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下)

  远报则在儿孙

  【原文】:(发明)与人言后世,盖信者半,疑者半;与人言后嗣,则无论智愚,要皆深信而不惑。是人不幸而不知有自己,亦幸而犹知有儿孙也。但儿孙之贤否,或不能遥必耳,然而兰孙桂子,往往萃于德门。《诗》云:“克昌厥后。”《书》云:“垂裕后昆。”往训昭然,于今为烈。

  【白话】:(发明)与人说后世,信的人一半,怀疑的人一半;与人说后代,则无论智愚,都会深信而不疑惑。不知自己有后世是人的不幸,但幸而还知有儿孙。只不过儿孙是否有才德,就难以知道了,然而出类拔萃的子孙,往往都出自有德人家。《诗》说:“担负起使后代兴旺的责任。”《书》说:“传留福报给后昆。”古训说得清清楚楚,今天的人更要引起注意。

  【原文】:发祥在十世、五世后者,固称为远报,即或钟英毓秀,现在膝下眼前,其报未始非远。何也?以其对自己言之也,获报而不在自己,则远莫过之矣。

  【白话】:发祥在十世、五世以后的,固然称为远报,即使钟英毓秀,就在现膝下眼前,这个报应也不能说不远。为什么呢?因为是对自己来说,获报不在自己,则没有比这更远的了。

  下附征事三条:尽诚训导《宋史》

  【原文】:宋邓至,授徒家塾,凡子弟来读书者,必尽诚以教之,必先德行而后文艺,成才者甚众。而至之后人,亦多贵显。熙宁九年,神宗御集英殿,第进士,邓长子绾,为翰林学士,侍上前,唱至其弟绩,绾下殿谢,又唱至其二孙,绾又下殿谢,上顾而笑,王恭公,从旁赞曰:“此其父邓至,尽诚教人所至也!”

  【白话】:宋邓至,设家塾招生教书,凡是送来读书的子弟,一定尽心尽意教育他们,先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后讲文艺方面的内容,成才的人很多。邓至的后代,也多贵显。熙宁九年,神宗御集英殿,第进士,邓长子绾,为翰林学士,侍上前,唱到他的弟弟成绩,绾停唱,下殿谢,又唱到二孙,绾又下殿谢,皇上看着他笑,王恭公从旁称赞说:“这是他的父亲邓至尽诚教人的结果啊!”

  【原文】:(按)人既称我为师,北面而事我,我必尽诚以教之,方不负彼之望。邓君既能成就人之子弟,则天亦成就其子弟,兰桂连镳,固其宜也。

  【白话】:(按)人家既然称我为老师,很恭敬的对待我,我就一定要尽心诚意地教育他们,才不辜负他们的期望。邓君既然能成就别人家的子弟,则上天也会成就他自己的子弟,人才辈出,理所当然。

  贵子复来《功过格》

  【原文】:宋虔州王汝弼,言行不苟。其东村刘良,西村何士贤,祖父俱积德。崇宁癸未,两姓各生一子,俱颖异过人,延汝弼为师。而良与士贤,家赀虽饶,然颇刻薄,远不及前人。政和辛卯三月,汝弼立于门首,见人马过,如官府状,向何氏门内,有指画状,随到刘氏之门,亦如之。询之 两家,不知也。未几,疫作,两家之子皆弊。是秋,汝弼见摄至冥,见主者冕旒南面,呼汝弼问曰:“汝是陕西乾州王汝弼乎?”曰:“吾乃江西虔州王汝弼也。”查之,禄寿尚远。因叩主者,以何刘二子之亡故。主者曰:“二子,左辅右弼也,天曹录其祖父阴德,将昌厥后,不意良与士贤,处心行事,悉反其先世所为,以故夺其贵子,行将尽掠其家赀矣。”王苏,已阅二日,乃呼刘、何二姓,详告之,二人涕泣悔过。由是广积阴功,济人利物。乙未年,复各生一子,刘名兆祥,何名应元,仍延汝弼训之。后二子同登绍兴癸丑进士,位至通显。

  【白话】:宋虔州王汝弼,言行不苟。东村刘良,西村何士贤,祖父都积德。崇宁癸未年,两姓各生一子,聪明过人,延请汝弼为老师。良与士贤,家产虽丰饶,但很刻薄,德性远远比不上前人。政和辛卯三月,汝弼站在门口,看见人马过去,象官府的样子,向何氏门内,有指画的样子,随即到刘氏门,也如此。王询问两家是否看见,都说不知。没有多久,发生瘟疫,两家儿子都死。这年秋天,汝弼看见自己被引到冥间,看见南面主官宝盖幢幡,喊汝弼问道:“你是陕西乾州王汝弼吗?”王回答说:“我是江西虔州王汝弼。”一查,禄寿还远。王借此机会叩问主官何刘二子死亡缘故。主官说:“这两个儿子,都是栋梁之才,天曹记录他们的祖父阴德,将要使后代兴旺,没想到良与士贤,处心行事,全部与先祖相反,因此夺回贵子,不久就要没收他们的家产了。”王苏醒过来,已经过了两天,就喊来刘、何两人,把梦中情况详细告诉他们,两人哭着悔过。因此广积阴德,济人利物。乙未年,又各生一子,刘名兆祥,何名应元,仍延请汝弼为老师。后来二子同登绍兴癸丑进士,地位显贵。

  【原文】:(按)祖父积德所致之贵子,犹能以刻薄故而杀之,况本无修德之祖父乎?现在既死之贵子,犹能以修德故而令其复来,况其未遭天谴者乎?乃知求嗣得嗣,洵非虚语,但须得其求之道耳!

  【白话】:(按)祖父积德所引来的贵子,能因后辈刻薄的原故而遭天杀,何况那些本无修德祖父人家呢?现在已经死了的贵子,能因修德故而再来,何况其那些还未遭天罚的人家呢?这就证明求子得子,确实不是假话,只不过必须知道求子的正确道路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