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艰难出家路

  咸丰四年,古岩与常开约定的日期临近,对古岩来说当务之急是找一个合理的借口离开家里。肖家每年八月都要上南岳进香,这规矩是早年就定下来的,老太爷去世后,就由肖璞堂来执行。本来,古岩利用叔叔上南岳的机会离家是最好的,但他等不及了,他要在农历七月十四之前赶到泉州,十四日是地藏王菩萨生日,这是出家的最好日期。眼见日子一天天临近,古岩正为找不到离家的理由苦恼时,父亲从泉州来信了。肖璞堂看后又把信给了古岩。这是一封很平常的家书,肖玉堂在信里问古岩及家里的田租情况,末了又顺便称可能是年纪老了的缘故,最近身体有点不适。古岩看了信情不自禁流下了泪,随后趁机提出想去泉州看望父亲。肖璞堂一时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遂打发家仆邓双发随古岩出门。

  古岩很早就估计到一旦出门,叔叔定会安排人陪同,因此他早有这方面的准备,现在他的预计果然应验了。

  古岩在老家闷了三年,出得门来,一股清爽怡人的空气迎面扑来,感觉与家中大不一样。这时候,他最担心的是叔叔突然改变主意把他追回去,因此,他一再催促邓双发加快步子。

  终于走出了湘乡地界,古岩本能地回过头,确认没有人追来,才如释重负般松了囗气。他放眼四望,刹时,他发现连景色都变得自由和清爽了……仿佛他自已也变成了一只刚刚飞出笼子的鸟儿,正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啊,飘逸,宽广,无拘无束……想想他都后怕,不明白这三年自已是如何熬过来的。一路上连邓双发都说他变成了另一个人。

  主仆二人一路晓行夜宿,半月后便抵达了泉州地界。

  这天中午,二人在一小店打尖吃饭,顺便向店家打听路程。当掌柜的告诉二位此处离泉州城只有十里路时,邓双发就要赶路。古岩以太疲劳为由不愿走动,邓双发也只好依了。

  古岩很清楚,一旦见到父亲有可能生变故,那时候或许就出家不成。至半夜,古岩趁邓双发熟睡悄悄起床,把一封信和一包银子留在床头柜上便蹑手蹑脚离开了伙铺……

  次日午后,古岩终于来到了观音庙。

  此时庙里`已经没有香客,正在打扫香灰的沙弥悟性老远就看到了他,主动打招呼:“肖居士远道而来,吃过了么?”

  古岩与悟性答话,眼睛却在四处张望:“常开老法师可在禅房?”

  悟性道:“啊呀,居士你来得不凑巧,早来一天我师父还在,昨天他有事出去了。”

  古岩一听,心凉了半载:“他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

  悟性摇头:“不知道。”

  古岩刹时心里明白了几分,就问悟性:“三年前我和他有约,莫非他年纪大了,把事情都忘记了?”

  悟性道:“他没有忘记,昨天临走他还说起你,说他和你可能是没有缘,近段时间有要紧事他非得外出一趟不可。”

  古岩道:“他既是这样说那就算了。”

  悟性见他要走,就说:“不等他回来了?”

  古岩摇头:“不是我不等,是等不了,他没有归期,你敢保证他什么时候回来么?”

  悟性摇头:“那我不敢。”

  “那我等他还有何意义?实不相瞒,不是与他有约,三年前我就出家了,用不着等到今日。”

  “那是……请问居士现在做何打算?”

  古岩长叹一声:“去别的地方找个寺庙出家——具体在哪里我自已也说不准,那得随缘。”

  “说的是。阿弥陀佛。”

  古岩下得山来,想着该投身何处,心里又茫然起来。他明白拜师父很重要,尤其是入门的第一个师父可以让徒弟少走弯路。古岩早就知道,在佛门,除了融镜,常开法师算是一个难得的高僧了。古岩是个办事认真的人,投师之事更不愿草率。他来到一个无名小镇天已向晚。他想着先住下来有个落脚处,就算这境内没有高僧,再上他处寻访不迟。他选准了一家客栈正要投宿,冷不防后背冲上来一个人紧紧地扯住他的衣衫不放。古岩吃了一惊,回过头方知是邓双发,就说:“老邓你快放开我,两个大男人在这里拉拉扯扯的不好看。”

  邓双发道:“我不会放你了,除非你答应跟我去见大老爷。”

  古岩见开始有人围看,只好答应了。两人到了一僻静处,邓双发这才松开手道:“我总算找到你了,你害得我好苦,如果不是老天保佑,你说我如何向大老爷、二老爷交代?”

  古岩道:“你要向他们交代什么?我在信上不是说得好好的。”

  邓双发道:“你打发我银子让我远走高飞,这不是要置我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吗?我在你家几十年,方园几十里没有人说我的不是,你这一走等于把我一生的名声全毁了。你想出家这跟我没有关系,但你不要害我,今天无论如何你要跟我走,否则我是不会依的。”

  古岩道:“我可以答应你,但是我也有条件。”

  “什么条件?”

  “这事不能让老爷知道,就当任何事情都没有发生,”古岩说到此处伸出手,“老邓把东西还给我。”

  邓双发道:“钱到了家我一定还给你。”

  “我说的不是钱,是那封信,”古岩见他有点不太愿意,就说,“看样子你还是想留着交给老爷,那好,我不为难你。”

  邓双发怕古岩不跟他走,只好把信交了出来。

  主仆两人到达泉州城已是天黑时间,肖玉堂见了儿子很是意外,看了弟弟写给他的信才有点动容地摸着已渐秃顶的头说:“只怪我多事,一点点小毛病让你跑这么远……唉——也难得你有这份孝心……”

  邓双发见状就对肖玉堂说:“依我看不如就让古岩留在老爷身边,这样也好有个照应。”

  肖玉堂道:“这事再说吧,这年头兵荒马乱的,我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告老还乡那是早晚的事。”

  “要不让古岩在这里待一些日子,我先回去,家中很多事还离不开我。”

  肖玉堂看了一眼古岩说:“看看再说吧。”

  如果说古岩对这个世界还有牵挂的话,那就是父亲。这一次古岩在泉州府待了五天,就归心似箭要回家,他盘算着一定要在叔叔上南岳之前出家。在这五天里,古岩发现庶母王氏对父亲照顾得十分周到,这让他更加了无牵挂,可以安安心心出家了。肖玉堂本想和儿子多待一些时日,无奈公务繁忙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见儿子和仆人都想走,也只好同意。

  却说肖古岩回到老家已是八月上旬,叔叔已经做好了上南岳的准备。古岩总算松了一囗气,并在暗中写了一封信,等叔叔一走就交给富国——这一次他不想把邓双发扯进来。

  农历八月初十,这天肖璞堂起了个大早,香汤沐浴穿戴齐整后来到堂屋里,他让佣人唤来古岩和富国,然后很庄重地说:“我们家能有今天,都是菩萨保佑,你们爷爷早年就立了规矩,每年农历八月的庙会都要上南岳拜彿。现在我们这一辈人年纪大了,总会有走不动的时候,从今年开始,你们兄弟二人都要随我上山。”

  叔叔的决定令古岩始料不及,未等他反应过来,就有家仆催促二人去沐浴。

  南岳即衡山,又作衡岳,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衡山县西北十五公里处。标高一二○○公尺。周围四○○公里内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湘江环绕于其南、东、北三面。据唐开元十八年(730)李邕所撰麓山寺碑记载,法崇至此开山,于西晋泰始四年(268)草创麓山寺。陈代太建二年(570),慧思入南岳讲般若经典、中论等,称为般若道场,故慧思又称南岳大师。唐代先天二年,怀让入南岳,住于般若寺观音台三十年,使南岳禅风高张。唐代天宝元年(742),希迁入衡山,于石上结庵,人称石头和尚。佛教史上著名之高僧名士走访此山者无以数计。山中建有诸多寺庙,如法崇之麓山寺(后改名万寿寺)、承远之胜业寺(祝圣寺)、慧思之故地(福严寺)、马祖道一从怀让得法之故地(传法院,即磨镜台)、石头希迁之故地(南台寺)、慧思之三生塔院等。山之东南麓为岳庙,即南岳圣帝之庙,香火旺盛。此外附近有道林寺,为佛果克勤之参禅之所。

  南岳是佛教圣地,古岩很早就对那里十分神往,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已是在极不愿意的情形下去那里朝圣……

  一路上肖富国十分活跃,不停地说南岳的菩萨如何如何灵验,村子里谁谁病了到处请郎中都治不好,最后上了南岳很快病就好了。肖古岩内心郁闷,一路都不说话,他觉得看似简单的出家,对于他却是如此艰难,他有点怀疑此生或许与佛无缘……他们一行来到南岳,这里正是庙会盛期,各地来烧香者络绎不绝。

  临近南岳,但见所有客栈饭店皆卖素食,家家户户堂屋上首供奉香案。相逢处,人人囗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肖璞堂好像知道古岩心思似的,一路上看得很紧,到了山脚他也不离开半步,只差使家仆去购买香烛祭品。

  入得寺内,满目尽是菩萨香客,空气里弥漫着浸人心脾的檩香味,到了这样的处所,古岩很快就将烦恼忘得一干二净。在此起彼落的佛号声中,古岩如涸辙之鱼遇到了雨露,然后引他进入蓬莱仙境……

  肖璞堂在大殿开始忙碌起来,就让富国陪伴古岩。富国先是跟得很紧,但毕竟这南岳山上新鲜事多,古岩趁着他看热闹之机悄悄走开去看自已感兴趣的景点——磨镜台,古岩久久注视,这里正是道一禅师成道的处所。据说当年道一在此处不分日夜坐禅苦修。一位名叫怀让的和尚怕他走火入魔,就上前问他:“大师天天在此枯坐,不知你想干什么?”

  道一答道:“坐禅。”

  怀让又问:“你坐禅又是为了什么?”

  道一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成佛。”

  怀让不再多问,从附近寻来一块砖坐在道一的旁边没完没了磨将起来。道一感到怀让有点不可理喻,但也没把他当回事。

  自此一个坐禅一个磨砖,日复一日……一段时间过去,道一终于坐不住了,忍不住问怀让:“这位禅师,你日日在此磨砖,是为何?”

  怀让道:“做镜。”

  道一大笑:“砖岂可磨镜?”

  怀让认真道:“砖不可磨镜,坐禅又岂可成佛?”

  道一愣住了:“如何即是?”

  怀让道:“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

  道一大悟,惭愧不已,当即顶礼怀让,拜怀让为师。怀让不受,扬长而去。道一禅师自此得道。

  这磨镜台旁有一偈云:

  南岳衡山妙高峰

  历代相传出圣僧

  三生石伴谁识谁

  万劫生中亲复亲

  古岩读“万劫生中亲复亲”突然顿悟:这南岳山高僧云集,是个绝好的出家圣地,我何不就留在此处?主意打定,古岩的满腔愁绪一扫而光——剩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说服叔叔。

  古岩想了很多理由,都觉得不够充分,难以说服叔叔。古岩正冥思苦想不得要领,这时,寺庙里的钟声响了,随后一群和尚走了出来。古岩无意长望,猛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他有点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遂扯住一经过的出家人问到:“刚才那位老法师可是从福建来的?”

  出家人反问:“你问这个干嘛?”

  古岩道:“我与他有一段善缘,今特来亲近老法师。”

  出家人问到:“你说认得他,能说出他的名来么?”

  “俗名不知,他的法号叫常开。”

  出家人道:“正是他。”

  古岩见出家人要走,只是不放:“你一定要帮我找到他。”出家人道:“居士随我来。”

  经打听,这出家人叫恒志,是这里的住持。恒志把他引到一间寮房,古岩果然看到身披袈裟的常开正在喝茶!

  古岩喜出望外,也不等恒志先通报,闯进去纳头便拜:“师父,你教弟子找得好苦,今天总算找到你了!”

  常开吃了一惊,他看了一眼恒志,似乎明白了什么,发话道:“快起来,你从哪里来?”

  “我去了泉州你的寺里,现在又从老家湘乡县过来。”

  老和尚道:“你如何知道老衲在此?”

  “学人不知老法师在此,是老天可怜学人的一片诚心,安排我们在此相见。”

  老和尚不解:“此话如何说?”古岩遂将他来到这里的过程说了一遍,常开闻听后感叹不已道,“看来这真乃天意,老衲这回是非得度人不可了。”

  “实不相瞒,就算今天没遇老法师后学也非出家不可。”

  “哦……那你家人如何交代?”

  “后学自有安排,老法师只管度我。已经三年了,有一个问题今日请老师解答。”

  常开道:“说。”

  古岩道:“当初学生执意要在泉州观音庙出家,是老法师要学生等三年后来找你,这是为何?”

  常开道:“实不相瞒,这是你父亲的原因。当初他极力阻挠你出家,多次在融镜法师处哭求,融镜法师也答应了。每次我都在场,融镜法师离开观音庙也是我的主意。”

  “这跟三年后度我又有何关系?”

  “出家都讲求一个‘缘’字,当时你还小,不谙世事,想出家也许是一时之冲动,三年过,你必有反悔。”

  “如果我不反悔呢?”

  “如果三年过去仍未改变初衷,我当然要度你。只是老衲与你父亲的的关系非比寻常,一想到我与融镜法师对他的承诺,还是不想度你,我来到此,其实就是躲避。没想到你的诚心感动了菩萨,你说我还有何话可说?”

  古岩双手合十:“阿弥陀佛。”

  沉默片刻,常开道:“你叔叔他们呢?”

  “在大殿,这个时候该——”古岩的话未说完,禅房里闯进一个人来,正是肖璞堂。古岩吃了一惊,“叔叔,你这是……”

  肖璞堂先拜了常开,然后才说:“大师你们说的话我在门外都听到了,古岩他与佛有缘,我不反对他出家,只是‘放牛娃无权卖牛’,哥哥把他托付给我,等我把他还给哥哥你再度他不迟。”

  常开道:“居士说的有道理,古岩你听到没有,这事还得与你父亲商量。”

  “老法师莫非又想反悔?”

  常开道:“今天有你叔叔在场作证,老衲绝不反悔,你说通了父亲,我随时随地都可度你。”

  “一言为定?”古岩望着常开法师。

  “阿弥陀佛,一言为定。”

  “谢谢师父!”古岩跪下嗑了3个响头。

  叔侄二人别了常开,出得门来,富国一把扯住他:“肖古岩你去哪里了?不打声招呼,害我好找!”

  古岩陪着笑:“不用找,这么大的人了,我不会丢。”

  富国道:“不是怕你丢,谁不知道你想当和尚?别以为人家不知道,你的一举一动全家都看得一清二楚!上次你去泉州我爹特意安排老邓盯你,你回来时伯父又写了信让老邓带回来交给我爹。”

  古岩道:“是我不是,我向你赔不是,求你别这么大火气。”

  富国道:“不是我发火,爹让我盯你,你丢了他刚才骂人骂得好凶,还说如果找不到你,就要我的小命——换上你,你会生气吗?”

  听了富国一席话,古岩才知道家里人从来就没有放松看管他,看来现在只能由地下转为公开了。

  却说肖璞堂得知古岩执意出家,他感到此事关系重大,当天就修书一封交给随行家仆,嘱他务须快马加鞭赶往泉州。此次庙会共有七天时间,散会后肖璞堂借口身体不适又在山上多待了几天。

  古岩心里明白,叔叔是在有意拖延时间。至于他为何不急于回去,古岩估计与叔叔写给父亲的那封信有一定关系。

  肖璞堂一行离开南岳后在路上走走停停,古岩这时已经明白,叔叔这样磨蹭是在等父亲从泉州回来。

  古岩回到家时,已是九月上旬,他的估计没有错,叔叔果然是在等父亲。他们到家的第二天,肖玉堂一行就骑着马回来了。

  这次见面,古岩觉得父亲老了不少,这也许是远道归来的原因。肖玉堂没有和古岩说太多的话,要说的话肖璞堂在信上都说了。等到他歇气过来才对儿子说:“古岩,你有十七岁了,是大人了,今后的路如何走,为父本无权干涉,只是解铃还需系铃人,你早年还留了一些事情你要有个妥善安置。”

  “你是说那两门亲吧?”父亲一提起,古岩心里就明白。

  肖玉堂点头:“难为你还记得。”

  古岩道:“这方面的事情,还望父亲作主。孩儿反正是铁了心要出家。”

  肖玉堂道:“你出家我不反对,但你不能为难我。田、谭两家都是诗书之家,古人云‘一妻不事二夫’,你总不至至退婚,教人家颜面扫尽吧?古岩啊,这个忙为父帮不了你!”

  古岩也感到为难,他看着父亲,很久才说:“爹,你说这事该怎么办?”

  肖玉堂道:“如果你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依父之见,不如先完婚,等到一年之后再出家也不为晚,你自已认为呢?”

  古岩心里明白这是父亲有意给他出难题,目的还是不让他出家,欲知古岩是否答应了成婚一事,下回有分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