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诘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38课丨中国天台宗——止观六妙门

第38课丨中国天台宗——止观六妙门

几个小故事

  「虽行止观助道之法,而不毕竟堕于寂灭,是菩萨行。」这里讲到了跟天台宗有关的东西——止观。这个止观是一种修行助道、速证涅槃的方法,如法修持这个法门,就能证入空性大海,获得究竟解脱。那么讲述止观法门最详细的,是我们中国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他们在这方面有很多专著,都很值得研究。天台宗里有一个止观六妙门的修法,听说过吗?一数息、二随息、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止观六妙门。由数息到随息,由止起观,由还到净,这六个步骤非常明确地把修行的次第、修行的要点给我们提拈了出来。

  有很多人学佛,刚学打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数息开始的,他们或者数呼吸或者念佛,但是数着数着,计数习惯之后,毛病就来了。什么我数了一千多了,数了一万多了,利上加利利滚利——大家要晓得,这个呼吸是生灭的,我们的心念也是生灭的,以生灭心来计算生灭的呼吸,不知道这些人到底要数到哪里去?

  其实,一旦数息数到绵密相随就不用数了,这个时候要自然随息,不用刻意去计数,随到气住息止,修行到一个阶段外呼吸就会自然停止,这时就要随念起观,一念之间就观起来了!观什么呢?观能观和所观,要观身心内外一切法的真相,逮不定你什么时候观得豁然开朗,那时真实的智慧就会生起,慈悲就会生起,要到这个时候修行者才会知道什么叫做解脱,什么叫做无漏。有的人坐在那儿光是数,数了半天还是在搞生灭法,其实一点用没有!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我们中国天台宗的这个六妙门,天台宗的这个法门实际上是无上妙道来的,老老实实依此修行那是必有成就的。但是很可惜,现在我们的很多修行者自己不知道珍惜,不知道珍惜自家的宝藏,偏要远远地跑到外边,去另外求个什么一点都不秘密的密法。其实在天台宗里就有密法,里面有一个叫做台密的东西,那个才是真正的密呢。我以前讲过的,我们佛法里的秘密都是明明白白的,你不懂它才会变成秘密,像这个六妙门就是,这个免费的很多人不求,反而要花冤枉钱去学什么密,去种什么种子,一万两千八,真不知道这些人在搞什么飞机!要不这样好不好,我一个人收你们五十万,然后传你们一个密法好了,想不想学啊?学得起吗你们?什么密法?其实也就是这个止观六妙门,说穿了一点不稀奇,但是在这个不稀奇中却隐藏有大稀奇!

  这个止观的功夫一旦修成,修行者的定力就会变得很高,不过就算能定个七天八夜不动,那也还不是道,那只是助道,方便罢了。给大家讲个故事,在宋朝宋徽宗的时候,我们四川的嘉州有一个龙渊寺,在这个寺庙内,有一天一棵大树突然被大风给吹倒了,忽来狂风。那么树根中间就出现了一个空洞,里面居然有一个和尚正在盘腿打坐,胡子头发老长,衣服老脏老旧。大家看到就很惊讶,有人就敲小引磬引这个出家人出定,还是活的哦,这个出家人出来后,就自称慧持,他的法号是慧持,然后他就问了,我的兄长慧远法师于今何在啊?原来他是晋朝的时候在这里入定的,一定就定到了几百年后的宋朝,在他的觉受感知里,他以为时间才过了一小会儿,但实际上几百年早就过去了。

  这位出家师父的定力可以说已经很高了,但还是不能和得道的阿罗汉相比,佛经上讲大阿罗汉入定可以达到八万四千大劫之久,这么久!现在很难有人会相信这种事了。

  我给大家再讲一个故事,是唐朝的玄奘法师,他去印度取经路上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在他自己写的《大唐西域记》里并没有记载。据说,玄奘法师走过新疆天山以南的时候,他到了印度的北边,那里靠近喜马拉雅山的后面。在一个大雪山里,高原地区,天气很冷,到处都是雪,但是他就发现有一个小山头上却没有雪,雪下来也不积留。玄奘法师就很奇怪,“好奇心害死猫”,他就跑上去看,结果就发现地上铺有很粗很长的头发,换了我们一般人看到可能就要吓坏了。但是玄奘法师却不怕,他看了半天,就认为这里头可能是个修行者,但不是这个劫数的人,也许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于是他就挖,想办法就挖,结果还真的就给他挖出了一个人,一个很高大的人,那是一个正在打坐的人,姿势正在打坐。玄奘法师就用引磬在他的耳朵边叮叮叮,慢慢地敲,于是这位先生就慢慢地出定了。呵呵,也还活着,不是死人。

  这个人就说,他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迦叶佛,也就是燃灯佛末法时代的比丘,他出家后自己修行得定了,于是他就发愿,要在这里入定等待释迦牟尼佛下世,好向佛陀请教解脱的正法。玄奘法师就告诉他说,唉,释迦牟尼佛早涅槃了,你定过头啦!这个比丘就说:哦,那我就再等等吧!等下一次弥勒佛来再说!玄奘法师一听,就赶紧拖住他,劝他说:“老兄啊,你还是慢一点入定吧,这样不是办法,你等弥勒菩萨再来找他是没错,但是到时候谁来通知你出定呢?”这个比丘一听就说:“诶?对哦!”这位大德定得好像有点秀逗了,和我们这里的某某居士一样单纯。玄奘法师接着就问了:你有办法出神离开这个身体吗?大家要知道一点,这个出神并不容易做到的。玄奘法师就告诉他,自己要先到印度去取经,你啊,不如到东方那个国家去投胎,将来作我的弟子吧。同时还告诉他说,你到了大唐那边,要找那个最大的宫殿、最漂亮的宫殿去投胎当皇子,等我回来。这个人想想,觉得OK,所以他就出神走了。

  那么,等玄奘法师二十年后取经回来,他就对唐太宗说起了这件事,他要找这个来投胎的皇子出家,但是查遍后宫,那一天并没有什么皇子出生,这样查查查,结果就发现在大将军尉迟敬德的家里那天刚好生了一个小孩。原来那个罗汉来大唐投胎,他看见尉迟将军家的府邸富丽堂皇,他就错认为皇宫了——这个老外没有见识过大唐的风采,随便看到一个府邸,就错认为皇宫了。于是唐太宗就把尉迟敬德找来,耍了一个政治手腕,他对尉迟敬德说:我想要出家,但是我当皇帝不能出家,不如啊,你就让你家那个孩子代表我出家吧!尉迟敬德没办法,就点头同意了。

  按照玄奘法师的想法,那个阿罗汉的定力那么高,再见面他应该会认识我吧!哪晓得罗汉、菩萨有时候也会有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那个阿罗汉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翩翩美少年、帅哥,他对玄奘法师觉得好像似曾相识的样子,但他搞不清楚为什么。皇帝下命令要他出家,他没有办法只能答应,但是他很不爽啊,所以就提了三个很荒唐的条件:要我出家是吧?可以,但是我要一车的美女来服侍我,此外还要一车酒肉,一车我喜欢的书跟着。这种捣蛋的要求,其实是一种很委婉的抗议,曲线抗议。那么,历史上的玄奘法师,真正的玄奘法师可不是《西游记》里描写的那个刻板又无能、无聊又无趣的唐僧,他的境界其实通达得很,他老人家知道这个阿罗汉的机缘已经成熟了,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这三个要求。结果这位阿罗汉还真地就带着三大车的美女、酒肉、书,招摇过市,来到了寺院的门口。等他到来的时候,寺院里就敲钟欢迎,就在钟声一响的当下,“铛”的一声,这个阿罗汉上一生的记忆就突然被唤醒了,直到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于是他就让那三大车的娱乐设施赶紧回去,自己则心甘情愿、开开心心地跟着法师出家了。这就是玄奘法师后来法相唯识学、法相唯识宗的传人——窥基法师的故事,窥基法师在历史上又被戏称为“三车和尚”,他投胎的那个传说也许仅仅是传说,但是“三车”这件事情是真的,那件事情不知真假。

原标题:出家时,一车美女相伴,一车美酒相陪,居然成了一代高僧,背后居然是天意丨《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38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