萨经》“佛言:善哉!天王怀慈,五浊之世,甚难开化,当分三乘,开化诱进,然后能入无上大道。此梵天,福不可称限,其兴佛寺功德亦然,积无量度。因此,功勋具足,诸相三十有二,奉行若干众善之本,由是周满八十种好。”

从此经文得知,所谓“具足诸相”,是指“具足三十二相”。而有关这个问题,其实《金刚经》前面的经文中已说明过了。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请众佛友,再回头去参考之前的说明。

三、再来说明,为什么“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呢?

原因有很多。

第一、没有任何一法,是因为说法者说了法之后,就能创造出来的。例如:当说法者说“杯子”时,这杯子并不是因为说法者说了之后,才创造出来的。

又例如:当说法者说“饿了要吃东西才会饱”时,如果有人肚子饿,也不会因为说法者说了这个法,不用吃东西,肚子就饱了。这个肚子饿的人,还是得自己去吃东西才能饱。

再例如,当有人说:“您不会中文打字,没关系,您不用练习,我代替您练习,等我练习好了,您也就会打字了。”当这个人如此说,也如此做,而对方也不可能没练习就会中文打字了。

第二、说法者,当说“如如不动”的法,而不是说那些“有为法”。闻法者,就算对方教了方法,自己还是得去练习。可见,说法者教了方法,不表示闻法者就得了法。

说法者,当说“如如不动”的法。而不是说那些“有为法”。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经文,是属后面的经文,我们还没有讨论到。但是,我可以先在此说明。

“云何为人演说?”:要如何为人演说佛法呢?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不说明那些有为变化的现象,而是要说明那些不会随有为现象变化,一直都是如如不动的法。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有为变化的法,就像梦、幻、水泡、影子、朝露、闪电。如果我们说这些法,众生将无法依靠它来修证无上菩提。

所以我们当如此来观察。有关这个,当依“如如不动”的法来修证的观念,在《楞严经》中也有说过。

《首楞严经》:“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还有,佛说:“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因此,说法者所开示的“如如不动”的法,也就是那“不生不灭”的法,其实本来就存在,不是被说出来的。

如《杂阿含经》:“法者,非我所作,亦非余人作。然彼如来出世及未出世,法界常住。彼如来自觉此法,成等正觉,为诸众生分别演说,开发显示。”

因此可知,佛陀所说之法,其实是本来常住的,不论如来出世及未出世,这个法都是“法界常住”的。因此才说,如果说如来有所说法,那是在诽谤佛陀。

众佛友!我们当训练自己,在说法时,一定要说那“如如不动”的法,而不要说一些“有为法”。因为,当我们所说的法,是属于那些“有为法”,连自己尚且都不能依靠这些法来成就无上正觉,更何况将这些有为法用来教导众生?一旦有为之法改变了,众生将无所适从。因此,众佛友,当时时去觉照那“如如不动”、“本不生灭”的法!

好了!下课!祝大家健康、平安、吉祥、快乐、进步,早日自觉本自解脱,本具佛性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