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下)

  出言要顺人心

  【原文】:(发明)言行二端,君子立身之要务。作事循天理,则行寡悔矣;出言顺人心,则言寡尤矣。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又曰:“仁者其言也讱认(ren)。”又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故知立言之道千难万难。从来道高德厚之人,必不轻于出言;沈机观变之人,必不轻于出言;谦退守己之人,必不轻于出言。轻于出言者,大抵心志浮躁,遇事喜于见长。故其所发议论,但能形之于口,心中未尝三思筹画。纵使得罪于世,贻笑于人,有所弗顾,何暇计其言之当否乎?

  【白话】:(发明)言行两个方面,是君子做人的重要事情。作事遵循天理,则行为很小有后悔了;说话顺从人心,则言论很小失误了。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一定有德。”又说:“仁者说话迟钝。”又说:“说话说不到地方叫做急躁,说话能说到地方却不说叫做隐藏,不见颜色就说话叫做盲目。”所以知道立言之路千难万难。从来道德高尚的人,一定不轻易说话;掌握机会观察变化的人,一定不轻易说话;谦虚退让守本分的人,一定不轻易说话。轻易说话的人,大抵心志浮躁,遇事喜欢表现自己。所以所发议论,只是随便从口里说出来,心中未尝三思筹画。即使得罪于世,贻笑大方,也无顾虑,怎么还会去花时间考虑自己所说的话对不对呢?

  【原文】:人心者,至公至当之心,即苏子所谓不言而同然之情也。人心所在,即天理所在,故须顺之。然顺亦非谄媚之谓,但须察言观色,质直无欺。出之以详慎,示之以谦和。斯亦慎之至矣。至于大喜大怒大醉之时,必有过情之议论,尤当缄默无言,以防过咎。

  【白话】:人心就是至公至当的心,即苏子所谓不说却都一样的情态。人心所在就是天理所在,所以必须依顺它。但依顺也并不是谄媚,只是察言观色,正直无欺。说出来严密谨慎,态度上谦虚和蔼。这就是最慎重了。至于大喜大怒大醉时,一定会有说过头的话,尤其要注意沉默寡言,以防过错。

  【原文】:前辈有云,凡宴会交接之时,稠人广众之际,其中人品不齐,或者素行有亏,或者相貌丑陋,或今虽尊显,而家世寒微,或前代昌隆,而子孙寥落,以类推之,忌讳甚多。必须检点一番,不可犯人隐讳,使人愧愤。若不能遍识,最忌妄谈时事,及呼人姓名,恐或犯其父兄亲戚之所讳,常有意外之祸也。昔有一友,于广座中,谈及一贵客,其人因言,与彼交谊最厚。未几,贵客偶至,其人不识,与之揖让,因问旁人为谁,旁人曰:“此即顷所言与君交谊最厚者也。”举座皆相顾微笑。嗟乎!此亦可为轻于出言者之戒矣。

  【白话】:前辈人说,凡在宴会交往之时,大庭广众之中,其中人品不齐,或者平素行为有亏,或者相貌丑陋,或今虽尊显,但家世寒微,或前代昌盛,但子孙寥落,以此类推,不能说的话很多。必须检点一番,不可触犯别人隐讳,使人惭愧愤恨。如果见识不广,最忌乱谈时事,及呼人姓名,恐怕触犯别人父兄亲戚的隐讳,常遇到意外的祸患。从前有一个朋友,在大庭广众中,谈及一个贵客,朋友说与自己交情最好。没有多久,贵客偶然来到,这个人不认识,与他作揖推让,就问旁人是谁,旁人说:“这就是你刚才所说与你交情最好的人啊。”满座都看着他笑。诶!这也可作为那些轻易说话的人的警戒啊。

  下附征事(三条)

  鲁使对薛《左传》

  【原文】:藤侯薛侯,来朝于鲁,二国争长。薛侯说:“吾先封。”藤侯曰:“吾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吾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藤君,辱在寡人。周人有言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君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kuang)寡人,则愿以藤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藤侯。

  【白话】:藤侯和薛侯前来朝见鲁国国君,两人争执大小。薛侯说:“我先受封。”藤侯说:“我是成周的卜正官①,薛国是外姓,我不能落后于他。”鲁隐公派羽父向薛侯商量说:“承蒙君王和藤侯问候寡君,成周的俗话说:‘山上有树木,工匠就加以测量;宾客有礼貌,主人就加以选择。’成周的会盟,异姓在后面。寡人如果到薛国朝见,就不敢和任姓诸国并列。如果承蒙君王加惠于我,那就希望君王同意藤侯的要求。”薛侯同意,就让藤侯为大。

  注:①掌占卜的官,预测吉凶叫做卜。

  (按)薛词固嫌直遂,藤语亦太迫切,惟有羽父之言谦和宛转,文彩动人。细玩其词,当分作六层看。首二句,叙明其事,以下便作宽缓之语。将山有木一层,陪起宾有礼一层,得借宾引主之法,不说宾无礼,反说宾有礼。犹之子产不言曲钧,而曰直钧①。何其善于辞命也。周之宗盟,异姓为后,正是欲长藤之故。要说君若辱贶寡人,先说寡君若朝于薛。其语谦婉和平,令人闻之自喜。正如秦伯对晋使,不言执其主以归,反说寡人之从君而西。亦晋之妖梦是践,岂非巧于措词耶?此种皆出言顺人心处,初非谄媚逢迎可比。

  注:①出自《左传》“昭公元年”:

  【原文】: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犯惧,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与。”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皆许之。子皙盛饰入,布币而出。子产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观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妇妇,所谓顺也。”适子南氏。子皙怒。既而鵂(gao)甲以见子南,欲杀之而取其妻。子南知之,执戈逐之。及冲,击之以戈。子皙伤而归,告大夫曰:“我好见之,不知其有异志也,故伤。”

  大夫皆谋之。子产曰:“直钧,幼贱有罪。罪”适子南氏。子皙怒,既而:“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畏君之威,听其政,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五者所以为政也。今君在国,女用兵焉,不畏威也。奸国之纪,不听政也。子皙上大夫也,嬖大夫,而弗下之,不尊贵也。幼而不忌,不事长也。兵其从兄,不养亲也。君曰:‘余不女忍杀,宥女以远。’勉,速行乎,无重而罪!”五月庚辰,郑放游楚于吴。将行子南,子产咨于太叔。太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彼,国政也,非私难也。子图郑国,利则行之,又何疑焉?周公杀管叔而蔡蔡叔,夫岂不爱?王室故也。吉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于诸游?”

  【白话】:郑国徐吾犯的妹妹长得美丽,公孙楚已经和她订了婚,公孙黑又派人去送聘礼,强迫徐家接受。徐吾犯害怕,告诉子产。子产说:“这是国家政事混乱,不是您的忧患。让她自己选择吧。”徐就请两人去,让妹妹自己选择。两人都答应了。公孙黑打扮得非常华丽,进来,陈设财礼后就出去了。公孙楚穿着军服进来,左右开弓,一跃登车而去。女人在房间内观看他们,说:“子皙确实很美,不过子南才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丈夫要象丈夫,妻子要象妻子,家庭才能和顺。”于是就嫁给了公孙楚。公孙黑发怒,不久,外衣里面穿着皮甲去见楚,想要杀死他占有他的妻子。子南知道了他的意图,拿起戈追杀他。到了交叉路口,用戈杀伤了他。子皙负伤回来,对大夫说:“我好意去见他,不想他却有阴谋,所以就负了伤。”

  大夫们都议论这件事。子产说:“各有理由,年幼地位低的有罪。罪在于公孙楚。”于是就抓住公孙楚来列举他的罪状,说:“国家的大节有五条,你都触犯了。畏惧国君的威严,听从他的政令,尊重贵人,事奉长者,奉养亲属,这五条是用来治理国家的。现在国君在国都,你擅自动用武器,这是不怕国君的威严。触犯国家的法纪,这是不听从政令。子皙是上大夫,你是下大夫,但你不愿在他下面,这是不尊重贵人。年级小而不恭敬,这是不事奉长者。用武器对付长兄,这是不奉养亲属。国君说:‘我不忍心杀你,赦免你让你到远地去。’尽你的力量,快走吧,不要加重你的罪行!”五月初二,郑国放逐公孙楚到吴国。在让他启程前,子产征求太叔的意见。太叔说:“吉不能保护自己,哪里能保护一个宗族?他的事情术语国家政治,不是私人的为难。您为郑国打算,有利于国家的事就做,还有什么疑惑呢?周公杀了管叔,放逐了蔡叔,难道他不爱他们吗?这是为了巩固国家啊!为了国家的利益,谁犯了罪,您就必须执行惩罚,对放逐公孙楚又还有什么顾虑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