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地藏经之前,先讲讲地藏经的大意,还有地藏经修行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大愿地藏王菩萨,先讲讲他的大愿。我们依着地藏经修行,怎么修行呢?就学地藏菩萨大行。但是一定要相信业果不失,就是业报不是假的,我们对待我们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要精勤、要常时修。这个修行当中,使我们身口意常时的不间断,一个是供养诸佛,也学习地藏菩萨发地藏菩萨的大愿。同时请地藏像、做地藏像,现在地藏像纸像也很多,一样的,你拿金子打的地藏像跟你用纸像功德是一样,发心归依地藏菩萨。同时要帮助别人,要广修布施。修布施有多种,看人家有病苦帮人家念念,念念地藏圣号,给他回向回向;对贫穷的人跟他讲说他没有福报,过去没有修行、没有布施,对于贫贱的人要帮助他们;还有修塔、修像、印经书,这都是布施之类所摄的。
同时在地藏经讲地藏菩萨他有修行的方法,乃至于听见地藏经、闻到地藏经都能灭罪,消除灾难。遇到人家有灾难的时候,劝人家多念念地藏圣号。在我们临要命终的时候,弥留的时间,活也活不成,死也死不了,这个时候非常的难受,就是临终的时候修行的方法。还有供斋的时候,要依照地藏菩萨供佛法僧三宝的供养法,那有十斋日法。同时我们过去多生累劫的六亲眷属是很多的,每一生都有父母、六亲眷属,怎么样救度他们。还有久病,有些个病好也好不了、死也死不了,这非常的苦,就依着地藏经方法能可以把它改变。还有在困难当中危险的时候,多念地藏圣号。这都是修地藏的方法。
因为在我们中国佛教传统当中,我们都知道了四大菩萨,咱们现在居住的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五台山,普陀山是观自在菩萨,九华山是地藏菩萨,峨嵋山是普贤菩萨。在我们苦难当中,在这四大菩萨当中,那就以这大愿为殊胜法门。因为讲地藏经,以地藏经为殊胜法门。在这个第十一品,坚牢地神赞叹地藏菩萨,因此称大愿菩萨的为地藏王菩萨。所以在释迦牟尼佛最后嘱托地藏王菩萨,把我们这个世界佛灭度后人天众生还未能了脱生死、还在三界火宅当中的就 付嘱给他了;付嘱给他的意思,叫他把这些受苦受难的众生都把他们度脱了,不让他们堕到恶趣当中去,地藏菩萨是接受佛的付嘱的,因此念地藏菩萨修地藏法门效果非常殊胜。
地藏菩萨的大愿不多,四大愿。第一大愿,在忉利天,说地藏经的时候是在忉利天说的,不是在人间说的。因为地藏菩萨在过去的很久远不可说不可说之前了,经文上所告诉我们的,他最初发心的时候,他那时候是身为大长者子。经上说他初发心的时候,那个佛(出世的佛)叫师子奋迅 具足万行如来,那时候他作长者子,因地当中。他见着佛的相好非常庄严,他很羡慕,很希望也想得到佛身。他就问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为什么你相貌这么好?怎么样修行才能得到你这个相貌?师子奋迅 具足万行如来就告诉他,你要想证得这个身,那你就得永远度众生,你当须永远度一切众生,度受苦受难的众生。于是地藏菩萨在因地作长者子的时候,就发愿说我尽未来际的不可计劫,就是尽未来无量无量 劫的时间,我要度罪苦的六道众生。因为在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那立这么一个大愿,所以一直到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还未成佛,他愿太深了,他要把众生度尽才成佛。咱们经常念到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所以到释迦牟尼佛的时候,经过无量无量亿劫还作为菩萨。这是地藏菩萨发的第一个大愿,要度尽众生。
第二个大愿,在过去不可说阿僧祇劫,把阿僧祇劫作不可说不可说,那时候有佛出世叫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觉华定自在王如来,佛的寿命是多长时间呢?四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时间非常长,久远。但是佛在涅槃之后,像法当中,有个婆罗门女,这个婆罗门女就是地藏菩萨因地当中,因为过去生多生修福德修志业,得到大家恭敬的,得到一切诸天卫护的。这个圣女就设了很多方便想救她妈妈,这是经文上所说的,她想劝导她妈妈起正知正见,不要毁谤三宝。她妈妈还没有转化就死亡了,死了之后就堕了地狱了,受极大苦。这个时候婆罗门女为了要救她妈妈离开三涂苦难,她也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发大愿。这个愿力是什么呢?愿我尽未来劫,所有一切六道众生,受苦难的众生,我都使他们成佛、使他们解脱,究竟解脱。这是第二大愿。
第三大愿,他说阎浮提众生,在这个经文阎浮众生业感品当中,在过去无量无量阿僧祇劫,那时候有佛出世叫一切智成就如来,佛的寿命是六万劫。一切智成就如来在未出家的时候,有他一个道友也是一个国王,一个小国国王,他与这个小国国王两个人作朋友。这个小国王就是地藏王菩萨前生,因地当中。这两个国王都在饶益众生,因为在地藏王菩萨他那个小国,那个众生都作恶,不作善事,这两个国王就发愿度那些众生。一切智成就如来就发愿,发愿我要成佛,成了佛来度这些众生;另一个小国王发愿,我先把众生度尽,然后我才成佛。那两个国王,一个是一切智成就如来,以后就成了佛了,度众生;这个未成佛,众生度尽的,就是地藏王菩萨。这是地藏王菩萨发的第三个大愿。
第四个大愿,也是在过去无量无量劫中,在那个时间有一个清净莲华目如来出现于世,佛的寿命是四十劫。在像法当中,就是佛涅槃了;在像法当中,有一个阿罗汉教化众生。在教化众生当中,遇见一个女人叫光目女,这个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萨前生,因地当中。光目女就设食供养这个阿罗汉,阿罗汉就问她说:你有什么愿力吗?有什么要求吗?她说:我别的愿没有,我希望我的妈妈永远离开三涂,再不受女身。同时从现在起,我在清净莲华目如来前,以后百千万亿劫,所有的世界地狱三恶道罪苦众生,我都把他们度尽,誓愿救拔,令他们永远不受地狱苦。 这是地藏菩萨发的第四个大愿。
在整个地藏经讲地藏菩萨就是以这四种大愿力,一个是见着了佛的相好,那时候他作长者子,发第一大愿。第二个大愿就是为婆罗门女救度她的妈妈。第三个是他作国王的时候,发愿把他那个不行善行恶的众生都度尽。第四个大愿就是为光目女救度她的妈妈。这是四种大愿。地藏菩萨在这个地藏经中所发的大愿力,他要怎么样行菩萨道呢?地藏王菩萨的大行,大行是他修行的大行(去声)门,就法门说就是行(去声)门。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当中,对于文殊师利菩萨说,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地藏菩萨过去所有的修行的功力,度众生的行为。因为在地藏法会,在忉利天的法会,十方诸佛,还有诸天,还有龙神,乃至各类的鬼神,都集在忉利天。释迦牟尼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说:你观一观,今天来法会的诸佛菩萨、一切天龙鬼神有多少数字?有好多?就是量有好多。文殊师利菩萨跟佛说:以我的神力千劫测度,经过一千劫的时间来测度今天法会所有诸佛菩萨、天龙鬼神,不能尽其数。佛就跟文殊师利菩萨说:不但你算不出来,我以佛眼观故(这是经文上说的),我以佛眼观都不能尽数。这个话,佛没有不知的,这是在地藏经上说,但是这个佛是赞叹地藏功德说,说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经度脱的、当来度脱的、还有没度脱的,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的,这些众生无量无边不可知数。这就是地藏菩萨行,行菩萨道的行为,要度尽众生;但是没度尽。
在地藏菩萨的分身集会品当中,也是第二品,地藏经第二品,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无量的阿僧祇世界,凡是有地狱的地方,都有地藏菩萨分身,只要有地狱,就有地藏菩萨在那教化地狱众生。这些在地狱教化众生地藏菩萨的化身,现在都集会到释迦牟尼佛忉利天这个法会当中来了,这是地藏菩萨利益众生行菩萨道的行为。这些个分身的地藏菩萨无量无边,但是在忉利天法会,这些所有的分身合为一体,化身都归于本身。地藏菩萨向佛表白说我最初蒙佛接引,使我能够有大智慧、有神力,能够化百千万亿身,我每一身又能够度百千万亿人,使他们归敬三宝,乃至于成佛。就这三点,这就是大行,行菩萨道就是这么行的,地藏菩萨行菩萨道。
同时地藏菩萨教导一切众生说,我们这个果报造一点点的业,在我们现在要造业的时候没什么感觉,随便就造业了,身口意三业,就是三业,身口意三业;乃至说句话错了因果,身体做件事情伤害到别人、伤害到众生,心里所打主意想的,这三业,有身口意三业,你所做的业不会失掉的,一点一滴都不失掉,因此千万莫造业。造业应受报的,业报不虚。地藏菩萨就在地藏经上教导众生勤修身口意,这就是行菩萨道,自己觉悟了,教导一切众生。第二,修六度万行 ;第三个,度缘觉乘的,说十二因缘法;度一切众生行菩萨道的,发菩提心。对于声闻乘的就说四圣谛法,说苦集灭道法。修人天乘的,修天人的,上品十善。身口意十业修的上品十业,看业的大、业的小,业的大就生净居天、梵天,乃至于四王天、忉利天。五戒十善是中品的,那就修的人法界,转生得为人。修下品的十善业,就作阿修罗道。要犯罪了,做这五逆十恶的下品,堕畜生道。犯中品的五逆十恶,堕的是鬼道。要犯上品五逆十恶,下地狱。这是十法界,各个的业因不同,感的果也不同。所以为什么有生天的、有生人的、有生阿修罗的、有堕三涂的,因为业因不同,感果受报也不同。
在我们修行当中的时候,或者供养佛,或者礼拜佛,应当学习地藏菩萨,发地藏菩萨的愿。因为我们要讲地藏经,希望大家发地藏的大愿,我们学地藏菩萨开始,就把地藏菩萨的大愿跟他的大行,常时的心里头时时这样想,口里头或者念地藏圣号,或者念地藏经。我们供佛当中,一定要发地藏菩萨的大愿,不要插个花就走了,要发愿,要发大愿。乃至于见到地藏菩萨形像,顶礼的时候要至诚恳切,自己对着地藏像前念归依地藏菩萨,至诚恳切归依地藏菩萨。同时要帮助别人,要布施老病的、布施贫贱的,乃至布施塔 像的,修补塔像,修补经典。你别光做,做的时候要发地藏大愿。
因为地藏经上所传授给我们的修行的法门,当我们出生了之后,你还不知道,那时候你的父母,作父母的请给他回向,当孩子一降生就给他回向。在经上说,在阎浮提各类的贵族、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当生下新的小孩的时候,在七天当中,能给他读诵地藏经,或者是给他念地藏圣号一万遍,这个孩子不论是男孩女孩,他过去的业障就消失了,健康的发展,能够寿命很长。这是地藏菩萨加持力 ,出在经文当中,阎浮众生业感品。还有一切众生出生之前,不论男孩女孩,在他生的时候给他念经,不但他个人,这个家庭里头整个都是欢喜的,没什么灾难降临,这是生的时候。死的时候,临终的时候,要给他修地藏法门,利益存亡。我们不是要生极乐世界吗?地藏经上没说,大集十轮经就说你信奉供养地藏菩萨的,十方清净佛国土,你乐生哪个国土,地藏王菩萨都送你去。这在地藏经是利益存亡品,这一品说的这些问题。 你学地藏经的时候,先把这些个都了解了,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以地藏菩萨教授的方法去做。
我们经常要打斋、要供众,在打斋供众的道友们,供斋的时候应当发地藏愿。地藏经上讲十斋日,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这十天你供斋、修善业、读地藏本愿经、修忏悔法,或者修占察忏法,它的功德跟平常的日期不一样,是加倍的。你对于亲属,或者人家找你回向,你也应当以地藏法门,或者念经给他回向,或者念地藏圣号给他回向。看那个多愁善感心里不舒服的,人都有伤感的事情,在这个时期给他念念地藏圣号,他就感觉着好了。还有病得很久,医生治疗的也不见效,久病不起,这样子也给他念念圣号,或者念念地藏经,或自己不能念请人家帮着念,当然是请师父更好,不请师父其他的道友也可以。同时这一方灾难很多,瘟疫,现在这水灾火灾,都以地藏法门来救度。经文上都说的有,渡山、拔海,到有危难的国土,念诵地藏经。这在最后见闻利益品,释迦牟尼佛嘱托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法门,等我们讲到经文里头再详讲,在没讲之前大概跟大家说一说,你要学地藏经的时候怎么样学,就是怎么样做,遇到灾难的时候,不过经文更详细一点,在没有讲前跟大家说一说。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