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十九讲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画外音:三皇五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而三字经接下来会向我们介绍三皇五帝中的两位,就是尧和舜。千百年来岁月更迭但尧和舜这两位上古时代的圣王却一直留在华夏民族的记忆中,现在人们常常用尧天舜日来比喻太平盛世,用尧舜之治来作为后世德政的典范。而最为我们炎黄子孙所口碑载道的就是尧将王位禅让给了舜。尧为什么要这样做,舜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尧又是如何考察舜的。在那遥远的尧舜时代曾发生过哪些故事。历史上还流传着哪些神奇传说呢?

  三皇以后接着要讲五帝。所以三字经接着讲: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也就是说在我们华夏民族的历史上第一次盛世开始了。根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五帝的顺序是黄帝,颛(砖)顼(需),帝喾(酷),唐尧,虞舜。三字经这里讲的是《五帝本纪》中的后两位尧和舜。

  尧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圣王。尧帝,黄帝的玄孙,是帝喾之子,名放勋,号陶唐,中国上古五帝之一。他因为封在唐这个地方所以也叫唐尧。唐在古汉语中有大的意思,伟大的意思。所以这个称号就叫伟大的尧,大尧,这么一个称呼。关于尧的出生,是怎么来到这个人世依然是传说,而且这个传说很奇妙。

  尧的妈妈是帝喾的第三个妻子叫庆都。她是伊耆(齐)侯的闺女,就是尧的外公是伊耆侯。庆都非常有意思的是嫁给帝喾后住在娘家不住在夫家。这一年春正月末尧的外公外婆就带上尧的妈妈,当然是未来的妈妈,那时还没有尧呢,就一起坐上一条船在游览。正午时分好好的在浏览时突然刮起一阵大风,迎面天上就卷来一朵红云,在小船上空形成龙卷风,红云在小船上空盘旋。这朵云为什么是红的,因为这朵云里有一条赤龙,一条红颜色的龙,外公外婆吓坏了,从来没见过,但尧未来的妈妈庆都一点都不怕,还冲着这个龙卷风笑,外公外婆看着很奇怪但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傍晚时分风住云散,龙卷风散掉了龙也不见了。第二天还是乘着这条船在回家途中又刮起了大风,又出现了那条赤龙。但好像变小了。传说当中只有一丈来长,不像原来那个龙卷风体积那么大。外公外婆这次也不太害怕了,昨天碰到过了今天又碰到了,再加上好像变小了。

  晚上尧的外公外婆睡着了庆都却怎么也睡不着。迷迷糊糊中就做了个梦。梦中这条龙扑到了她身上,等她醒过来,传说当中的这个场景实在不怎么妙,说庆都身上留下了很腥臭的哈喇子。这条龙来过了,留下了好多腥臭的哈喇子,身边还留下一幅画,这个画上也到处是哈喇子,哎呀,这条龙好像是留哈喇子的龙。这个画上画着一个红色人像,非常怪,上锐下丰,这么一个人,上面是尖的下面是圆的,八采眉长头发,纸上据说还写有四个字,叫亦受天佑。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受老天保佑的意思,她呐就把这个像藏起来。庆都住在丹陵,怀孕14个月生了一个儿子,这儿子生下来庆都想起了这幅画,沾满了哈喇子的那幅画,拿出来一看跟画上的人一模一样。那么帝喾知道了,哎呀,生了个儿子很高兴,但就在尧生下时帝喾的妈妈,尧的奶奶去世了,当然尧是龙生的了,因为他的妈妈没有跟帝喾住在一起。帝喾是个大孝子就为妈妈为尧的奶奶守孝三年。所以尧应该说从小是跟着住在外公家的妈妈,没有在自己父亲身边长大。尧长到10岁时才回到父亲身边。

  画外音:尧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位圣王,千百年来凡属史籍经典和民间传说对尧都无不颂扬,尧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典范,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尧的时代天下安宁政治清明,世风祥和协和万邦,整个华夏民族一片太平盛世。那尧为什么能把国家治理的这么好?

  尧非常礼贤下士,海内政治之所以能够清明,因为他曾经到汾水北岸去拜访过四位有道之士,哪四位呢?方回,善卷,披衣,许由。这也说明他把贤人看得很重把人才看得很重。尧访问贤人古籍当中记载最多的是访许由。尧知道许由很贤明就去拜访他。而许由呢也很绝到处躲着尧。有一次在躲的路途中许由碰到一个人,那人就说许由你躲什么呀,尧来拜访你又不是什么坏事,尧是个很贤明的王又不是个暴君,你躲他干嘛,许由的回答也很有意思,看得很远很深刻。许由讲,尧这个人轰轰烈烈地推行仁义,我怕尧将来要被天下人耻笑。哎,那这个说法就没人听得懂了,一个王推行仁义难道要被天下人耻笑吗?旁边的人就问他道理。

  许由讲尧以后的后世恐怕要有人吃人的事情发生。为什么呢,许由讲尧现在把他的希望寄托在贤人身上,许由自己也是个贤人啊,我看靠不住,这种想利用一个人的决断来管理天下的想法是危险的。尧只知道贤人的好处不知道贤人会有坏处;只知道重用贤人但他想过重用贤人后面的事情了吗。非常深刻的一个人,许由在这里其实是反对人治。推行仁义是你尧一个人在推行,你走了后怎么办,恐怕就靠不住了,恐怕就会人吃人了,百姓就会逃散了。你尧是很谦虚很了不起,找我许由,姑且我也认为自己是贤人,但我之所以是贤人,是因为我知道贤人的好处也知道贤人的坏处,不然我就称不上贤人了。你看,中国那么早就有这样一位人已注意到人治的坏处了。光靠一个人来推行仁义是不行的是有危害的。

  终于尧把许由给逮到了,许由躲来躲去没躲过被尧撞见了。尧见了许由后就讲了这么一段话,古文非常拗口,直接用白话来说,太阳出来了火把还不熄灭,在光照宇宙的太阳光下火把不就是多余的嘛。你看,尧把许由比作太阳把自己比作火把。大雨下过了我还去浇园子,这不是徒劳的嘛。那么也就是把许由比喻成沛然大雨把自己比喻成一勺一勺的水,作为天子我很惭愧,占据这个地位不合适,请允许我把天下托付给先生。如果您接了这个重任天下必然太平。这个尧也很有意思,随时都不想当这个王,随时都想把位子让掉。尧在记载当中他整天想着把位子让掉。而那时的贤人也很有意思,看着这个位子都躲着跑谁都不要。

  许由的回答是,别别别,你治理天下升平日久,既然天下已经治理的很好了你还要我来代替你去做一个现成的天子,不是陷我于很尴尬的境地嘛,天底下人不是会认为我许由很好名嘛,也不干。但尧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这种故事。当然最为中国传统所珍视最为我们炎黄子孙所称道的是尧选择了传贤不传子。尧在位70年,他到晚年已感觉到有必要来选择一个继位的人,他是有儿子的叫丹朱,都是红的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叫红红。丹朱,尧认为他凶顽不可用。对自己的儿子有很清楚的认识。因此就跟四方贤人商量谁可以来接替帝位。所有人都推荐舜。

  画外音:尧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在寻找合适接班人的问题上更是不敢马虎,尧决定传贤不传子,想把王位禅让给舜,可舜有没有能力接替尧呢?于是尧在将王位传于舜之前就对舜进行了一番严格地考察,那尧是如何考察舜的呢?

  尧也真厉害,先把自己两个闺女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嫁给了舜。姐妹两同时嫁给了舜,把舜变成了自己的女婿。通过自己的女儿来观察舜的德行。看看舜是不是能处理好家务,我想尧是很有深意的,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看你怎么处理,这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结果发现舜处理的非常好。姐妹两对舜都非常倾心,家庭非常和睦。尧又派舜去负责推行德教,就好像派舜去当今天的宣传部长,教育部长。用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去推广给人民,向人民做一种教化。结果发现人民都很乐意听从舜的教导。哎,尧觉得不错。

  不仅如此,尧一看干得不错嘛,就让舜再去总管百官处理政事,而百官又很服从舜的领导,政务无一荒废,井井有条毫不紊乱。尧还不仓促决定,又派舜去管理明堂。什么叫明堂,类似今天的国宾馆,也就是类似让他去当外交部长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或宾客,结果发现舜跟这些诸侯都处的很好而且这些宾客都非常敬重舜。最后尧还不放心,命令舜这个官暂时不当了,外交部长,教育部长,宣传部长都别当了,你给我一个人,不许带人,一个人到深山老林里去接受大自然的考验,实际上是派人跟着舜,不然出事怎么办,发现舜在暴风暴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在里面到哪去,路都走的很好,一点问题都没有。显示出非常强的抵抗灾难,独立生活的能力。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全面考察,尧对舜满意了,于是决定把位子禅让给舜。他在正月初一的时候,在太庙,当时的太庙不会像今天太庙这样辉煌了,没准就是个草棚子,一个礼仪的场所举行仪式,禅让仪式。就不是像后来想当然的继承或通过战争去争夺皇位,他是非常彬彬有礼的禅让,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舜。舜接替王的位子也就是天子的位子。

  画外音:现在人常常用尧天舜日来比喻太平盛世,用尧舜之治来作为后世德政的典范。同时尧舜二人也成为人们口碑载道的一代圣王。然而舜虽贵为圣王,但他却遭遇过常人无法承受的生活磨砺,甚至几次险些丧命。那舜到底经历过哪些磨难,又是如何化险为夷,历史上关于舜都留下了哪些动人的传说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