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二十一讲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画外音:在三字经通俗易懂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这里短短的12个字讲述了一个朝代六百年的盛衰兴亡,贤明的商汤成功讨伐了荒淫残暴的夏桀,建立了商朝,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殷商文化,然而历史却惊人的相似,五百多年后商朝出现了一个和夏桀一样的暴君纣王,商纣和夏桀都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又为什么说殷商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呢。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这是讲商朝的历史。商原来是夏朝国都东方的一个小国。商应该原来就是一个部落,叫商。汤是商灭夏后而成立的商朝的第一位君主,当然他不可能是商族的第一位首领,之前还有好多商族首领,但他是商朝的开国君主。

  汤,又称武汤,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商朝开国君主。在中国历史上汤的名字很多,中国历史就有一句话叫‘汤有七名’,恐怕还不止。商族的活动区域主要在今天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南部,这么一块地方就是商的活动区域。到了汤实际上已传了十几代了,他们的国都也是一直搬迁的,经过八次迁徙后商朝的国都才搬到今天的河南商丘,商丘这个地名就是因为它做过商朝的首都才得了这么一个名。

  商族这个部落在当时相当有地位,为什么呢?商族的祖先原来在尧的手下担任过负责教育教化的官员,它别的祖先呢,又曾经协助过大禹治水,所以这个部落在当时众多部落中拥有特殊地位。到了汤担任这个部落首领,担任商国的小国君时,商的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强大起来。一个国家强大当然有多方面原因,但就商的强大,我们后来首先就归结为汤的为人非常仁厚仁爱。文钟寄语:汤的宽厚仁爱为商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记》里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说明汤的为人非常宽厚仁爱。汤有一次外出游玩走到一个森林子里,看见一个人在那张网捉鸟,古代的鸟比今天多,今天张网也逮不到什么鸟,古人张网捕鸟,这时就听见那个人在那喃喃自语,自己跟那嘚啵嘚啵,嘚啵什么呢?不论天上来的啊,还是地上来的呀,还是四面八方来的鸟啊,都飞进我的网里来吧。像念咒一样。汤听不下去了,就对他说,哎,您太过分了,你这样不就网尽杀绝了吗,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就可以了,这就是成语网开一面的来源。汤就说,鸟啊,你们愿意往左的就往左吧,愿意往右的就往右吧,你们中那些不听我话的鸟就钻到网里来吧,这是汤在那里说的话,他当时是网开三面了,但这个故事后来慢慢就变成网开一面了。那这样的汤的仁爱,对鸟都那么仁爱,对人当然就不用讲了,汤的名声渐渐传播出去,所以就导致很多人来投奔他,投靠他。

  在古代一个小国或一个部落,人口多寡是非常重要的。商在汤的时候人口开始增多,势力开始壮大。

  画外音:作为一个小国的国君,汤非常仁爱宽厚,美好的名声让很多人来投奔商,然而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君王光靠仁爱是不够的,那汤还具有哪些卓越的的能力和胆识呢?

  汤还有个重要的特点,极其善于用人,擅长于在人群中识拔人才为他所用。这方面最有名的佳话就是汤识拔伊尹。汤曾好心把这个伊尹送给桀的,进贡给夏王,希望能协助夏王来治理国家,哪知夏桀把他赶跑了。这个伊尹本来身份极低,低到什么程度,他是随汤的妻子陪嫁过来的一个奴隶,那这么低的身份能干什么呢?汤就让他在厨房里做饭。而这个伊尹是个有才能的人,为了让汤知道有自己这么一个厨师的存在,怎么做呢?照理一个厨师天天把菜做得很美味,国王就一定知道你了吗?不会吧,国王最多说,哟,今儿的菜不错。也就完了。伊尹不这么干,今天把菜做得美味无比,明天就把同样的菜做得难吃无比,今天把这个菜做得奇淡无比,明天就做得咸的能打死卖盐的。

  汤就想不明白了,怎么回事你这个厨房,什么人啊没个准儿。那按照一般国王,我就把你拖出来砍了呗。再换一个,但汤非常宽厚,他不会随意杀人的,伊尹也吃透了汤这一点,所以汤就把这个厨师叫来问问,一叫来问,伊尹就以奴隶的身份得到了见国君和国君交流,向国君阐发自己韬略的机会,洋洋洒洒就打动了汤。

  汤一下子就把这个故意乱做饭的厨师提拔成了右相,提拔成自己的左膀右臂来帮助自己治理商。伊尹,名挚。商初名相,辅佐汤建立商朝。那么也正是在伊尹的策划和谋划下,商开始从长计议准备灭夏。夏桀当然不是个窝囊废,也注意到这个商不对,好像在动我的脑筋,想干我。

  桀担心汤的势力过于强大而威胁自己,就有一天招汤进都,下令叫汤到夏的国都来,这当然不能违抗了。汤明知有威胁但还是只能去了。去了以后果然就被桀给扣留了不让回去。桀也是很厉害的。这个时候又是伊尹在后方拼命的贿赂夏桀身边的官员,用各种手段让汤得以释放回到了自己的商国。

  这一下不就是放虎归山了吗,你夏朝也太腐败了,国王身边的人都受了贿赂,把国王的死对头给放了。这一下汤就在伊尹的辅佐下紧锣密鼓地开始行动了。伊尹确实了不起,这是一个谋略非常深沉的人,他不会盲动的,首先协助汤从剪除夏桀的羽翼入手。一方面扩展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不时看看夏桀有什么反应,有什么动作。

  画外音:在伊尹的大力协助下汤开始慢慢试探夏桀的态度,他们以正当的理由连续攻取了几个荒唐无道的部落,扩大了自己的地盘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接下,到了直接试探夏桀反应的时候了,伊尹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计策,汤又是怎么做的?而发展了一段时间后,非常昏聩的夏桀,好像因为把汤放回去了,也拿了人家的钱,收了人家的好处了,就没什么反应。

  这时汤就准备攻灭夏朝,又是伊尹非常厉害,劝他慢一慢,还是要看一看夏桀的反应,怎么看呢,不进贡了。因为原来夏朝是所有部落小国的宗主,每个小国家要进贡的,进贡是小国家的义务。伊尹说咱先不进贡了,看看夏朝的反应。汤就根据伊尹的谋划停止进贡,不给了。夏桀就下令九夷族。夷族就是不是中原的这些民族了,周围的这些民族进攻商国。哎,伊尹一看,这个九夷族还听从夏桀的命令,夏桀还有号召力啊,赶紧就叫汤道歉,写检讨,他很厉害的。汤赶紧恢复进贡,认错。哎呀,我是忘了,不是故意不进贡的。

  又这么等了一年他发现时机终于来了,因为原来听从夏桀指挥的九夷族也开始民怨沸腾,逐渐和夏朝离心离德。这时汤和伊尹才决心对夏朝大举进攻。夏毕竟已经家天下四百多年,以商一个小国想推翻夏的统治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所以汤和伊尹非常慎重,他们做了一件事,在当时不多见的,汤召集将士,由汤亲自领着将士誓师,我们今天发表誓师宣言,要去干什么要誓师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是有古籍记载的,《尚书》《汤誓》里有记载。汤说,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这个桀作恶多端,老天的旨意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汤就这么誓师的,接着汤宣布了非常明确的赏罚条例,有功怎么赏有过怎么罚。商汤借着上天的旨意来动员将士,再加上当时各国将士也恨不得这个桀早点灭亡,只不过没个领头的,一看有领头的了大家当然非常响应,作战非常勇猛。

  夏朝的军队和商国的军队就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边,打了一仗。桀得到消息后,他不是窝囊废啊,马上率军赶到鸣条。后来的讲法就相当于御驾亲征。两军交战,桀就登上旁边的小山顶观战。这个时候一场大雨从天而降,桀赶紧,他也是实在太腐朽了,淋不得雨,赶紧从山顶跑下山来躲雨。这一跑就跑出事来了,夏朝的这些军队本来就不愿为你夏桀卖命,一看你国王带头跑,他们也不知道他是躲雨,远远看过去你跑了嘛,一哄而散。

  夏桀只能仓皇逃到城内,商军紧追不舍,桀在国都都不敢久留,明摆着就要攻破嘛,就带着那个喜欢听撕布声音的妹喜和珍宝坐船渡江逃到了南巢,今安徽巢县附近,逃到那里去了,后来也逃不脱什么结果,汤派兵追上就把夏桀和妹喜抓住了,抓住了以后汤很宽厚,也不杀你,就让你带着你喜欢的妹喜流放在这里,安徽这个地方当时还是很荒芜的,桀和妹喜养尊处优惯了,都不会干活。所以一种说法就是在这里活活饿死的,还有一种说法桀是最后病死的。不管哪种说法夏朝这个家天下宣告了灭亡,就这样夏朝就被新兴的商朝取代了。历史上对于这次商伐夏的战争有一个专门名词。

  我们都知道,叫什么,革命。叫商汤革命。革命这个词最早就是用于这场战争,今天讲的革命这个词就从这来的,当然今天革命一词的意义跟当年商汤攻灭夏桀的革命不是一个意思。当时的意思是改革天命,原来的天命在夏朝,现在的天命在我商朝。革命,命,天命变了,当然不是今天的意思了。

  汤做部落首领大概做了17年,做商朝开国国君做了大概13年,也就是说在位30年,病故,商汤是病故的。病故以后根据史籍记载,不封不树,一看就是一个非常贤明的王。什么叫不封呢,埋好了以后不去起一个陵墓,上面的土叫封土,就是我不堆起来,就这样埋了就算了,浅葬。不树是什么呢,不在坟上种树,因为按中国的传统,一般坟上要种棵树的。不封不树。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后人没有人知道商汤葬在哪里的。

  画外音:革命胜利后商汤对待夏桀的态度再次表现了他的宽厚仁爱,而他对自己身后事的安排也让我们再次想起大禹的薄葬爱民。正因为有了汤这样一位圣明君王,才为商朝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以至于后来有了辉煌灿烂的殷商文化,那商朝又是怎么衰落的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