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律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三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

  第三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

  第三子摄颂曰。

  有张有不张有出有不出

  若在于界外闻生随喜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颇有苾刍僧伽共张羯耻那衣在于众中而非张衣耶。佛言有。若苾刍共张衣时。不与他欲而便昏睡或时入定。此人虽复处在众中。不得名为共张衣也。然而大众名善张衣。颇有苾刍僧伽共张羯耻那时而不领受成张衣不。佛言有。若苾刍僧伽共张衣时。与他欲已或时入定或复睡眠。虽不觉知亦成张衣。颇有苾刍僧伽共出羯耻那时虽在众中不名出衣耶。佛言有。若苾刍僧伽出衣之时。不与他欲而便入定。或复睡眠。此人不名出衣然而僧伽得名出衣。颇有苾刍僧伽共出衣时身在众中心不领受名出衣耶。佛言有若苾刍僧伽出衣。与他欲已或入定睡眠。然而僧伽成共出衣。若有苾刍出于界外。闻众已出羯耻那衣。生随喜心亦名出衣。

  第四子摄颂曰。

  授学等不秉作法不成诃

  十二人成诃不净犯根本

  缘处同前。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授学之人得秉一切羯磨法不。佛言。不得。若半宅迦等诸有难人得不。佛言。不得。其授学之人合行筹不。佛言。不得。犯四重人得行筹不。佛言。不得。如世尊说。如为彼人作如法羯磨。彼人诃不成诃者。若为彼人作非法羯磨。其人诃成诃不。佛言。此即成诃若十二种人众差遣时作如是语不须差我。此等诸人诃成诃不。佛言。此得成诃。然此等人据其两事。我密意说诃不成诃。谓不清净人。大德。如世尊说。不清净人诃不成诃者。云何名不清净。佛言。四他胜中随犯一事。斯即名为不清净人(言据两事者。一为作如法羯磨。二是不清净人)

  第五子摄颂曰。

  更应重作法勿使求寂行

  守护善用心见处离闻处

  缘处同前。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如授学人为他作法。秉羯磨已作法成不。佛言。不成。应须更作。犯四重人亦皆如是。时有求寂欲受近圆。彼亲教师为办衣钵。二师及证皆为唤来为有他缘使令出界。彼之亲族闻欲近圆。来觅求寂见便将去。妨废胜业障碍近圆。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如转轮王最大长子已受灌顶将登位时。昼夜令人防护看守。此之求寂亦复如是。将近圆时极须防护。凡有求寂欲受近圆。汝等不应使令出外置在见处离于闻处。向众虔诚合掌而住。

  第六子摄颂曰。

  收摄于界内于众心降伏

  截柱及门框尼等同驱摈

  缘处同前。邬波离请世尊曰。如世尊说。若为其人已作令怖羯磨。后于众中求乞收摄为解羯磨。具足几法应收摄耶。佛言。具其五法方为收摄。一者心有踊悦。二者于众顺伏。三者于罪请除。四者表申礼敬。五者于其斗缘皆悉舍弃。大德。在何处所为作解法佛言。可于界内。如世尊说。斗诤苾刍应可为作令怖羯磨。正秉法时现不相伏者。此欲如何。佛言为擎衣钵驱令出界。不肯出去。抱门柱者。所抱门柱咸可截却。若抱门框亦须斩截。所损柱门谁合料理。佛言。大众或可教化共俗修营。若苾刍尼为合斗者。此欲如何。佛言。作法驱摈一准苾刍。二众求寂及正学女。若众为作驱摈羯磨。不肯去者并可同前。大德。若苾刍若苾刍尼行污家时。亦应为作驱摈法耶。佛言。应作二众求寂及正学女。皆同如是。

  第七子摄颂曰。

  破戒应驱逐伏处亦皆除

  恼俗愿收谢余众咸同此

  缘处同前。邬波离请世尊曰。如世尊说。破戒苾刍应驱摈者。谁当作摈。佛言。僧伽若不伏时。为持衣物驱之令出。抱柱门框并悉同前。大德。如世尊说。若有苾刍。与诸居士共相轻毁。应可为作求谢羯磨。若与苾刍共相轻毁。亦应与作求谢法不。佛言。应作。大德。若于尼处及下三众为轻毁者。亦应与作求谢法不。佛言。亦作。尼及下众。若更互相恼亦皆如是。为作羯磨及驱摈法。

  第八子摄颂曰。

  与求寂令怖为受成近圆

  五法成就时五夏离依去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若大众为求寂作令怖法。后时大众授彼近圆。得成受不。佛言。成受近圆。授者得罪应先为其人作解羯磨。如世尊说。五法成就年满五夏得离依止随处游行。乃至十夏所到之处仍须依止者。如其四夏五法成就。得离依止随处游不。佛言。不得。令满五夏故。已满五夏五法仍亏。得离依止不。佛言。不得。五法亏故。年至三夏善通三藏。具证三明除尽三垢。此人亦须依止师不。佛言。此亦须依制教定故。若满五夏五法成就许往人间随情游履。如其到处。得齐几日无依止师。佛言。得至五夜。此据有心。若无心求一夜不得。于僧受用饮食之类。皆不合受。

  第九子摄颂曰。

  同分非同分有齐限及无

  有覆无覆殊名一种便异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如大德说。有同分罪非同分罪。何者是耶。佛言。同分罪者。谓波罗市伽望波罗市迦。名为同分若望余部。名非同分。下之四部同分亦然。如世尊说。有齐限罪无齐限罪。何者是耶。佛言。若有苾刍。不能记忆罪及夜数。名无齐限。若有能忆知罪及夜名有齐限。如佛所说。有覆藏罪无覆藏罪。何者是耶。佛言。覆有二种。一者覆夜。二者覆心。若有苾刍。虽覆其夜不名为覆。若覆其心便名为覆。世尊。于诸罪处说有名种。何者是名何者是种。佛言。波罗市迦谓之为名。此所作事谓之为种。下之四部名种亦然。

  第十子摄颂曰。

  不墙上行法非于一二三

  不对破戒人不取授学欲

  缘处同前。如世尊说。若有苾刍。欲行波利婆娑及摩那[卑*也]者应可与法。时六众苾刍弃彼界处。于垣墙上而行其法。诸苾刍问六众言。仁何所为。六众答曰。我行波利婆娑。诸苾刍曰。斯乃覆藏。何成行法。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汝等不应于垣墙上而行其法。亦复不应于一苾刍及二三苾刍处而行其法。宜于四苾刍中。或时过此。行治罚法。时六众苾刍。行其复本波利婆娑。于四授学人处取法而行。佛言。不应于彼授学人处行复本法。亦不应于四波利婆娑人处作其行法。不应于四波罗市迦人令其秉法受其行法。非三犯重人加一清净人。亦非加二加三。如为一人作行覆藏法时。诸大众并悉清净。复须同见乃至六夜出罪。咸须清净。邬波离白佛言。授学之人得与其欲不。佛言。不得。得受此人欲不。佛言。得。由是苾刍故。

  尼陀那别门第三总摄颂曰。

  圆坛求寂堕一衣烟药器

  铁椎发及门不应随铁作

  第一子摄颂曰。

  圆檀及天庙两驿半依止

  无钵不度人钵等不书字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时诸苾刍。随处洗钵及以濯足。遂令其地多诸蝇蚁。时婆罗门及诸居士问苾刍曰。此是圣者便利处耶。苾刍答言。非是便利。是我洗钵濯足之所。居士闻已遂生讥嫌。作如是语。但诸苾刍咸不净洁。洗钵濯足不择处所。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不应随处洗钵濯足。汝等当知。若洗钵处应可涂拭作小水坛。时诸苾刍作圆曼荼罗。居士见已咸作是言。诸释迦子供养于日。世尊告曰。不应圆作。时诸苾刍作曼荼罗形如半月。居士复言。苾刍事月。佛言。坛有二种。一如槊刃。二如瓮形。或可随彼水流势作。若作日月形曼荼罗者。得恶作罪。若为三宝随何形势。悉皆无犯。

  尔时世尊。为摩揭陀国大臣婆罗门名曰行雨。略宣法要。说伽他曰。

  若正信丈夫供养诸天众

  能顺大师教诸佛所称扬

  时六众苾刍即便供养羯吒布呾那摩登伽瞿利迦天。时婆罗门及诸居士咸作是言。圣者。既于善说法律之中而为出家。宁容反更敬事天神。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我为俗人密意而说。非是汝等苾刍所为。是故汝等。于诸天神勿为敬事。时有苾刍。于天神处便生轻贱。彼天神曰。我等于仁有何过失而见欺倰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汝等从今于天神处。不应供养亦勿欺倰。时有苾刍。后于余处见羯吒布呾那及摩登伽瞿利伽像。即便打破。时诸居士作如是言。此天神像无有心识。圣者。何故辄毁破耶。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汝等苾刍。于天神像不应毁坏。有诸苾刍随处游行。时彼路便右绕天庙。佛言。苾刍不应右绕天庙。遂即避路。便为棘刺之所伤损。佛言。应取旧路。若因道便而右绕者。诵圣伽他謦欬弹指令其警觉。具寿邬波离白佛言。世尊。如说大界极两驿半。令诸弟子于亲教师轨范师处每日三时请教白事。是佛亲制。彼诸弟子去亲教师及轨范师。有两驿半路遥时促。未审如何。佛言。应半月就礼。若去师五俱卢舍。应七八日一去礼拜。若一俱卢舍。每日一去。若更相近乃至同处。应每日三时而为礼敬。若异此者得越法罪。时邬波难陀无钵度人。时诸苾刍各洗钵已安置龛中。请白二师旋绕制底。邬波难陀所度弟子有缘须钵。便往尊者憍陈如钵边。欲取其钵。尊者告曰。此是我钵汝不须触。时彼复往余人钵处。同前欲取。还复见遮。时诸苾刍问曰。谁是汝师。彼便答言。邬波难陀。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不应无钵度他出家及与近圆。得恶作罪。汝诸苾刍凡欲度人出家为求寂者。应与钵及小钵并以铜碗无令废阙。时阿尼卢驮有一弟子。为师掌钵师与弟子钵形相似。彼不能识。遂生疑曰。为是师钵为我钵耶。时彼即便于其钵底。各书名字。有一长者。奉请世尊及苾刍众。就家受食长者先与淫女有私通事。遂遣使人报淫女曰。我于今日请佛及僧。明日就家谨设供养。汝可来此手自奉食。是时淫女遇有他缘。不及亲往。佛及僧伽至时赴请。饼食已讫。说施伽他从座而去。时彼长者是阿尼卢驮弟子知识。佛僧去已。唯彼弟子未出其舍。是时长者白言。大德。愿以此钵暂时相借。以所余食欲寄与人。苾刍即以师钵与之。长者以钵盛满香馔寄与淫女。并附言曰。贤首。我请三宝奉献斯食。佛及僧伽并已食竟。汝可随喜。是时淫女既得钵食。置余器中。便于钵底见尊者字。知是圣者阿尼卢驮所用之钵。便作是念。阿遮利耶乃见人天之所供养我今有幸得见彼钵。若我空然而送还者。失大福利。事不应尔。即取其钵周遍揩拭。复用香汤再三净洗。涂以香泥置妙座上。右膝着地持妙花鬘虔诚供养。烧香普熏发愿而住。时有婆罗门。亦于淫女先有相知。来至其所见女供养。问言。贤首。汝何所为。答曰。此钵乃是尊者阿尼卢驮所受用器。即是人天所共尊重。我于此钵略申供养。婆罗门曰。汝以淫染总摄诸人。沙门释子亦不见放。时诸苾刍闻是事已。以缘白佛。佛言凡诸苾刍。于己物上书名字者。有如是过。是故不应书己名字。时诸苾刍不知何物是不应书。佛言。有五种物皆不应书。谓别解脱戒经。别解脱广释。及诸事等与律教相应之义。并私己物。于己物上不应书字。可作私记忆持。具寿邬波离白佛言。世尊。若律教等皆不合书者。于当来世诸苾刍等。心无持力咸多忘念。于诸缘起尚不能忆。如斯等事当复云何。佛言。若如是者。应书纸叶而受持之。

  第二子摄颂曰。

  求寂堕钵破开余存念者

  作二种重笼并随所须物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有一苾刍畜一求寂。常令持钵。后于异时手脱损钵。令师废阙。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不应令彼求寂洗钵。时舍利子有一求寂。名曰准陀。常令持钵。来请师曰。邬波驮耶愿见与钵。我当洗之。舍利子言。佛为损钵已制学处。彼便白言。我岂当作如斯过耶。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若知求寂能存护者。听其洗钵。

  时有苾刍守持铁钵。垢生损坏多有孔隙。以缘白佛。佛言。凡畜铁钵应可熟烧。时诸苾刍多积柴薪而烧其钵。即便损破。佛言。不应如是。火烧其钵。可于笼内安置烧之。彼便不知云何作笼。佛言。笼有二种。一者匠作。二者自为。言匠作者。谓是陶师。言自作者。或时以瓮。或可用瓨截破用之。彼安在地打着便碎。佛言。盛灰令满使人擎持。然后以钉徐徐疏孔凿为两段。时彼于外不以泥涂。佛言。应以草[麥*弋]作泥遍涂。彼不以物涂拭于内。佛言。应以麻滓作泥涂拭待干。然所烧钵犹未受色。佛言。内安稻[麥*弋]以笼合之口边泥涂。彼便以钵置地而熏。佛言。应用物支于上重安事亦同此。彼物薄小钵便相着。佛言应可高支勿令相近。仍不受色。佛言。应数数洗然后更烧。笼内烟出。佛言。应灰拥口彼以牛粪积为大聚烧便损钵。佛言。应垒牛粪从上放火。不知欲遣何人看火佛言。苾刍应自看守。若有别缘嘱余苾刍看。然后应去。地上烧钵多损诸虫。佛言。应净洒扫。是故我今听诸苾刍畜熏钵笼。及随此笼所须之物用皆无犯。

  第三子摄颂曰。

  一衣不互作澡浴可遮人

  于褥不剃头病人随服食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时有施主。造立浴室奉施僧伽。六众苾刍各着一裙互揩身体。俗人入见作如是语。此等诸人是何外道。时敬信者答言。是释迦子。居士闻已便起讥嫌。彼之大师常有惭愧。云何此等无羞耻耶。时诸苾刍闻以缘白佛。佛言。不应一裙互相揩洗。若有犯者得恶作罪。时诸苾刍在浴室内令俗人入。见苾刍等以手揩足复更摩头。俗人讥曰。沙门释子作斯鄙法。是不净洁。既揩足已复用摩头。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入浴室时无信敬人不应令入亦勿令作。若教作者得恶作罪。时诸苾刍在浴室内无人守护。有诸居士来入其室。见苾刍等以手揩足复将洗面。便讥嫌曰。沙门释子实为鄙恶。以手揩足。复将洗面。佛言。若洗浴时。无令俗人入浴室内。应差苾刍为守护者。时给孤独长者。与一无敬信婆罗门往逝多林。苾刍见已报长者曰。勿使此人入浴室内。婆罗门曰。我有何过而见遮止。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若知彼人有净信者应许入室。时有婆罗门入既被遮。见余不障。婆罗门曰。彼诸俗人皆许入室。何故于我而独见遮。苾刍报曰。此已归依受诸学处。彼便答曰。我亦归依受其学处。愿听我入。报言。可尔。便与受戒即许其入。彼既入已。见诸苾刍揩身下分复用摩头。遂起讥曰。沙门释子实为鄙秽。苾刍白佛。佛言。若知其人久怀信者许入。若初信者勿听。

  缘处同前。时有长者。请佛及僧入室洗浴。是时世尊。将诸苾刍诣彼长者洗浴之处。见有苾刍与一苾刍揩摩身体世尊告曰。汝等见此苾刍与彼苾刍揩摩身不。白言。已见。佛告苾刍。其为揩者。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彼受揩者。是破戒人行罪恶法。汝等当知。不应师子与彼野干而为给事。

  缘处同前。有一长者。娶妻未久诞生一息。年既长大。于善说法律而为出家。常求胜已寻义他方博学多闻。还来至此室罗伐城。父闻子至。便诣其所共相问讯。是时苾刍即为其父略宣法要。劝归三宝受五学处。后于异时。复为其父说七有事福业功德。父闻子说深生敬信。作如是言。尊者当知。我今亦愿作七有事福业功德。彼便答言。可随意作。父便问言。先作何事。答曰。当为僧伽营理浴室。闻已还家营理事毕。来报子曰。尊者。当称我名请佛及僧就舍澡洗。其子闻已。即诣佛所称父名字。而为请佛。时彼长者发深信心。自为苾刍香油涂身。以米屑揩去澡浴事毕。报其子曰。我极疲劳为我涂背。其子答曰。世尊于此已制学处。父便问曰。所制学处其事云何。答曰。勿以师子供侍野干。故我不应而为执事。父问子曰。谁是师子谁为野干。子答父言。我是师子父是野干。父曰。斯为妙事。以我野干能生师子。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凡是父母于其子处能为难事荷负众苦。假令父母是极破戒。其子亦应为作供侍。是故我听于其五处纵极破戒应为供给。所谓父母亲教师轨范师及诸病人。尔时佛在室罗伐城。有一长者。于阿兰若处造立其舍。令诸苾刍随缘乞食依此而住。时乞食者须发既长。诣长者处长者见已问言。圣者。何故须发如是太长。答言。贤首。无净发人。长者告曰。我遣人来可令除发。其剃发人诣苾刍所。于卧褥上令彼剃发。时彼长者作是思惟。应观尊者除发以不。即往兰若苾刍住处。到已即于卧褥上坐。发着其衣。长者还舍。其妻遂见衣上有发。白言。因何过彼剃发人舍。令此衣上有其发污。长者思惟。将非圣者于彼褥上而剃发耶。即重往观见其褥上有剃发处白言。大德。可于余处剃发。勿令污褥。时诸苾刍闻已白佛。佛言。不应褥上而剃须发。便于净地剃除须发。佛言。凡是僧伽洒扫净地不应剃发。若有犯者得恶作罪时有老病苾刍。不能出外剃发。复遭风雨。佛言。若无力者随处剃除。然应扫除涂拭令净。若不尔者得恶作罪。又诸苾刍剪手足甲。随处弃掷。佛言。僧伽净地若弃爪甲。得恶作罪。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身婴重病为苦所逼。便往医处报言。贤首。以所宜药为我处方。彼医答言。以水和麨非时可食。答言。贤首。世尊已制。不许我等非时啖食。医人答曰。圣者。大师慈悲。必缘此事开诸病人以缘白佛。佛言。有无齿牛食啖糠麦。后时便出其粒仍全。用此为糗非时应服。时病苾刍虽服不差。医人问曰。圣者。先时所苦得瘳损不。答曰。贤首。今犹未除。医人曰。岂非圣者未服水糗令病不差。苾刍答曰。我已服竟。医曰。当如何服。时病苾刍具以事告。医言。圣者。此非是药。应用生麦糗。以缘白佛。佛言。多将水搅以物滤之然后应服。病犹不差。复以此事告彼医人。医人答言。勿滤而服以缘白佛。佛言医人处方令服糗饮。若稠若团随意应服。

  缘处同前。时有苾刍。身婴重病。往医人处问言。贤首。以所宜药为我处方。彼医答言。以大肉团非时煮饮。答曰。贤首。世尊已制。医人答曰。圣者。大师慈悲。必缘此事开诸病者。苾刍以缘白佛。佛言。有兽名豺。腹中肠直啖肉便出。体犹未变。应取彼肉煮而饮服。虽服不差。医人问曰。圣者。所苦得除损不。答曰。未损。医曰。岂可圣者未服肉汁令斯疾病而无损耶。苾刍具答其事医言圣者。此是故物不堪为药。应取新肉煮而饮汁。白佛。佛言。先以物滤然后饮之。病犹不差。彼以此事告彼医人。医人答言。勿滤而服以缘白佛。佛言。医人处方随意应服。若干若湿令有气味。皆应服食。勿生疑虑。佛告诸苾刍。凡所有事。我于病人非时开者于病差后咸不应作。若有作者。得越法罪。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