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法句经讲记(二)

1997.5.1讲于法云文教协会

法句经讲记(二)

主讲:释传道

纪录:吴一忠˙谢杏熏

贰、正释〈无常品第一〉二十有一章

一、释品题1

无常品者 寤欲昏乱

荣命难保 惟道是真

寤,音(误)Go7语度切2;

又音(悟)Ngo7

命,音(孟)Beng7文竞切

吴本《法句经》的第一品「无常品」,共有二十一章,即二十一偈颂。本品的内容,顾名思义,即阐述诸行无常之理,进劝学人修道证真,以度脱生死轮回之苦。

世间是无常的,从自然界的时序更迭、季节变幻,社会的盛衰进颓、各自消长,乃至自他身心,由少及老的种种变化,一切确乎是无恒无常的。但尽管一切都在如幻的变异中过去,我们却直觉自己与自己所有的一切,始终是不会变,也不该变的。所以一旦无常到来,又鲜少不茫然失措、怨天尤人的。其所以若此,无非对于佛说的缘起谛理,缺乏深刻的信解;对于无常故苦、苦故无我的世间实相,缺乏透彻的体悟所致。

普罗大众便是如此的吧!在醒「寤」之时,总是放纵自己的感官,随逐于外界色、声、香、味、触的五「欲」境界,为其所「昏」惑迷「乱」而不自知。由于不能如实正观一切诸行,乃至个己的「荣」枯得失,与一期生「命」之五蕴身心,皆依于种种关系条件的聚散而成灭,遂于我、我所起着强烈的爱执,误认为于己于境,均拥有自由宰配之权。于是,爱喜则贪为己有,怨憎则瞋而拒斥,甚而偏执邪见、愚痴颠倒,恼害众生,造诸恶业!殊不知因缘和合的一切,原是不安稳、「难保」固,无恒无定又无可宰制的。这「惟」有依着佛说的古仙人「道」而修而行,进从千差万别的缘起相中,悟证本自空寂的平等法性,才「是真」实能够彻见无常、无我、无生,而究竟苦边的度苦之道!

关于无常,一般人常有着灰黯消极的误解,但依佛说的缘起正义,无常却是缘起必然的结论;而且经由无常,更开展出光明进取的积极意义!因为无常──无有永久性、绝对性,所以一切的繁荣成就不会恒常停驻;一旦造成彼等的条件因素改变,昔时的风光转眼即成过眼云烟!同理,一切的苦难挫败,也不会是恒常如此的,只要去除造成苦难挫败的因缘条件,再加以积极、正面的增上助缘,定有拨云见日的时刻到来!这个上升与沉沦的枢纽,就操诸自己的方寸之间。试问:我们该选择为盛景难再而一蹶不振、萎靡萧索呢?或者,该安然接受因缘的阶段性呈现,而昂首向前去促进另一个合会繁荣成就的因缘!

无常,是这样的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可变性与可塑性,所以说无常具有平等开创的积极意义。凡彻了无常精义的佛弟子,都应该是不畏忧悲(心苦)、不惧病恼(身苦),身安心安而怀抱永不失望之光明的进取者!绝不因为无常──一切终必归于灭,而放弃应尽的本分与义务;反而更懂得把握每一个当下,去进德修业,改造自己!

记得在《人性的弱点》这本书中,有个小故事是讲到一个面包店的业务员,如何将他们店里的产品,成功地打进一家大公司的经过。这个业务员在推销产品的过程,原先颇受到那家大公司董事长的排斥与鄙视,甚至连吃了好几次的闭门羹。但是他并不气馁,反倒开始研究起人性的弱点,并且四处打听那位董事长的嗜好。后来,终于得知董事长最大的兴趣,就是养鸽子;于是,他也开始在这一方面下功夫,而且,还向董事长的鸽友们求教切磋。

一年下来,他对于养鸽子的知识与经验,已俨然专家。心想:这下时机可成熟了吧!一天,便又穿戴整齐,登门去造访那位董事长,董事长的态度依旧爱理不理,他见状,就赶紧澄清地说:「不是啦!董事长,我今天不是来谈生意的!是想借用您五分钟的时间,请教您有关养鸽子的经验。」董事长一听到对方提起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就请他坐了下来,还命人倒了茶。话匣子一打开,与之前对他的态度,直有天壤之别!而他名义上虽说是请教,其实在重要的关键,他每每将自己的心得适当地提出,以征询董事长的看法。这下,轮到董事长目瞪口呆了,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还真懂得不少!就这样,这位业务员作成了一笔大生意,从此这家公司成了他的客户,董事长也成了他的好友。

虽然在这个故事里,那位业务员最初是利用人性的弱点,靠着迎合对方而成就自己的事业,但这也说明了一切均属可变的,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持续添加促进它的因缘,待时节成熟,定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不论出世解脱或世间事行,皆是如此。所以佛教徒常当善用无常观以警醒自己,开创事业、服务利他,乃至止恶、行善、净治身心,都要把握稍纵即逝的当下去努力!

二、释颂义及因缘

1.睡眠解寤 宜欢喜

听我所说 撰集佛言

睡,音(瑞)Sui7时跪切

眠,音(绵)Bian5文干切

听,Theng他经切

说,音(刷)Soat4时刮切

撰,音(馔)Tsoan7精倦切

这一章,《法集要颂经》的〈有为品〉译为:「能觉悟烦恼,宜发欢喜心,今听我所集,佛所宣法颂3。」按照颂义,此偈诚为撰集《法句》之大德所写。置于全经之首,意在提示:凡从沈「睡眠」梦般的烦恼中醒觉(「解寤」),而志向修学佛法者,皆「宜」发起「欢喜」心,谛「听」善「思」以下「我所」集「说」诸偈颂,这是「佛」宣说的金「言」法句,经传「撰集」录而成。

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流转生死海中,得人身的机率,就譬如盲龟浮沈于大海,海中有一块漂木,漂木中间有一孔,每五百年,盲龟将头伸出海面一次,而恰巧落在木孔中的机率。可见人身是多么的难得!得了人身,又能生在佛世或有佛法可闻的国土;而且听闻了佛法,又能起欢喜精进心信受奉行的,更是难得中的难得!经上4说得闻佛法,必须离去八种障难(依梵语应译为「八无暇」)5,而今我们已得难得之人身,已闻难闻之佛法,这该多么值得欢喜与珍惜!

佛法的修学无他,不外乎认识自己、觉悟自己,进而觉悟他人、净化世间。这其中,自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觉有所不足、有所不净、有所不能,又自觉内心具足贪、瞋、痴、慢、疑等诸多烦恼,才会促发自己依于佛法真理,向上、向善、向光明而提升。所以本章首句所说的「睡眠解寤」(「能觉悟烦恼」),实为修学佛法者深化、净化德行,强而有力的亲因缘。

如诵习经典之前,总要先唱「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唱诵此偈,每令人生起庄严敬虔之感,烦动恼乱的心,自然而然就得静定下来!佛法是如许甚深而又珍贵,愿大家都能以欢喜心谛听、善思,并且如法修行!有此一念至诚,相信大家在听闻佛法、实践佛法的过程,定会日有所进!当佛法慢慢地溶进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因此而有了一丝的法味,这一股力量将引领我们更深入佛法义海,不餍无悔!

2.所行非常 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 此灭为乐

3.譬如陶家 埏埴作器

一切要坏 人命亦然

谓,音(胃)Ui7英跪切

辄,Tiap4 地劫切

譬,音(媲)Phi3颇记切

陶,音(陀)T5地何切

埏,音(仙)Sian时坚切

埴,音(席)Sek8时极切

坏,Hoai7喜坏切

此二章因为是佛依于同一因缘而说,故亦一并释义,以免损及颂义之完整。其中,第二章「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与书于佛法身舍利塔之法身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6。」二偈颇有相谋之处,可予比较对读。

前者是说:世间「所」有诸「行」,包括一切生理、心理、物理,皆在生灭变异、迁转不住的过程中推移,所以是「非常」恒又不可恃怙的。生理上的生、老、病、死,心理上的生、住、异、灭,乃至无情器界的成、住、坏、空──内而五蕴身心,外而器界世间,可「谓」在在处处透露出无常变幻的「兴衰法」则。生必归灭,有已还无,盛极趋衰,无常的一切,实无一不变、独存、主宰的本体存在,所以说诸法无我;我,即含摄得常住性、独存性与实有性。一切法无我,唯是因缘的相依相拒、相摄相离,所以本性空寂,涅槃寂静。依此以观五蕴身心,亦随业果因缘而流转诸趣,无有懈息,倏忽便是一期生死过去,所以说「夫生辄死」。唯「此」贪、瞋、痴永「灭」无余的涅槃,才是值得吾人追求,又超胜世间一切的毕竟大「乐」。

人命无常呼吸间,就「譬如」是制作「陶」器的人「家」,以陶土和水(谓之「埏埴」)捏成粗坏,待其风干之后,再以火烧制成各式陶器。但尽管制成的器皿是如何美观、耐用,终究免不了要老旧、破损;世间存在的「一切」,亦莫不如是,终「要」归于毁「坏」灭无,危脆的「人命亦然」啊!

佛所以宣说这两首偈颂的因缘是这样的:昔时,天帝释(或称帝释天)因为五衰相现7,自知天报已尽,即将下生人间,投胎陶工家的驴腹之中,所以内心十分忧恼。自忖三界之中,唯佛的大智、大悲、大雄力,足以济度众生的苦厄,遂以天眼观察,得知释尊正在耆阇崛山的石室中,入于普济三昧(定)。于是他便疾速飞奔至佛前,头面顶礼释尊,至心诚意地皈依佛法僧三宝。

就在他稽首作礼的当儿,天报适尽,倏便投生陶工家的母驴腹中。说也奇怪,系缚着这头母驴的绳索,不知怎的,恰在此时自动解开了,母驴一时凶性大发,遂走至摆放坏器的地方恣意践踏,踩坏了许多坏器。陶工见了,生气莫名,便着实地打了它一顿,不料伤却驴胎而使母驴流产。原本已投生驴腹的天帝释,因此而得还其本来身,又备五德,复为天帝。

佛在出定后,便赞叹天帝释,在行将命终之际,能虔心忏悔前愆,以归命佛法僧三宝。依此皈敬三宝的殊胜功德,加上夙世的善业成熟,即得远离罪报,向善处、光明处投生。于是,释尊便说此二偈:

所行非常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譬如陶家埏埴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天帝释闻佛所宣法偈,对于诸行无常、息息流变之理,遂有了更深刻的悟解,于欢喜奉行之余,更复破我执见,得预圣人之流的初果位。(待续)

注释:

1.北传汉译吴本《法句经》较诸其他《法句》译本的特色,是在每一品的起首,皆立有「品题」,以提示该品所集偈颂之纲要,循此即可掌握整品内容要义。

2.本讲座系以闽南语发音,为使读者亦能藉此学习文读汉音(平常讲话是白读音),所以在每一首偈颂之后,均加注该字异于一般语音之文读反切(参见魏南安《台语大字典》,民国81年,自立晚报社出版),亦即使用罗马音方案(一名白话罗马字)、闽南方言拼音方案(大陆出版的《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所使用的注意方法)、闽南地方韵书《雅俗通十五音》的传统注音方法,并以文读同音字( )、或白读同音字【 】括弧表示,便于读者择己所习者用之,以飨读者。

3.大正4.777上。

4.《长阿含》卷九《十上经》(大正1.55下);《中阿含》卷二九《八难经》(大正1.613)。

5.八无暇,即八种修学佛法的障难,或没有修学佛法的时机。所以得闻佛法,必须脱离: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的苦报,四、不生长寿天,五、生逢佛世或有佛法住世的时代,六、生于有佛或佛法弘扬的中国(不生边地),七、六根完具,八、不生外道邪见家。

6.大般涅槃经卷十四(大正12.450~451)。

7.五衰:一者身上光灭,二者头上华萎,三者不乐本座,四者腋下汗臭,五者尘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