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下)

  近报则在自己

  【原文】:(发明)此与下句,亦承上启下之词。近报、远报,俱就善一边说,正为下文百福千祥张本。近报不必指定现在,即他生、后世,亦近报也。何也?以就自己言之耳。

  【白话】:(发明)这里与下句,也是承上启下的词。近报、远报,都就善一边说,正为下文百福千祥张本。近报不必指一定就是现在,即他生、后世,也是近报。为什么呢?因为是就自己来说的。

  【原文】:富贵贫贱,死生寿夭,皆有定数。此定数者,即报也。自己作之,自己受之,近莫近于此矣。此乃帝君教人以自求多福之意。

  【白话】:富贵贫贱,死生寿夭,都有定数。这个定数,就是报应。自作自受,一切由自己作主。这是帝君教人以自求多福的意思。

  下附征事六条:公主自福《杂宝藏经》

  【原文】:波斯匿王,有一公主,名曰善光,聪明端正,举宫爱敬。王语之言:“汝因我力,举宫爱敬。”女答王言:“我有业力,不因父王。”如是三问,答亦皆然。王怒,遂以公主,嫁一贫人,且告之曰:“今当试汝,有自业力,无自业力。”公主嫁后,问夫父母,夫言:“我父是舍卫城中第一长者,因死亡殆尽耳。”遂同公主,复往故宅,地中自然掘得伏藏,一月之后,宫殿楼阁,皆悉成就,奴仆珍宝,充满其中。王闻之喜,问佛因缘。佛言:“过去迦叶佛时,有一女人,欲以肴膳供养如来,其夫阻之。妇言:“我已发愿,莫退吾心。”夫还听妇,得遂供养。尔时夫妇,即今夫妇,因曾阻妇善念,故恒处贫穷,以还听妇故,今日因妇富贵。”

  【白话】:波斯匿王,有一个公主,名叫善光,聪明端正,全宫爱敬。国王对她说:“你因为我力量,全宫爱敬。”公主回答说:“我的业力,不由父王主宰。”这样三问,公主三次这样答复。国王发怒,就把公主,嫁给一个贫人,并且对她说:“今天就要试试你,到底你有业力,还是没有业力。”公主嫁后,问丈夫的父母,丈夫说:“我父是舍卫城中第一长者,现在都死了。”就同公主,回到旧居,从地中自然挖出宝藏,一月之后,宫殿楼阁,都全部完成,奴仆珍宝,充满其中。国王听说后,非常欢喜,问佛因缘。佛说:“过去迦叶佛时,有一女人,想要用供品供养如来,她的丈夫阻止她。妇人说:“我已发愿,莫退我心。”丈夫就听从了妇人,完成了供养。当时夫妇,就是今天的夫妇,丈夫因为曾经阻止妇人的善念,所以后世经常贫穷,又因为听从妇人,所以今天因妇人而富贵。”

  【原文】:(按)波斯匿王,复有一女,系末利夫人所生,容貌极丑,发如马鬃,王命禁闭,不许见人。公主自恨其形,乃广塑佛像,苦自恳求,积有年月。一日感佛降临,忽变好相。父问之,具以实告。又阿育王第四女,事迹与此颇同,故今北山、玉华、荆州、长沙、京城崇敬寺等像,皆阿育王第四女造。非近报而何?

  【白话】:(按)波斯匿王,还有一个女儿,是末利夫人所生,容貌极丑,发如马鬃,国王命令禁闭,不许见人。公主自己痛恨自己的形貌,就广塑佛像,苦苦恳求,持之以恒。有一天感佛降临,忽变好像。父亲问她,她就报告了实情。又阿育王第四女,事迹与此很相似,所以今天北山、玉华、荆州、长沙、京城崇敬寺等像,都是阿育王第四女所造。这些事例不是近报吗?

  亵袈裟报《法苑珠林》

  【原文】:唐贞观五年,梁州一妇人,家甚贫,其子依安养寺慧光法师出家。因乏小衣,乃至其子房中,取故袈裟用之。方著在身,与邻家妇同立,忽觉脚热,渐上至腰,须臾,疾雷震空,掷邻母于百步外,土塞两耳,闷绝经日,而用袈裟者,竟已震死,火烧焦卷,题其背曰:“用法衣不如法!”其子收殡之,又复震者再,乃露骸林下,听其销散。

  【白话】:唐贞观五年,梁州一个妇人,家很贫,她的儿子依安养寺慧光法师出家。妇人因为缺乏小衣,就到儿房中,取旧袈裟做衣。刚刚穿到身上,与邻家妇一同站立,忽觉脚热,渐渐上至腰,一会儿,一个炸雷在空中震响,把邻母抛到百步以外,土塞两耳,昏迷一天,而用袈裟的人,竟已震死,被雷火烧焦卷缩,背上题字说:“用法衣不如法!”儿子收葬,又再次被雷震出,尸骸露于林下,任它销散。

  【原文】:(按)袈裟谓之解脱服,亦谓之福田衣,披袈裟者,梵王帝释,不敢受其礼拜。所以龙王救护诸龙,得袈裟一缕,金翅鸟王,遂不能为害。弥猴戏披袈裟,失足而死,遂得生天。袈裟之衣,利益无穷。佛制,亡比丘所遗袈裟,挂于树上高处,一切有情遇之,皆能灭罪生福。宜乎亵渎之罪,天所不容,子虽出家,不能收敛也。

  【白话】:(按)袈裟叫做解脱服,也叫做福田衣,披袈裟的人,梵王帝释,不敢受他礼拜。所以龙王救护群龙,得到一缕袈裟,金翅鸟王,就不能为害。弥猴在游戏中披袈裟,失足而死,就得生天福报。袈裟的利益无穷无尽。佛规定,死亡比丘所遗留下的袈裟,要挂到树上高处,一切有情遇到它,都能灭罪生福。这个妇人亵渎袈裟的罪过,天所不容,当然就是自然的事了,儿子虽出家,也不能收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