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十四讲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画外音:孔子认为《诗经》的精神,是非常美好的。所以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但是“诗既亡,春秋作”。《诗经》中美好的精神,为什么会灭亡呢?传说中导致周王朝衰败的美女褒姒,是否真有其人?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又是怎么回事?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编订《春秋》的?《春秋》中寓褒贬、别善恶的重要作用,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后来的人们常把“春秋”作为史书的代名词,但为什么这部史书叫《春秋》而不叫《冬夏》?《春秋》还有一个名字,叫《麟经》。这里面有又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十四集。

  孔子认为,他在编订《诗经》的过程当中,他心中有一种哀怨,他觉得里面反映好多这种血淋淋的故事,好多伦常之变,孔子认为天下大乱了。那么,面临这样大乱的世界,一个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的孔子,一个手中只有刀,那个时候还不是笔,只有刀和几块竹简的孔子,他有什么办法来应对这个大乱的世界呢?他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个办法,编订《春秋》。所以《三字经》以后接着讲: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诗已经完了,所以孔子就作了《春秋》,作了《春秋》是为什么呢?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这一段历史,而是把褒贬之意,把他要表扬的,要批判的东西,包含在《春秋》里,把他对善良的、丑恶的这种区分蕴含在春秋里。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诗既亡”,难道诗歌都没有了吗?我们今天不还是能够看到这 305首诗歌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孟子里有一段话“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实际上是指诗的精神,就是我们前面讲到过的诗教的精神亡了。这种美的东西、善的东西、柔的东西、和谐的东西亡了。亡了以后,就有一部《春秋》,通过孔子的编订出现在世间

  诗既亡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从哪个时间开始,从哪一个事件开始标志着天下大乱,标志着诗的精神完了呢?又是一个和女性相关的故事。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啊,都把各种各样的罪过推诿于女性,毫无疑问这是不对的。接下来的这个故事,它发生以后,就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新的一页,就标志着天下大乱的开始,就标志着孔子都害怕了,就标志着孔子不得不再来写一部《春秋》,或者编一部《春秋》。什么事呢?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我们从小都听说过,就是所谓的烽火戏诸侯,也就是那个非常著名的美女褒姒的故事。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过褒姒这个人,是多少有点争议的。但是,根据《史记》的记载,应该褒姒是个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位女性,一位美丽但是命运悲惨的女性。

  画外音:传说褒姒的美貌倾国倾城,是古代中国的第一位大美女,因此也被很多文人斥之为导致周王朝灭亡的“红颜祸水”。那么褒姒究竟是什么样的女人,她为什么会和烽火戏诸侯有关系,又为什么说烽火戏诸侯是天下大乱的开始呢?

  公元前781年,也和我们刚才讲的卫国发生的这两幕悲剧大致相当的年代里,周宣王去世,这是当时最大的王了,周天子,周宣王去世。他的儿子继位,这个儿子是谁呢?第12代周天子,鼎鼎大名或者叫臭名昭著的周幽王。周幽王昏庸无道,他唯一感兴趣的事情跟卫宣公差不多的,到处寻找美女。他有个大夫叫越叔带,劝他你应该理理朝政,把心思放正一点。周幽王恼羞成怒,就革去了这个大臣的官职,把他撵出去,撵到荒远的地方。中国的士大夫是有一种精神的,一个人进谏不行,第二个人跟着上。第二个谁呢?

  一位姓褒的大夫,大臣,他一看你周幽王怎么那么糊涂啊,你连为你好都听不懂啊,他接着进谏,结果又被周幽王关进了监狱。但是这位姓褒的大臣,在监狱里关了三年,被放出来了。为什么放出来了呢?这位大臣的儿子就进献了一个美女给周幽王,周幽王觉得很爽,就把这大臣放出来了。这个美女是谁呢?就是褒姒。看样子这个褒姒是这个大臣的家人,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到民间去寻找来的一位美女,但是把自己家族的姓给了她,叫她姓褒,实际上未必是褒家的骨肉,是民间一位天生丽质的美女。

  周幽王一见到褒姒,哎呀,喜欢得不得了。但是这个褒姒看来是一肚子苦水,所以整天皱着个眉头,不笑,褒姒永远不笑。周幽王怎么去讨好她,怎么去逗她,褒姒就是不笑,就是不笑给你看。那么周幽王就很着急,觉得我这是天子,居然没办法叫个女孩子笑给我看,很失落,没有成就感。这旁边就来了一个人,叫礁石父,又一个大臣,就对周幽王讲啊,我有一个主意,能够叫褒大美人笑给大王你看一看。周幽王当时觉得天底下最大的事情就是让褒姒笑一笑,没有比这个再大的事了。所以就说,你赶快告诉我。

  这个大臣就跟周幽王讲,哎,你别忘了,从前为了防备西戎,西边的少数民族来侵犯我们的国都,我们不是在山上造了二十几座烽火台吗?这周幽王说是啊,有烽火台,烽火台怎么啦?哎,他说这个有意思,你这样,因为原来我们跟周围的诸侯国是约定的,只要看见这二十几座烽火台点火,那就说明天子您遭到威胁,各国诸侯就必须带着兵马前来勤王,要保护你。你想想看,你把褒姒带到旁边看着,你叫人点火,点完火各国的诸侯肯定是汗流浃背往这里赶,千军万马在底下赶来赶去,多好玩儿。褒姒肯定没有见过这个场面,她能不笑吗?这周幽王就是糊涂,好办法好办法,赶快点火。

  画外音:当时的周王朝地域广阔,但西边的游牧民族经常来侵犯。那时候通讯不便,就建立了很多烽火台。只要周王的烽火台一点燃,各诸侯国就会马上集合军队赶来勤王。昏庸的周幽王,为了搏美人一笑,竟然点燃了烽火台,这就是著名的烽火戏诸侯。那么烽火戏诸侯的结果是什么呢?

  烽火台的特点是白天点烟,晚上点火。烽火台不是整天点火的,白天点火看不着的。所以白天点的烟叫狼烟,晚上点火才看得到。所以周幽王就找了个晚上,还得找个晚上,就点起火来,这一点当然满天是火光了,二十多座烽火台点起来。临近的诸侯看见烽火,赶紧带着兵马,全副武装就往京城赶。赶到京城一看,听说大王在山上,那以为大王已经逃出京城躲到山上去了。赶紧带着兵马又赶到山上,结果一看,怎么一个人没有啊。听见山上奏着音乐,唱着歌,一点事没有。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周幽王就叫人跟他们说,哎呀诸位辛苦了,very sorry,很辛苦。说你们啊,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别在这儿待着了。诸侯们这一想,这上了天大的当,要动员全国的兵力赶过来了,上了一个大当,很愤怒,但是怒不敢言,因为那时候周天子还是天下共主,这就是最后一代天下共主的周幽王。只能灰溜溜地带着自己的兵马,整队,向后转,回去了。褒姒一看,这太好玩儿了,褒姒就嘿嘿一笑,周幽王就大为高兴,就重赏了出主意的礁石父,这个大臣。

  周幽王变本加厉,因为他是个很昏庸的王,就开始压榨老百姓,剥削老百姓,而任命一个非常不好的一个大臣叫虢石父主持朝政,引起了国人的怨恨。这个时候,他台宠爱这个褒姒了,又听信了褒姒的话,废掉了自己的王后和太子,把褒姒正式立为皇后,立褒姒之子叫伯服,这是现代汉语读伯服,古音不这么读,立他为太子。原来的皇后和原来的太子就逃回了自己的国家,申国。公元前772年,申侯,等于是这个娘家,被废掉皇后娘家看不过去了,我这个嫁过来的女儿又没什么过错,你凭什么把她废了。我的外孙也没过错,本来是太子你怎么把他废了。联合谁呢?联合犬戎,联合西北非常彪悍的少数民族开始进攻西周。

  周幽王这一看,怎么办,点火。赶紧点起烽火,那这一下诸侯谁也不来了,狼来了叫第二次。我上次来跑一次,就换你褒姒笑一笑,我汗流浃背又回去了,你这次再点火我知道你干嘛,所以诸侯谁都不来,一个救兵也不到。京城的兵马本来就不多,这下子只有一个人叫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下,但是这个人兵马太少,而且一出去就被叛军射死,乱箭射死。京城就被攻破了,周幽王被杀,礁石父被杀,就是出主意点火一笑倾城、一笑倾国,真是倾城倾国,把国家都给弄掉了。出主意点火的这个人也被杀了。褒姒被掳走,褒姒是不知所终的,就被攻进城的这些人给抢走了。

  画外音: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虽然博得了美人一笑,却失去了作为天子的信用,最后导致了国破身亡的结局。周幽王虽然死了,但周王朝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但为什么说从此就天下大乱了呢?

  原来被废的太子就被立为天子,就是周平王。周平王把都城迁到了洛阳,这就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周幽王之前叫西周,周平王把国都迁到了比较靠东的洛阳,所以这以后叫东周。东周就是开始于公元前770年,东周分哪两个阶段?春秋战国。这个时代的特征是什么?四个字:天下大乱。为什么?没有人再拥戴你周天子了,你周天子没了,就是一个傀儡啊,接下来就是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整个中国就在战火当中,连统一的象征都没有了。

  东周虽然还有周天子,是有的,大家别忘了,周天子一直有的,很晚才被灭掉的。但是号令不行,你这个号令下去谁都不理你,没用了已经。政教不修,周天子有点自暴自弃了,我就躲一个洛阳里头,你爱干嘛干嘛,你想来朝见我就朝见我,你想进贡你就进贡我,不想进贡我也拿不着。过去不进贡我发兵讨伐你,现在反正也就这么回事了,就躲在那里。这个天子好像没有一样,没了,这天子有什么用啊,各国诸侯怎么会把这样一个天子放在眼里呢?谁都不理他。于是各国就不采风了,采风这个制度就完了。采风这个制度完了,国风就没了。那些诸侯国也不去拜见周天子了,大雅完了。周天子也没有诸侯好宴请了,谁都不来看他了,小雅完了。谁还会在意去祭祀自己的祖宗呢,乱世啊,庙都没人管了,颂完了。风雅颂都完了,诗歌的精神就亡了,所以叫“诗既亡”。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孟子”完了,到了这个份上完了,世道乱了。乱到什么地步呢?邪说暴行,各种各样非常邪恶的学说,完全不以真善美为追求的学说,开始横行。暴行,那没有规矩了,周天子完了,没有规矩了,谁也管不了谁了,暴行,满眼皆是。臣弑其君者有之,臣子怎么能杀国君呢,按照中国传统伦理,这个时候有,哪个臣子强大了,看看这个国王傻不傻,咔嚓一刀杀了。子弑其父者有之,中国传统当中什么时候允许儿子杀父亲,这个时候也出来了,动不动儿子杀老子。于是“孔子惧,作《春秋》--孟子”,孔子害怕了,孔子看到世道乱成这个样子,人几乎要变为禽兽了,孔子害怕了,“作春秋”,所以叫“诗既亡春秋作”。孔子没有什么办法,他就是一介文人,一介书生,他唯一的办法就是编订《春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