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十三讲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画外音:《礼记》和《诗经》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也许很多人没有读过这两部书,但书中的许多成语和词汇,却被我们经常地使用着,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就是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真的是这样吗?是谁整理编订了这部《诗经》?《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分类的?而《诗经》中的诗歌,不仅语言凝练优美,而且记载了周朝诸侯国所发生的许多故事。那么钱文忠教授所讲的《新台》和《二了乘舟》这两首诗是如何对卫宣公荒淫无耻行为进行嘲讽的?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十三集。

  《三字经》接下来就讲到: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礼记》实际上是研究仪礼的,汉代人撰写的文献。而在汉代的这些研究仪礼的学者当中,有两位最有名,一个叫戴德,一个叫戴圣,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三字经》讲的大小戴。为什么叫大小戴呢?因为前面的戴德是叔叔,后面的戴圣是侄子,这两个是叔侄两人。那么当然有辈分的问题,所以叫大小戴。

  大戴注的叫《大戴礼记》,小戴注的叫《小戴礼记》。《大戴礼记》在当时就出现了一些散乱,也混进了并不是大戴的学说,所以《大戴礼记》慢慢地我们也不怎么用它,我们用的是《小戴礼记》。所以我们今天讲的《礼记》实际上是《小戴礼记》。

  《小戴礼记》全书接近10万字,如果我们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小戴礼记》的话,该用什么字呢?杂。它的内容除了解释当时大部分的仪礼,大部分的规矩以外,它还有好多篇章是独立的,一抽出来就是一部书。我们曾经讲过的《大学》《中庸》就是从《礼记》里抽出来的,就是一抽出来它就是完整的。咱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咱们今天使用的成语当中就有很多很多很多就是出自于这部《礼记》的。

  比如:苛政猛于虎,瑕不掩瑜,放之四海而皆准,至死不变,诚以正心,还有孙中山先生多次题写的,今天依然有好多重要人物一再题写和强调的:天下为公。有的时候我们碰到一个人,怎么谈都谈不拢,我看到他都烦叫:格格不入。格格不入发展到极点,我实在看到你烦,大家处不下去了,弄到最后:不共戴天,没有办法生活在同义片天空下了。这些成语,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下去,所以实际上《礼记》里边的好多观念,好多思想,已经通过我们习以为常,挂在嘴边的这些成语,深深地进入到我们的传统思维当中,深深地进入到我们的行为准则当中。

  接着《礼记》,《三字经》开始讲一部非常有趣的经,一部充满了浪漫色彩,充满了文学色彩的经典,那当然,就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曰国风,曰雅颂。

  画外音:《诗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部经典,那么是谁整理编订了这部《诗经》,《诗经》又为什么会在儒家经典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那么风是什么意思,雅和颂又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是经过孔子整理、编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删改过的。那么《三字经》讲的曰国风,什么叫国风,国风是《诗经》的一个类别的名称。《诗经》里面有一类诗歌叫国风,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换句话说国风就是当时各个诸侯国的民歌。我们知道周朝的疆域已经很辽阔了,非常大了,而且底下是好多诸侯国。这个诸侯国都是独立行政的,半独立行政的。我只不过拥戴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但是我自己一个国家,我一个诸侯国,我底下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官员。那么周天子怎么来掌握底下每个国家的情况呢?每个诸侯国具体发生了什么,周天子怎么能知道呢?当时又没有传真,又没有网络,没有什么信息交流的手段。也不知道谁想出这么一个制度,叫什么?采风。

  当时的采风是一种严格的制度,周天子专门设立了官员,摇着铃铛到各地去走,搜集民歌,这就叫采风。同时每个诸侯国呢,也有责任要把自己国内的某些诗歌定期采集,汇报给周天子。这一部分就是两回事了,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君会把民间挤兑我的、嘲笑我的诗歌我汇报给天子。但是,国风就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汇报到周天子那里,周天子专门有官管着,乐官。所以这些国风,这些民间的诗歌既可能供周天子掌握天下大事,了解各个诸侯国的民生实际情况,同时呢,又可以配上乐,变成歌词,成为一个音乐作品,一举两得。所谓的风,就是这个意思,《诗经》里边。

  画外音:国风就是周朝各个诸侯国的民歌,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也记载了当时各诸侯国发生的许多事件。那么雅和颂是什么意思?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着什么重要的影响呢?

  雅和颂也是《诗经》的类别和分类,雅一共有105首诗歌。雅里面还分成两种,一个叫大雅,一个叫小雅,那么大雅和小雅有什么区别呢?大雅是诸侯觐见周天子所进献上的诗歌,所进献上的歌词叫大雅。那么既然各个诸侯觐见了周天子,周天子照例要赐宴赏宴,和来朝见的诸侯宴会一番。在宴会的场合所奏响的这些乐歌,所奏响的这些歌词就叫小雅。所以大小雅是有区别的。

  那么颂是什么呢?这个大家一想就容易想到,颂主要是在宗庙祭祀的时候对祖先,对各种神灵的一种颂歌,一共有40篇。因为《诗经》的内容太丰富,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广,所以你通过学习诗歌,你可以积累自己的学识,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使自己成为一个肚子里有“货”的人,这个很容易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带给人们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人各方面的修养。

  在《论语》里面记载,孔子和自己的儿子孔鲤有一段对话。孔子非常关心他自己的儿子,你忙忙叨叨的,你是不是已经学《诗经》了?你学过诗没有啊?他的儿子回答孔子:还没有学。孔子的回答是什么呢?语重心长的六个字:不学诗,无以言。你不学诗,你凭什么说话呢?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呢?你怎么能说出非常漂亮的话,你怎么能说出非常优雅的话,不学诗怎么行呢?

  画外音:孔子认为,一个人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这句话是不是仅仅针对古时候的读书人而言的。因为我们现代人很多人都没有学过《诗经》,但是我们也可以讲出非常优雅的语言,也会写出漂亮的文章,这些难道与《诗经》有什么关系吗?

  恐怕还真是,我来给大家举例子。如果我们要表达一种祝福的意思。比如我们要祝老人家健康长寿,一般说什么啊?寿比南山。如果你有朋友要搬家,恭贺,乔迁之喜。如果你要恭喜你的朋友或者你的亲属他们要结婚,有婚礼了,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新婚燕尔,天作之合,携手同行,白头到老。比如你担忧了,我这件事情想来想去,我想不明白:忧心忡忡,辗转反侧,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无所适从。有好多我们挂在嘴边的话,遇到什么事情没办法了,先躲一躲吧:逃之夭夭。鸠占鹊巢、赳赳武夫、肤如凝脂,皮肤非常好。信誓旦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人言可畏、衣冠楚楚、不可救药、同仇敌忾、投桃报李、进退维谷,这一串话,都是。你是没读过《诗经》,可能我们都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读过《诗经》,但是你脑子里就有《诗经》,你的文化血液当中就有《诗经》。《诗经》是一种文化基因在我们身上,你可能不意识

  《诗经》毫无疑问,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好多诗歌反映了这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五六百年间许多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

  号四诗,当讽咏。

  画外音:《诗经》分别有国风、大雅、小雅和颂四个类型,所以《三字经》中说号四诗当讽涌,而讽涌的意思,就是对在《诗经》中记载下来的事件,是有评判的。有嘲讽,有颂咏,我们通过两首国风就能看到老百姓是如何评价发生在卫国的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的。这是两首什么样的诗呢?

  第一首是什么呢?叫新台,这个诗不长。“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这诗歌的意思就是说:河边造起了一座新的楼台,河水在下面缓缓地流淌,美丽的女孩子啊,说你设了一个渔网吧,你的目的是什么啊,为了打鱼啊。“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谁知道这么美丽的一个女孩子居然逮了一只癞蛤蟆,戚施是癞蛤蟆的意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东周时代的卫国有一个公子哥,他的名字叫晋,公子晋。这个人为人非常地淫纵不检,修养很差,很坏的一个人。坏到什么地步呢?他在还没有继位的时候,还是一个储君的时候,就和父亲的一个妾叫夷姜私通。私通了以后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叫伋。这个公子晋一看这事儿不对,自己的爸爸还是卫庄公嘛,还在位子上,所以他就把这个儿子藏到了民间,偷偷地给养起来。那么卫庄公过世,卫国宫廷里大乱了,经过非常残酷复杂的宫廷斗争,公子晋在公元前718年成为了卫宣公,他自己当了国君了。

  卫宣公一继位,马上就冷落自己的原配夫人叫邢妃,他本来自己也是有夫人的。就公然宠信自己的庶母夷姜,因为他的爸爸已经死了,驾崩了,他就干脆跟这个庶母公开地出入各种场合。而且呢,把他们私养在民间那个伋给劫回来了,立为嗣子。就准备把自己的国君之位传给这个儿子。接回来的时候,这个伋也叫太子伋,因为那个时候马上要当国君,他是被立为嗣子的,已经16岁了,在古人来讲16岁就可以到了婚娶的年龄。就打算去聘娶齐僖公的长女,齐国,比较大的一个国家,齐国国君的一个长女。

  这个卫宣公那个时候已经是国君了,还不改这个淫纵不检的坏毛病。他听说齐僖公的长女很漂亮,他也不顾这个是给自己的儿子聘娶的,他不顾。他开始只想看看,说齐僖公的长女有多漂亮,但是没有机会,因为不会轮到你先看嘛。所以他就动了一个坏脑筋,就派太子伋出使宋国。派这个储君,你出使吧,代表我。这个老头就赶紧在淇河边上造了一个高台就叫新台。他造了一个台以后,装饰得非常华丽。太子伋不是被他支到宋国去出使了吗,于是这个卫宣公就自己到新台去迎接远道迎过来的齐僖公的长女。

  这个卫宣公一看到这个齐国的长女亭亭玉立,貌若天仙,他本来就好色嘛。他在当储君的时候就很好色,跟自己庶母私通。一看,干脆就直接把这个齐僖公的长女又娶成了自己的一个夫人或者一个妾室。那么齐国是以姜为姓的,所以这个齐女叫宣姜。宣姜来到卫国,原来说好的是嫁给公子的嘛,嫁给太子伋的,也知道太子伋16岁,跟自己年龄相当。没想到自己嫁给了自己的公公,而且公公的样子就是一个癞蛤蟆样,又老又丑,大失所望,但是她也没办法。周围的老百姓基本上刚开始应该是卫国的老百姓看不惯,卫宣公怎么做这种事情,就编了一首民间诗歌叫《新台》。

  在《新台》后面跟着一首诗,叫《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就这么八句,没头没脑八句,翻译成现代白话,一点都不难,就说两个公子,两个人。二子,比较有地位的人称子了,所以孔子、老子、庄子,不是谁都可以称子的。不是儿子就可以称子的,子是一种尊称。两个比较有地位的年轻人乘船远行,水里飘漾着他们的倒影,我思念你们,心中忧愁而牵挂,翻来覆去就是这个意思。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