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二十四讲

  画外音:在上一集节目中,钱文忠教授已经为我们介绍了春秋五霸中的前两位,齐桓公,宋襄公,那么其他的三位霸主,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他们都有哪些精彩的人生经历,每个人的脾气禀性又是如何?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霸主的原因是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可能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但与他们有关的成语词汇却记忆犹新,比如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甚至于我们生活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寒食节清明节的由来也与五霸中晋文公的坎坷遭遇有关,那这两个节日的由来是什么,在晋文公身上都发生了什么故事?他又是怎样最终成为一位英明威武,为民拥戴的一代霸主呢?

  前面讲了春秋五霸的两霸,第三位是春秋时期晋国非常著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名重耳,说他是两个耳朵肯定没处考据,但他的耳朵一定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叫重耳。他的父亲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小儿子,所以重耳只能流亡国外,流亡国外多久呢?19年。

  在公元前的644年他听说齐桓公的相国管仲去世了,重耳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本事,他是晋国贵族,但在晋国他没有机会没有位子了。所以就跑到齐国去为齐国国君效劳,当然同时也希望能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这个人坎坷归坎坷,在他成为霸主之前你也看不出他有什么霸主的样子。他到了齐国后生活很安逸,所以也就不怎么打算再回到他的祖国晋国去当国君,好像不是个胸有大志的人。齐桓公送了他20匹马车,那他就那里觉得过得满舒服了,而且齐桓公还将自己的宗室之女,自己家里的一个女孩叫齐姜的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9年发生了一件事,当时重耳手下有两个辅佐他的人,躲在一棵桑树底下商量,商量什么?如何让重耳离开齐国回到晋国夺回国君之位。商量的时候没想到这棵桑树上有个人,谁呢?一个女奴,也不知道这个女奴为什么爬上了树。她就听见了树下两人的谈话。女奴就赶紧把她听到的事汇报给重耳的妻子齐姜,这个女奴当然是非常尊重她的女主人的,因为你老公要跑了,你这不就得守活寡嘛。哪知道齐姜不是一般的女性,她是嫁夫随夫的,我嫁给了你重耳那就是晋国的贵族。她倒认为自己的夫君不应躲在齐国享受,你要胸有大志,回晋国去嘛。所以齐姜非常了不起。

  当然也很残酷了,就把这个女奴当场给杀了,因为怕这个女奴到处去说,把她夫君的手下的谋划给泄露了,齐姜也劝告重耳说你赶快走,想办法离开齐国。重耳什么反应,不肯。他说我不走,我在这过得很爽,不走。他手下的人也没办法,自己主公不争气啊,就把他给灌醉了,灌醉了后把重耳抬到马车上,赶起马车往回跑,这其实是为你重耳好啊,重耳醒过来干了什么呢,大怒,怒到什么地步,抓起一把长矛追着他的手下到处刺,要把他们杀了,气坏了,因为他醒过后发现自己已经离开齐国了。

  画外音:晋文公重耳最初还是以贵族公子的身份自居,心安理得地接受齐国的礼遇,乐不思蜀,安于现状,但是在妻子和大臣们的努力之下晋文公离开了齐国,他们先是到了曹国,那曹国国君对他会是什么态度呢?

  这个曹国国君听说重耳有异相,按照中国的传统,大人物跟一般人长得都不大一样,看中国的正史里讲开国帝王一般都有一些大人相,大人物的相貌。最主要有两条,说起来也挺可笑,一个叫双耳垂肩,这是猪相,只有猪的耳朵才搭在肩上;另一个叫双手过膝,手很长,过膝盖,这是猴相。重耳也有异相,他的肋骨居然是连成一片的,也就是不跟正常人一样是一根一根的,他是一片,一块板。

  那么曹国国君听说重耳有这个相,曹国国君也是满无聊满三八的,想去看看到底是不是连成一片的。怎么办呢,也没法看啊。就在重耳洗澡时偷窥他的裸体,嗯,真是一排啊。重耳很不爽,大怒,其实你让人看看就看看呗,也没什么嘛,但重耳很不高兴,曹国国君对他还是有恩的,收留了他嘛,但他还是对曹国国君很反感。

  画外音:曹国国君的行为让重耳感到无比羞辱,同时也让重耳尝到了寄人篱下的辛酸。重耳毅然决然地离开曹国继续流亡生涯,后来他到了楚国。当时的楚成王虽然也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但是却问重耳准备将来如何报答楚国,那重耳会怎么回答呢?

  怎么回答,在这个当口重耳又显现出他的本色。所以历史人物很复杂,你不能从一件事上去论断他,得综合判断。重耳怎么讲,谢谢您款待我,我将来一定会报答楚国,怎么报答呢,如果将来有一天晋国和楚国开战的话,我会命令我的军队退避三舍,后退90里,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由来。今天讲这个成语什么意思,我让你一步海阔天空,惹不起躲得起,退你一点,但在当时这句话是有点软中带硬有点杀气的。

  那时重耳还根本不是晋国国君,他接受楚成王的款待,但他已意识到将来有一天如果夺回晋国国君之位,我会跟你楚国开战的(此时楚国那是很强大啊),但是你款待过我,行,我让你三舍,如果打仗时我先命令我的军队后撤90里,让你90里,我就报答你了,接下来咱们该怎么着怎么着,这就叫退避三舍。你看这种性格,在落难时依然有很深沉的谋略。

  当时楚王身边有个大夫就建议楚成王马上把重耳杀了。为什么,这个人将来是楚国的大患。当时楚成王大概是看走了眼,没有动手,让重耳又走了。而公元前的633年退避三舍的预言终于变为现实。当时宋国的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发兵救宋,亲自率军,他真的下令军队先退90里,然后在城濮(今山东的一个地方)大败楚军,这就是晋文公。

  画外音:重耳经历了19年的流亡生活,颠沛流离,寄人篱下,背井离乡,这种近乎逃难的生活也让这个贵族公子得到了锻炼,坚定了复国图霸的决心,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当上了国君,并且最终称霸天下,我国民间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就与晋文公重耳有关,那这两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

  寒食节和清明节和晋文公有关,那就是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是重耳手下一个臣子,重耳逃出了卫国,因为那时重耳还在流亡生涯,比较苦,到处在逃嘛,已经沦落到连饭都没的吃的地步,只好吃野菜充饥,重耳是个公子哥啊,那里咽得下野菜,吃不下,这时他手下有个叫介子推的人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一碗热汤奉献给重耳,并且骗他说是麻雀汤。重耳吃了后,哎呀,味道好,味道好,这麻雀汤很好喝。

  一路上重耳当然是坐车了,而这个介子推就一瘸一拐的被重耳发现了,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件事情,重耳大受感动并且承诺,将来自己当了国君后一定重重的报答介子推。后来他果然当上了国君,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一霸晋文公。当年跟他一起逃难的人都受到了封赏,但是偏偏忘了介子推,他忘了,没有封赏介子推。而介子推这个人真的是个君子,他认为也无所谓,就算当年我不割腿上的肉给主公吃,主公也饿不死,也会当上国君的,所以介子推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躲到了山里,就算了,你不封赏我我也不要了。

  而当时有很多人就为介子推鸣不平,写了诗歌到处传唱来讥讽晋文公,你这是忘恩负义嘛。这些诗歌很快流传开来,当然最终也传进晋文公的耳朵里,晋文公一下想起来了,觉得自己真是不对,真的是错了,所以就亲自带着大臣到介子推躲的那座山绵山去请介子推出山,当时介子推已经心灰意冷,拒绝出山。但是情况是复杂的,重耳手下有很多大夫很多臣子,里面有几位臣子就非常嫉妒介子推,一看国君对介子推那么尊重很吃醋,就出了一个很阴险的主意,什么主意呢,说国君,介子推不是不愿出山吗,但是介子推是个孝子啊,他带着老母亲呐,放把火,烧山,那介子推为了保护母亲,也一定要带着母亲下山嘛,这不就行了嘛。放火的时候只三面放就行了,留出一面不放,又烧不坏他,还有一面他肯定能逃出来。

  晋文公想这倒不失是个好办法,你们去办吧。哪知这几个人四面放火,活活把介子推烧死了,晋文公带着属下到山上时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树,活活地已经被烧死了。晋文公非常地悲痛,就下令介子推被烧死那天不许点火不许煮饭,只能寒食,吃冷的,所以叫寒食节。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不仅如此,第二年寒食节晋文公非常想念介子推,身着素服又到了这个山上,表示一种哀悼之意,到这棵柳树下去祭奠介子推。晋文公突然发现这棵柳树居然活了。没有被烧死,所以晋文公就下令把这棵柳树封为清明柳,于是我们后来又有了清明节。这两个节日就跟这个有关,跟晋文公相关。前面说过春秋五霸是一个串一个的,彼此都有关联,第四位霸主晋文公的岳父是秦穆公。

  画外音:秦穆公能成为五霸之一有个最大特点,那就是招贤纳士任人唯贤,对人才总是倍加爱惜,那秦穆公是怎样求贤若渴,历史上又流传着哪些秦穆公求贤的故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