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35、或拜佛念经

  安士全书原文
  清朝·怀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或拜佛念经

  [发明]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名之为佛。自心中人人有觉,则自心中人人有佛矣。若云泥塑木雕,方名为佛,则是愚夫愚妇之佛也。若云降祸降福,斯名为佛,是又唐宋诸儒之佛矣。愚夫愚妇终日言佛,而佛实未尝敬;唐宋诸儒终日谤佛,而佛实未尝毁者,以其皆不知有佛也。
  佛为三界大师,即诸天、诸仙,梵王、帝释,犹当恭敬礼拜,而况具缚凡夫乎?
  礼一佛,即当观想礼无数佛。礼现在佛,即当观想礼过去、未来佛。要使十方三世微尘数如来前,一一皆有我身修供养,方为善拜佛者。
  诸佛经典,与世间之善书不同。一则但知谋及身家,一则直欲救人慧命。一则止能谈议现在,一则直欲福利多生。世间若无佛经,则天上天下,皆如长夜。所以《胜天王经》云:若法师所行之处,善男子、善女人,宜刺血洒地,令尘不起,如是供养,未足为多也。
  念经能解其义,复能如说修行,固为上也。若不能解其义,但存敬慕之心,亦得无量福报。譬之儿童服药,虽未谙其方,却能除病。

  下附佛法渊源:

  阿难结集(《法苑珠林》)

  世尊涅槃后,将结四十九年所说法,人天大集,阿难升高座,披如来衣。大梵天王持七宝盖,覆阿难上;天帝释进七宝案,至阿难前;罗睺阿修罗王执七宝香炉,在阿难前;他化天王进七宝几;魔王波旬持七宝拂,授与阿难,仍与帝释夹侍左右;四大天王侍高座四脚。结集既成,阿阇世王写得五本,梵王写三本,帝释写七本,娑竭罗龙王写八万本。皆以金银七宝印,印之。
  [按]佛言:此阎浮洲,三十二国(阎浮提共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万小国),是诸众生,并有大根,可流行遗教。东弗婆提二百六十国,西瞿耶尼一百三十国,亦可并行遗教。自余天下,众生薄福,不堪闻教(指北俱卢洲)。

  此土闻经(《汉法本内传》)

  汉明帝遣蔡愔(yīn)、秦景、王遵等十八人,至天竺国,得梵僧摩腾、竺法兰,及佛经、图像还。帝问:"法王出世,何以教不及此?"腾曰:"天竺,乃大千世界之中,诸佛出世,皆在于此。余处略偏,佛故不出。然百千年后,皆有圣人传教往化。"时帝大悦。永平十四年正月朔旦,五岳诸山道士褚善信等六百九十人上表,请与梵僧较试优劣。帝敕尚书令宋庠,于此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南门设立三坛。道士将道经三百六十九卷,置于西坛;二十七家诸子书二百三十五卷,置于中坛;奠食百神,置于东坛。明帝设行殿,在寺门道西,置佛舍利及经。道士皆以荻(dí)火绕坛,临经涕泣曰:"人主信邪,道风衰替。敢延经义在坛,以火验其真伪。"便放火烧经,并成灰烬。种种咒术,皆不能验。道士相顾失色。太傅张衍曰:"卿今既无一验,宜从佛剃发矣。"褚善信等,惭不能答。佛之舍利,放五色光,上空如盖,覆日映众,得未曾有。摩腾禅师踊身高飞,神化自在。法兰师为众说法,开化未闻。时司空刘峻、后宫阴夫人及道士吕惠通等,共千余人,并求出家,帝皆许之。遂建十寺,广兴佛法(至今洛阳尚有燔经台遗迹)。
  [按]晋建安中,丁德慎为凝阴令。有北界妇人,忽作外国语,观者如市。遂索纸笔,作外国书,俄成五纸,投笔教人读,人皆莫识。有数岁儿,偶在妇旁,妇即指曰:"此儿能读。"小儿得书,即以外国语读之,观者惊愕。德慎遣吏赍书,诣许下寺,以示梵僧。僧惊曰:"斯乃佛经中语也,此土偶亡数行,正忧道远难得。"遂留写之。

  下附征事(六则)

  得免驴胎(《法句喻经》)

  昔有天帝释,五德离身,自知命尽,当生陶家,受驴胞胎,甚大愁忧。自念三界之中,济人苦厄,唯有佛耳。驰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归依佛法圣众。未起之间,其命忽终,便入驴胎。时驴践坏其家坯器,其主打之,寻时伤胎。其神得入故身,复为天帝。佛言:"善哉,能于陨命之际,归命三尊。"遂为说法,得须陀洹道。
  [按]《涅槃经》云:虽得梵天之身,乃至生非想非非想天,命终之时,还堕三恶道中。

  得免猪胎(《折伏罗汉经》)

  忉利天宫,有一天人寿命垂尽,五种衰相已现。自知命终之后,当生鸠夷那渴国,疥癞母猪腹中作豚,愁惧不知所为。有一天人告曰:"今佛在此,为母说法,何不往求?"即到佛所,稽颡投诚〖稽(qǐ)颡(sǎng),屈膝下拜,以额触地〗。佛授以三归依,遂如佛教,精诚七日。天人寿尽,下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子。
  [按]大富贵人临终,欲舍官爵财宝,田宅妻孥,如割身肉,其苦无量。天人寿终,亦复如是。《正法念经》云:若先世有偷盗业,尔时见诸天女,夺其所著庄严之具,奉余天子。若先世有妄语业,诸天女等,闻其所说,生颠倒解,谓其恶骂。若先世以酒施持戒人,或破戒而自饮酒,临终迷乱,失其正念,堕于地狱。若先世有杀生业,寿命短促,疾速命终。若先世有邪淫业,见诸天女,皆悉舍己,共余天子,互相娱乐。是则名为五衰相也。

  经救全城(《法苑珠林》)

  晋刘度,平原人也。其乡有千余家,俱奉佛法,供养僧尼。值北虏有逃人,多匿城内。虏主大怒,将屠此城。刘率城内大小,尽诵观世音菩萨。未几,虏见天上有物坠下,入其庭中,绕于屋柱。视之,乃《观音普门品》也。虏心大喜,此城由是得释。
  [按]平时既知植福,临难又能哀恳,虏之回心也,固宜。

  枷锁自脱(同前)

  晋河内窦传,永和中,为并州刺史高昌部曲,被吕护所虏,及其同伴六七人,共闭一狱,克日当杀。传乃专心念观世音菩萨,凡三日三夜不懈,枷锁渐宽,忽然自脱。心虽窃喜,然念同伴尚多,不忍独去,仍复至心兼祷同伴。俄而诸人枷锁,以次得脱。遂开户走出,逾城夜遁,走四、五里,隐于榛中。天明,人马四出追捕,纵火烧野,唯传所隐亩许之地,人火俱不至。
  [按]此所谓"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也。至于入水而不溺,入火而不焚,种种灵验,见于他书者,不可具述。

  僧作天王(《唐高僧传》)

  隋相州释元景,姓石,沧洲人也,仰慕大乘,礼诵不辍。后卧病三日,告侍者曰:"吾欲见弥勒佛,云何乃作夜摩天王?"又自云:"宾客极多,事须看视。"众问之,曰:"非尔所知也,有天众来迎耳。"遂异香盈室,奄然而逝,时大业二年六月也。遗命葬紫柏河极深处。三日后观之,水中突起一高坟,而河遂分为两道云。
  [按]发光地菩萨,每现作夜摩天王,然则吾乌乎测师?

  盲者得视(《北史》)

  后周时张元,字孝始,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昼夜礼佛,以祈福佑。一日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语,遂请七僧,燃七灯,七日七夜转读《药师经》。且拜且泣曰:"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元代暗,使祖目明。"如是殷勤,经于七日。其夜梦一老翁,以金鎞(bī)刮其祖目,谓元曰:"勿忧,三日后,乃即明耳。"元梦中喜踊而寤,遍告家人。越三日,祖目果明。
  [按]善医病者,莫如对症发药。失明之故,多由宿生谤佛谤法,故欲救生盲,须是点金刚正眼。《大集经》云:若有众生,于过去世,或毁于法,或谤圣人,于说法者或作障碍,或抄写经法洗脱文字,或损坏他法,或暗藏他法,由此业缘,今得盲报。又《付法藏经》云:障人出家,必堕恶道。恶道罪毕,得生人中,生盲无目。’张孝始可谓对证发药者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