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87、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安士全书原文
  清朝·怀西居士周安士著述

  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发明]此一结,举其成效而言,是总收全篇之局,与前"上格苍穹"句遥应。百福、千祥,虽统言其获报之厚,然其中未尝不缕析条分。如行时时之方便,则有方便之福祥。作种种之阴功,则有阴功之福祥。善大,则福祥亦大。善小,则福祥亦小。信如潮汐,捷于桴鼓〖桴(fú),鼓槌〗。
  "阴骘"二字,篇中凡两见。上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是帝君以身立教,自言其功效如此。此言百福千祥,必由阴骘,是帝君鼓励士子,欲吾辈仰法帝君,亦将上格苍穹如此。

  下附征事(四则)

  地上天福(《树提伽经》)

  天竺国频婆娑罗王,有一大臣,名树提伽,财富无量,受用自然。一日国王坐朝,忽大风起,飘一白氎(dié)手巾,至于殿前,非世间物。王即遍示群臣,皆言国家将兴,天赐瑞耳。树提默然,王问其故,答曰:"臣不敢欺大王,是臣家拭体巾,挂在池边,风偶吹来耳。"却后数日,有一九色金花,大如车轮,堕王殿前。王复召问,树提答言:"臣不敢欺王,是臣后园萎落之花,风偶吹来耳。"王乃大惊,谓树提曰:"吾欲到尔家观游,将随二十万人来,汝家能容否?"对曰:"悉随王意。"王曰:"当何日来,汝可备办?"答曰:"随王何日,不必预备。臣家有自然床席,不须人铺。自然饮食,不须人作。自然擎来,不须呼唤。自然擎去,不须反顾。"王即将二十万众,从其家南门入。有三十童子,端正可爱。王曰:"是卿儿孙否?"答曰:"是臣守阖之奴。"王复前行,至内阁门,有三十童女,绝世无双。王曰:"是卿妇女耶?"答曰:"是臣守阁之婢。"又复前行,至其堂前,白银为壁,水精为地。王谓是水,畏不敢前。树提曰:"此地坚固无比,无物可坏。"即导王登,请王坐金床上,面凭玉几。树提伽妇从百二十重七宝帐中,徐步而出,为王作礼,方举头顷,眼中自然流泪。王问:"何故不悦?"答曰:"闻王身上烟气,是以泪出。"王言:"庶民燃脂,诸侯燃蜜,天子燃漆。漆亦无烟,何得泪出?"树提答曰:"臣家有明月神珠,挂于殿堂,昼夜无异,不须火光。"堂前有十二重高楼,广博宏壮,视东见西,逡巡游览,不觉经月。大臣交章请回,王不复顾,复游园池,又经一月。树提于王回宫,尽以绫罗缯彩,施二十万众。王告群臣:"树提本是吾臣,何乃宅舍、妇女,殊胜于我?我欲以四十万人,伐而取之,可乎?"诸臣皆言可伐。王即举兵,围其舍数百重。忽门中走出一力士,举金杖一拟,四十万众人马俱倒,不复能行。树提乘云母之车,出问诸人:"汝等皆欲起否?"皆言愿起。于是树提举手一麾,人马皆起。王知不可以势取,乃撤兵回。
  [按]其后王与树提,往见世尊,问树提宿世因缘。佛言:"无量世时,有一商主,在山道中行,见一病僧,发敬爱心,布施屋宇饮食,及种种资身之具,悉令无乏。因发愿云:'愿我来生,受天上自然之供。又愿早成佛道,济度三恶道众生。'以其布施故,今世虽在地上,犹享天福。尔时商主,树提伽是也。尔时病僧,吾身是也。"

  举家福泽(《四分律》)

  佛在世时,跋提城内,有大居士曰琝(mín)荼(tú),大饶财宝,随意所欲,周给人物。仓中有孔,大如车轮,谷米自出。妇以八升米作饭,饲四部兵,及四方来者,食犹不尽。其儿以千两金,与四部兵,及四方乞者,随意不尽。其妇以一裹香涂四部兵,并四方来乞者,香故不尽。奴以一犁田,出米滋多。婢以八升谷喂四部兵之马,犹食不尽。举家各争自己福力,琝荼问佛。佛言:"若论福力,汝等共有。昔王舍城有一织师,其妇及儿、媳、奴婢,正欲食时,有辟支佛来乞食,举家各欲舍己所食奉之。辟支佛言:'各减少许,于汝不少,于我得足。'即便从之。辟支佛食已,踊身虚空,现诸神变,织师举家大喜。命终之后,皆生天上,余福未尽,故得如此。"
  [按]谚云:"一人有福,拖到一屋。"虽然如此,要知同在屋内,被其拖得到者,在彼亦自有福分,但福之大小,存乎其人耳。所以贵人子女,必无乞儿相貌。贱隶家僮,必无卿相八字。何则?同业相感,则同业相聚也。

  累世科第(《现果随录》)

  太仓王文肃公,锡爵,号荆石,为人谦恭温厚,广积阴功,为神庙首辅。虽贵显,终身不二色。梵宇无大小,皆书额护持。晚年命工以金银汁画大士像,手书《心经》于上,施人供养。子缑(gōu)山先生,讳衡,亦榜眼。孙烟客先生,讳时敏,增修世德,笃信三宝,每至黎明,即盥漱礼诵,尝谓人曰:"吾十七岁持《金刚经》,至今年垂八十,未尝缺一日。"俭岁,首创粜官米,兼煮粥济民。同里孝廉陆允升,梦至一大寺,见六人挑豆至,黄豆中杂以蚕豆。或问之,旁一老僧曰:"此皆烟翁前生所积善业也,大善计一蚕豆,小善计一黄豆,共有六担。"孝廉曾以此遍告人,是以知之。生子九人,孙二十余人,皆掇巍科,跻显要。第八子讳掞(yàn)者,复登相位。先生赠如其爵。荣盛未艾。
  [按]太仓累叶声望,或见于国史,或载于家乘,美不胜书。兹特于愿云师《现果随录》中,节出一二,以志篇末,聊为劝善之一助。

  福被江南(见《东海家乘》)

  昆山徐在川,讳汝龙,为刑部公讳申之子,长于文学。虞山严文靖公讷,延为西宾〖西宾,家塾教师或幕友的敬称〗。先是倭寇猖獗,凡江浙濒海地,皆被兵燹(xiǎn),民不聊生。至嘉靖三十四年乙卯,苏、松四郡皆荒,流民载道。抚藩大臣,以时值用兵,莫敢上达。而严公适以宫詹在家,在川公劝其为民请命,犹豫未决。公即代为草疏,滔滔数千言,情词恺挚,袖之以哀恳于严。严欲决于神卜之瞽者,公乃焚香告天,以求必济,而又密赠卜者以金。占得"升卦",天然协吉,以为此疏一达,不惟万民受福,抑且禄位高远。严公大喜,毅然达之,果蒙俞允,尽蠲江南全省之赋。凡漕粮之已入廒〖粮仓〗者,皆令民如数领归,欢声溢于道路。未几,严即被招,后登相位。而在川公,及身为交河令,多政绩。长子应聘,为太仆公。太仆公之曾孙乾学、秉义、元文,为同胞三鼎甲〖殿试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司寇乾学公生五子,曰树谷、曰炯、曰树敏、曰树屏、曰骏,俱名进士,时称五子登科。最幼者词林。诸孙出仕者甚多,极科名之盛。
  [按]康熙己巳、庚午间,立斋先生已将大拜〖指拜相〗,适在寓草疏,覆苏、松浮粮事。有姓陈者,力言国用不可骤减,且云有田在苏,亦当避嫌。因代草一疏,劝立斋覆之,大意以为此事无容更议。而后豁免之说遂寝。是年陈姓者,竟卒于京邸。相国亦旋以罢归。较之交河公之代草,不相去霄壤哉!人以此事归咎相国,冤矣。陈姓者住嘉定,隐其名。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