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 第四讲(01)

大安法师 | 作者:大安法师 [投稿]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掀开文本。请看第十四段:舍此别无胜门。

  【是日陈在心后至。菩萨问曰:“汝云何修持?”答云:“惟修净土。”菩萨曰:“舍此别无胜门矣。”嘱汝一偈:“道无他说,唯心而已。莲胎始成,专精勿二。”】

  “舍”就是舍弃,“此”就是指净土法门,舍去净土法门,就没有其他殊胜的法门了。

  那么这个开示也是在当天法会,陈大兴迟到——后一点才到达。菩萨就问他:你是怎样修行的?修什么法门的?陈大兴就回答:唯修净土,我唯一修行的就是念佛往生净土。觉明妙行菩萨非常赞叹!就说了这句话:舍弃这个净土法门,没有其他更殊胜的法门了!大家对这句话可不可草草看过,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首先“择法觉分”: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法门。但往往我们不具择法之眼,到处寻找,常常没有主张,犹豫不决,所以这就要大善知识给我们来抉择。觉明妙行菩萨以一个大菩萨的福德、智慧,以及过来人的资格告诉我们:净土法门是一切法门中最殊胜的,所以我们今生遇到净土一法,应当要生希有难遭之想,生殷重之心,一定要认识到这个法门是无价的摩尼宝珠。

  常常我们没有这种认知的话,就觉得修念佛法门好像很平淡,好像还有更殊胜的法门:我修这个法门是不是吃亏了?所以就东寻找西寻找,寻找来寻找去,最后还回不到净土一法,就耽误了这一辈子。所以对净土法门的信心,就是要认为净土法门是至高无上的,是圆摄一切法的。就像澫益大师所说: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至极圆顿的一个法门,是《华严经》的奥藏,《法华经》的密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都不越出这个净土法门之外。能建立这样一个圆顿的正信正见,我们就会老实下来,就不会以为:好像念佛很低人一等,你看人家上根利智的参禅和者修止观,我什么都不行,只有凑合着念几句佛,这样的看法就是凡夫的知见了。

  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最殊胜的法门。就咐嘱陈大心居士一个偈子:道无他说,唯心而已。莲胎始成,专精勿二。一切诸佛并没有更多的繁言异说,只有两个字——“唯心”。一切世间的善法、一切出世间的解脱,都离不开当下这一念心;所以无上大法就在我们妙明真心里面,修道就是修心。我们也要以这个心来观照净土一法,比如说,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会讲净土往生一法?这跟那个时代的众生有出离的愿望,有解脱的需求(有关),在这个厌离心里面就感得释迦牟尼佛跟他宣说往生净土一法,也是由他的心感召出来的。实际上这个净土法门、两土世尊的显现,也是求出离道的众生的心所显现出来的。包括我们这个法会为什么会讲《西方确指》?是由于我们秦皇岛的四众弟子很好乐净土法门,很希望听这么个法,所以才会选择《西方确指》在这里讲,这也是大家唯心所现的一个境界;所以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

  那么这个陈大心居士也是以他出离的心,专门选择净土法门来修行,至诚恳切。前面就谈到陈大心居士,七宝池里面已经有他的一朵莲华了。所以在这里这个偈颂说:七宝池八功德水里面你的莲华的胎开始成就了,这是对他的鼓励。“你要一心念佛,专精勿二。”要专精:专就是一个法门,不能搞得两个、三个,就是不夹杂。精就是要精进勇猛,不间断,不夹杂;不间断,就是专精,不能三心二意;这就是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你只要“专精勿二”去修,你的莲胎将会长得越来越大,光明将来越来越炽盛,这是这一段的意思。

  请看第十五段:随方显化度众生。

  【菩萨曰:“所示净土一门,真诸佛心宗,人天径路。今汝等虽求往生,若发愿不切,如入海而不获宝,徒劳无益也。”我昔于晋明帝时,受贫子身,为贫苦故,乃发大愿云:‘我以夙业,受此苦报。若我今日不得见阿弥陀佛,生极乐国,成就一切功德者,纵令丧身,终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专精忆念,但得心开。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我于佛前,亲蒙授记。后至七十五岁而坐脱,竟生极乐。后以度生愿重,再来此土,随方显化。或为比丘,或为居士,或为国王,或为宰臣,或为女人,或为屠丐,或隐或显,或顺或逆,皆随顺说法,导诸群品。又以仙道多未悟真常,耽长寿乐,不思进修。我现仙身,救其迷坠,如唐僖宗朝一事也。今则又为汝等发明邪正,阐扬净土。汝等当一意一心,坚修此门,必不相误。若心志一坚,又不待隔世再生,现前亦得见佛,如我昔年无异。有偈四句:“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随着十方众生不同的根机,显示应化身来度众生;这是觉明妙行菩萨陈述自己一种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

  觉明妙行菩萨说:我前面所开示的净土往生一法,乃真诸佛心宗。我们看这些句子都是非常切要的开示,对净土法门本质特点最高的概述:净土一法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的心宗。那诸佛的心是什么?大慈悲心:欲拯济群萌、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心。那么净土一法就是能大畅十方诸佛救度众生本怀的一个法门,最能体现十方诸佛拯救众生的大悲心、大智慧、大善巧、大威德的一个法门。所以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要在自己的刹土宣说阿弥陀佛的大愿,劝勉与会的座下弟子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及伸出广长舌相来证明净土法门的真实不虚,对一切念佛人十方诸佛都要护念加持?就在于这一门彻底体现了十方诸佛的心,所以就称为“诸佛心宗。”这,一切人天得到解脱成佛的“径路”捷径,你不要走得那么弯曲。阿弥陀佛的这个大愿提供给我们,就让我们带业往生;然后到那里一加持就是阿鞞跋致菩萨,得一生补处,它是成佛的捷径,一定要了解这一点;这是概述了净土法门本质的殊胜。

  用这个来开显与会的大众弟子: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里一定要注意,如果你求往生的愿不恳切的话,那就好像入大海而没有获得海底的宝珠——徒劳无益。这里就把发愿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往生的关键。建立信心之后,一定要发出愿往生的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种厌离、欣求,要从真诚心里面发出来。这一点实际上是不容易的,我们众生在这个轮回的六道里面,无量劫以来这种功名利禄、五欲六尘、家亲眷属我们都很熟悉。一旦要把它,不仅从行为上而且从念头上彻底放下,这是不容易的事情。常常我们的愿不恳切,不是从真心里面发出来的,所以临命终时,也是很难感通弥陀的愿力。“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大家可不要看轻这一句话,实际上对我们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常常是半信半疑,常常往生这个事情的愿不是很恳切,所以常常把念佛做为生活的一个点缀:我有空就念两句,没有空就算了,生活当中有很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做,我哪有时间念佛呀?当他说“哪有时间念佛”的话,就把念佛放在了比世间的事情更后退的位置上;往生的愿不是放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上,所以这是我们要加以警觉的。

  于是觉明妙行菩萨就谈自己,他在晋明帝的时候公元322至325年,他那一世是一个很贫穷的命运,可能连生存都有问题。由于这样的贫穷潦倒故,他就发了一个大愿:我以往昔的恶业,这一世受到贫穷的苦报,现在我要求生极乐世界。如果我今生不能见到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一切功德的话,我就纵然把生命搭进去,也不退转。发了一个大誓,这个大誓言是用生命做赌注的。所以修行到一个对决的阶段,就是把生命作赌注,就像闭死关一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这就是要动真格的,一人和万人战,要把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铁网给它穿透过去,这是要有大的力量。发出大的誓言之后,这位菩萨那时候还是一个贫穷的凡夫,他就七日七夜一心忆佛念佛,七日七夜是不休息的了。是做好把生命搭进去的准备,这样来念,得到了念佛三昧,打开了自性的宝藏,见到了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这时候他见的相好光明可是报身佛,因为他是见到阿弥陀佛像遍满十方世界的相好光明,这是得到理一心不乱,念佛三昧的境界。这个境界那都是破无明的境界了,阿弥陀佛就现在他的面前,为他授决定往生之记。得到念佛三昧之后,也自然任运地过完这一生的生活,到七十五岁的时候“坐脱”,直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从这里也看到,念佛人不可勉强地中止自己的生命,得念佛三昧有能力往生,也要自然地过完生命中的寿命

  那么到了极乐世界以后,由于他生前度众生的大愿很殷重,所以一去,就常常再来震旦国,随不同的时空环境、众生的根机,来显现化身:曾经示现过比丘的身份,或者示现为居士的身份,或者示现为国王的身份,或者示现为宰相大臣的身份,或者示现为女人的身份,或者示现为屠夫、乞丐这些身份。在这些身份当中:或者是顺境,或者是逆境,或者是在主流的教化,或者在隐秘的状态当中去教化众生,都是随顺不同的情形、根机,来说净土一法,来引导更多的众生修行佛法。还有我产中国那些道家修仙道,常常不能觉悟当下这一念,不生不灭的真常自性,只是耽著修内丹、外丹、周天什么,求长生不老之术,不能思惟进修大乘解脱的佛法。觉明妙行菩萨也曾经示现过神仙的身份,修道家的功夫来接引、引导这些迷失正修的修行人,这就(是)在唐僖宗那一朝,他曾经在外道出家的事情。“今天又为汝等发明邪正。”什么叫邪修,什么叫正修来阐述净土往生一法,你们应当一心一意坚定地个行念佛法门,这个(法门)一定不会耽误大家,一定是当生成就。这种信心、志愿一旦坚固下来,能够像我原来一样修行,现前也能见佛。

  最后一个偈子: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四句很平白的话,但是非常值得我们铭记,落实在行为当中。“少说一句话”,我们这张嘴巴,三寸不烂之舌,每天唠唠叨叨,说了多少没有意义的话:东家长西家短,足球赛怎么样,哪个国家怎么打仗,什么地方又有好的商品,又有名牌的东西,一天到晚都说这些毫无意义的话。所以少说这些话,拿着时间多念一句佛;没有意思的话都不要说,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我们的妄想杂念如果能够让它死去,就是无念,没有妄念。没有妄念的当下,我们的法身慧命就活过来了。念佛就是转化念头,打死念头的最好的方法;所以念佛要念得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古人一般是三万作为底线限,或三万,或五万,或七万,或十万。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只提倡一万,如果一万都念不到,一天到晚你的嘴巴唠唠叨叨,就不知道唠叨什么东西。所以“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尽量不说话,尽量多念佛,就好。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