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中阿含经卷第九

  中阿含经卷第九

  三十六、地动经第五(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在跋耆国时,有大地震,就说大地震动的三种因缘:(1)空中大风起,风起则水扰,水扰则地动。(2)有神足通的比丘,和护比丘之天,于地作小想,于水作无量想,即地会随其所欲而扰动。(3)如来在三个月后,将入涅槃,故地动。又记叙如来化身为诸天说法之不可思议等事。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到的都是这样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金刚国(跋耆国),其城之名叫做曰地(跋耆之音译)。

  那时,那个地方的大地,起一大动(地震),该地大动之时,四面的大风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同时出现,好多的屋舍墙壁,均皆崩坏而尽。于是(这时),尊者阿难看见大地之震动,地大震动之时,四面的大风也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致有好多的屋舍墙壁,都为之崩坏而尽。

  阿难尊者看到此情形后,非常的恐怖,全身的毛,都竖立起来,就往诣佛所,稽首礼足,然后退坐在一边。他仰白世尊而说:「世尊!现今大地大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屋舍墙壁都均崩坏而尽。」

  于是,世尊就对阿难尊者说:「如是!阿难!现今地大震动。如是!阿难!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现,屋舍墙壁都皆崩坏而尽。」尊者阿难白佛说:「世尊!到底有几种的因缘,令大地会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现,屋舍墙壁都告崩坏而尽呢?」

  世尊回答说:「阿难!有三种的因缘会使大地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都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屋舍墙壁都均崩坏而尽。那三种呢?1.阿难!此地乃止在水上,水则止于风上,风乃依于空中。阿难!有时空中有大风之吹起,风起则水会扰动,水扰动时,则地会动。这叫做第一种的因缘,使地大为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也由之而起,四方的彗星则时出现,屋舍墙壁均皆崩坏而尽。2.又次,阿难!比丘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有心自在如意足(心对于如意足,为自在)。他对于地作小想,对于水,则作无量之想。他由于此之故,此地就随其饮,随其意,而扰了又扰,震动而又震动。护比丘天(保护那位比丘之天神)也是如是,也有大的如意足,也有大的威德,也有大的福佑,也有大的威神,也有心自在如意足。他对于地也作小想,对于水,也作无量之想。由于这缘故,此地乃随其所欲,乃随其意,而扰了又扰,震动而又震动,这叫做第二种的因缘,使大地震动,而大地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也由之而吹起,四方的彗星也齐出现,而致屋舍墙壁都皆崩坏而尽。3.又次,阿难!如佛陀不久之后,也就是经过三个月后,当会入于般涅槃(入灭、圆寂),由于此之故,会使地大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会吹起,四方的彗星也会齐于出现,而屋舍墙壁都告崩坏而尽,这叫做第三种的因缘,使地大为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会吹起,四方的彗也齐时出现,屋舍墙壁都皆崩坏而尽。」

  于是,阿难尊者听到此语后,则时悲泣涕零,也就是悲伤的流泪,就叉手向佛,仰白佛陀而说:「世尊!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已成就功德,已得未曾有之法。所以的缘故为何呢?为甚么我要这样子说呢?因为所谓如来将于不久,也就是再经过三个月后,当会般涅槃。那时会使地大为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会吹起,四方的彗星会出现,屋舍墙壁都皆崩坏而尽。」

  世尊对尊者阿难说:「如是!阿难!如是!阿难!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已成就功德,已得未曾有之法。为甚么呢?因为所谓如来将于不久,也就是再经过三个月后,当会般涅槃,那时会使地大震动,地大震动时,四面的大风会吹起,四方的彗星也会齐出,屋舍墙壁都会崩坏而尽。

  又次,阿难!我曾往诣无量百千的刹帝利众,和他们共坐而谈论,使他们都能适意。当和他们都坐定后,都如他们的色像那样,我的色像也和他们一样;像他们的音声那样,我的音声也如是;像他们的威仪礼节那样,我的威仪礼节也是同样。如他们问义时,我就会答他们所问之义。又次,我为他们说法,劝发其渴仰,而成就其欢喜。以无量的方便为他们说法,劝发其渴仰,而成就他们之欢喜后,就会在那个地方隐没,我既隐没后,他们也不知我是谁。到底是为人呢?为非人呢?都不知道。阿难!像如是的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已成就功德,而得未曾有之法。像如是的对于梵志众、居士众、沙门众,都一样的!

  阿难!我有时往诣无量百千的四王天众(第一层天)和他们共坐谈论,使他们适意。当和他们都坐定后,都如他们的色像那样,我的色像也是和他们同样;也如他们的音声那样,我的音声也和他们同样;也同他们的威仪礼节那样,我的威仪礼节也和他们同样。如果他们问义时,我就回答他们之问义。又次,我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的渴仰,而成就其欢喜。我用无量的方便,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的渴仰,成就他们之欢喜后,我就会在那个地方隐没。我既隐没后,他们也不知我是谁,到底是天呢?是异天(不是天人)呢?阿难!像如是的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乃成就功德,而得未曾有之法。像如是的,对于三十三天(第二层天)、摩天(第三层天)、兜率哆天(第四层天)、化乐天(第五层天)、他化乐天(第六层天。此五天和四王天合为欲界六天)。梵身天(初禅天之一)、梵富褛天(初禅天之二,和大梵天合之而为色界初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晃昱天(以上为第二禅天之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以上为第三禅天之三天),无罣碍天、受福天、果实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以上七天与下面之色究竟天,合称为四禅八天。巴利本即无前二天,唯载有后六天),也是同样的。

  阿难!我曾往询无量百千的色究竟天众,和他们共坐谈论,使他们都适意。当和他们都坐定后,都如他们的色像那样,我的色像也和他们同样;如他们的音声那样,我的音声也和他们同样;如他们的威仪礼节那样,我的威仪礼节也和他们同样。如他们问义的话,我就回答他们之义。又次,我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的渴仰,而成就其欢喜。用无量的方便为他们说法,劝发他们的渴仰,而成就他们的欢喜后,就在于那个地方隐没。我既隐没后,他们也不知我是谁?到底是天神呢?或者为异天(不是天神)呢?阿难!像如是的甚奇!甚特!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乃成就如是的功德,乃得未曾有之法。」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三十七、瞻波经第六(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于十五日布萨之时,佛陀知道会中有不净的比丘在那里,因此,虽经三请,也不说波罗提木叉(戒)。尊者大目揵连乃逐出该比丘,然后请佛说戒。佛陀以大海八德为喻,而说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瞻波(位于中印度,临于恒河之国,都城也为瞻波),而住在于恒伽池(莲池)之边畔。

  那时,世尊在于月之十五日。讲说从解脱(别解脱,处处个别解脱,为波罗提木叉,集比丘、比丘尼须遵守之戒本)时,在于比丘众之前敷座而坐。世尊坐后,就便进入于禅定,用他心智去观察大众之心。观察众心后,到了初夜已过,还是默然而坐在那里(下午五点至九点为初夜)。

  于是,有一位比丘,就从其座位站起,偏袒(袒露右肩)着衣,又手(合掌)向佛,而白佛说:「世尊!初夜已完,佛及比丘众,集坐以来,已经久了,唯愿世尊您,讲说从解脱!」那时,世尊,乃默然而不回答。

  于是,世尊又至于中夜,都默然而坐(下午九点至翌晨一点)。那一位比丘又再从其座位站起,偏袒着衣,又手向佛,而白佛说:「世

  尊!初夜已过去了,中夜也将讫了,佛及比丘众,集坐以来,已久了,唯愿世尊讲说从解脱!」世尊仍然一再的默然而不作答。

  于是,世尊又至于后夜,默然而坐在那里(一点至五点)。那一位比丘再三的从座位站起,偏袒着衣,又手向佛,白佛而说:「世尊!初夜已过,中夜又讫,后夜将于垂尽,将向于欲明之时,光明之出现将于不久了,佛陀您,以及比丘众,都集坐极久,唯愿世尊您讲说从解脱!」

  那时,世尊告诉那一位比丘说:「在此大众当中,有一位比丘,已经不清净。」那时尊者大目揵连,也在于大众当中。于是,尊者大目揵连便作如是之念:世尊到底是为了那一位比丘,而说在此大众当中,有一位比丘已经为不清净呢?我宁可入如其像定(禅定),用如其像定-他心之智(由禅定而生知他人之心理之神力),去观察众人之心。尊者大目揵连实时进入如其像定,而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去观察众人之心。尊者大目揵连便知世尊所指的那一位比丘,说此众当中,有一位比丘,已经为不净的人。

  于是,尊者大目揵连就从禅坐出定而起,他到那位比丘之前,牵着其手臂,要将他赶出,就开门将那一个人放置在门外而说:「痴人!赶快远离这里去吧!不可住在这里!不再得与比丘众聚会,从现在起,你已经不是比丘了。」然后就闭门而下钥,还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他仰白(报告)佛陀说:「世尊!您说因为有一比丘在此众中,那位比丘已为不清净,我已经将他逐出门外了。世尊!初夜已经过去,中夜又已终讫,后夜即将快尽,将向欲明,光明之相之出现,已不久了,佛陀您,以及比丘众都集坐在这里极久了,唯愿世尊您讲说从解脱(戒经!)

  世尊告诉他说:「大目揵连!那位愚痴人当会得大罪过,因为触娆

  世尊,以及比丘众之故。大日揵连!假如使如来,在不清净之众之处讲说从解脱的话,那个人就便会头破为七分,因此之故,大目揵连!你们从今以后,替代我讲说从解脱,如来已不再说从解脱了。为甚么呢?

  (1)大目揵连!如那大海那样,从下至上,周?而渐渐的广,都均调而转上,以成就于岸。而其海中之水,都常满,而未曾流出。大目揵连!我的正法与律,也是如是,渐作而渐学,渐尽而渐教。大目揵连!如我的正法与律,渐作而渐学,渐尽而渐教之事,这就是我的正法与律当中,未曾有之法。

  (2)又次,大目腱连!如大海潮,未曾失时那样,大目揵连!我的正法与律,也是如是。都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施设禁戒,诸位族姓子们,受持后,乃至命尽,都始终不犯戒(真正的学佛人)。大目揵连!如我的正法与律,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们施设禁戒,而诸族姓子们,受持后,乃至命尽,始终不犯戒之事,就是我的正法与律当中的未曾有之法。

  (3)又次,大目揵连!如大海水之甚深而无底,而极广无边那样,大目揵连!我的正法与律也是如是,诸法乃为甚深,为甚深无底,极广而无边。大目揵连!如我的正法与律,诸法甚深,而甚深无底,而极广无边那样之事,就是所谓我的正法与律当中的未曾有之法。

  (4)又次,大目揵连!如海水之为咸,皆同为一味那样,大目揵连!我的正法与律,也是如是。都以无欲为味,都是觉味、息味,以及道味。大目揵连!如我的正法与律,都以无欲为味,都为觉味、息味,以及道味之事,就是所谓我的正法与律当中的未曾有之法。

  (5)又次,大目揵连!如大海中有很多的珍宝,有无量的璝异,有种种的珍琦,充满在其中。珍宝的名就是所谓金、银、水精、琉璃、

  摩尼、真珠、碧玉、白珂、车璖、珊瑚、琥珀、玛瑙、瑇瑁、赤石、琁珠。大目揵连!我的正法与律也是如是,也是多有珍宝,有无量的璝异,种种的珍琦,充满在其里面。珍宝的名就是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大目揵连!如我的正法与律,也多有珍宝,也有无量的璝异,有种种的珍琦,充满在里面。珍宝的名就是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之法,这就是我的正法与律当中的未曾有之法。

  (6)又次,大目揵连!如大海中为大神所居的。大神的名叫做阿修罗、干杳惒、罗刹、鱼摩竭、龟、鼍、婆留泥、帝麑、帝麑伽罗、提帝麑伽罗。又次,大海中甚奇!甚特!里面的众生的身体有百由延的,有二百由延的,有三百由廷的,乃至有七百由延的,其身都居在于海中。大日揵连!我的正法与律也是如是,所谓圣众大神,都居在其里面。大神的名叫做阿罗诃(阿罗汉)、向阿罗诃,阿那含(不还果)、向阿那含,斯陀含(一来果)、向斯陀含,须陀洹(预流果)、向须陀洹。大目揵连!如我的正法与律里面,圣众大神都均居在其中。大神的名就是所谓阿罗诃、向阿罗诃,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须陀洹、向须陀洹之事,就是所谓我的正法与律当中之未曾有法。

  (7)又次,大目揵连!如大海为清净,不纳受死尸,假如有命终的众生,过了一夜,风便会吹他着于岸上。大目揵连!我的正法与律也是如是,里面的圣众清净,不纳受死尸那样,假如有不精进的人,生起恶行,非梵行称为梵行,非沙门称为是沙门。这种人虽然随在圣众当中,然而违去圣众很远,圣众也是离弃这种人很远的。大目揵连!如我的正法与律当中的圣众清净,不纳受死尸,假若有不精进的人生起恶行,而将非梵行称为梵行,非沙门称为沙门的话,则他虽然随在

  圣众当中,然而离去圣众却甚远,圣众又去离这种人非常的远之事,就是所谓我的正法与律当中的未曾有之法。

  (8)又次,大目揵连!如那大海的阎浮洲里,有五大河,一名恒伽,一名摇尤那,三名舍牢浮,四名阿夷罗婆提,五名摩企,尽管这些河流之水都流入于大海,以及大海中之龙,从空降下雨水,其渧如车轴那么的大,然而这些一切大水,均不能使大海有所增减的。大目揵连!我的正法与律也是如是。如刹帝利种姓之子(贵族)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没有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而不移动,终于达到心解脱,自作证而成就游止于其境地。大目揵连!虽不移动,而心解脱,然而在我的正法与律当中,并没有增没有减。像如是的,那些梵志之种、居士之种,或工师之种族姓子们,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虔信而不移动,而达到心解脱,而自作证,而成就游止于其境界。大目揵连!虽不移动而心解脱,然而在我的正法与律当中,乃为无增无减的!大目揵连!如在我的正法与律当中的刹利种族姓子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至于不移动,而心解脱,自作证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大日揵连!虽不移动而心解脱,然而在于我的正法与律当中,乃为无增无减的。像如是的,那些梵志种、居士种,或工师的种族姓子们,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而至于不移,而心解脱,自作证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大目揵连!不移动而心解脱,在于我的正法与律当中,为无增无减,就是叫做我的正法与律当中的未曾有之法。」

  佛陀所说就是如是,尊者大目揵连,以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三十八、郁伽长者经(上)第七(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郁伽长者曾耽酒,娱乐其中。见佛威容后,醉醒,遂往闻法而得法眼,而为优婆塞。返家后,叫诸夫人各随己意,任其去留。他本人则坚守五戒,积诸福业,成就八种未曾有之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鞞舍离(跋耆国的首都),住在于大林中。

  那时,郁伽长者(舍卫国长者,译为功德),唯有妇女的侍从,他在这些妇女之前,从鞞舍离出发,在鞞舍离城与大林的中间,唯作女妓的娱乐,有如国王那样。于是,郁伽长者乃饮酒大醉之故,乃舍诸妇女(迷迷糊糊),而到了大林中。郁伽长者饮酒大醉时,曾遥见世尊在林树之间。一看而发觉为一端正姝好,犹如星中之月亮那样,非常的光耀暐晔,晃如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诸根寂定,没有半点的蔽碍,而成就了调御,息心而静默。他一看见佛陀后,实时由醉中醒过来。郁伽长者,既由醉中醒过来后,即往诣佛陀,到后,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

  那时,世尊就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之心,成就其欢喜。都用无量的方便,去为他说法的。佛陀劝发他的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就如同诸佛之讲经说法那样,首先讲说端正之法,使闻者欢悦。所谓说布

  施,说戒,说生天之法。也毁呰贪欲为之灾患,生死为秽污。而称叹无欲为妙,道品为白净不污之法。世尊为他说像如是之法后,佛陀知道他有欢喜之心,具足之心,柔软之心,堪耐之心,胜上之心,一向之心,无疑之心,无盖之心。已经有能、有力,堪以接受正法,所谓如诸佛所说的正法要,世尊就为他说苦、集、灭、道。那时,郁伽长者就在于所坐的席上彻见四圣谛-苦集灭道的真理。犹如白素之物容易被染为有色的那样。郁伽长者也是如是,即在于坐席中见四谛-苦、集、灭、道的真理。

  于是,郁伽长者已经见法得法,觉悟白净之法,断疑而度惑,更没有其它可尊的,已不再从他教,已没有半点的犹豫,已住于果证,对于世尊之法得到无所畏的精神,就从他的座位站起,向佛礼拜后,仰白佛陀说:「世尊!我现在自归依于佛与法,以及比丘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身要自归依三宝,乃至命尽。世尊!我从今天起,愿跟从世尊,自尽形寿(始终一贯),都以梵行为首(誓断淫欲),愿受持五戒。

  郁伽长者从世尊自尽形寿,以梵行为首(断淫欲),而受持五戒后,稽首佛足,绕佛的身边三匝后离去。他还皈其家后,就集诸妇人,将她们集在一起后,就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我已从世尊处,自有生命起,至于形寿之尽(自尽形寿),都以梵行为首(不淫之戒),而受持五戒了。你们如果愿意住在这里的话,便可以住下去,以便行施而作福业,假如不欲住在这里的话,就请各自还归。如果你们要嫁给人的话,我当会将你们嫁出去。」

  于是,最大的夫人白郁伽长者说:「如果您已从佛处自今至尽形寿,都以梵行为首(断淫戒),受持五戒的话,便可以将我赐给那位某某人。」郁伽长者就叫那个人来,用左手牵执大夫人的手臂,以右

  手执持金澡罐,然后对那个人(大夫人指定要嫁之人)说:「我现将大夫人给你为妇。」那个人听后,便生大恐怖,其身毛都倒竖起来。他白郁伽长者说:「长者您欲杀我吗?长者您欲杀我吗?」长者回答说:「我不是要杀你。然而我从佛处受自今以后,尽有寿命时,都以梵行为首,我已受持五戒(五戒之淫戒,本只不邪淫,然而这里乃受独特之淫戒-梵行)。因此之故,我以最大的夫人(最上位的夫人),给你作为媳妇耳。」郁伽长者既将大夫人给与他人,当给与之时,一点也没有悔心(不懊悔)。

  有一时,世尊被算不尽的百千大众围绕,在于其中,乃咨嗟称叹郁伽长者而说:「郁伽长者有八种未曾有之法。」

  于是,(嗣后)有一位比丘,经过一夜,过了翌日的平旦,着衣持钵,往诣郁伽长者之家舍。郁伽长者遥见比丘之来到,就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合掌)而向比丘仰白而说:「尊者!善来!尊者久不来这里了,愿您坐在此床。」那时,比丘就坐其床,郁伽长者即礼比丘之足,然后退坐在一边。

  比丘对他说:「长者!你有善利,有大的功德。为甚么呢?因为世尊曾为你之事,而被无量百千的大众围绕,在于其中,咨嗟称叹而说:『郁伽长者,有八种未曾有之法。』长者!你到底有甚么法呢?」

  郁伽长者回答比丘说:「尊者!世尊自始至终,都没有异言。但是我乃不知世尊为甚么缘故而说的。不过尊者,您就且听我道来:(1)有一个时候,世尊曾游行在于鞞舍离,而住在于大林中。尊者!我在那个时候,唯带妇女为侍从,我行在最前面,出了鞞舍离城,在鞞舍离与大林的中间,唯作女妓,娱乐得有如国王。尊者!我在那个时候,由于饮酒而致大醉,就舍弃了诸妇女,而独至于大林中。尊者!

  我在那时虽然大醉,但曾遥见世尊在林树间,端正而姝好,有如众星当中的月亮,非常的光耀暐晔,其晃(闪光)如金山,具足了相好,而威神巍巍,诸根寂定,没有半点的蔽碍,成就调御,息心静默。我看见此佛相后,实时由大醉中醒过来。尊者!我有是法。有了这种事。」比丘称叹说:「长者!如果有了这种法的话,就是甚奇!甚特!」

  (2)长者又说:「尊者!我不但有如是之法,尊者!我酒醉大醒之后,便往诣佛所,稽首礼足,然后退坐在一处。世尊在此时,曾为我说法,劝发我的渴仰心,成就我对于佛法之喜悦。用无量的方便,为我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后,又如诸佛之说法那样,先说端正之法,使人听后,欢悦不已。所谓说布施,说戒,说生天之法。也毁呰欲贪为灾患,生死为污秽,而称叹无欲为妙,道品(修道的项目)为白净。世尊为我说如是之法后,佛陀已知我有欢喜之心,具足之心,柔软之心,堪耐之心,胜上之心,一向之心,无疑之心,无盖之心,已有能有力堪受正法,所谓如诸佛之说正法要那样。世尊为我而说苦、集、灭、道之四谛。我即在于那时,就在于坐席当中得见四圣谛之法-苦、集、灭。道,有如白素之物,容易染为有色那样。尊者!我也是如是。即在于坐席当中得四圣谛-苦、集、灭、适。尊者!我有是法(有这种事实)。」比丘称叹说:「若有此法,那是甚奇!甚特!」(非常难得之事)。

  (3)长者又说:「尊者!我不但有如是之法,又次,尊者!我乃见法得法,觉悟白净之法,已断疑度惑(对于真理之可信度),更没有其它可尊,故已不再从其它之法,已不会有甚么犹豫,已住于果证,对于世尊之法,已得无所畏。尊者!我在那个时候,就从座而起,稽首佛足,然后向世尊说:『世尊!我现在自归依于佛与法,以及比丘

  众,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开始,终身都自归依三宝,乃至命尽。世尊!我从今天,跟从世尊,尽形寿,自归依三宝,以梵行为首(断淫欲),受持五戒。』尊者!如我从世尊,尽形寿,自归依三宝,以梵行为首,受持五戒以来,未曾知己犯戒(自己不知曾犯过戒,就是守持戒行庄严)。尊者!我有是法(我有这种事)。」比丘称叹说:「长者!如果有了此法,那就是甚奇!甚特!」

  (4)长者又说:「尊者!我不但有如是之法,又次,尊者!我在那个时候,从世尊之处,誓愿尽形寿自归依三宝,以梵行为首,而受持五戒后,就稽首佛足,绕佛的身边三匝而去。我还归我家后,就集诸妇女在一处,集合后,就对她们说:『你们知道吗?我已从世尊之处,誓愿尽形寿自归依三宝,以梵行为首,而受持五戒了。你们此后如果要住在这里的话,便可以得住下去。此后,得在这里实行布施,作福业。假如不愿意住下去的话,就可以各自还归来处,如果你们欲嫁人的话,我就会将你们嫁给他人。』于是,最大的夫人,曾对我说:『如果您已从佛誓愿尽形寿自归依三宝,以梵行为首(断淫),而受持五戒的话,就请您将我嫁给某人。』尊者!我那时就叫那个人来,用左手牵执大夫人的手臂,以右手执持金澡罐,而对那个人说:『我现在将大夫人嫁给与你为妇。』那个人听后,便大恐怖,其身上之毛都倒竖起来:而白我说:『长者欲杀我吗?长者欲杀我吗?』尊者!我曾对他说:『我不是欲杀你。因为我已从佛处尽形寿自归依三宝,以梵行为首,而受持五戒,故我乃以最大的夫人给你作媳妇耳。』尊者!我已将大夫人给与那个人,当给他时,一点也没有反悔之心。尊者!我有如此之法。」比丘称叹说:「长者!如有此法的话,那是甚奇!甚特!」

  (5)长者又说:「尊者!我不但有如此之法而已,又次尊者!我往

  诣众园(僧伽蓝摩,为比丘们所住的园林,所谓僧园、僧伽蓝是)时,假若首先被我见过的一位比丘,我便会为之作礼,如果那位比丘在经行的话,我也会随之而经行,倘若他乃坐下来的话,我也同样的会坐在于另一边,坐后听他说法。那位尊者如为我说法的话,我也会回应而为那位尊者说法,那位尊者如问我之事的话,我也会问那位尊者之事。那位尊者回答我之事的话,我也会回答那位尊者之事。尊者!在我的记忆里,未曾轻慢过上中下座长老上尊比丘。尊者!我有如是之法。」比丘称叹说:「长者!如果有如是之法的话,那是甚奇!甚特!」

  (6)长者又说:「尊者!我不但有如此之法,又次,尊者!我在于比丘众当中行布施时,有天神住于虚空中告诉我说:『长者!这位是阿罗诃(阿罗汉),这位是向阿罗诃(阿罗汉向),这位是阿那含,这位是向阿那含,这位是斯陀含,这位是斯陀含向,这位是须陀洹,这位是向须陀洹,这位为精进者,这位不怎么精进。尊者!我布施给比丘众之时,在我的记忆里,并没有分别意(平等布施,不差别那一位)。尊者!我有如此之法。」比丘称叹说:「长者!如果有如此之法的话,那是甚奇!甚特!」

  (7)长者又说:「尊者!我不但有如此之法,又次,尊者!我在对于比丘众行布施时,有天神住在于虚空中告诉我说:『长者!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善于说法,如来的圣众(四向四果的弟子众),则善于趣向(能善于趣向涅槃之道)。』尊者!我并不从那些天神所传来之语而始信,不从祂们之欲乐,不从祂们之处得以听到的,我自有我的净智,我自知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世尊,善能说法,如来的圣众乃善于趣向的。尊者!我有如是之法。」比丘称叹说:「长者!如果有如此之法的话,那是甚奇!甚特!」

  (8)长者又说:「尊者!我不但有如此之法,又次,尊者!所谓佛陀所说的五下分结-贪欲、瞋恚、身见、戒取、疑,我看见此五,没有一法不是尽令缚着我们,使我们还回此世间,而入于胎中。尊者!我有如是之法。」比丘称叹诡:「长者!如果有如此之法的话,那是甚奇!甚特!」

  郁伽长者最后白比丘说:「愿尊者在此受我供食!」那位比丘为了郁伽长者之故,就默然受其请。郁伽长者知道那位比丘默然受请后,就从其座位站起,自已去行澡水,用极净美的种种丰饶的食噉含消(容易消化),自手斟酌(自己下厨料理),使那位比丘饱满。食后,就收诸器物,行澡水后,拿一小床,另坐而听法。比丘曾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用算不尽的方便,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法悦后,就从座起而去,然后,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在一边。比丘就将和郁伽长者本来所共论过之事,尽向佛广说报告。

  于是。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由于此之故,咨嗟称叹郁伽长者,他有八种未曾有之法。」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三十九、郁伽长者经(下)第八(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入涅槃后不久,郁伽长者常设大布施,后在海中没失载满货物的船舶。阿难曾从长老比丘之意,去劝其勿再布施,长者却说不厌则尽,只望满如转轮王之愿。最后并述自

  己所得的奇特之法。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到的就是如是:有一个时候,佛陀刚般涅槃(寂灭,离世)后不久之事。有众多的上尊长老比丘游行在于鞞舍离,在于猕猴水边之高楼台观。

  那时,郁伽长者曾施设如是的大布施,所谓给与远来之客之食,给与行人、病人、瞻病等人之食,都常设粥食,常设饭食,供给守护僧园之人,常请二十众来受供食,每五日都请比丘众来供食,都施设由是这般的大布施。

  有一次,在海中,有一船舶。曾经载满货物回归途中,里面有价值百千金之货物,都一时因船沉没而失去。众多的上尊长老比丘,曾听闻郁伽长者施设如是的大布施,所谓给与远来之客之食,给与行人、病人、瞻病之人等食。也常设粥食,常设饭食,供给守护僧园之人。同时常请二十众来应食,每五日都请诸比丘众来供食。大众听后,共作如是之议:「诸位贤者!那一位能往昔郁伽长者之处,去对他说:『长者!可以停止了!不可以再行布施了!使长者听后自当知宜。』(大众都知道长者失船之事之故)。大众继而作如是之念:尊者阿难,是佛的侍者,受世尊之教,受佛所称誉,及受诸有智的梵行人所称叹的比丘。尊者阿难堪能到郁伽长者之处去对其说:『长者!可以停止了!不可以再布施了!长者听后自当知宜』。诸位贤者们!我们应共往诣尊者阿难之处,去说如是之事。」

  于是,众多的上尊长老比丘,就同到尊者阿难之处,到后,共相问讯,然后退坐在另一处。他们说:「贤者阿难!你知道吗?郁伽长者施设如是这般的大布施,所谓给与远来的客人之食,给与行人、病

  人、瞻病者等人之食。都常设粥食,常设饭食,供给守护僧园的人。也常请二十众来应食,每五天都请比丘众来应食,施设如是的大布施。而有一次,他在海中有一船舶,载满货物,其价值有百千金之多,在还归途中,一时沉没而失去,捐失一定是非常的惨重,所以我们共作如是之议:『到底是谁堪能往语郁伽长者,而作此言:长者!可以停止了!不可以再行布施了!长者听后,自当知宜。』大众又作如是之念:尊者阿难,是佛陀的侍者,每天都受世尊之教,为佛陀所称誉,及诸智梵行人之所赞叹的。尊者阿难一定堪能往语郁伽长者,去对他说:『长者可以停止了!不可以再行布施了!长者听后,自当知宜。』贤者阿难!你应该往诣郁伽长者之处,去对他说:『长者!可以停止了!不可以再行布施了!长者听后自当知宜。』」

  尊者阿难仰白诺长老上尊的比丘们说:「诸位尊者!郁伽长者的性格,乃非常的严整,如果我自为他说的话,傥使(假如)能致于他之大不喜的话,诸位尊者们!我为谁语呢?」(我应说这是谁所说之语,以便传给对方呢?)诸长老上尊比丘回答说:「贤者!你就说这是比丘众之语好了。你如称这是比丘众之语后,他就没有话说。」阿难尊者就默然而受诸长老上尊比丘之命。于是,诸长老上尊比丘知道阿难尊者默然允许后,就从座起,绕尊者阿难之身边(表示敬意),然后各自回去。

  尊者阿难经过一夜,至于翌日的早晨,着衣持钵,往诣郁伽长者之家舍。郁伽长者遥见尊者阿难之来到,就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向尊者阿难,仰白而说:「善来!尊者阿难!尊者阿难您好久没来这里了,愿你坐在此床。」阿难尊者就坐在其床,郁伽长者即礼拜在尊者阿难的双足下,然后退坐在一边。

  阿难尊者告诉他说:「长者!你知道吗?长者你施设如是这般的大

  布施,给与远来之客之食,给与行人、病人、瞻病者之食,都常设粥食,常设饭食,供给守护僧园之人。也常请二十众之食,每五天都有比丘众来应食,施设这么大的布施。

  听说你在海中的一只船舶,曾载满货品将还。里面的物品,价值为百千金,都一时沉船而遗失。长者!你应该停止布施了!不可以再布施了!长者!你听后自当知宜。」长者说:「尊者阿难!这是谁说的呢?(为是谁语)」阿难尊者回答说:「长者!我乃宣说比丘众之语啊!」

  长者仰白说:「如尊者阿难您乃代宣比丘众之语的话,那就无所复论(无话可说)。如果为自语(自作主张来劝化)的话,或者会致我于大不喜悦的。尊者阿难!如我这样的舍与。这样的惠施,至于一切财物都皆布施竭尽,但使我的誓愿能够圆满,有如转轮王之愿而已。」尊者阿难问说:「长者!甚么为之转轮王之愿呢?」

  (1)长者回答说:「尊者阿难!村中的贫人,曾作如是之念:使我在于村中,能够为最富有之人。这就是他之愿。村中的富人,曾作如是之念:使我在于邑中,能够为最富有之人。这就是他的愿。邑中的富人,曾作如是之念:使我在于城中,能成为最富有之人。这就是他之愿。城中的富人,曾作如是之念:使我在于城中,能够作为一宗正(官衔)。这就是他之愿。城中的宗正,曾作如是之念:使我能为国相(大臣)。这就是他之愿。国相,曾作如是之念:使我能够作为小王。这就是他之愿。小王,曾作如是之念:使我能够作为转轮王。这就是他之愿。转轮王,曾作如是之念:使我如族姓子所为的:剃除须发,着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没有家庭牵累的出家人,去当一位学道的人。最后,所谓无上的梵行都已修讫,使我在于现法当中,能够自知自觉,自己作成果证,而成就游止于其境界:生已尽,

  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生死轮回的业力已尽,清净的梵行已成就,所应修持的工作都已作完,不再受后有之生死身,能如实而知道真理)。这就是他之愿。尊者阿难!如我这样的施舍与人,这样的惠施,一切财物都悉数因布施与人而竭尽,但使我能够满愿,有如转轮王之愿而已。尊者阿难!我有如是之法。」阿难尊者称叹而说:「长者!如有这种法,乃是甚奇!甚特!」

  (2)又次,尊者阿难!我不但有如是之法而已,尊者阿难!我往诣僧园时,如果最初看见一位比丘时,便为之作礼:假如那位比丘正在经行用功的话,我也会跟随在他的后面经行;倘若他坐下来时,我也会在于一边坐下来。坐后,就听法。那位尊者为我说法,我也为那位尊者说法;那位尊者垂问我的事,我也请问那位尊者之事;那位尊者回答我之事,我也回禀那位尊者之问。尊者阿难!我并未曾有轻慢过上中下长老上尊比丘的忆念。尊者阿难!我有如是之法。」尊者阿难称叹而说:「长者!如果有如是之法的话,那是甚奇!甚特!」

  (3)又次,尊者阿难!我不但有如是之法而已,尊者阿难!我在向比丘众们行布施之时,曾有天神住在虚空告诉我说:『长者!这位是阿罗诃,这位是向阿罗诃,这位是阿那含,这位是向阿那含,这位是斯陀含,这位是向斯陀含,这位是须陀洹,这位是向须陀洹,这位是精进者,这位并不精进。』尊者阿难!我布施比丘众时,并未曾有分别意之忆念(都平等布施,不管证果与否,都不差别)。」尊者阿难称叹说:「长者!如果有如是之法的话,那是甚奇!甚特!」

  (4)又次,尊者阿难!我不但有如是之法,尊者阿难!我在向比丘众们行布施之时,天神住在虚空告诉我而说:『长者!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的世尊,乃善于说法,如来的圣众(证果的弟子)们,乃善于趣向于涅槃。』然而我并不从那位天神处而得信的,也不从他们

  的欲乐,不从他们所闻。但我自有我的净智,可以去审观,而知有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的世尊善于说法,如来的圣众弟子之善于趣向涅槃之事。尊者阿难!我有如是之法。」阿难尊者称叹说:「长者!如果有如是之法的话,那是甚奇!甚特!」

  (5)至(8)又次,尊者阿难!我不但有如是之法,尊者阿难!我乃离欲、离恶不善之法(初禅的境界),……乃至得第四禅(其中包括第二、第三等禅),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尊者阿难!我有如是之法。」阿难尊者称叹说:「长者!如果有如是之法的话,那就是甚奇!甚特!」

  于是,郁伽长者仰白阿难说:「尊者阿难!愿您在此吃食。」尊者阿难乃为了郁伽长者之故,就默然受请。郁伽长者知道阿难尊者默然受请后,就从座起,自行澡水,用极为净美的种种丰饶的食噉含消(容易消化)的饮食,自手斟酌(自己下厨料理),使阿难得以饱满。食讫就收器,行澡水完毕后,就取一小床,另坐而听法。尊者阿难则为长者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以无量的方便,为长者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从座起而去。

  尊者阿难所说的就是如是,郁伽长者听阿难尊者所说,欢喜而奉行!

  四十、手长者经(上)第九(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手长者以惠施、爱言、利行、同事之四摄事,摄受大众。有一天闻佛说法,回家坐禅,而成就四无量心。三十三

  天知道而称叹,毘沙门天王因告长者,长者则默然守定,而得佛在比丘众当中。叹其七种未曾有之法。后有一比丘往诣长者,说佛称叹他,且为说法。比丘回去后,向佛报告,佛陀又称说手长者有无求无欲的第八未曾有之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于阿逻鞞迦逻(阿逻鞞国),住在于惒林中(巴利本为该国的阿伽罗瓦寺院)。

  那时,手长者,和五百名大长者俱,都往诣佛所,稽首礼足后,退坐在一边。五百位长者也同样的礼拜佛足后,退坐在一边。

  世尊垂告而说:「手长者!你现在有这么极大之众,长者!你是用甚么法去摄此大众的呢?」那时手长者白佛说:「世尊!所谓有四事摄,一,为惠施(布施摄。1.财施,2.法施。如众生喜欢财的话,就用财去布施他,如乐法的话,就用法去布施他,使对方由之而生亲爱之心而受道。),二为爱言(爱语摄。所谓依众生之根性而善言慰论,使对方起亲爱之心而受道。)三为以利(利行摄。所谓行身口意之善行,而利益众生,使对方起亲爱之心而受道。)四为等利(同事摄。所谓亲近众生,同享苦乐,并且用法眼见众生的根性而随其所乐,分形示现,使众生同沾利益。因之而入道)。世尊!我就是用此四摄事去摄此大众的,或者用惠施,或者用爱言,或者用以利,或者用等利。」

  世尊称叹而说:「善哉!善哉!手长者!你能够用如是之法去摄受大众,又用如门去摄受大众,用如因缘去摄受大众。手长者!若过去有沙门、梵志,用如法去摄受大众的话,则他们的一切,都是用此四

  事去摄受的,而在此里面,可说是有余而没不足(用四摄事,则足足有余的可摄受众生)。手长者!同样的。若未来世当中,有沙门、梵志,用如法去摄受大众的话,即他们的一切,就用此四事去摄受,其中或者会足足有余的。手长者!若有现在的沙门、梵志,用如法去摄受大众的话,则他们的一切,就用此四事去摄受,其中或者会足足有余的。」

  于是,世尊乃为手长者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用无量的方便去为他说法,去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就默然而住。于是,手长者听佛说法,劝发渴仰心,成就欢喜后,就从其座位站起,为佛作礼,绕佛的身边三匝后离去。他还皈其家,到了外门后,如遇有人的话,就尽其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到了中门、内门,以及入在内面时,如遇有人的话,便都尽数为他们说法,劝发人的渴仰,成就人家之欢喜后,就升堂而敷床,就结跏趺之坐(禅坐),心与慈俱,而遍满于一方,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也遍满于二、三、四方,以及四维上下,都普周于一切,其心都与慈俱,并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

  那时,三十三天的天众们,曾集聚在于法堂,咨磋而称叹手长者而说:「诸位贤者们: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为甚么呢?因为那位手长者,曾因佛陀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座站起,为佛作礼,绕佛身边三匝后离去。还皈其家舍,到了外门时,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其说法,劝发人的渴仰心,成就人家的欢喜。到了中门、内门,以及入于内时,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他们说法,劝发人之渴仰心,成就人家之欢喜后,就升堂敷床,结跏趺坐,心与慈俱,遍满于一方,而成就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也遍满于

  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与慈俱,并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也和悲、喜等心,以及舍俱,并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都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

  于是,毘沙门大天王(镇护北方的多闻天王),其色像乃为巍巍,光耀暐晔。在夜将向于早旦之时,往诣于手长者的家舍,对长者告白说:「长者!你有善利,有大功德。为甚么呢?因为现在三十三天的天众们,为了长者你的事,而集聚在于法堂。大众都咨嗟称叹而说:『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为甚么呢?诸位贤者们!因为手长者,曾听佛为之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他就从座站起,为佛作礼,绕佛身边三匝后离去。还皈其家,到了外门时,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其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到了中门、内门,以及入在内面时,如有人的话,就尽为其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则升堂敷床,结跏趺之座,心和慈俱,而遍满于一方,成就而游止在于其境界。像如是的也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并周于一切,心和慈俱,并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也和那些悲、喜等心,以及舍俱,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

  这时,手长者,乃默然不语,并不仰观,并不仰视那位毘沙门大天王。为甚么呢?因为他乃尊重禅定,守护禅定之故。

  那时,世尊在无量百千众当中,咨嗟称叹手长者而说:「手长者有七种未曾有之法。那位手长者,在我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座站起,向我作礼,绕我的身边三匝后离去。还皈其

  家,到了外门时,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其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到达中门、内门,以及入在内面时,如有人的话,也都尽为说法,劝发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升堂敷床,结跏趺而坐,心和慈俱,遍满于一方,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都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而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也和慈、喜等心,以及舍俱,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都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

  现在三十三天的天众,都为了他的事,而集聚在于法堂,都咨嗟称叹而说:『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为甚么呢?诸位贤者们!那位手长者,由于佛陀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座起,向佛顶礼,绕佛的身边三匝后离去。还皈其家,到了外门后,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其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到了中门、内门,以及入在内面时,如有人的话,都尽为其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升堂敷床,结跏趺之坐,心和慈俱,遍满于一方,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也和悲、喜心,以及舍俱,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

  现在毘沙门大天王,其色像为巍巍,其光耀为暐晔,在夜间,将向旦晨之时,往诣手长者之家,告诉他说:『长者!你有大善利,有大功德。为甚么呢?因为现在三十三天的诸天们,乃为了长者之事,而集聚在于法堂,都咨嗟称叹而说: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为甚么呢?诸位贤者们!因为那位手长者,当佛为之说法,劝发其渴仰,

  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座起,为佛作礼,绕佛的身边三匝后离去。还皈其家。而到了外门后,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他说法,就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到了中门、内门,以及进入于里面时,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他说法,就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就升堂敷床,结跏趺之坐,心和慈俱,而遍满于一方,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也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而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为广而甚为大,无量的善修,而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其心也和悲,也和喜,以及舍而俱在,而为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

  于是,有一位比丘,经过其夜,到了翌日的早晨,着衣持钵,往诣于手长者之家宅。手长者遥见那位比丘之到来,就从座起,叉手(合掌)而向比丘仰白而说:「尊者!善来!尊者好久没到这里来了,请坐在此床。」那时,比丘就坐在其床,手长者就礼拜比丘的双足下,然后退坐在一边。

  比丘告诉他说:「长者!你有善利,有大功德。为甚么呢?因为世尊为了你之事,在于无量百千的大众当中,咨嗟称叹手长者你而说:『手长者有七种未曾有之法。我为手长者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其座站起,礼拜于我,然后绕我的身边三匝而回去。还归其家时,到了门后,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他说法,就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到了中门、内门,以及进入里面时,如果遇有人的话,也都尽为其说法,也都劝发其渴仰心,而成就其欢喜,之后,就升堂敷床,结跏趺之坐,心和慈俱,而遍满于一方,而成就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也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

  于一切世间,而成就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其心也和悲、喜,以及舍俱,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

  现在三十三天的天众们,都为他而集聚在于法堂,都咨嗟称叹而说:手长者有大的善利,有大的功德。为甚么呢?诸位贤者们!因为那位手长者,当佛陀为其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座站起,去礼谢佛陀,绕佛的身边三匝后离去。在还皈其家宅时,到了外门后,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其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到了中门、内门,以及入在里面时,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其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就升堂敷床,结跏趺坐,心和慈俱,而遍满于一方,而成就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也遍满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而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心和悲、喜俱,和舍俱,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

  于是,毘沙门大天王,其色像巍巍,光耀暐晔,在夜将尽而向于早旦之时,曾诣手长者之家,告诉长者说:长者!你有善利!有大的功德。为甚么呢?因为现在三十三天的天众们为手长者之事,而集聚在于法堂。都咨嗟称叹而说:手长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德。为甚么呢?诸位贤者们!因为手长者在于佛陀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座位站起,为佛作礼,然后绕佛的身边三匝而去。在还皈其家,到了外门后,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其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到了中门、内门,以及进入里面时,如遇有人的话,就尽为其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后,就升堂敷床。而结跏趺坐,心和慈俱,而遍满于一方,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

  也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而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像如是的其心也和悲、和喜,和舍同俱,而无结无怨,而无志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那时,手长者默然不语,也不仰头观视毘沙门大天王。所以的缘故为何呢?因为尊重禅定,守护禅定之故。』」

  于是,手长者乃仰白比丘说:「尊者!那个时候没有白衣在那里吗?」(白衣为在家的人,乃对于出家人之穿坏色衣而言)。比丘回答说:「没有白衣在那里的。」又问曰(比丘继而问他):「如果有白衣的话,当会有甚么罪咎呢?」长者回答说:「尊者!因为或者有人不信世尊之语的话,他就会长夜不义不忍(住于不义之处),而会受生在于极恶之处,而受苦无量(不信佛语,就是不信真理,而永恒的在苦恼中生活)。假如有信佛语的话,他就由于此事之故,便能尊重恭敬礼事于我的。尊者!说实在的,我也不欲使有此事的。尊者!其它之事暂时搁下,愿您在此受我供食。」

  那位比丘就为了手长者之故,默然接受其邀请。手长者知道那位比丘默然接受后,就从座起,自行澡水,用极净美的种种丰饶的食噉含消的饮食,自已亲手下厨斟酌,使比丘得以饱满。吃食后,收食器,行澡水完毕,就取一小床,别坐而听法。那位比丘就为长者说法,劝发其渴仰心,成就其欢喜。以无量的方便为他说法,劝发其渴仰,成就其欢喜后,就从座起而去,去到佛所,稽首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就将和手长者本所共论之事,尽向佛报告。

  于是,世尊就告诉诸比丘们说:「我就是因此之故,称诡手长者具有了七种未曾有之法。又次,你们当知!那位手长者,还有第八种未曾有之法:手长者乃为一位无求无欲的人!」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后,都欢喜奉行!

  四十一、手长者经(下)第十(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的内容,为佛陀称赞手长者为一具足了少欲、信、惭、愧、精进、念、定、慧等八种未曾有之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阿逻鞞伽逻,住在于惒林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手长者具有了八种未曾有之法。那八种呢?手长者具有了(1)少欲,(2)有信,(3)有惭,(4)有愧,(5)有精进,(6)有念,(7)有定。(8)有慧。

  (1)手长者具有了少欲,这从那里说起呢?(此何困说)。因为手长者自己为少欲的人,而不欲使人知道他为少欲的人。手长者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有念、有定、有慧。而手长者虽然自己有慧(包括信等之法),却不欲使他人知道其有慧。手长者之所以有少欲的原因,就是因此之故而说的。

  (2)手长者具有了信,此何因说?(从何说起?)因为手长者已得信心坚固,深着于如来(爱乐如来之法不放),信根已成立,始终不会再随诸外道之沙门、梵志,或者是天,是魔,是梵,以及其余的世间的了。手长者之所谓具有了信,就是由于此之故而说的。

  (3)手长者具有了惭,是从甚么而说的呢?因为手长者乃常行惭

  耻,可惭而知惭。知道恶不善之法,乃为秽污烦恼之法,会受诸恶报,会造诸生死之本的。手长者之所谓有惭,就是由此之故而说的。

  (4)手长者具有了愧,这是从何因而说的呢?手长者乃常行羞愧,可愧而知愧。知道恶不善之法。为秽污烦恼之法,是会受诸恶报,会造生死的根本的。手长者之所谓有愧,就是由此之故而说的。

  (5)手长者具有了精进,是由何因而说的呢?因为手长者乃常行精进,都除恶不善之法,而修诸善法,常常自己起意(发心),都专心一意而坚固,为了诸善本而不舍方便。手长者之所以具有了精进,就是由此而说的。

  (6)手长者之具有了念(四念处),这是由何因而说起的呢?因为手长者,观察内身如身(观察自身,而观察自身为不净),观察内觉(受),观察心,观察法,都如法(所谓观察受是苦,观察心为无常,观察法为无我,连同观身为不净,为之四念处、四念住,都能如意)。手长者之所谓有念,就是因此之故而说的。

  (7)手长者之具有了定,这是由于何因而说起的呢?因为手长者乃离开欲,离开恶不善之法,……乃至得证第四禅之成就而游止在于其境界。手长者之所谓具有了定,就是因此之故而说的。

  (8)手长者之所谓具有了慧,这是由于何因而说的呢?因为手长者乃修行智慧,观察兴衰之法,得证如此之智,圣慧明达,一切都能分别晓了,以正尽苦。手长者之所谓具有了慧,就是因此之故而说的。总而言之,手长者乃具有如上之八种未曾有之法,因此之故而说的」。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九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