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下)

  勿破人之婚姻

  【原文】:(发明)男家曰婚,女家曰姻。婚者,取昏夜之义,言此礼但当昏夜行之,不可施之于白昼也,有惭愧之意焉。姻者,取因人之义,言当因人以敦伦理,因人以为荣枯也,有从夫之意焉。婚姻之事,两姓合好,以之上承宗绪,下启后昆,中洽亲属,因缘非小。大低此事,皆定于宿生,非独自己不能主,即两家父母,亦不能主。从善缘而来者,其和好之念,不遂不休;从恶缘而来者,其毒害之情,不结不止。固非人力之所可破也。要其所以欲破者,不是出于挟仇,即是起于嫉妒。无论破于未成之先,或破于即成之后,其罪一而已矣。有意破人,固是不可,然而相女配夫,相夫配女,则又不可不慎。或年齿悬殊,难必齐眉偕老;或贱良各别,并非户对门当。是亦未可草率。至于室家之贫富,相貌之妍媸,则非所当计矣。

  【白话】:(发明)男子叫做婚,女子叫做姻。“婚”就是昏夜的意思,说这种事情只能在黑夜实行,不能在白天实行,其中包含有惭愧的意思。“姻”就是随人的意思,说应当随人敦分伦理,随人共享苦乐荣辱,有从夫的意思。婚姻大事,两姓合好,传宗接代,融洽亲属关系,不能等闲视之。这样的大事大都是前世决定的,不但自己不能作主,即使两家父母也不能作主。从善缘而来的,其和好的想法,不达到目的就不会罢休;从恶缘而来的,其毒害的想法,不达到目的也不会罢休。所以并不是人力能够轻易破坏的。那种从中破坏的想法,不是出于私仇,就是出于嫉妒。无论是在没有成功之前破坏,还是在已经成功之后破坏,所犯的罪业都是一样的。有意破坏,当然不可,但为女选男,或为男选女,又不能不慎重。有的年龄相差悬殊,难以白头偕老;有的高低相差太大,不能门当户对。所以这样的事,决不能草率将就。至于家庭的贫富,相貌的好丑,就不要去计较了。

  下附征事(两条)

  得书改过(孙侍郎记事)

  【原文】:侍郎孙公,初名洪,少时与一窗友,共游太学,相订两家音信至,各无隐匿。一日窗友得家书,秘不示孙,诘之,乃云:“书中偶有一语,恐败兄之意兴耳。”固索之,乃出其父手书云:“昨梦至一官舍,依稀见过登科录,汝与孙洪,皆列名籍内,但孙兄名下,有一行朱字云,某年月日,为某姓人写一离书,因被天谴,削去其籍。”孙遂愕然,友问果有其事乎,孙曰:“此近日事耳!弟在某州,适见翁媪两人,相垢求离,无人代笔,倩余属稿耳,初无他意。”友曰:“梦境恍惚,未足介意,况才学如君,何投不利?”及就试,友果高捷,而孙已下第,方信前梦不诬。孙因怏怏,友曰:“劝君勿忧,待弟西归,仍为合之,何如?”因问翁媪里居姓氏,寻至其所,夫妇俱未有偶,乃为其道前事,置酒合之如初,随驰书报孙,孙不胜感悦,其后孙以太学内舍生,免省试,历跻膴(wu)仕,屡典大郡,所至遇有离婚之事,辄为宛转调护,多所曲全。

  【白话】:侍郎孙公,原来名洪,少年时候和一个同窗学友,共游太学,互相约定有家信到了,都不隐藏,有一天,同窗收到家信,隐藏起来,不给孙看,孙发觉后查问,友说:“信中有一些话,恐怕会败你的意兴。”孙一定要看,学友只好拿出父亲的信,信中说:“昨天梦见到一个官府,很清楚地看见了考生录取榜,你和孙洪都有名字,但是孙兄名下有一行红字说,某年某月某天,替某姓人写了一个离婚协议书,上天责罚,取消名籍。”孙很惊讶,学友问他真的有这件事吗,孙回答说:“这就是最近的事啊!我在某州遇见一对老年夫妇,吵架离婚,无人写离婚书,请我代写,当初自己并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学友说:“梦境恍惚,不必在意。象你这样有才学的人,怎么会考不正呢?”等到考试结束后,果然学友考中,孙洪落榜,这才相信前面所做的梦不是假的。孙洪因此心情很不高兴,学友说:“请您不必忧虑,等我回去时,替您劝两老复婚,怎么样?”于是就问清了两老的所住的地方和姓名。到了那里后,两老都还没有新婚,就把孙洪的事告诉他们,安排酒宴替他们复婚。事情做好以后,就写信告诉孙洪,孙洪非常感激。后来孙洪以太学内舍生的名义,免除了省试,一路青云直上,当了大官。在任期间,每到一处,凡是遇到离婚的事,就想法调解,保全了很多家庭。

  【原文】:宋末,临川王某,妻梁氏,被元兵掠去,不屈而死。越数年,夫谋更娶,议辄不谐。夜梦故妻曰:“明日遣人迹之。”果然,乃以礼致聘,一言而合。然则夫妇因缘,其容轻破乎?”

  【白话】:宋朝末年,临川王某的妻子被元兵抢走,不屈而死。过了几年,丈夫想再娶,但总不成功。一天晚上梦见前妻对他说:“明天派人寻找。”果然有人上门,以礼相聘,一句话就成功了。这样看来,夫妇的因缘,能够轻易破坏吗?

  离书现果《劝惩录》

  【原文】:顺治戊戌科会试,点名时,有浙江孝廉某,笔中搜出离婚书,监临大怒,杖而加之,革去举人。叩其故,乃其窗友,欲得某人之妻为妾,孝廉为彼画策。先诬之以恶名,令其夫怒,欲出妻,然后从中说合,代其写就离婚书,误将其稿塞入笔中也。

  【白话】:顺治戊戌年科举考试,点名时,浙江孝廉某某的笔中搜出离婚书,监临大怒,一顿板子,撤销他的举人资格。查问缘故,原来他的同窗想要夺人之妻为妾,他就出谋划策。首先造谣中伤那个女人,使她的丈夫发怒,想要休妻,然后又从中替同窗做媒,代女人写好了离婚书,不小心把书稿塞进了笔中。

  【原文】:甚矣!天条之最恶破人婚姻也。无论既婚之后,不可轻言离异;即未婚之前,如或已定,亦不可变更。昔昆邑有一旧姓,贫而无子,止生一女,薪水之计,皆其义仆周给。历有年月,家主深感其惠,还其券而优礼之。而义仆适有一子,聪秀,主人欲与结婚,固辞不敢,强而后从,彼此甚相得。未几,主人夫妇皆死,抚其女为养媳。逾年,主人之宗族,以良贱不婚为名,索诈不已。至于成讼,官断离异。义仆竟以此破家,族人不能养其女,女卒以穷饿抑郁死。女死未几,附于族人之身,历道其故,凡同谋者数人,皆得暴疾,相继而亡。

  【白话】:唉!上天最痛恨破坏别人的婚姻。已经结婚以后,不能轻易说离婚;没有结婚以前,如果名义已定,也不能变更。从前我乡有一个衰落的大户人家,贫穷没有儿子,只生下了一个女儿,生活费用全靠一个仆人维持。长年累月,主人被他的义举深深感动,归还了他的钱,非常尊重他。仆人有一个儿子,长得聪明秀气,主人想要把女儿嫁给他,仆人坚决拒绝,不敢接受,主人强迫订了婚,两家的感情更加深厚。没有多久,主人夫妇都死了,仆人就抚养他们的女儿为童养媳。过了一年,主人的家族,以门第不当为由,敲诈勒索,要撤散他们的婚约。以至于打上了官司,官府判定撤约。仆人因此败家,族人又不能抚养这个女孩,女孩因穷困饥饿心情抑郁而死。女孩死了不久,她的魂附到了族人身上,诉说自己的痛苦,同谋的那些人,都得暴疾,相继死亡。

  补充: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婚姻是每一个人一生的一件大事,不可不慎重考虑。一般来说,姻缘都是前世就定下了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姻缘,不可凭己之强,霸占别人的娇妻爱女。美好的姻缘都是自己修来的,破坏了别人的婚姻,就为自己种下了恶缘,必然会得到恶果。这个恶报一定不小,因为破坏了别人的婚姻,不仅仅一个家庭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婚姻破裂,离婚率增高,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家庭破裂,夫妇双方都要承受很大的精神打击,同时又给无辜的孩子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因此家庭的稳定,关系但社会的稳定。在这个问题上,不可不慎重考虑。对于那些频临崩溃的家庭,我们应该从中千方百计地做工作,哪能忍心从中破坏呢?

  现在社会上的电影、电视、歌舞,怂恿青年人去追求那种爱得死去活来的所谓爱情,为了得到某个人,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不择手段。这是一种极不健康的舆论导向,必然把后一代人引入歧途。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要给青少年们提供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美好的伴侣是一种善缘,它是前世辛勤修来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这种善缘,没有耕耘,哪有收获呢?不要羡慕别人的娇妻爱女,要想得到美满的姻缘,就只有努力修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看你有没有自强的精神。有些人因为不能获得自己的心上人,就郁郁寡欢,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全部希望,甚至寻死觅活。这种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是非常有害的。有爱情,还要看有没有姻缘,没有因缘的婚姻同样是非常痛苦的。不能得到自己的心上人,就采取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当然不行。但为了获得自己的心上人,去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甚至铤而走险,那就是错上加错,它的结果只能是堕落而不能自拔,最后走向自取灭亡。想到这里,难道能不悬崖勒马吗?

  从佛法来说,它的最高点是出世间法,因此对男女之间的爱情,它早就看破了的。男女之爱是一种私爱,佛法讲慈悲,它的极致就是要把小我之爱,扩充为无私无我的爱。虽然如此,但佛法又强调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统一,要想求得出世间法,就先要从世间法做起。所以,在世间法里,佛教强调做好一个人,在家庭、社会和国家里,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强调要有正统的伦理观念,而不要破坏这种伦理观念。不破坏别人的婚姻自然属于正统的伦理观念之列,在其中我们就应该要起到积极的作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