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下)

  随宜说法《高僧传》

  【原文】:宋高僧求那跋摩(此言功德铠),族姓刹利,宾国王兄也。元嘉八年正月,来至建业。文帝引见,劳问殷勤,且曰:“寡人常欲吃斋戒杀,而势有未能,奈何?”师曰:“帝王,万民为子,出一嘉言,则士庶咸悦;布一善政,则神人以和;用贤使能,轻徭薄赋,则雨时若,桑麻遍野。以此持斋,斋亦大矣;以此戒杀,戒何如之?岂必阙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而后为宏济耶?”帝乃抚几叹曰:“俗人迷于远理,沙门滞于近教。如师所言,真是开悟明达,可与言天人之际矣!”因赦住京祗洹寺。师临殁,头顶间有物,如龙蛇状,上冲于天,见者数千人。

  【白话】:宋高僧求那跋摩,族姓刹利,和罽宾国王是兄弟。元嘉八年正月,来到建业。文帝接见了他,殷勤慰问,非常恭敬,并且说:“我常常想要吃斋戒杀,但难于做到,怎么办?”高僧说:“帝王把天下百姓都看作自己的儿子,他说一句好话,天下人民都会高兴;实施一条好的政令,神和人都会倡和;尊重贤人,提拔有才能的人,减免徭役赋税,天下就会风调雨顺,桑麻遍野,欣欣向荣。从这方面来持斋,那么功德就大了;从这个方面来戒杀,是不是更加伟大呢?难道一定要减免半天的饭食,救活一只动物的生命,才能叫做广济众生吗?”文帝拍案赞叹道:“俗人不明白事理,出家人不善于说法。象师父这一番教导,真使人恍然大悟,可说天人合一了!”因此就请住在京城祇洹寺。高僧圆寂时,头顶中间有一物,象龙蛇的样子,向上冲向天空,看见的人数千。

  【原文】:法师所言,句句是吾儒议论,然佛理亦在其中,正所谓出言顺人心也!

  【白话】:法师所说,句句是我们读书人所议论的,但佛理也在其中了,正是所谓出言顺人心啊!

  巧为讽谏《懿行录》

  【原文】:明王尚书友贤,山西宁乡人,尝买妾,困于妒妻。尚书宦游时,幽闭一楼上,饿且死。妻之子毓俊,甫数岁,谓母曰:“彼若饿死,人将谤母,不如日饲粥一碗,令其徐徐自死,人始不以母为不贤矣。”母从之。而俊阴以小布袋藏食于其内,乘进粥时,密授之,因得不死。逾年生一子,尚书潜育他所。及尚书卒,毓俊抚爱其弟特至。

  【白话】:明朝王尚书友贤,山西宁乡人,曾经因为买妾,被妻子嫉妒,陷入困境。尚书与妾出外时,被幽禁到一座楼上,饿得快要死了。儿子毓俊还只有几岁,对母亲说:“他们如果饿死了,别人就讲母亲的不是,不如每天给他们一碗粥,使他们慢慢死亡,这样别人也不会认为母亲不贤良了。”母亲听从了他的话。毓俊就偷偷把饮食藏到一个小布袋里面,利用送粥的机会,暗中带给父亲,因此救了父亲的命。过了一年,尚书生了一个儿子,就躲到别的地方去了。等到尚书死后,毓俊抚养爱护弟弟,非常周到。

  【原文】:(按)以言应世,固当顺乎人心,即以言事亲,亦不可逆乎亲志。孔子尝言事父母几谏,几谏者,悦亲顺亲之谓也。王君谏母,庶几得之?

  【白话】:(按)待人接物,说话时固然要顺应人心,对自己的亲人说话时,也不要违背他们的意志。孔子曾经说事奉父母要多次劝告,多次劝告的意思就是说话要顺从父母的心。王君劝告母亲,有几个人能够这样做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