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和未来存在于当下
当我们回忆过去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悔恨和羞耻感。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有可能产生希望和恐惧感。但是所有这些感觉都是在当下产生的,并且会对当下产生影响。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无助于我们的幸福和快乐。我们必须学会如何面对这些感情。我们必须记取的主要的一点是,过去和未来都存在于当下,如果我们抓住了当下,我们也就改变了过去和未来。
我们怎样改变过去呢?过去我们或许说过、做过对别人有害的事情,现在我们后悔了。根据佛教心理学,后悔是一种不定心所。这就是说它既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当我们知道我们说的或做的某种事情导致了伤害的时候,我们可以提起忏悔的心,发誓将来我们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后悔就产生了好的结果。另一方面,如果后悔的感觉继续侵袭着我们,使我们无法关注其它的事物,把所有的安宁和快乐从我们的生活中带走了,那么这种后悔就带来了不好的后果。
当后悔成了一种不好的情绪时,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一下原因:是因为我们做过某件事情、说过某些话,还是因为我们没能够做某件事、说某些话。如果过去我们说过某些破坏性的话,或者做过某些破坏性的事情,我们可以把这种后悔的情绪称作"犯罪感"。我们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因而造成了伤害,这使我们后悔和痛苦。过去我们缺乏觉照,它的后果到今天仍然存在。我们的痛苦、羞耻感和后悔是这一后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深入地观察现在并把握它,我们就能够改变它。我们通过觉照、决心和正确的言行来做到这一点。所有这些都发生于当下。当我们用这种方式来改变现在的时候,我们也便是改变了过去,同时也构筑了未来。
如果我们说,所有的东西都丢失了,一切都被毁掉了,或者灾难已经发生了,那么我们是没有明白过去已经成为了现在。当然痛苦已经形成,它的伤口还在舔舐着我们的灵魂,但是我们不能总是凭吊它,或为我们过去所做过的事情而痛苦。我们应该抓住当下,并改变它。酷旱的痕迹只能用一场充沛的降雨来消除,而雨只能落在当下。佛教的忏悔就是建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即罪源于心。这儿有一首忏悔的偈子:
心起罪亦起心灭罪何存忏后心自在闲云点太清
因为我们缺少觉照,因为我们的心被贪爱、嗔恚和嫉妒所障蔽,我们做了错事,这就是"心起罪亦起"的意思。但是如果罪是由心起,那么,它也可以在我们心中消失。如果我们的心变化了,
那么我们的心所感知到的对象也将发生变化。如果我们知道了怎样回到当下,这样的变化是可以实现的。一旦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那将像一朵浮动的白云一样轻盈。我们会成为自己和他人的宁静和快乐的源泉。昨天或许是出于愚昧,或许是嗔恚,我们说了一些使母亲伤心的话,但是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变化了,变得轻快了,我们会看到母亲在朝我们微笑,即使她已经不在世了。如果我们能够在我们的内心微笑,我们的母亲一定也能与我们一起微笑。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过去,我们也就能够改变未来。我们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惧使现在变得黑暗了,而未来无疑也会变黑了。因为我们知道,未来是由现在构成的。把握当下是把握未来的最好的方法。有时候,由于我们过于关注第二天将要发生的事情,于是整夜地辗转反侧,睡不着觉。我们担心,如果夜里睡不着觉,第二天将会很疲倦,不能做到最好,我们越担心,就越睡不着。我们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毁掉了现在,但是如果我们停止了考虑明天,而只是躺在床上,随顺呼吸,真正享受休息的时光,那么,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温暖的毛毯之下的安宁和快乐,而且将轻松自然地进入梦乡,这种睡眠对第二天取得成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当我们听说我们的星球的森林害了病而迅速地死亡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感到焦虑。我们关注着未来,因为我们观察到了现在正在发生着什么。我们的觉悟会使我们去做一些事情,以阻止环境的破坏。显然的,这种对未来的关注与只是消耗我们的对未来的担心和焦虑是不同的。为了能够做些事情来保护森林,我们必须懂得怎样享受这些优美的茂盛的树林的存在。
当我们把一块香蕉皮扔在垃圾箱的时候,如果我们处于觉照状态,我们将会知道在短短的几个月之间,这块香蕉皮就会变成肥料,并再生为一只土豆,或一盘莴苣色拉。但是当时我们把一只塑料袋扔到垃圾箱的时候,感谢我们的觉照,我们知道,塑料袋不会很快地变成土豆和色拉。某些种类的垃圾需要四五百年的时间才能分解,核废料需要二十五万年的时间才能停止危害人类和环境从而回归土壤。以一种觉悟的方式活在当下,全心全意地照顾好当下,我们就不会做毁掉未来的错事。为未来做些建设性的事情,这是最具体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产生出心灵毒素。它们不但会毁掉我们,也会毁掉那些与我们一起生活的人,不仅仅是现在,未来亦是如此。佛教讲三毒:贪,嗔,痴,另外还有别的危害性很大的毒素:嫉妒,偏见,骄傲,疑心和固执。在我们日复一日地与自己、他人以及我们的环境发生关系的过程中,这些毒素或部分或全体,都有可能爆发,从而毁掉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人的安宁和快乐。这些毒素有可能逗留于我们的心中,并将它污染,造成未来的苦果。所以活在当下也意味着,当这些毒素升起、现行并重新回到无意识状态的过程中,接受和正视它们,并为了改变它们而去修习禅观。这是一种佛教的修行。活在当下,还意味着,去看那些美好健康的事物,以便滋养和保护它们。幸福是正视事物、和事物相沟通的直接结果。
这种幸福是构筑美好未来的原材料。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富甲天下的小国王。他深信今生位高权重,是自己过去生布施,造福的结果,所以他欢喜造福。
很多时候,你会通过各种渠道,听来很多道理。对于这些道理,你会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产生于大脑的虚幻印象而已,这种印象,远远不如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来得深刻。
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最独特之处是有许多种类的蛇。岛上的居民非常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蛇。 有一天,北风呼啸,突然降温。父子俩徒步去集市办年货,途中在路边看到两条冻僵的蛇。儿子
南北朝时期,有一僧人名释容,他每天都外出化缘,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晚上返回寺院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段毫无光亮的黑暗巷子,又因为巷子很窄,有人迎面而行的时候便时常撞到一起。释容也有过这几次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匆忙,两个人都会相撞还会受伤。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穷和尚后,禁不住大笑起来。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我们在无休止的忙碌中,肩头上的担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那个红尘中的角色,便只能理所当然地、全身心地去继续奔波,继续操劳。就像是一匹负重的老马,面对生活这驾笨重的大车,除了使劲拖曳,别无选择。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我们人有习气,有执念,那这种力量是怎么来的?我们都知道久习成性,也是我们不断培养起来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很多习气不会那么重,执念也不会那么强,但是随着一天一天这种力量就会越来越强。我们学过唯识的人都知道种子的力量,种子你不去破坏它,就自然增长
佛法中,有所谓“信、愿、行”三资粮,无论信、愿或行,都必须先有决心。佛法上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修行的最终目标,必须有决心去求;度化众生是行菩萨道的必经过程,众生根机不同,教化不易,必须要有决心和耐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有许多烦恼的事,而且很容易把我们不好的情绪发泄给周围的人。我们只在乎自己受到了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因此不自觉地伤害了别人。所以当我们有不快乐之举或生气之举时,如果能多想一想,其实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追逐感觉,是痛苦的根源。许多人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 ,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多……你是否发现,你实现梦想后所得到的快乐,往往是那么短暂。
简单生活,更自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很多人都会觉得房间越来越拥挤,其实就是累积的杂物不断侵占了居住空间。用每个平米所付出的房租或房贷,来堆放两三年都用不上的杂物,算笔经济账那都是倒挂的。房间整洁利落了,扫尘除垢也变得简单,不用折腾换房。
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造作杀生业,必得短命、多病等苦;造作偷盗业,必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等苦;造作邪淫业,必得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等苦。造作恶口业,必得多被诽谤、为他所诳等苦;造作两舌业,必得眷属乖离、亲族弊恶等苦;造作恶口业,必得常闻恶声、言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由无数的因缘积累而成,不单单只是眼前一两个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现在所遭遇的,是过去的果;现在所做的,会成为未来的因。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地,种善因,才能得善果。曾经,有一个青年问禅师:“一个人行善或是作恶之后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目的何在?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三桩事情疏忽了,我们这一次到人间就白来一趟,古人所讲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世间,也糊里糊涂死掉,死了之后又糊里糊涂搞轮回,你说多可惜!我们这一次到这个世间,究竟是来干什么的?
师父,我最近刚转到一个新的部门。我很努力,特别在意领导的看法,但有些时候领导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不是完全能由我决定的,这让我感到压力很大。我该怎么办?
“我执”在佛法中指对一切有形与无形事物的执著。《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茶杯,你如果一直举着它,虽然杯子很轻,时间长了也会很累。把茶杯放下,手就腾出来了,也就解脱了。这个放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