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中阿含经卷第七

中阿含经卷第七

二十九、大拘絺罗经第九(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舍梨子问尊者大拘絺罗:得正见、入正法的方法。大拘絺罗说:知道不善、不善根、善、善根,以及知道食、漏、苦、老死、生、有、受(取)、爱、觅(受)、更乐(触)、六处、名色、识、行等的四谛比丘,得成就正见,得入正法。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

那时,尊者舍梨子,则在于晡时(下午三点至五点),从燕坐(宴坐、禅坐)起来,到达尊者大拘絺罗(大膝,舍利弗的母舅,长爪梵志,后为无碍解第一的比丘)之处,共相问讯后,退坐在一边。尊者舍梨子对尊者大拘絺罗说:「我欲有所请问,不知能听许我之问吗?」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尊者舍梨子!你欲问便问好了,我听后当会思答其义。」

尊者舍梨子问说:「贤者大拘絺罗!颇有事(是否有这种事),由于此事,而当比丘的则能成就见,能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坚固不坏的净信。不管遇任何事,都能排除而为绝对的信仰三宝与戒),而入于正法当中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了知不善,了知不善根。甚么叫做了知不善呢?所谓身之恶行为不善,口、意之恶行为之不善,就叫做了知不善。甚么叫做了知不善根呢?所谓贪就是不善根,恚、痴就是不善根,就叫做了知不善根。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不善,以及了知不善根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之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话,则一位比丘能成就见,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的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了知善,了知善根。怎样知道善呢?所谓身之妙行为善,口与意之妙行为之善,这叫做了知善。怎样知道善根呢?所谓无贪为之善根,无恚、无痴为之善根,这叫做知道善根。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善,知道善根的话,这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得正见,对于法,而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话,则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一位比丘,知道食之如真(如实而知道食),而知道食之集,知道食之灭,知道食之灭道如真(如实而知道食集、食灭、食灭道)。怎样知道食如真(怎样如实而知道食呢?)所谓有四食(可长养支持众生的身心的四种食),一为抟食,粗、细(段食。将固体或半固体的食物,用手圜团而入口中食之,为之抟食)的食物,二为更乐食(触食。与外境接触,而得身心之资益,为更乐之食),三为意思食(思食。以思惟、分别,为身心之资益,使诸根增长为意思食),四为识食(分别认识作用,而能资益身心,为之识食),这叫做知食如真(如实而知道食)。甚么为之知食之集如真呢?所谓依于爱,便会有食,这叫做知食之集如真(如实而知道食之集)。甚么为之知道食之灭如真呢?所谓爱若灭,则食便会灭,这叫做知食之灭如真(如实而知道食之灭)。甚么为知道食之灭道如真呢?所谓八支圣道,如正见……乃至正定为之八,这叫做知道食之灭道如真(如实而知道食灭之道)。尊者舍梨子!如果比丘,像如是的知道食如真,知道食之集,知道食之灭,知道食之灭道如真(如实而知道食、食之集、食之灭、食之灭道),这叫做比丘之成就见,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之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由于此事的话,则一位比丘能成就见,能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一位比丘,知道漏之如真,知道漏之集,知道漏之灭,知道漏之灭道如真。甚么为之知道漏如真呢(如实而知道漏)?所谓有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这叫做知道漏之如真。甚么为知道漏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漏之集)。所谓由于无明,便为有漏,这叫做知漏之集如真。甚么为知漏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漏之灭)。所谓无明之灭,则漏便会灭,这叫做知道漏之灭如真(如实而知道漏之灭)。甚么为知道漏之灭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漏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这叫做知道漏之灭之道如真(如实而知道漏之灭之道)。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漏如真,知道漏之集,知道漏之灭,知道漏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即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话,则比丘会成就见,会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知道苦如真(如实而知道一切为苦),知道苦之集,知道苦之灭,知道苦之灭道如真(如实而知道苦、集、灭、道)。甚么为知苦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苦呢?)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为五盛阴之苦(五阴炽盛之苦),这叫做知苦如真(如实而知道苦)。甚么为知道苦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苦之集)。所谓有了老死,便有了苦,这叫做知苦之集如真。甚么为知苦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苦之灭)。所谓老死之灭,则苦便会灭,这叫做知道苦之灭如真。甚么为知道苦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苦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这叫做知道苦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苦如真,知道苦之集,知道苦之灭,知道苦之灭之道如真(如实而知道苦、集、灭、道)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赞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则比丘就能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的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知道老死如真

(如实而知道老死),知道老死之集,知道老死之灭,知道老死之灭之道如真(如实而知道老死、老死之集、老死之灭、老死之灭之道)。甚么为知道老呢?所谓他已老耄(衰老),头发已白,牙齿已落,盛壮之事已日日而衰微,身体已弯曲,脚已乖戾,体重而气上,都得拄杖(依靠拐杖)而行,肌肉缩而皮肤缓,满面皱纹如麻子,诸根已毁熟,颜色变为丑恶,就名叫做老。甚么叫做死呢?所谓那众生,那些各各的众生之种类,命终而无常住,死丧而散灭,寿尽而破坏,命根就会闭塞,就名叫做死。在此说死,在死之前说老,就名叫做老死,这叫做知道老死如真(如实而知道老死)。甚么叫做知道老死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老死之集)。所谓由于有了生,便会有了老死,这叫做知道老死之集如真。甚么叫做知道老死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老死之灭)。所谓生若灭,则老死便会灭,这叫做知道老死之灭如真。甚么叫做知道老死之灭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老死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这叫做知道老死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老死如真,知道老死之集,知道老死之灭,知道老死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由于其事,则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见,能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能知道生如真(如实而知道生),知道生之集,知道生之灭,知道生之灭道如真(如实而知道生、生之集、生之灭、生之灭之道)。所谓那些众生,各各众生的种类,生的就生,出的就出,成的就成,兴起五阴后,就

已得命根,这就名叫知道生如真(如实而知道生)。怎样知道生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生之集)。所谓由于有了有,便会有了生,这叫做知道生之集如真。怎样知道生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生之灭)。所谓有之灭,生便会灭,这叫做知道生之灭如真。怎样知道生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生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这叫做知道生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生如真,知道生之集、知道生之灭、知道生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名叫做比丘之成就见,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由于此事的话,则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见,就能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知道有如真(如实而知道有),知道有之集,知道有之灭,知道有之灭之道如真。怎样知道有如真呢?(如实而知道有)。所谓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欲界的众生各随其业因而受其果报,为欲有。色界的诸天还有清净之色,故为色有。无色界的诸天虽无色质。但也随所作之因而受其果报,名为无色有)。这叫做知道有如真(如实而知道有)。怎样知道有之集如真呢?所谓由于受,便有了有,这叫做知道有之集如真。怎样知道有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有之灭)。所谓受若灭除的话,则有便会灭,这叫做知道有之灭如真。怎样知道有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有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这就是知道有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有如真,知道有之集,知道有之灭,知道有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得正见,对于法得不

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由于此事的话,则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见,而能得正见,对于法而能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一比丘,能知道受如真(如实而知道受),知道受之集,知道受之灭,知道受之灭之道如真。怎样知道受如真呢?(如实而知道受)。所谓有四种受,也就是欲受、戒受、见受、我受(新译谓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就叫做知道受如真。怎样知道受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受之集)。所谓由于有了爱,便会有了受,这叫做知道受之集如真。怎样知道受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受之灭)。所谓爱如果消灭的话,则受便会消灭,这叫做知道受之灭如真。怎样知道受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受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这叫做知道受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受如真,知道受之集,知道受之灭,知道受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则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见,就能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知道爱如真(如实而知道爱),知道爱之集,知道爱之灭,知道爱之灭道如真。甚么为知道爱如真呢?所谓有三种爱,也就是欲爱、色爱、无色爱,这叫做知道爱如真。怎样知道爱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爱之集)。所谓由于有了觉(感受),便会有了爱,这叫做知道爱之集如

真。怎样知道爱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爱之灭)。所谓觉受之灭,则爱便会灭,就叫做知道爱之灭如真。怎样知道爱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爱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就叫做知道爱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爱如真,知道爱之集,知道爱之灭,知道爱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则一位比丘便能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的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知道觉如真(如实而知道觉受),知道觉之集,知道觉之灭。知道觉之灭之道如真。怎样知道觉如真呢?所谓有三种觉,也就是乐觉、苦觉、不苦不乐觉(新译为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这叫做知觉如真。怎样知道觉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觉之集)?所谓由于有了更乐(新译为触),便有了觉,这就是知道觉之集如真。怎样知道觉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觉之灭)。所谓更乐(触)如消灭的话,则觉便会消灭,这叫做知道觉之灭如真。甚么为知道觉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觉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这叫做知道觉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觉如真,知道觉之集,知道觉之灭,知道觉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

故,则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呢?」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能知道更乐如真(如实而知道更乐-触),知道更乐之集,知道更乐之灭,知道更乐之灭之道如真。怎样知道更乐如真呢?所谓有三更乐,也就是乐更乐(乐触)、苦更乐(苦触)、不苦不乐更乐(不苦不乐触),这叫做知道更乐如真。怎样知道更乐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更乐之集-触集)。所谓由于有了六处,便有了更乐,这叫做知道更乐之集如真。怎样知道更乐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更乐--触之灭)。所谓六处如灭除,则更乐便会消灭,这叫做知道更乐之灭如真。怎样知道更乐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更乐--触之灭。)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之八圣道,这叫做知道更乐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更乐如真,知道更乐之集,知道更乐之灭,知道更乐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则一位比丘就能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能知道六处如真(如实而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处),知道六处之集,知道六处之灭,知道六处之灭之道如真。怎么知道六处如真呢?所谓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这叫做知道六处如真。怎么知道六处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六处之集)。所谓由于有了名色(受、想、行、识之四阴为名,为心意识之法,无形体可见,以名而知。色阴为色,是有质碍的物体),便有了六处,这叫做知道六处之集如

真。怎样知道六处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六处之灭。)所谓名色如灭除的话,则六处便会消灭,这叫做知道六处之灭如真。怎样知道六处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六处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这叫做知道六处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六处如真,知道六处之集,知道六处之灭,知道六处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之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话,则比丘就能成就见,能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知道名色如真(如实而知道名色),知道名色之集,知道名色之灭,知道名色之灭之道如真。甚么为知名呢?所谓四种非色阴(受想行识)叫做名。甚么为知色呢?所谓四大(地水火风四大要素),以及四大所造作的,为色(由四大要素所造成的物体)。此说色,前说名。就叫做名色,这叫知道名色如真。甚么为知道名色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名色之集)。所谓由于有了识,便有了名色,这叫做知道名色之集如真。甚么为知道名色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名色之灭)。所谓识若除灭的话,则名色便会消灭,这叫做知道名色之灭如真。甚么为之知道名色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名色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这叫做知道名色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名色如真,知道名色之集,知道名色之灭,知道名色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之中。」尊者舍梨子

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之故,比丘则能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能入正法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有比丘,知道识如真(如实而知道识),知道识之集,知道识之灭,知道识之灭之道如真。甚么为之知道识如真呢?所谓有六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就名叫做知道识如真。甚么为知道识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识之集)。所谓因为有了行(业行,指精神意志作用),便有了识,这叫做知道识之集如真。甚么为知道识之威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识之灭)。所谓行如果消灭的话,则识便会消灭,记名叫做知道识之灭如真。甚么为之知道识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识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八圣道,就名叫做知道识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识如真,知道识之集,知道识之灭,知道识之减之道如兴的话,就名叫做比丘之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是否更有事,而由于此事的话,则比丘能成就见,能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吗?」回答说:「有的,尊者舍梨子!所谓比丘知道行如真(如实而知道行),知道行之集,知道行之灭,知道行之灭之道如真。甚么为之知道行如真呢?所谓有三行,也就是身行、口行、意行,就名叫做知道行如真。甚么为知道行之集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行之集)。所谓由于有了无明,便有了行,就叫做知道行之集如真。甚么为知道行

之灭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行之灭)。所谓无明如果灭除的话,则行便会消灭,这叫做知道行之灭如真。甚么为知道行之灭之道如真呢?(如实而知道行之灭之道)。所谓八支圣道,也就是正见……乃至正定为之八圣道,这叫做行之灭之道如真。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像如是的知道行如真,知道行之集,知道行之灭,知道行之灭之道如真的话,就叫做比丘之成就见,而得正见,对于法能得不坏净,而能入于正法当中。」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尊者舍梨子称叹后,欢喜奉行!

尊者舍梨子又问说:「贤者大拘絺罗!如果有一位比丘,其无明已灭尽,明已生起的话。则又要作甚么呢?」尊者大拘絺罗回答说:「尊者舍梨子!如果有比丘,其无明已灭尽,明已生起的话,就已没有甚么再作的了。」尊者舍梨子听后。称叹而说:「善哉!善哉!贤者大拘絺罗。」

像如是的。他们二位尊者,又更互说些佛教的真义,然后各人都欢喜奉行,从座起而去。

三十、象迹喻经第十(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尊者舍梨子告诉诸比丘:一切无量的善法,都摄在于四圣谛里。以四圣谛为一切法中最为第一,犹如诸兽之迹当中,乃以象迹为第一那样。里面又说苦谛有四苦八苦.并广说五盛阴苦之所以,即一切法为四大假和合,四大各含内外二种。一切法均由此四大随因缘和合而成就者。作如是之观,就

能堪耐诸困苦。后又说当住四无量心,离一切有与爱欲,见一切因缘所生法,厌离五盛阴,以至得解脱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舍梨子告诉诸比丘们说:「诸位贤者们!虽然有无量的善法,然而那些一切法,均被四圣谛所摄,都来入在于四圣谛当中。所谓四圣谛,乃为一切法当中,最为第一的。为甚么呢?因为能摄受一切众善法之故。诸位贤者们!犹如诸畜生之脚迹当中,乃以象迹为第一那样。所以的缘故为何呢?因为那象迹,乃为最高大之故。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无量的善法,那些一切法,皆为四圣谛所摄,都来入于四圣谛当中,所谓四圣谛,乃在于一切法当中最为第一哩!那四种呢?所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是。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苦圣谛呢?所谓生之苦、老之苦、病之苦、死之苦、怨憎会之苦、爱别离之苦、所求不得之苦,略为五盛阴之苦。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五盛阴呢?所谓色盛阴,觉(受)、想、行、识盛阴是。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色盛阴呢?所谓有色质的物体,那些一切,均为是四大,以及四大所造的。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四大呢?所谓地界与水、火、风界是。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地界呢?诸位贤者们!所谓地界有二种:有内地界,有外地界。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内地界呢?所谓在于内身中的,为内身所摄,为坚实,属于坚性而住,为身内之所受的物体。这是那些呢?所

谓发、毛、爪、齿、粗细的皮肤、肌肉、筋、骨、心、肾、肝、肺、脾、肠、胃、粪等物体是。像如是之比类,以及在此身中,其余的存在之物,为内身所摄的坚实物,是属于坚性而住,为身内所受者。诸位贤者们!这叫做内地界。

诸位贤者们!外地界者,所谓大是,净是,不憎恶是。诸位贤者们!有时会有水灾,这时会灭除外地界。

诸位贤者们!此外地界,乃极为大,极为净,极为不憎恶。是无常之法,是有尽之法,是会衰之法,是有变易之法。更何况吾人的此身,暂时住止于此,而为爱所受?所谓不多闻而愚痴的凡夫,都作此念:此为我,此为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是多闻的圣弟子的话,就不作此念:此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为甚么会作如是之念呢?如果遇有他人骂詈、扭打、瞋恚,而责数的话,他就会作如是之念:我所生的这种苦,乃由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乃缘于苦更乐(苦触)的!他观察此更乐(触)为无常的,观察觉(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他的心,缘于界而住,而止,而合于一心,寂定而不移动(以界为所缘的他的心,乃为喜,为乐,而要立于界,而固着不动,巴利文为经之意)。他在于后来之时,遇有他人来向他说柔辞软语的话,他就会作此念:我所生的这种快乐,乃由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乃缘于乐更乐的(乐触)。他观察此更乐(触)为无常的,观察觉(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他的心,缘于此界而住,而止,而合于一心,寂定而不移动。他在其后之时,也遇幼少的人(年轻人),或中年人,或长老(老年人),来行不可事(不应作的,不好的),如或用拳扠,或用石掷,或用刀杖加(用刀用木杖加以伤害),他便作此念:我所受的此身体,乃为色法粗质,是以四大之种

所造的,是从父母所生,都靠饮食而得以长养,常以衣服蔽覆。平常都以坐卧、按摩,澡浴,而强忍,才能得以维生。是会破坏之法,是会灭尽之法,是离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会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以刀杖来加害。由此之故,他便会极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痴,安定一心(心定而皈于一)他会作此念:我极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痴,安定一心(心定而皈于一)。我受此身,应该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唯有当应精勤学习世尊之法。

诸位贤者们!世尊也曾作如是之说:『如遇有贼来,用利的刀锯,解截你身为节节段段。你如被贼用利刀锯解你的身为节节段段时,或者心会变易,或者用恶语言的话,你就会衰退的。你应该要作此念:如遇有贼来,用利刀锯解我的身为节节段段的话,就由于此因缘,使我的心不会变易,不出恶的语言。应当为了那位解我之身为节节段段的人起哀愍之心。为了那个人之故,而心与慈俱,而遍满于一方,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与上下,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

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众(僧),而不能安住于相应之舍的话,则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因为我,虽依于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诸位贤者们!犹如初迎的新妇(刚出嫁的新娘),看见其姑嫜,或看见其夫主时,就会惭愧羞厌那样。诸位贤者们!当知!比丘也应如是的,应该要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因为我虽依于佛、法、众,然而乃不住于善相应啊!他就由于此惭愧羞厌之故,

硬会住于善相应之舍。这就是妙息寂,就是所谓舍一切有,而离开爱,是没有欲,是灭尽而无余。诸位贤者们!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学(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水界呢?诸位贤者们!所谓水界有二种:有内的水界,有外的水界。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内水界呢?所谓在于内身中,是内身所摄的水,水性为滋润,为内身之所受的。这是甚么呢?所谓脑、脑根、泪、汗、涕、唾、脓、血、肪、髓、涎、胆、小便是。像如是之比类,以及在此身中,其余的内身所摄的水,水性乃属滋润,为内身之所受的。诸位贤者们!这叫做内水界。诸位贤者们!如外水界的话,就是大的,净的,不憎恶的。诸位贤者们!有时会有火灾,那时会灭除外水界的。

诸位贤者们!此外水界乃极为大,极为净,极为不憎恶。这是无常之法,是会尽之法、衰法,是会有变易之法。何况吾人的此身又是暂住,为爱之所受呢?所谓不多闻愚痴的凡夫,会作此念: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啊!多闻的圣弟子就不作此念: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为甚么会作此念呢?因为如遇有他人来骂詈、捶打,瞋恚而责数的话,便作此念:我会生此苦,乃由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缘于苦更乐(苦触)的。他观察此更乐(触)之无常,观察觉(受)、想、行、识之无常,他的心缘于此界而住,而止,与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动。他在于后来之时,他人来对他说柔辞软语的话,他便作此念:我生此快乐,乃从因缘而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甚么为缘呢?缘于乐更乐(乐触)。他观察此更乐(触),观察觉(受)、想、行、识也是无常,他的心缘于界而住,而止,与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动。他在于后来之时,如遇有幼少(年轻人),或中年人,或长老(老人)来行不可事(对你不应该

作的事,不利的事),或者用拳扠,或者用石掷,或者用刀杖加害的话,他就作此念:我受此身体,乃为色法的粗质,是四大和合为种子,而从父母所生,需靠饮食来长养,须要常披衣服来盖覆,都依坐卧、按摩,也应澡浴,更得强忍才能生存,是会破坏之法,会灭尽之法、离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会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由于此的缘故,他就极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于一心。他作此念而说:我极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于一心。我所受的此身,应该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唯当精勤学世尊之法!

诸位贤者们!世尊也作如是说:『如果有贼来,用利的刀锯,解截你的身体为节节段段。你如果被贼徒用利的刀锯节节的解截你的身体时,假若心有变易,或出恶言语的话,你就是衰退。你应当要作此念:如有贼徒来侵,用利的刀锯节节的解截我的身体的话,就会由于此,而使我的心不变易,不出恶语言,当应替那位节节解截我的身体之人起哀愍之心,为了那个人之故,心和慈俱在,遍满于一方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乃与慈俱在,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游止于中。』

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众(僧),而不能安住于相应之舍的话,则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所谓我,虽依于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诸位贤者们!犹如初迎的新妇(刚出嫁的新娘),看见其姑嫜,或看见其夫主时,就会惭愧羞厌那样。诸位贤者们!当知比丘,也应如是的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因为我虽依于

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他就由于此惭愧羞厌之故,便会住于善相应之舍,这就是妙息寂,就是所谓舍一切有,而离开爱,是没有欲,是灭尽而无余。诸位贤者们!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学(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火界呢?诸位贤者们!所谓火界有二种:有内身之火界,有身外之火界。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内火界呢?所谓在于内身中,是内身所摄的火,火性属于热,为内身之所受的。这有甚么呢?所谓暖身、热身、烦闷、温壮,以及消化饮食等是。像如是之比类,以及在于此身中,其余的内身所摄之火。火性属于热,为内身之所受的。诸位贤者们!这叫做内火界。诸位贤者们!如外火界的话,就是大的,就是净的,不憎恶的。诸位贤者们!有时会有外火界之生起,火灾起后,会烧掉村邑、城郭、山林、旷野的。将一切烧掉后,或会烧至于道,烧至于水,无受而灭。诸位贤者们!外火界消灭后,人类会求取火,或者用钻木截竹去取火,或者用火珠木隧(都是古代取火的工具)去求取火。

诸位贤者们!此外火界乃极为大,极为净,极不憎恶。是无常之法,是会尽之法、衰法,会变易之法。何况吾人的此身乃为暂住,乃为爱之所受呢?所谓不多闻而愚痴的凡夫,会作此念: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是多闻的圣弟子的话,就不会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为甚么会作此念呢?因为如遇有他人来骂詈、捶打、瞋恚责数的话,便会作如是之念:我会生此苦,乃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缘苦更乐(苦触)是。他观察此更乐为无常,观察觉(受)、想、行、识为无常。他的心缘于此界而住,而止,与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动。他在于后来之时,如遇幼少(年轻人),或中年人,或长老(老人)来行不可事(不应

该作的,不利之事),或者用拳扠,或者用石掷,或者用刀杖加害时,他便会作此念:我受此身体,是色法的粗质,以四大的种子和合而成的,是从父母所生的,需靠饮食来长养,须要常披衣服来盖覆,都依坐卧、按摩,也应澡浴,更得强忍才能生存,是会破坏之法,会灭尽之法,会离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会致于被奉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因此之故,他会极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于一心,他作此念而说:我极为精勤而不懈怠,都正身正念,不忘不痴,安定于一心。我所受的此身,应该致于被奉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唯当精勤去学世尊之法。

诸位贤者们!世尊也曾作如是之说:『如果遇有贼来,用利的刀锯,节节的解截你的身体。你如果被贼用利的刀锯来节节的解截你的身体时,假若心有变易,或者用恶语言的话,你就是衰退。你应当作如是之念:如遇有贼来用利的刀锯节节的解截我身的话,就因此而能使我的心不变易,不出恶语言,当替那位节节的解截我身的人起哀愍之心,为了那人之故,而心与慈俱在,遍满于一方,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至于二三四方,四维上下,普周于一切,心乃与慈俱在,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

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众(僧),而不能安住于相应之舍的话,则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所谓我,虽依于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诸位贤者们!犹如初迎的新妇(刚出嫁的新娘),看见其姑嫜,或看见其夫主时,就会惭愧羞厌那样。诸位贤者们!当知比丘,也应如是的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所谓我,虽依于

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他就由于此惭愧羞厌之故,便会住于善相应之舍。这是妙息寂,是所谓舍一切有,而离开爱,而没有欲,是灭尽而无余。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学(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风界呢?诸位贤者们!所谓风界有二种:有内风界,有外风界。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内风界呢?所谓在于内身中,是内身所摄的风,风性属于动,为内身之所受的。是那些呢?所谓上行的风(呕吐、吃逆),下行的风(大小便、放屁),腹风(卧于腹中之风)、行风(卧于胃中之风),制缩风(身体屈伸、血液循环等风),刀风、跻风、非道风、节节行风(巡行支节支节的风)、息出风(呼气)、息入风(吸气)。像如是的比类,以及在此身中其余的身内所摄之风。风性属于动,为内身之所受的。诸位贤者们!这叫做内风界。诸位贤者们!如外风界的话,就是大的,净的,为不憎恶的。诸位贤者们!有时会有外风界之生起,风灾界生起时,会拨屋(倒屋)、拔树、崩山,至于山岩拨灭后,便会停止,而纤毫也不动。诸位贤者们!外风界止后,人民会求得风,或者用其扇,或者用哆逻叶(棕榈树叶),或者用衣服去求取风。

诸位贤者们!此风界极为大,极为净,极不憎恶,是无常之法,是会灭尽之法,是会衰微之法,是有变易之法,何况吾人的此身乃为暂住,为爱之所受?所谓不多闻的愚痴的凡夫,会作此念: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如果为多闻的圣弟子的话,就不作此念:这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他为甚么会作此念呢?因为如遇有他人之骂詈、捶打、瞋恚,责数的话,便会作如是之念:我会生此苦,乃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缘于苦更乐(苦触)是。他观察此更乐(触)为无常,观察觉(受)、想、行、识为

无常。他的心缘于此界而住,而止,与一心合而定寂不移动。他在于后来之时,遇有人来向他说柔辞软言的话,他就会作此念:我所生的这种快乐,乃由于因缘所生的,并不是没有因缘的。以甚么为缘呢?乃缘于乐更乐(乐触)。他观察此更乐(触)为无常的,观察觉(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他的心,缘于此界而住,而止,而合于一心,寂定而不移动。他在于其后之时,如遇幼少的人(年轻人),或中年人,或长老(老人)的人,来行不可事(不该作的,不好的),或用拳扠,或用石掷,或用刀杖来加害时,他便作此念:我所受的此身体,乃为色法粗质,是四大之种所造的,是从父母所生,都靠饮食而得以长养,常以衣服蔽覆。平常都以坐卧、按摩、澡浴,而强忍,才能得以生存。是会破坏之法,会灭尽之法,离散之法。我由于有了此身,才会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由于这缘故,他便会极为精勤而不懈怠,会正身正念,会不忘不痴,安定于一心(心定而皈于一)。他会作此念:我极为精勤而不懈怠,正身而正念,不忘而不痴,安定于一心(心定而皈于一)。我受此身,应该致于被拳扠、石掷,以及刀杖之加害,唯有当应精勤学习世尊之法。

诸位贤者们!世尊也曾作如是之说:『如遇有贼来,用利的刀锯,节节的解截你的身体。你如被贼用利的刀锯,解你的身为节节段段时,或者心会变易,或者用恶语言的话,你就会衰退的。你应该要作此念:如遇有贼来,用利刀锯解我的身为节节段段的话,就由于此因缘,使我的心不会变易,不出恶的语言。应当为了那位解我之身为节节段段的人起哀愍之心。为了那个人之故,心和慈俱,而遍满于一方而成就游止于其中。像如是的遍满于二三四方,四维与上下,普周于一切,心和慈俱,无结无怨,无恚无诤,极广而甚大,无量的善修,遍满于一切世间,而成就而游止于其中。』

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如果依于佛、法、众(僧),而不能安住于相应之舍的话,则诸位贤者们!那位比丘应该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因为我,虽依于佛、法、众(僧),然而却不住于善相应之舍。诸位贤者们!犹如初迎的新妇(刚出嫁的新娘),看见其姑嫜,或看见其夫主时,就会惭愧羞厌那样。诸位贤者们!当知!比丘也应如是的,应该要惭愧羞厌:我对于法之利,却得不到利,对于德,也没有甚么德可言。因为我虽依于佛、法、众(僧),然而乃不住于善相应之舍。他就由于此惭愧羞厌之故,便会住于善相处之舍。这就是妙息寂,就是所谓舍一切有,而离开爱,是没有欲,是灭尽而无余。诸位贤者们!这叫做比丘之一切大学(大作佛事,大有成就)。

诸位贤者们!犹如由于木材,由于泥土,由于水草,而覆裹于空,便会产生家屋之名那样(众物众缘而成舍宅)。诸位贤者们!当知吾人的此身,也是如是这般,都是由于筋骨,由于皮肤,由于肉血,这些物体缠裹于空,因此,便产生身体之名(众物众缘聚合才能成为身体)。诸位贤者们!如果内的眼处破坏的话,则身外的色阴,便不为光明所照那样,就没有念,眼识就不得生。诸位贤者们!如果内眼处不坏的话,外色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了念,眼识就可得生。诸位贤者们!内眼处,以及外的色阴,暨有眼识,才能知道外之色阴,这是属于色阴。如果有觉(受)的话,就是属于觉阴(受阴),如果有想的话,就是属于想阴,如果有思的话,就是属于思阴(行阴),如果有识的话,就是属于识阴。像如是的观察阴,而合会(观察五阴之聚合)。

诸位贤者们!世尊也曾如是的说:『如果见缘起的话,便是见法,假如见法的话,就是见缘起。』为甚么呢?诸位贤者们!因为世尊乃

说五盛阴,说诸阴乃由因缘所生的。所谓色盛阴、觉(受)、想、行、识盛阴是。诸位贤者们!如果内身的耳、鼻、舌、身、意等处破坏的话,则身外之法(声香味触)便不为光明所照那样,就不会有念,意识就不得而生。诸位贤者们!如果身内之意处不破坏的话,则外法便会为之光明所照,而便有了念,意识就得以生起。诸位贤者们!内意处,以及法,暨意识,而得以知外色法,这是属于色阴。如果有觉(受)的话,就是觉(受)阴,如有想的话,就是想阴,如有思的话,就是思阴(行阴),如有识的话,就是识阴,像如是的观察阴之合会。诸位贤者们!世尊也作如是之说:『如果见缘起的话,便就是见法,假如见法的话,便则是见缘起。』为甚么呢?诸位贤者们!因为世尊说五盛阴乃从因缘所生起的,所谓色盛阴,觉(受)、想、行、识盛阴是。他(指学佛人)如能厌恶此过去、未来、现在的五盛阴的话,则厌恶后,便没有欲,没有欲之后,便是解脱,解脱后,便能自知已解脱,所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生死已尽,不会再有生死。因为他的清净的梵行已成立,也就是已完成清净的功行,自然的所应作的功行都已办理完毕,无须再为功行之如何费心,只须轻爽的应用其功力于日常里。他就是这样的成为一位阿罗汉〔无生〕,故不再更受后有身,因为他已如实而知道真理,故不会再被一切所碍,可以自由自在,无挂无碍的了)。

诸位贤者们!这就是比丘之一切大学(大作佛事,完成生死大事)。」

尊者舍梨子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位比丘们,听尊者舍梨子所说,都欢喜奉行!

三十一、分别圣谛经第十一(初一日诵)

大意:本经叙述佛赞舍梨子、目揵连二尊者。说舍梨子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揵连长养诸梵行,好似养母。舍梨子循佛言教,对比丘广说四谛之义。说苦谛而说八苦,说集谛而说爱染执着为苦因,说断爱染执着而离欲,就可灭苦,为苦灭谛,说正见乃至正定,以示道谛。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这是正行说法,所谓四圣谛是。乃广摄一切,广观一切,为分别、发露,是开仰、施设、显示、趣向的真理。过去的诸位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他们也有这种正行说法,所谓四圣谛,乃为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的真理。未来的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他们也是同样的有此正行说法,所谓四圣谛,乃为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的真理。我今现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也有此正行说法,所谓四圣谛,为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的真理。

舍梨子比丘乃有聪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辩才慧。舍梨子比丘,乃成就实慧的比丘。为甚么呢?因为我略说此四圣谛后,舍梨子比丘则能为他人广教、分别、发露。开

仰、施设、显现、趣向。舍梨子比丘广教、广示此四圣谛,为人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时,则能使算不尽的人,而得观察此真理。舍梨子比丘能用正见,为他人之导御。

至于目揵连比丘,则能使人立于最上的真际,所谓使人究竟漏尽是。舍梨子比丘,已生诸梵行,犹如人的生母,目揵连比丘,则长养诸梵行,犹如人的养母。因此之故,诸位修梵行的人,应该要奉事、供养、恭敬、礼拜舍梨子比丘,以及目揵连比丘。为甚么呢?因为舍梨子和目揵连比丘,乃能为诸修习梵行的人求义,以及饶益,求安隐快乐之故。」那时,世尊说如是之法后,就从其座位起来,而进入室内去燕坐(禅坐)。

于是,尊者舍梨子,乃告诉诸比丘们说:「诸位贤者们!世尊为我们而出现在于世间。而所谓为他人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那四谛呢?所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是。诸位贤者们!甚么为苦圣谛呢?所谓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之苦,所求不得之苦,略为五盛阴苦是。诸位贤者们!说生就是苦,此说是为甚么呢?(为甚么说生为苦呢?)诸位贤者们!所谓生,则谓那些众生,彼彼(各各)众生的种类,生时,就为之生,出时,就为之出,成时,就为之成,兴起五阴之时,就已得命根。这名叫做生。诸位贤者们!所谓生苦者,则所谓众生当出生之时,其身会受苦受,会遍受其受,会觉,而遍觉。而心会受苦受,会受遍受,会觉,而遍觉。这样的身心都受苦受,都会受,而遍受,都会觉,而遍觉。身热而受苦,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心热而受苦,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都会热而受苦,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的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心

的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都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诸位贤者们!会说生为苦,就是因此之故。

诸位贤者们!为甚么说老为苦?此说是由于甚么原因呢?诸位贤者们!所谓老,就是说那些众生,彼彼(各各)的众生之种类,因为老耄(年老),而头发变白,牙齿脱落,其盛壮已日日衰微,身体曲而脚也戾,体重而气上,都须拄杖而行。其肌已缩,而皮已缓,其面上皱纹有如麻子,诸根都已毁熟,颜色已变为丑恶,这就名叫做老。诸位贤者们!所谓老苦,就是说众生到了年老时,其身会受苦受,会受,而遍受,会觉,而遍觉。其心会受苦受,会受,而遍受,会觉,而遍觉。身心都会受苦受,会受,而遍受,会觉,而遍觉。身热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心热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都热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的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心的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都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诸位贤者们!会说老为苦,就是因此之故。

诸位贤者们!为甚么说病为苦?此说是由于甚么原因呢?诸位贤者们!所谓病,就是说头痛、眼痛、耳痛、鼻痛、面痛、唇痛、齿病、舌痛、(音咢,齿相近之肉)痛、咽痛、风喘、咳嗽、喝吐、喉痹、癞癎、瘫痪、经溢、赤胆、壮热、枯稿、痔瘘、下痢等是。如果有如是的比类,以及其余的种种病,乃由于更乐触(触阴)而生的,都不离开心,都建立在于身中(生在于吾人的身体内),就名叫做病。诸位贤者们!所谓病为苦者,就是说众生有病之时,其身会受苦受,会受,而遍受,会觉,而遍觉。其心会受苦受,会受,而遍受,会觉,而遍觉。身心都会受苦受,会受,而遍受,会觉,而遍觉。身

热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心热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都热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心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心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壮热而烦恼,而忧戚,而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诸位贤者们!说病为之苦,就是由于此原因之故。

诸位贤者们!为甚么说死为苦呢?这是甚么原因呢?诸位贤者们!所谓死者,就是说那些众生,彼彼(各各)众生的种类,身命已终止,而无常,而死丧散灭,寿数已尽而破坏,命根已闭塞,就名叫做死。诸位贤者们!死为之苦者,就是说众生在死亡之时,其身会受苦受,会遍受,会觉,而遍觉。其心会受,而苦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都会受苦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其身会热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其心会热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都会热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其身会壮热而烦恼,而忧戚之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其心会壮热而烦恼,而忧戚之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壮热而烦恼,而忧戚之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诸位贤者们!说死为苦,就是由于此原因之故而说的。

诸位贤者们!为甚么说怨憎会苦呢?此说是甚么原因呢?诸位贤者们!怨憎会(和有怨憎的人会合,或在一起),就是说众生实在有内六处,所谓不爱之眼处,耳、鼻、舌、身、意处是。它们都同聚会而为一,有摄、和、习(集),而共合而为苦。像如是的,对于外处、更乐(触)、觉、想、思、爱,也是同样如是。诸位贤者们!众生实在有六界。所谓不爱的地界、水、火、风、空、识界是。它们都同为会聚于一,而有摄、和、集,共合而为苦,就名叫做怨憎会苦。诸位

贤者们!所谓怨憎会苦者,就是说众生和有怨憎的人会合时,其身会受苦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其心会受苦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会受苦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诸位贤者们!说怨憎会苦的原因,就是依于此之故而说的。

诸位贤者们!为甚么说爱别离苦呢?此说是甚么原因呢?诸位贤者们!所谓爱别离苦者,就是说众生实在有内六处,所谓爱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它们都各异而分散,而不得相应,别离而不聚会,而不摄、不集,不和合而为苦。像如是的对于外处,有更乐(触),有觉、想、思、爱,也是像如是的。诸位贤者们!众生实在有六界,所谓地界,水、火、风、空、识等界是。它们各异而分散,而不得相应,别离而不会(聚),而不摄、不集,不和合而为苦,这就名叫爱别离苦。诸位贤者们!所谓爱别离苦者,就是所谓众生别离之时,其身会受苦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其心会受苦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身心都会受苦受,而遍受,而觉,而遍觉。诸位贤者们!说爱别离苦者,就是由于此原因之故而说的。

诸位贤者们!为甚么说所求不得苦呢?此说是甚么原因呢?诸位贤者们!所谓众生之生存之法,不离于生活之法。欲得使我不生存者,这实在是不可以欲而得之事(为了生存而争,谁想叫他不生存,是不成的。犯法或横灾,或厌世而失去生存者除外,其它无论何人都在求生存)。老之法,死之法,也是必然的,都是愁恼忧戚之法,而不离忧戚之法。想欲得以使我不忧戚的话。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可能的)。诸位贤者们!众生实在是生苦,而不可以乐,不可以爱念。而他们会作此念:如果我会生苦,而不可以乐,不可以爱念者,欲得转此事,而使其为可爱念。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可能如愿)。诸位贤者们!众生有时实在也会生乐,而可以爱念。这时,他曾作此

念:如我生乐,而可以爱念者,欲得使此快乐常恒久住而为不变易之法。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能如愿)。诸位贤者们!众生实在曾生思想,而不可以乐,不可以爱念。这时,就会作此念:如我生思想,而不可以乐,不可以爱念者,欲得转此事,而使其变为可爱念。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不能如愿)。诸位贤者们!众生有时实在也会生思想为可以爱念。他便会作此念:如我生思想,而可以爱念的话。就欲得使此可爱念为常恒久住而为不变易之法。这也是不可以欲而得的。诸位贤者们!说所求不得之苦者,就是因此之故而说的。

诸位贤者们!略说五盛阴苦的原因,此说为甚么原因呢?(为甚么略说五盛阴是苦呢?)所谓色盛阴、觉(受)、想、行、识等盛阴均为是苦的本原是。诸位贤者们!略说五盛阴为苦,就是由于此之故而说的。

诸位贤者们!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与现在之时,也是苦圣谛。这是真实之谛,而不虚的,是不离于如,也不是颠倒,是真谛审实,而合于如是之谛。是圣者所有,是圣者所知,是圣者所见,是圣者所了。是圣者所得,是圣者所等正觉的,因此之故,说苦圣谛。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爱集苦集的圣谛呢?所谓众生实在有爱内六处,也就是爱眼处,耳、鼻、舌、身。意等处是。在此里面,如果有爱有腻、有染、有着的话,就名叫做集。诸位贤者们!如果为多闻的圣弟子的话,就知道我(指自己)乃如是而知道此法。乃如是而见,如是而了,如是而视,如是而觉此法。这叫做爱集苦集圣谛。像如是而知之,怎样知道呢?如有爱其妻,爱其子,爱其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爱其财物。为了所作之业,而有爱、有腻、有染、有着的话,就名叫做集。他乃知道此爱集苦集圣谛。像如是的对于外处,而更乐(触)、觉(受)、想、思、爱,也

是如是。诸位贤者们!众生实在有爱六界的,所谓地界,水、火、风、空、识界是。在于其中(指六界),如果有爱、有腻、有染、有着的话,就名叫做集。诸位贤者们!如果为多闻的圣弟子的话,就知道我(指自己)乃如是而知道此法,乃如是而见,如是而了,如是而视,如是而觉,这叫做爱集苦集圣谛。像如是而知之,怎样知道呢?如有爱其妻,爱其子,爱其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爱其财物。为了所作之业,而有爱、有腻、有染、有着的话,就名叫做集。他乃知道此爱集苦集圣谛。诸位贤者们!在过去之时是爱集苦集圣谛,未来与现在之时,也是爱集苦集圣谛。是真谛而不虚,是不离于如,也不是颠倒。是真谛审实,而契合于如是之谛。是圣所有,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得,为圣之所等正觉,因此之故,说爱集菩集圣谛。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爱灭苦灭圣谛呢?所谓众生实在有爱的内六处的。也就是眼处,耳、鼻、舌、身、意等处是。他如果解脱此内六处,而不染不着,而断舍吐尽,已无欲,已灭尽,已止没的话,就名叫做苦灭。诸位贤者们!如果为多闻的圣弟子的话,就会知道我(指自己)已如是而知道此法,已如是而见,如是而了,如是而视,如是而觉。这叫做爱灭苦灭圣谛。都像如是而知之,怎样知道呢?如果有不爱其妻,不爱其子,其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不爱其财物。不作其所作之业,他如果解脱,而不染不着,而断舍吐尽,而无欲,而灭尽,而止没的话,就名叫做苦灭。他乃知此爱灭苦灭圣谛。像如是的对于外处之更乐(触)、觉、想、思,以及爱,也是如是。诸位贤者们!众生实在有爱之六界,所谓地界,水、火、风、空、识界是。他如果解脱这些,而不染不着,而断舍吐尽,而已无欲、已灭,已止没的话,就名叫做苦灭。诸位贤者们!多

闻的圣弟子,乃知我(指自己)已如是而知此法,而如是见,如是了,如是视,如是觉,这叫做爱灭苦灭圣谛。像如是而知之,怎样知道呢?如有不爱其妻,不爱其子,其奴婢、给使、眷属、田地、屋宅、店肆、出息,以及财物等,都不作其所作之业。他如果能解脱,不染不着,断舍吐尽,而无欲,而灭,而止没的话,就名叫做灭,他已知道此爱灭苦灭圣谛。诸位贤者们!过去时是爱灭苦灭圣谛,未来、现在时,也是爱灭苦灭圣谛,是真谛而不虚,是不离于如,也不是颠倒,是真谛审实,是契合于如是之谛,是圣者所有,圣者所知,圣者所见,圣者所了,圣者所得,是圣者之所等正觉,因此之故,说爱灭苦灭圣谛。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苦灭道圣谛呢有所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勤)、正念、正定是。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正见呢?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集是集时,念灭走灭时,念道是道时,或者观察本所作时(由正见而念四谛时,而察知本来所作的一切业),或者学念诸行时,或者在察见诸行的灾患时,或者在彻见涅槃止息之理时,或者没有所著时,或者善于念观心解脱时,在于其里面,能择而遍择,能决择其择法,能察视而遍视,能观察明达,就名叫做正见。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正志呢?所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集是集时,念灭是灭时,念道是道时,或者观察本行时,或者学念诸行时,或者在观察诸行的灾患时,或者在察见涅槃止息时,或者没有所著而善于念观心解脱时,在此里面(在这些时),心伺(窥察)而遍伺,而随顺伺,可念的则念,可望的则望(念、望,也就是心念、愿望,都取正确的),就名叫做正志。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正语呢?所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集是集时,念灭是灭时,念道是道时,或观察本所作之行时,或学念诸行时,或察见诸行的灾患时,或者察见涅槃止息时,或者无着,而善于念观心解脱时,在此里面除了口的四妙行(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之外,诸余其它的口的恶行,都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说恶的言语,及其动作),不合不会(不附和赞同恶的言语),这叫做正语。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正业呢?所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集是集时,念灭是灭时,念道是道时,或观察本所行,或学念诸行,或察见诸行的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而善于念观心解脱时,在此里面,除了身的三妙行(不杀、不盗、不淫)之外的其余的身的诸恶行都远离除断,都不行不作,不合不会,就名叫做正业。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正命呢?所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集是集时,念灭是灭时,念道是道时,或观察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的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者无着而善于念观心解脱时,在此里面,并没有无理的要求,并不会以多欲而不厌足,不用种种的伎术、咒说、邪命作其生活之需(不要为了修持正道,而用邪曲的方法去作生活。所谓出家学道之人,如以贩卖物品,占相吉凶,或用咒术,或用诈现奇特异相以自活命之类)。但以法去求衣,而不用非法去求取。也以法去求食、床座、而不用非法去求取,这名叫做正命。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正方便(正精进)呢?所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集是集时,念灭是灭时,念道是道时,或观察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的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而善于念观心解脱时,在此里面,如果有精进方便的话,则一向精勤而求,以有力而趣向,专著而不舍(向善缠住不放),也不衰退,而正伏其心,这名叫做正方便(正精进)。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正念呢?所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集是集时,念灭是灭时,念道是道时,或观察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的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而善于念观心解脱时,在此里面,或念于顺念,背于不向念,念于遍念,又念于忆念,心正而不忘心之所应,这名叫做正念。

诸位贤者们!甚么叫做正定呢?所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念集是集时,念灭是灭时,念道是道时,或观察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的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而善于念观心解脱时,在此里面,如心安住、禅住、顺住、而不乱不散,而摄止于正定,这叫做正定。

诸位贤者们!过去时,这是苦灭道圣谛,未来、现在时,这是苦灭道圣谛。真谛而不虚,而不离于如,也不是颠倒。是真谛审实,而契合于如是之谛。是圣者所有,圣者所知,圣者所见,圣者所了,圣者所得,圣者所等正觉的。因此之故,而说苦灭道圣谛。

于是,而说颂说:

佛明达诸法见无量善德苦集灭道谛善显现分别

(佛陀乃明达于诸法,见无量的善德。对于苦集灭道谛,乃善于显现分别!)

尊者舍梨子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舍梨子尊者所说之义后,都欢喜奉行!

中阿含经卷第七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