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药师经行法 第十讲

  药师经行法 第十讲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觉得说理论很好说,这语言都能够表达得很清楚。可是在佛法中,我们就发现语言很笨拙,那好多状况都没有办法讲清楚,就像讲「入三昧」这个问题,怎麼讲都讲不清楚,每次讲完了,都还有一堆还没讲﹗因為那语言没有办法把它充分的表达出来,所以很多人在听经的时候,他只听一部分,因為他用的还是读书的那种心态在读。那就不行了。

  我们说,刚才讲「入三昧」,讲前半段没有办法讲后半段,讲后半段不知道前半段。因為有些东西不能够一小部分谈,而必须大部分谈。所以我们在谈到这边,会忽略了那边。那麼当讲全方位的时候,你又忽略了微观的部分。所以要怎麼样两方面都兼顾呢﹖你要把一个东西真的讲清楚还不容易,像「入三昧」的东西,三昧境界是什麼﹖入三昧了,就有三昧境界啊。就是把你真实生命的领域,完全呈现出来。那就你进去才知道,你没进去,我现在讲给你听,你也听不懂。像佛经讲的,它放光啊﹗刚才讲的,他要成佛,到了后面那个阶段,师子奋迅三昧当中,他看到眾生的苦难。你看,他从肉髻放光,那什麼意思﹖那我们要从那裡放光﹖你那裡都不放光﹗对不对﹖那怎麼办呢﹖那没办法跟你讲啊﹗而他到了那个时候,看到眾生苦,他不是在定中看到眾生苦,也不是在菩提树下打坐的时候看到眾生苦,而是他在生活中已经感受到眾生的苦。因此在他要成佛的那个剎那中,他在这个地方產生一种相应。在那个三昧裡头,那个境界浮现。

  那麼他的「本愿力故」,以本愿力故,不是他的作意的,是本愿力故,就是生命因素的本能,它已起作用﹗「肉髻放光」,那你说怎麼弄﹖你要想学吗﹖这你学不来﹗这不是你能学的。所以我们说,你在这个训练的过程裡,它有一个东西,就是舌根断,舌的后韧带会断。断了以后,舌会穿过大脑,你怎麼想你也想不通﹗舌怎麼穿过大脑呢﹖那不会脑震盪吗﹖不会。舌头穿过大脑,会到达这蝶骨,这个外面的裡面的一层骨。那一层骨,它一触碰的时候,那个叫“甘露灌顶”,甘露从那裡流落出来。

  什麼叫“甘露”﹖没有人定义,对不对﹖你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只有本人到达这裡以后的人知道。那甘露对你来讲是毫无意义的。他没办法跟你讲。你假如勉强要用知识来说,只能够说蝶骨一触碰的时候,它的内分泌会自动调整,达到人体裡头最完美的阶段那种状态。那一种内分泌叫HORMONE,就叫作甘露。但是你还是不懂啊﹗我跟各位讲,这个蝶骨是什麼状况啊﹖你不知道,那个解剖学上面也有,很多人那骨头上面也有,我相信,反正死人骨头翻一翻你都可以看得到。但是你不知道它有多奇妙﹗

  今年09年,我应该是07年吧,我到杨泉(山西中部的一个城市)去,那裡有一个很古老的寺院,那个寺院裡拥有应该是六万颗(舍利),他不敢说,因為佛陀总共有八万四千颗舍利而已,他那裡头就有五万多颗的佛舍利,这个有没有可能﹖都是不可能的事,对不对﹖就像舌要穿过大脑一样,不可能的事。佛陀在记载中,也不过八万四千颗舍利,这裡本地,在一个比这儿还小的罐子裡,就有五、六万颗。那当时,它还有一个,就是守护他最后死亡火化的一个法师的灵骨,就是头盖骨这一块,那管理员在看,那他那个管理员,它是摄影机好多监视的,你一颗也别想偷走。那管理员那块骨头已经不知翻过多少遍,我去拿起来看,是白的,让大家看看,然后拿回来,那个负责管理的接待我,「噢,法师你再看一下。」我一看,我说:「你没有看到什麼吗﹖」「没有,就只有一块白骨啊﹗」白骨外面这一层是滑的,骨头嘛,裡面这一层,你知道吗﹖是个有一点骨头内部的那种状况,他说:「你有看到什麼吗﹖」我再给他看一下,他说:「没有啊,白白的。」白白的嘛,我说:「这裡有一朵莲花。」那莲花的形式出现了。我一讲莲花的时候,突然间那朵莲花就从白骨上面,一直显现出来。我说:「你们都看到了吧﹗」那一下子,十几部照相机全照。 那是一个白骨,在那裡死亡已经有一千多年,一直是雪白的状态,就在那剎那间,它逐渐返回这种浅咖啡色,而且那个莲花纹变成深咖啡色,很明显的浮在那裡。我说:「这是早就存在的,还是现在才有的﹖」台湾人在那边说,「都是你﹗」都是你,你来它才变出来,你不来,我们都是雪白的。那它是本来就有的,还是现在显现的﹖跟各位讲,不可思议的事太多了﹗你可能它是一块白骨,你怎麼知道白骨会有这种东西,是不可思议。生命这种东西不是你想像的,当你入三昧以后,它所显现的已经不是你语言所能表达的,绝对不是你语言能表达的,你怎麼讲它﹖不可思议的那麼多啊﹗八万四千颗舍利当中,那个一个塔下面,就收了五、六万颗,而在那边睡了一千多年,这怎麼搞的﹖而那块骨头怎麼会这样﹖你蝶骨也没什麼,这蝶骨,就是这一块,就在这一块裡头,一千年前裡面画一朵莲花,不是,是他修行中的成就,只是我去,我是不敢跟他讲说「那傢伙,可能是前辈子的我﹗」对不对﹖修不好,才关在那裡,关在五指山,压在宝塔下,现在重见光明才跑出来,你不知道啊﹗

  不可思议的事太多了,你大脑没办法,大脑在读书是可以,大脑用来读经是不够用的,因為它好多东西没有办法表达,你说「蝶骨,舌穿脑碰到,然后甘露灌顶」,你把蝶骨翻开来看,也不过普通头骨而已。那你那有什麼甘露,对不对﹖你没什麼嘛,但是它就会產生不可思议的现象。所以你以為搞一张这种画,这不知道是那一个那个傢伙画的,画出那麼多头来。那这样拜有什麼效果,我看看,也没什麼效果。但我跟你讲,我就跟他讲,我说:「我要去经济部,你给我弄一个位子坐,不然我不管﹗」经济部的工作就来了,没有為什麼,就不可思议。它很平常,你用火烧绝对烧掉,没有什麼神奇,不会因為它保祐我,我放火烧它就烧不掉。从物理现象上看,它是没有什麼了不起,从物理现象上看,它跟一般的是完全一样。可是它就有不可思议的那一面,它那一面不是在这物理现象上面,是那个不可思议的,是在你生命的那一面。所以那个不可思议的,是对人的那个心,你知道吗﹖它不是看你这裡供品用多少,你用黄金我用钻石,看你感应大还是我感应大。我跟你讲,他看黄金、白银、钻石根石头一样,这个时候就叫平等平等。但是你的心呢﹖那就不是平等的问题了,他就在那个地方跟你相应。所以他為什麼会在这个地方跟你相应,是因為他在三昧中,他不是在三界中。

  我们现在是在三界中,所以我跟各位讲那缘起法界,缘起法界是菩萨的愿力跟眾生的业力相应。你现在是眾生嘛,对不对﹖所以你有业力吧﹗你愈有业力,你有所求吧﹗你在求什麼﹖求跟菩萨的愿力相应,那你就要经常去敲门了﹗而这些大菩萨,这些十方三世一切佛,他是恆在定中,永远都是在三昧中,那你的愿力要能发起来去跟他相应,你的业力,你要转它,你一定有愿,你的愿力要和他的愿力相应。我们的愿力怎麼发都不会大,你知道吗﹖就像你那个电池,就那麼小,电力顶多是这个样子,万一触电了,「唔、唔‥」,一下子就过了。可是你要知道,诸佛菩萨的电力,是核能发电厂,它是无限大的,你只要能把它接上去,偷一点电嘛,那你就不是「唔、唔‥」这样子而已,那你生命就改造了,你就翻身了。所以我们不把自己当电池,我们都把自己当电灯泡,我只要去跟佛的电源接上去,那个电就用不完了。所以以我们的业力来跟佛菩萨的愿力相应,这个佛菩萨他一定起作用,為什麼﹖因為他在缘起法界裡,佛法不可思议在这裡。

  我举这个例子是让你看看不可思议,这是我亲身经歷的,所以有时候想想自己,说凡夫是凡夫,有些经验不仔细思考,不知道这些还都是奇跡啊﹗真的是奇跡啊﹗你看,那骨头就在那裡,他们那个地方县政府还特别為这个给我写了一篇文章,大事宣传,「台湾高僧,大华严寺方丈,海云继梦法师」,吹牛吹一番。那吹牛是他的事,不过我们自己要知道,我们一生的经歷有很多实在也不可思议,你要懂得,佛法就是讲这个,而这个很难做到。我们再往下看。

  「佛告曼殊室利」曼殊室利讲完以后,佛陀就应声了。他说「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对,对,就如你所说的。

  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著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乐歌讚,右遶佛像。復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若復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於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眾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羆、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佈;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我们再看这个部分。这个地方接著在跟曼殊室利说,有人要供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那麼「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这个「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意思我们的定义很清楚。供养就是培养这个生命因素的善根。假如你要想培养你自己有关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生命因素,这种善根的话,那你要怎麼做﹖他是针对像法时期的眾生来讲。像法时期,你对於外在的东西,一定要具备信心。假如不具备信心是不行的,我们现在很多知识分子,只想从哲学和学理上来弄清楚就好,那麼对於佛教的仪式不愿遵从。告诉你,无有是处,这辈子马马虎虎,因為你有这种理性。下辈子有两种结果,一种叫「狂」。「狂」,知道吗﹖狂的话,就叫神经病了,因為他自己不能控制。第二个叫「痴」,应该叫「憨」。台湾话叫“呆”,因為你没有智慧,你才会以自己的想法,要来解读佛法,尤其对像法这种东西。像法,它除佛像以外,它有很多仪轨。所以说修学密法。密法这个东西,在唐朝时代,正是像法时期,它也是在唐朝兴起的。但是唐朝最早期,就是武则天那个时代,贤首国师的时代,他她就认為密法这个东西,叫“旁门左道”,它不是正法,但是它可用,它不是不可用。所以当天灾人祸的时候,他她為了平息、要降服,它可以用,他用绝对有效。那你要证得空性,你不证空性,没有用,因為你只有仪轨,而这些人都是大成就者。

  今天我们不一样。我们在因地。因地,尤其你到末法时代,不是在像法时代,那你只有恭敬受持。所以你不能够说「我用理性」,你那理性没用,你那个理性叫「桀傲」。我跟你讲,你可能不信,我那有桀傲﹖我有桀傲的话,才不会坐在这裡听呢﹗我既然来听,我当然是诚心的,可是你的大脑裡头,你就是不信﹗甚至叫你拜,你也是勉强拜一拜,拜完以后,「你有看到了噢﹗师父骂我,你要作证,说我有拜你啊﹗」不是,因為这些仪轨,整个过程是你一定要做的。所以他说,你想培养这个生命因素,让它能够兑现出来的话,那你对整个仪轨你要做,因為它是一个啟发、诱发嘛,把你内在的东西诱发出来嘛,因為你坎在裡面,你自己拉不动,而我们现在也很难照得到古代人。

  我想很多人学那个準提法,準提法是用镜坛,它用一面镜子,把你裡面的生命因素照出来。你现在镜子怎麼照啊﹖还是照在鼻子眼睛,你看怎麼能照到準提菩萨,你根本照不到,你只能照你自己的五官,為什麼﹖因為你没有办法穿透。但是古代他可以,这个可以,不是你想当然尔的可以。因為他有信心,我们现在就是缺乏这个信心。那不要紧,你想办法诱导,你带著疑情,你总有一天,只要你带著疑情去摸索,总有一天你会找到。

  我们以前也跟各位讲过,我们在中壢的时候,有一个同修,这个同修有点智障,读书读到小学二、三年级就没有读了,因為读不下去。而这种人既然是智障,智障通常不会生病,顶多是感冒而已。因為他不用大脑,不用大脑的人不会生病,你放心,不用大脑的就不会生病。所以所有的病都来自於你的大脑,你放心,百分之百。这个孩子,那时他已经四十几了,就来到道场,叫他住裡面,他也很乖,住裡面,住一住总会跑掉两天。跑掉两天做什麼﹖去偷吃鸡腿。因為跑出去,人家台湾不是有盐酥鸭那些,他想要吃什麼,他就站在那边一直跟人家看,那个卖的,熟了以后,「拿去了﹗」他啃完了,假如啃得还不够,换一摊,一直在那边看,人家「拿去了﹗」吃饱了他就回来了。

  好了,他就坐在那裡没事,我给他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每两天浇一次水,因為那个像我们这个有园地嘛,两天浇一次水,那有空的时候,你要抄华严经。他抄经都只有一边,那绳子的绳字,大概只有“糸”旁,另外一边就不见了。城墙的城字,大概只有成功的“成”,“土”字边也不见了。那无所谓,他就写,写了很多,我看写得那麼快,我说不行,纸张反过来还要写,一张纸两边都要写,他就这样子,所以印了很多格子,他要有格子的他就写。

  像前两天在下大雨,他也穿雨衣在那边浇水,隔壁的跟他讲「你在干什麼﹖」「师父叫我两天要浇水,昨天没浇,今天要浇」,就是这样子,这种憨仔的人,他到最后一天,他坐在马桶上往生,他的家人不知道,我们已经离开了那个地方,他又回家去住,坐在马桶上,大概过了两天才被发现,还没冲掉,这个人还很不错,他预知时至。人要走之前,肛门会打开嘛,他乾脆撇到马桶裡,给家人一点麻烦都没有,好死吧﹗说他他没修行吗﹖他比谁修得都好﹗我们现在想一想,你能不能坐在马桶上往生,我看你拿不住,但这种人可以啊﹗完全依教奉行,两天浇一次水就两天浇一次水,你说他犯戒吗﹖他没犯戒,他只是憨而已。

  他只要经过人家书店,书店门前过年前常常摆著黄历,黄历上面都印有观世音菩萨,只要他走过,那裡就会少一叠,而我们道场就会多一叠。最初我不知道,「你那那裡来的﹖」「嘿、嘿……」「谁给你的﹖」我们通常都这样问,惯性就是这样问。你怎麼知道他偷来的﹗后来我觉得不对,怎麼每年他都把这拿回来,是那个善心人士,后来他嫂嫂说:「不是了,他去偷来的﹗」我说:「他怎麼偷的﹖」他就那习惯,他只要看到有佛像的,他都以為是免费的,都把人家要回来,因為佛像都是免费的。那他很高兴,免费他都要回来了。他是盗吗﹖盗是我们的定义,对他来讲,他没有盗,他就认為佛像都是免费的、结缘的嘛﹗而他没有统统拿,他只拿一部分。所以很多都不是你意识形态所能处理的。所以你要懂得要诱发你的生命因素,决非你的大脑想像所能做到。

  我们在入定过程裡,就看到这种情况。我跟大家说「放鬆,放鬆就进去了﹗」他说:「我很认真放鬆,怎麼放不鬆﹖」我说:「那好了,你不要认真。」你要放鬆就不要认真,他就很认真的要放鬆,那认真怎麼放鬆呢﹖这大脑的想法是刚好相反的。所以这个都是你自己要去摸索,我要应该怎麼做才好﹖这生命的东西是摸索出来的,就是你要带著疑情去摸索,然后遇到困难,解决它,那就对了。那解决没答案,没答案就进步了。

  进步的问题,不是像你这样打弹子,到底是拿到口香糖一块,或拿到奖金一百块,它不是那个差别,只有你在摸索以后,去解决困难。只要你在摸索,你就在修行,你就在进步。当你解决困难的时候,不管有没有答案,你都已经进了一大步,可是你大脑始终没有东西啊,没有东西啊,就像你要到一个地方走路,一直走一直走,你每走一步就往前走了嘛,到该转弯的地方,你转弯就对了。那你说你还要得到什麼﹖生命成长就是这个样子啊﹗不是得到什麼不得到什麼。在大脑裡就一定要得到什麼嘛,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所以知识分子所犯的毛病,就是「我要什麼…,我要什麼…」拿了一堆都没用啊﹗就像我们去旅行一样,你在要回来那几站再买东西就好了。你第一站就开始买,你扛了一堆东西,回到家裡都坏掉了,就是收集国家垃圾箱。。用大脑容易犯错,是这样子的。

  那麼它的这个仪轨怎麼样﹖我就不详细的讲了。那这裡有提到「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那这个就是讲七天七夜了,这没问题,这个叫打「药师七」。药师七前后要九天,所以一般就改為十天。

  药师十天,第一天报到,第二天讲解,然后第三天开始七天,从第二天晚上那个地方开始算起,到了第九天晚上,再来就是第十天了,第十天早上才解七。是这样的。那从第二天开始就训练你八分斋戒。那第二天的八分斋戒那就是第一天了,晚上受不了还给你一点类似蜜水,给你喝,第二天(也就是第三天)开始就不给蜜水喝了,顶多喝开水,就这样子。那你一路经过。

  这八分斋戒的意思,有两个定义:第一个是过午不食。就是早餐、午餐两餐。第二个是日中一食。严格要修行,是日中一食,而且不能吃饱,顶多吃到八分饱,一般讲是七分饱,不能够饿了一整天,拼命吃,然后一个肚子像彆了一个篮球一样,这个不行。它只能七分饱。

  「食清净食」这个就很多人定义。清净食,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多纤维质。纤维质以外的东西,比率上要少,包括蛋白质的、脂肪的、淀粉质的比率要少,就是纤维质要多,它多到什麼程度呢﹖很简单,古代的一个状况,就是你口裡头在咬吃的东西,不能整口都是豆腐,知道吗﹖就是你在吃的裡面,要你的纤维质能够包容涵盖所有的淀粉,换句话说,你吃饭,就不能一口一口都是白饭,裡面要加有蔬菜一起煮,然后蔬菜才有纤维质嘛,对不对﹖叶类、茎类、和梗类,这个有纤维质,根类很少有纤维质,你吃的竹笋不是根,竹笋是茎,对不对﹖那笋的意思,就是儿子的意思,竹子的儿子,它是茎类而不是根类。根类大部分是淀粉、脂肪、蛋白质这一类的东西。就是这一类的东西要少一点,纤维质多一点,这叫清净食。

  那麼「澡浴香洁,著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就是还不要带著杂染心、怒害心,这个都不要有。「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捨平等之心」而且要是道场裡「鼓乐歌讚」,这个我们一直没有办法弄清楚。这裡面一定是药师咒药师佛号了,一定是搞这些东西,这些你当然全部单纯化,这样来做一个坛城修法。行道是单纯化好,但是不要变成意识形态。当然你在那边载歌载舞,弄一些世间的流行音乐,那也容易引发人家的非议。所以你要能够有一些古典音乐,应该是很好的。那像那像中国是用国乐。所谓国乐,是古代的音乐、古典的音乐。东西方的古典音乐都可以用。好,利用这些音乐来带领你绕佛,「右遶佛像」。

  「復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这部经主要的是本愿功德,然后拔除业障。你思念,「应念」就是思考、思惟他的本愿功德,就可以拔除你的业障。各位要留意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也是这部经的重点。「思惟其义」思惟药师的本愿功德。其实你在思惟的时候,就在开发你的那个生命因素,那你那一点能够开发出来,不一定。假如各位有那个机缘的话,你可以试一下。我们二、三十人当中,你去测试一下,就是这一部经裡头,对你最感动的,或者是它的本愿(十二大愿)裡头,你最感动的是那一句话,写四个字,告诉你,几乎每个人选的都不会一样,那就是表示你对於同一个生命因素裡头,你的相应点是不同的。 我记得有一次,大学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是看那一部电影,六个男生相约了六个女生去看一部电影,看完了以后,大家就发表意见,大发谬论,六个男生吹牛吹完了,就问女生了,「你们的意见怎麼样﹖电影演得怎麼样﹖」有五个女生说「很好」,就不理我们了。突然间,我们脸上的光芒都不见了,就看那个修养比较好的(没有给我们难看的那个女生),「那你说说看,你觉得电影怎麼样﹖」,她说:「我觉得它音乐很美﹗」我们什麼都讲了,就是没有讲到音乐,而它是一部歌剧片。我们六个男生大概都是从战场或者屠场裡面出来的,什麼音乐都没有听到﹗我们看歌剧片,竟然音乐都不知道﹗这个时候才想到说,难怪那五个女生都不理我们﹗同样一部电影,十二个人,你想想看。同样这十二大愿,对一个生命因素的詮释,每一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那你是怎麼激发你的,不要紧,你就是要去激发。怎麼激发﹖就思惟其意嘛,这药师佛的本愿功德你都思惟,慢慢的诱发,然后你一件很重要的事,那你认為既然是这麼好,不管是怎麼好,是这麼好。那你应该怎麼做,这是很重要的,你去做就兑现了,不管你做得少做得多,不要抱怨,「哎﹗不行了,我怎麼样…」阿弥陀佛赶快去,既然不行,哀怨那麼多,这不能行菩萨道,没有行不行,你做多少算多少,能做的你做,那你不愿意、不高兴的,那你说不要做吗﹖既然要做,那你就不要扭扭捏捏。扭扭捏捏,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不食嗟来食」,你喝茶喝完,人家要倒茶,你说:「不用,不用…」,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呀﹖人家要倒茶,你说:「不用,不用。」又拿回来。人家说:「不要紧了,要紧了。」「就不用嘛,不用嘛…。」这叫“矛盾性格”。

  中国人都养成这种莫名奇妙的现象。人家要倒茶,「谢谢。」这样就好了嘛﹗乾脆明瞭。人家要倒茶,「唉呀,不用。」人家绕了一圈,他还「不用吗﹖」这很好玩﹗你就看你的人性,你要激发你的这种生命因素,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去做。做的时候,不要抱怨,不要扭捏。否则的话,你那菩萨行就纠结在一起,知道吗﹖不能伸展出去嘛﹗少或小不要紧,就看你展现出来的是不正常的,不要不正常,勇敢的迈出,才能培养你那个浩然正气。好了,那后面讲的相应的情况,求长寿得长寿了,这个很多了,我们就不再讲这个部分,后面再讲的一段。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餘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或有女人,临当產时,受於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讚,恭敬供养彼如来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这个就是尽形寿,就是从现在开始到你往生的时候。「不事餘天」就是不拜其他的天。这是印度文,印度是多神教,眾神的国度。所有的神包括西方一神教的神,除了雅典罗马的那些神话以外,大概所有的神都来自於印度。中国有一些神跟印度无关,不过孙悟空是来自印度的,猪八戒是中国人发明的。那孙悟空绝对是印度人,而且那隻孙悟空跟我们的孙悟空不一样。那隻孙悟空体形魁武,有点像狒狒,还是黑猩猩、黑金刚那种。我们这隻孙悟空有点像金丝猴,太小了。它是眾神的国度,所以他讲「尽形不事餘天」,其他的天神。

  「唯当一心,归佛法僧」皈依佛法僧,就是皈依三宝,不拜其他天神。这一点学药师佛的人,要特别留意,你不要修“护法”法,尤其是修密法的人。修藏密的人很喜欢修“护法”法。你要记得,你一修“护法”法,就是事餘天,护法是其他的天神。你要留意到,这个法「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都无所谓。「菩萨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都不要紧,你就是要尽形寿归依三宝、受持禁戒。戒持得好不好,没关係。但是一原则,就是不事餘天,你不要拜其他天神,知道吗﹖假如你在修药师佛的过程裡,譬如,它有十二药叉神将,那你依照经法修行十二药叉的过程带过去,不要紧。但是你不能单独去修某一个护法,这是很重要的。

  「於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就是说你在这一生当中,归依三宝、受持禁戒。那这个当中,可能有所毁犯,你不用担心,你只要受持药师佛号,那就不受三恶道,这个你要弄清楚啊﹗它这个常常有人解释成「犯了戒就一定受三恶道。」那不是这个意思,它是指你常常犯的人。本身心性不良,就是三恶道眾生。那你假如什麼都好,偶尔犯一次的,那不算三恶道。对不对﹖没有那麼残忍了,你才犯了一个小过就变三恶道,那谁敢呢﹖对不对﹖它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你的心性本来就不好的,都是一直在持诵药师佛圣号,那这裡头是有一些转折,假设你有地狱业,要到地狱去,但是你因一心受持。

  「若能专念彼佛名号」,那到了阎罗王那边,阎罗王一问,你还在那边「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够了,够了,阎罗王会说「走﹗」因為你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结果很多人把「阿弥陀佛」养成开口的虚词。虚词,知道吗﹖我们古文言文讲,「乎,大道之行也。」“乎”,我们叫口头禪了,人家讲话之前,先「阿弥陀佛」。好了,你这个习气养成以后,阎罗王一问「你这个坏蛋。」「阿弥陀佛」,然后才开始答。好了,「阿弥陀佛」,那你就走吧,你既然念佛就走吧。

  所以就有这种情况,他有这麼一个过程,他说「或有女人,临当產时,受於极苦;若能志心称名礼讚,恭敬供养彼如来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这个地方,我要跟各位讲一下。这女人是百恶之所侵扰,除了每个月月经是一个困扰以外,在古代生產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现代比较好,因為现代人这个业少了,已经少很多了,总是有一个风险还在。那麼这种情况包括你的人生遇到的病苦。苦来的时候,你只要记得一个原则:净心,让你的心灵频率稳定下来。稳定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持念佛号。那麼持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是比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所要用的心力要大,念阿弥陀佛是不要心力的,吓一跳,唉呀﹗吓一跳,你也阿弥陀佛就过了,那不用心力。但是,吓一跳,你说等一下、转一下,不转一下,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跑不出来,所以它是需要心力的。所以当你在寧静以后,你这个心力就足够。你会持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或「药师佛」圣号,「南无药师佛,南无药师佛」,这比较简单,你要能念五个字「南无药师佛」或「南无药师如来」都可以。当你这样念的时候,你的病苦自然就会中止。但是你要记得,一定要先把心静、澄静下来,那麼你也可以透过念佛号,把心境给平静下来。那一平静的时候,佛号再加上去,那个苦就过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讲这个「志心称名礼讚,恭敬供养彼如来者,眾苦皆除」,要领是在这个地方。那麼就生孩子的这个立场来讲,「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那这就不简单了,这裡面的工程是很复杂,因為你要生什麼孩子,是已经确定了。这个地方很多人在吵架,这个它是受精的时候,母亲的卵子成為受精卵的时候,就确定那个人要来了。对不对﹖还是在出生的那一剎那才来呢﹖是不是常常在吵这个问题呢﹖我想很多人在问,「师父,受胎、怀胎那个时候,还是要出生的那个时候才来﹖」我跟你讲,基本原则,受精的时候就确定了。因為你不讲受精的时候就确定了,你没有办法跟现代的医学作交代,这是一个。但是你受胎以后,住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所以受胎是小乘佛教所重视的,住胎是大乘佛教所重视。你去看八相成道的八相当中的这两项,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是不同。那你在再看八相成道,那也不过「啊,那有不同」就过了,你不知道这裡面的法义在那裡,因為这裡面涉及到修法的部分。小乘没有修这个部分,所以它认為住胎、入胎要紧,入胎以后生出来就对了。那麼住胎这个地方,為什麼不一样﹖因為修法就可以改变了,所以西藏才有「夺舍法」,就是你要来家裡投胎,那我去把你赶走,我来住。我在这个家来投胎,你听懂吗﹖假如有些大德要走的时候,那他也不能跟你说「我要走了﹗」对不对﹖那他就跟你讲说:「我想到你家借住一下,好吗﹖」你说:「好啊,好啊。」好啊,你不知道好什麼好,过几天他不见了,他往生了﹗「师父说要到我家,还没来就走了﹗」结果你发现你怀孕了。但是你不知道你怀孕的这个孩子,原来就是他。很多人是已经怀孕了,那应该是别人了,那他怎麼来呢﹖他会来,这个叫作「夺舍」,夺人家的家来住。

  那麼夺他的家来住,那个人是有福报的,而本来要来投胎的那个人有福报,因為你要到人家来嘛,现在他把你送到天家去(天上去)。它天上不会给你送多远了,到忉利天去。那忉利天的福报,总比人间的福报大。除非你也是修行人,他碰到你,「别吵喔﹗」除非你功夫比我大,要不然我就把你踢出去。因為你来是以因缘来,他来是以承诺来。通常以因缘来的,会让以承诺来的。你知道吗﹖你也不知道啊﹗我讲你点头而已。因為我承诺人家要来,你既然承诺人家要来,我就不可能挡你的路,对不对﹖那我是因缘,我因缘还有,那我就先回天上去嘛,不过路费你要出嘛,是不是﹖我已经来了,路费还是你要出,他还是回去享福去,再等下一次因缘来,那这个时候,这个人就不一定到忉利天去,大部分的这个人都回兜率天弥勒内院去,知道吗﹖以因缘来的人都是有功夫的,「好吧﹗你来,我的缘尽了就回去了。」是这样的,好,这个叫「夺舍法」。是一种这个还比较容易了解的,因為修行嘛,而且比较有时间,现在是这一种都準备好了,他住胎也住差不多了,开始「包袱整理好,我準备要CHECKOUT了。」对不对﹖要出来。好了,这个时候母亲发生危险了,对不对﹖那这个时候,她一持药师佛的时候,这一个临產的孩子有可能业障鬼喔,那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对不对﹖父子母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而既然来了,不是讨债就是还债。要来了,那现在怎麼办呢﹖好了,他现在又持诵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名号,那麼我要来讨债的,他假如来还债的就没有问题,那他要来讨债的话,那怎麼办呢﹖所以这裡头它就发生一个很严重的置换(调换)问题,这个调换不是调换那个人,而是调换那个业。而这个业,母亲自己本身能转,因為在那痛苦的状况中,你能够冷静下来,提起圣号,佛名号能够提得上来,通常在这种状况中,都会入定。而他入定,不一定正定。可是你只要入定,又带著佛号入定,通常都入正定,通常这叫「短栈」,这个叫「住客栈」,以这一个短暂的入定,就是阿弥陀经上面所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这个地方不要「若一日,若二日」,就「若一念」,这个福报就有这麼大,能够把要来讨债的,转变成来还债的,知道吗﹖这个是入三昧的最大福报。

  所以我们常讲说「入定修福报,有定才有福,没有定没福,有定才有福报。」就在这个地方,你就可以看,那麼一念入三昧就有这麼大的福报,这个孩子本来要来讨债的,都变成来还债,你看那福报有多大,看你要不要念佛,随你了。这个是理论上完全可以看得到的。我们这一会的部分,刚好讲到这裡。佛告阿难的部分没有办法讲了,下面刚好讲密法修行的部分。我们五天的功课,到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再谈,只要有因缘,虽然不一定这样接下去讲,但是我们还是有机会再谈。现在我们先来把这五天的功课,一齐做迴向。在迴向的时候,他们也附带一起迴向给黄季英(她的英文名叫ELITHZBETH)。大家一齐观想,「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都迴向,普愿沉溺诸眾生,速往无量光佛剎,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訶萨(三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