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梦参老和尚讲楞严经:第五卷

  【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三摩地是定,三摩地是大定,从根解结,以定解脱,六结解尽,是名菩萨,“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这样就解决了。能得到无生法忍,得到什么位子?咱们不是经常讲十信满心的时候,登了初住,初住证得无生法忍,圆教!咱们讲华严经的时候,登了初住,初心,心能住在菩提上,就是发菩提心。到圆初住的时候,发菩提心,这个心就住在菩提上。这个时候把一切生灭之相,所以见诸法实有的,一切实有之相没有了,到此证得圆空了,这叫入三摩地。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

  阿难承蒙佛这样开导,开导了之后,他慧觉现前;就是智慧现前了,不怀疑了,得无疑惑。

  【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

  一时合掌,顶礼双足,礼佛的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皎然就是清净的意思,快得无碍,还没得,快了!快得无碍,现在还没得到无碍。身心皎然是快得到无碍了,心里很舒畅、很快活。

  【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

  现在我们懂了,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这是惑业销除,悟知一六亡义。一是指着心,六是指着六根门头。虽然悟知了,还没达圆通的本根,没能达到本根,圆通的本根还没达到,只能悟知一六亡义。

  【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

  一个小孩子在吃奶的时候,离开他妈妈,他没有奶吃了。这个我辈飘零是指有学位的人,阿难一类的。飘什么流呢?生死,指生死轮转的漂流。孤露是历经很长时间,就是没闻法之前,没有出家之前,历劫流浪生死,得不到涅槃,就叫孤露。现在得了人身了,不会再堕恶趣了。何心何虑,预佛天伦。我的心的念虑当中,我虽然与佛在现在今世当中与佛是亲戚,佛的亲属,预佛之天伦,就是跟佛同一个种性、同一个宗属,但是我还没得到慈母之爱。因为阿难为佛的堂弟,所以得预佛的天伦。但是如失乳儿,小孩没有妈妈没得奶吃了。现在虽然出家,常在佛前,经常闻到法,那就像小孩得到奶一样的,闻到法乳了,就是慧命相续,这指慧命的。预佛天伦,就像一个没有奶吃的孩子又遇见他妈妈了,有奶了。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我们现在得遇到佛,能够承佛长时间的开导,依教修习,那我菩提道果可能成就。所得的密言,就是现在才得到佛所演说的,这个在过去没闻到,把这当成机密的样子。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思修才可以入三摩地,三摩地就得了法忍。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惟垂大悲,惠我秘严。佛慈悲慈悲赐给我,惠就是赐给我恩惠的意思。秘严是秘藏,秘密最净之法,就叫秘严。成就如来最后的开示,得佛你最后开示我们。说完了这些表白之后,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秘严是指着秘密的时候,指耳根说的,耳根闻法说的,这叫秘严,秘是指耳根的。如来不肯明言,秘严。就是我耳根怎么样能断惑,怎么样能了解,怎么样能修证,就是这个秘严的意思。冀佛冥授,好像佛暗暗的指给他似的,冥是不明显的意思,暗暗的,默默的。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的大阿罗汉。佛是对这些个大菩萨和有些个转小向大的声闻。此法会的阿罗汉都是转小向大,他们一转就能转到大乘菩萨位,他与大乘法的初门阿罗汉所证的果,等于大乘法的七地菩萨,阿罗汉所证的果等于大乘的七地菩萨;不是圆教的,是始教的七地菩萨,因为他一转心一发心就能进入大乘。

  佛跟阿难说,乃至于一切大众,生我法中,得成无学。现在这些个菩萨跟这些阿罗汉无学位的,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佛在这个时候普告大众,诸大菩萨及漏尽的大阿罗汉。这个拣除定性声闻,这些阿罗汉都是菩萨了,不是阿罗汉。他到会中这个时候是阿罗汉,但是定性声闻不参加这个法会的,是转小向大的菩萨。

  你们在我的法中,在我法中这是佛自说,佛法当中,你们都是从我法生,生我法中,依法而生的,生我佛法之中。佛法之中有从佛口生,佛说法,法生,就是从法化生,都证得无学位了。得成无学位,这是专指着无学位的声闻、罗汉说的。吾今问汝,我现在问问你们,你们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什么时候发心呢?你们最初的时候,当初因地发心,刚发心;就像我们现在大家每位道友,我们都算初发意的菩萨。菩萨就是觉悟了,不但自己觉悟了,而且觉悟别人。觉悟有深有浅,浅的是初发心,深的证了果之后又发心。

  所以咱们在华严经时候,初地菩萨发菩提心;刚才所说的十信满心,登了初住了,发菩提心,这个相似发菩提心。初住位是相似位,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位是相似心;相似见道,没有见道;相似见,认得了,向这个道上走。等到初地菩萨了,这个真正见道了,也发菩提心。咱们现在道友们都发菩提心,这是在因,这个不算,这个发菩提心没标准的,没定。咱们是在信位,等你登了初住了,发心住,那不同了,那叫相似位,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位都叫相似位。等登到初地了,发菩提心,真正的发菩提心;因为他见道菩提心,证得菩提心,发菩提心。相似见而不是真见。

  所以这个地方初发心,最初发心,你们知道了,开了悟了。开什么悟了呢?悟到六根、六尘、六识,三六一十八,这叫十八界。每个位子有一定界限的,所以叫界,这个界是界限的意思。又一种,咱们在华严经讲界不同了,界是生起之义,生起这个心,这叫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什么方便而入的三摩地?这是佛问号。

  你们这些菩萨跟阿罗汉,你们生在我的法当中,我问你们,你们最初发心,就是你因地发菩提心的时候,悟到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十八样,谁为圆通?这叫一门深入。以下会讲的各人说各人的圆通,这就开始了说个人的圆通了。

  在这个说圆通的时候,独出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为什么?咱们这个世界,佛所教化的地方,“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就是因耳朵才入的。这以下的每个的从阿罗汉开始起,他们怎么证得的,各人说各人证得的,乃至阿罗汉所证得的,和这些大菩萨怎么证得的,这叫圆通;一根深入,诸根都能会合;一根成就,诸根成就了。这以下也有菩萨、也有成了证果阿罗汉发大心转小向大的,他们各个说他们的圆通。主要是说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说的耳根圆通。为什么?因为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这个国土、这个世界,就是佛世界,不是咱们这个娑婆世界;这是佛的世界,以耳根圆通为主。六根圆通,五根圆通,六识圆通,七大圆通,一个一个说个人所证得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以上文字依梦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请参考】

  【时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在以下文咱们经常说二十五圆通,就是每位菩萨他原来发心而成道所证得的。这二十五个圣人各说各证得的,但最后到二十五位是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在最后说圆通,“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说咱们娑婆世界是以耳根为主要的,其他的法会、其他的佛的道场那不一定,唯此娑婆世界是以耳根为主的;不过观世音菩萨在二十五圆通最后,憍陈如五比丘是最初,从他们开始起。所以在楞严法会咱们听见跟佛的这些个弟子,还不要认为他们都是阿罗汉了,他们已经转小向大都是圆通的菩萨了。所以憍陈如他就从他的座位起来,礼佛三拜,说他最初开始所证得的,就是这个含义。

  他说我在鹿苑及于鸡园,鸡园跟鹿苑没好远,养鸡的地方那个园林。这个地方可能大家没到过,有的朝过印度的都去过。我到这个地方去的时候,一九四0年我到西藏去,在印度前后待上八个月。鹿野苑这个地方,我们北京法源寺一个老和尚在鹿野苑新修一个庙,我去那年刚修围墙,现在可能早就修好了,这已经七十年了。那个时候英国人已经把这个鹿野苑五比丘当初所住的寮房都挖出来了,大概是比地面上挖下去三丈深,原来五比丘所住的那个土房子现了原来一样一样的。乃至于他烧饭的那个小锅,原来的;但是那时候都是土的,一块砖瓦也没有,就是窑洞,掏的窑洞。佛在给五比丘说法的那个时候,就是现在你要朝印度去,到鹿野苑看到那个还是原貌;原貌就是佛在世时候,原来五比丘所住的房子、生火、所烧的锅灶一样的。

  这个时候佛度了五比丘之后,感说圆通法的时候,那个时候说二十五圆通法,在楞严会上的时候,这五比丘早就成了大菩萨了,都是回小向大的了。所以佛这样问的时候,他们就表达。憍陈如五比丘就以憍陈如为代表,他们在这个楞严法会当中,从他们座位起来礼佛;礼完佛了就向佛表白说,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佛成了佛之后,他们最初开始闻到佛的声音的。佛成道,最初就是度五比丘,到鹿野苑度五比丘。

  那时候在那个菩提树,印度的地名迦耶,到这鹿野苑地方没有好远,得过一条河。我走那时候河已经干了,那河就叫尼连河。佛最初成道在那河里头沐浴,沐浴完了受牧牛女供,现在那条河(我去的时候)已经干涸了,一九四0年。虽然是两千多年,原貌还是一样的。但是这个鹿野苑养鹿的地方变成一个纪念馆,为了旅游地点,修了一个园子,那里还是很荒凉的。咱们在鹿野苑修了个中华佛寺,那是北京法源寺的德玉老和尚在那修的。我说这个意思就是形容着当时的情况,佛成道到了鹿野苑的时候,那个时间是一个情况,但是佛在楞严法会时候可不是到那了,楞严法会不是在鹿野苑说的。

  在说楞严经这个法会当中,五比丘同时起来,以憍陈如为代表的顶礼佛,说我们最初在鹿野苑、在鸡园观见佛,那时候佛最初成道来教授我们。因为那时候佛的教授我们,我们才开了悟了,悟明四谛,就是世间、出世间;世间是苦集二谛,出世间是灭道。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这是他们说他们悟解圆理所证得的。那个时候佛问我们,我们就是经佛的启示,我们就开了悟了。如来印我们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果。这是憍陈如代表五比丘,他说那个时候,他因为佛的教授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果。所解悟的是佛的妙音,妙音里头含着微密的、圆满的教义。因佛的音声,佛的音声是尘(声尘),因佛的音声悟得了诸法缘生,一切诸法都是因缘而生灭的,以佛的音声在悟法缘生是秘,妙音是指着佛音声。一切的声尘,因佛说法教五比丘的时候,这个声尘之法,音声其相是虚妄的,但是佛说的法所含的性是真常的。就是说这个妙觉明体,体是秘密的,性觉圆明就是性觉的。这一法是无形无相的,体起用周遍的、圆满的,这叫妙音密圆,是遍满法界。我们在这个音声当中,修悟得到真理,成了阿罗汉道。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就是闻法而开悟证道的。大家应当注意到楞严经特别的要点,佛问圆通的时候,第一个是音声;在最后二十五圆通,观音菩萨是闻证,还是音声。此方真教体,什么是娑婆世界的教体呢?清净在音闻。这是表明第一个,所以以憍陈如他们五比丘来说妙音密圆的。这是第一个五比丘答覆他们所证的圆通。其次是色尘,以色而悟道的。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优波尼沙陀华言叫色性空,也是他修法所悟得的。他说我最初成就道业,我是因为观佛,我得遇佛教授时候很早,佛教授我要观不净相。不净相是指色法说的,一切有形有相都不是清净的。咱们四念处第一个是观身不净,身是色法,身体没有一点是干净的。优波尼沙陀他是利根,一闻就证得,烦恼障就除掉了。他的原来根性是贪欲最重,所以佛教他观身体,修不净观,观九孔常流,观身不净,就观不净相。四念处之一,第一个观身不净。因为优波尼沙陀尊者他属于利根的菩萨,一闻就证道。因为他悟得一切色性,悟得色的体,悟得一切的色,身体、根尘这都属于色法,他一观之后,他证得了。

  咱们要细观,若分析来说,我们一个人九孔常流。一个人有九个洞,咱们身体有九个洞,这九孔流的都是不干净的、不是清净的,这叫种子不净。但是人有时候像咱们害病发肿发胀。人死后第一个先肿胀,第二个青瘀,第三个肉体就坏了,一坏了,皮一破,血就流出来了,那个血涂流在身上,再加脓烂,再加那身上一生虫子,第七个是分散,第八个是白骨微尘观,第九个让火一烧什么都没有的。这叫九想。一是胖胀想,二是青瘀想,三是坏想,四是血涂想,五是脓烂想,六是虫啖想,虫子身上长很多虫子吃,完了你肉体就分散了(七是分散想),分散肉都让虫子给吃光了,血也流尽了,完了就剩下一堆白骨头(八是白骨想);咱们不是死完了一烧,火一烧完了(九是烧想)。这九种,这叫白骨微尘观。利根的,所以优波尼沙陀他一闻道,一修观,他就证得道了。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

  因此如来印我,名尼沙陀。优波尼沙陀,佛印证他尼沙陀。尼沙陀的含义,六根六尘一切色法它的本体是空的,他就悟得色性空。根尘空色既尽,妙色密圆。这是证得了,断了见思惑,见思惑、烦恼都断尽了,这样我从断绝色相得了阿罗汉。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佛问圆通,佛问什么圆通得了证的果?我是色因为上,色因圆通,因色而悟道。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香严童子,在这经上所说的童子不是年轻小孩,一个是指他入道说的,一个约性体而说的,就是他一出家,童真入道。童真入道并非年龄小,就是他没有成过家,没有结过婚,那怕他六十岁出家,也算童真入道。那时候佛教我谛观,一切有形有相的法你如实观一下子。谛,就是如理观察一下子。一切有相有为的法全是因缘所生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佛说一切因缘法都是空的。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

  佛这么一教授我,我就辞了佛,我就找一个清静的地点去修道。我烧的是沉水香,因为这个香气入我的鼻孔,我就观这个气,烧香那个香气,这个香气这个气息香从哪里出来的。从木头里出的吗?空中来的吗?烟上所生的吗?因为烧了火才有香吗?都不是。这个气不是木、不是空、不是烟、不是火,来无来处,处无所著。来无所从,去无所著,由这个意销发明无漏。香严童子是从沉水香香气寂然而悟道了,发明无漏。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所以就叫香严童子。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这样来证得阿罗汉果。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这五百梵天都是药王、药上菩萨他的眷属。因为药王、药上菩萨一起座,他的眷属(就是他带的徒众)都从座起来,同时顶礼佛,也向佛表白,我从无始劫来,时间很长了,我作什么呢?作医生。药王、药上两个法王子,咱们称法王子就是说大菩萨了。前头那些阿罗汉不称法王子,而药王、药上称法王子;乃至带他们的眷属顶礼佛足,说我从无始劫来为世良医,我是作医生的,一辈、两辈、三辈,无始劫来都是作医生;我在此娑婆世界,常在娑婆世界一生一生的来作众生;草、木、金、石,作医生的药物里头,也有草药,也有木本的,也有金石的,或者石头、石粉,还有用金链子,还有用银,金、银、铜、铁、锡都是药。在我们大陆上是多用草药。我在西藏的时候,西藏从来不用草药的,尽用矿物,山、石头都是矿物质,在矿物里头提炼药物。咱们大陆上是从草,咱们草药居多,有时候有矿物。

  因为我无始世世世都作良医,就是很好的医生,药王、药上菩萨那是很好的医生了,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有辣的、有甜的、有酸的、有苦的,药的名词,都是做药草的名词。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有生的,有冷的,有热的,有熟的,有些有毒的,有些个没毒的,悉能遍知,都可以作药材。

  今天看那个韩国的剧片,那个医生给下的批霜,批霜是药死人的,沾一点点就药死了,他给下了给那个病人,还是王太子,给他下了一钱三,所有医生都吓到了,说这个吃了不死啊?批霜一点点就得死人的,但是他害了那个病,必须得那个药。所以这个药里头,有有毒的,也有没毒的,药王、药上菩萨他悉能遍知。这个咱们念一下,大概知道就行了。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不是知它的药性,而是知它的体。这些药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药王、药上菩萨因药性而开悟的,成就佛道。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就是印我们兄弟俩,药王是哥哥,药上是弟弟,佛印证我们兄弟俩是菩萨名;证得果位,是菩萨名。所以现在在这个会中是佛的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这是味。前头为香,这是味。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以味为圆通。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就是十六个菩萨,一共十六个,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

  这个威音王佛大家读过法华经就知道了,法华经上说威音王佛神智无量,距咱们说很远很远的劫了。在法华经里面说,威音王佛说法无畏。一佛、两佛、三佛,有二万亿威音王佛。二万亿,一个、两个说到一万,一万说到百万,百万说到千万,千万说到亿。不是一亿、两亿,二万亿,有这么多的佛,相继出世。这个威音王佛圆寂了,那个威音王佛出世了,二万亿相继出世。他们这些个是在初佛像法之中,二万亿最初,威音王佛的像法当中;与法华经上讲那个常不轻菩萨,就是见人就磕头说我不轻慢你,你是未来诸佛,这是法华经上讲的;跟常不轻菩萨同时的。但是他们看不起常不轻菩萨,骂常不轻菩萨,乃至拿石块打常不轻菩萨。后来他们忽然看见常不轻菩萨现威神,现神通,现大神力,他们才感觉着自己骂常不轻菩萨错了。以前他们看不起常不轻菩萨,认为他开玩笑,见他们就磕头,他们拿石块打他。后来他们发现常不轻菩萨神力不思议,他们这才忏悔;忏悔之后,跟着威音王佛出了家了,在威音王佛闻法出家。

  在大众僧洗澡的时候,沐浴的时候。半月布萨,布萨之前要沐浴,也是随大众的力,一个一个一排一排洗完了。他们去洗澡,忽然开了悟了。怎么悟得的呢?悟得水因,悟得水的因缘,水不是水,既不洗尘,亦不洗体。这个大家想想,咱们也沐浴的时候,咱们是既洗体也洗尘,把尘垢洗掉了,身体沐浴感觉很舒适。他们那个水接触身体的时候,他们就开了悟了,悟得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知道水的性;而且中间安然,悟的水性无所有;水性无所有,我体也无所有。开悟了,水性体性一性,一性是无性。水是属于尘,尘水。尘水没有知觉,但是水一捱到身上有冷有热,冷暖涩滑。但是这一切的相触到身体的时候,洗尘不见身,洗身不见尘。尘本是无知的,体是有知的,他悟得水性的因,这是导入他开悟的因缘。因为他一入水之后,在洗澡时候,他开悟了。开什么悟了呢?他的身体跟水同不存在,尘不染尘,水不洗水。大家去思考去!他说他在入室洗澡的时候,悟得水因,水的性跟人的性,一性!水不洗尘,亦不洗体。在这个不洗尘不洗体的中间,无所有!忽然间身体也没有了、水也没有了,中间安然,得无所有。

  【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那个水一接触身体,突然开了悟了,就叫妙触;水触身,突然间开悟了。接触,色声香味触,就是触。香严童子是香,这个是跟触根接触,我所证的无上。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佛问圆通,我以触尘而开悟的,导我开悟的因是触,触因为上,我是因触而开悟的。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脩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金光,涂佛形像,自尔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为什么说迦叶要说紫金光比丘尼?紫金光比丘尼是迦叶的太太,他们两个同时出家的,夫妇俩一同出家的。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就在这个世界(娑婆世界),有佛出世名叫日月灯,佛的德号叫日月灯,我得到亲近了,听到佛所说的法,我们就修;闻法脩学,以佛所教授的法,我们依法而修;佛灭度后,日月灯佛灭后了,我们就供养佛的舍利,同时不断的燃灯,永远灯常明;我们同时用紫金来涂佛的形像,自那个以来,我们生生世世常有圆明紫金光聚。迦叶尊者跟他的夫人,他夫人当比丘尼了,身上都有光,生生世世的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是我的眷属,我们同时发心的。这是他们自己向佛述他们的往因。

  日月灯明佛是以智慧来立名的。日能照,有太阳就是白天了;月亮能照夜,就是黑间了;黑间,月给人视明,不但视明还清凉,月表清凉的意思。这是智慧照理。日光照昼就是俗智照事,真智照理,用日月来表名。日月灯明佛就是昼夜的照行众生,理事无碍。形容佛的。

  因为我们供养佛得到佛的加持,加持我们生生世世身上常放紫金光,也有跟佛一样光。迦叶尊者向佛说不但他如是,他的夫人紫金光比丘尼同时发心,同时得道的,证得的。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脩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随时变了、随时坏了。我们以空寂修得灭尽,灭了这六尘境界,身心乃能度百千劫如弹指顷。度过百千劫的时间,就像弹指一样的。

  我曾经去朝鸡足山,迦叶尊者在鸡足山入定,佛涅槃之后叫迦叶尊者拿着佛的钵、拿着佛的衣,到鸡足山在那个地方等着弥勒菩萨降生,把这个衣钵供养给弥勒菩萨。在他入定的时候,百千万亿劫,弹指一念间,那等弥勒菩萨很短;咱们以凡夫来计算,时间可长了。因为我们读到楞严经知道,他跟他夫人虽然出家也常在一起,乃至见佛闻法都常在一起。我观世间六尘的变坏,我以空寂脩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经过百千劫的时间很长的,在我来看弹指一念间。为什么?空寂灭尽,这样的原因。空的!迦叶尊者是悟得空法而成就的。

  【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一切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法因为上,各所证的。法因为上就是法尘,我本修因的时候,因为断法尘而成就的。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最喜欢睡觉。佛看见这个出家人一天就睡觉,白天黑夜都在睡觉,佛就诃斥他说你跟畜生一样的,“咄咄何为睡,螺狮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这是佛诃斥他的语言。阿那律陀尊者一听佛诃责他,他就生起惭愧心,不眠,昼夜不睡。大概这能撑持好久啊?没撑持到好久,七天七夜,七日不眠,失其双目。瞎了!两个眼睛都瞎了。瞎了之后,佛就让他修一个法。

  【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我不因眼,观见十方,精真洞然,如观掌果。如来印我,成阿罗汉。】

  世尊示我,乐见照明,这个法的名字叫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不因肉眼而失,那就得到乐见照明金刚三昧。这个时候他精真洞然,观三千大千世界、观十方,如看手掌纹庵摩罗果一样,很小果子。如来印我,成阿罗汉。他所证得的眼根圆通,就是他所证得的根是空生意根。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

  背开尘,发我们元明的真见,不由眼根而见。这是佛所授阿那律的三昧,他以三昧眼,旋见循元,斯为第一。他的圆通就是旋见循元,不必用根,而能照见一切法。循元就是循他的性(元性),脱离根了,没有根了,眼根没有了。

  【周利槃特伽,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

  周利槃特伽,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他说我最笨了,诵经念经我都不可能,听法也不可能,没有闻法的性,又不能诵持经典。我最初遇到佛的时候,就闻法出家的,我对如来的一句四句偈,伽陀偈,一百天,得前忘后;一句偈四句话,前两句话忘了,后两句话念前忘后,念后忘前,一百天一个偈子诵不会。在譬喻因缘经讲他的故事。所以他闻佛而出家,学法的智慧没有,他没办法,得前忘后,得后忘前,不能学法。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

  佛就愍他愚痴,没智慧,愚痴!教他另外一个方法。结夏安居的时候,佛就教他:你调出入息吧!就把你那气息来调,让观那个气息,观它极微细处,气息的生起,跟它气息的住,跟它的意念,它中间所有刹那刹那的变化;观气息的,把它那个极微细调到那个地方,你观它。你观成熟了,就是气息的出入让它成熟。这个气息当中,有生起的时候,有气息住的时候,有异的时候,它的生住异灭四相。等气息初生叫生,气不断就叫住,渐渐的它起了变化,不同的变化,这叫灭,生住异灭。这个气息的四相牵流都在一刹那之间。咱们起个念有九十刹那,一念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让他来观它的微细。这在六妙门就是息观,出息观,在六妙门法的。

  【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

  我修气息观的时候,其心豁然,通了,贯通了,得大无碍,成了漏尽阿罗汉。佛给他印证是无学。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把我气息返回到内,返内,渐渐的气息空了。循空,循是随顺,循环不息的这么观。观了,息空,证得阿罗汉了。

  【憍梵钵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业,于过去劫,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口+司)病。】

  病态。牛(口+司)病是什么病呢?牛吃完了反胃,吃下去,在胃上又返回来。你看,那牛一天都在嚼,这叫牛(口+司)病。那个人一天嘴里总这么嚼,人家谁捱着你坐?味道很大,叫牛(口+司)。你看着每一条牛,牛贪吃,一天总要吃,它口里不停的磨来磨去的。得这个病,那嘴里头不停,一天都在吃。因为过去轻慢沙门,说些个对沙门侮辱的话,感到这种病。

  【如来示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

  佛就教授我,示给我一味清净,心地法门,我得灭心,入三摩地,观味之知,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超一切漏尽。那就是舌根上头有了毛病了,佛就教他返尝尝自性。咱们经常说返观观自性,他舌根,你尝尝,自己尝自己性,尝得一味清净,本元心地,以这个来修。那我就得到心地法门,灭我的心,入三摩地。观味,舌根是尝味的,观味而开悟的。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返尝尝自性,一味清净,就是本元心地。舌头尝味道,一天尝,一天嚼,什么味道?就是研究,完了成一味三昧。什么味道?什么味道都没有,清净的。味性,得到味的体,得到味的性,以这个入三摩地的。观味,他得到正味。

  【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离垢销尘,法眼清净,成阿罗汉,如来亲印,登无学道。】

  由于观味无体,就是观我们的舌根,舌根的自体,舌根无体。观味而知道味非物,舌非舌,悟得舌性跟味尘不相干,不属于物,因此而开悟的,因念得超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还味旋知,就是知道味的性,就是悟得味的体性,味的体性跟心的体性是一个;就是他悟得唯心法门,因味而得入的。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毕陵伽婆蹉翻成咱们华言叫余习,余下习气,所剩余习气,就是五百世习气不脱。因为他性体非常憍慢,过去世他生生世世的都生在婆罗门种性。在印度婆罗门种性非常高的,看不起别人。他以前生生世世的他家庭里头有个小女孩,经常服侍他们的。感这一世那个小女孩成了河神了,毕陵伽婆蹉过河的时候,就叫那个小婢,叫小婢是很卑贱的意思,叫那小女孩;但是这小女孩已经成了河神了,所以就对他很气愤。他过河的时候说小婢断流,这个河神就到佛那去告他的状。佛就叫毕陵伽婆蹉跟河神忏悔。他见了河神还叫小婢莫瞋,说你不要生烦恼。大众都笑了,你给人家道歉还叫人家小婢。完了佛就跟河神说他无量劫来的习气,他没办法改,习气还没改,你要原谅他。这就叫习气。

  【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

  他跟佛表白也说他证得圆通。我初发心,刚发心跟佛出家,从佛入道,入道就是成就了,入了佛道了。我听见如来说世间不可乐事,世间没有什么可乐的事。我到城里去乞食的时候,我心思法门,我心里就想这个法,就是佛所说的世间事都不可乐。但是因为思想没注意,想法了,在路上有那毒刺,我没有躲避毒刺,就踩上毒刺了,毒刺就扎在我脚上,我就重了毒了,但是我这心还有感觉,有知觉,我痛得不得了。我就返观了,虽觉觉痛,谁来感觉这个痛?觉清净心,觉把我心清净了。无痛痛觉,我能觉的心不痛。所觉的痛,所觉能觉是一个觉,痛何处来?虽觉觉痛,无痛痛觉,痛何处来?

  我因为有念头有知,感觉很痛。在最痛的时候,我又回观我的心能知道这个痛的痛觉,能觉得觉痛这个,觉不痛啊!有觉觉痛,无痛痛觉,是在我身根之中有个能觉的心,这个能觉的心感觉着这脚上扎了毒了,很痛!我本来觉的那个心它没有痛。因我这样子返观,开了悟了。

  【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

  同时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我只有一个觉,不会有两个觉。这样一观,摄念未久,我就把我念头摄一个专注于觉。身心忽空,这个时候把我的身体连我的能觉的心都空了。这一空,空了二十一天,三七日中诸漏虚尽,开了悟了,痛也没有了,能觉的觉也没有了,能觉所觉虚妄。这个时候我就漏尽成阿罗汉,佛给我授记,因为我是已经证得无学位了。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我把我的身心都变成了只一个觉性了,什么都没有了。这就叫纯一本觉,只一个觉性,身心都遗忘了,身心脱落,证得圆通。他向佛说完圆通之后,完了,结束了。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就是时间很长了,久远劫以来,心得自在。须菩提早证为空生,生生世世都空。我自己我能够忆到我受生如恒河沙,就是须菩提说他受生的数量,一生、一生、一生的就像恒河沙那么多,受了那么多生。但是我在母胎刚一受生,在母胎胎儿的时候就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一切都在空中,空到没有。亦令众生证得空性,我教化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证得空性。

  咱们讲金刚经时,须菩提就翻空生。他出生的时候,他家里所有的宝藏全部都空了,把他父亲就吓到了,找那个占卜,占卜告诉他说很吉利的,大吉!隔了一两天,他家里库藏又都满了。他最初的时候家里都空了,给他起个小号名叫空生。后来隔一段时间,家里库藏又都满了,又叫善现。咱们讲金刚经的时候,空生、善现都是他的名字。

  他起来向佛顶礼,他说我从好多好多生,无量生,我在母胎之中我就知道空寂。随相受生,生即非有,他就能够悟得五蕴皆空,五蕴非有。咱们讲金刚经的时候,须菩提问佛,就是这个含义,而他悟得法空了,十方世界森罗万法都是空寂的。须菩提在金刚经上说他已经是大菩萨了,他向佛请研究空,金刚经就是这么来的;就是他请求,他是请法的人。

  【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

  蒙如来发,就是佛给他指示,所以他从空而入手的。佛给他指示说性觉真空,空性圆明,自性性觉;性觉就是真空,证得空性圆明了;顿入如来,宝明空海,他的知见同佛知见,空的!所以他问佛怎么样能降伏其心,达到真空。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其心?这是在金刚经上说的。其实他已经能住心,已经能降伏其心。不过他想深入的灭尘沙无明,因为他的明还不到深入,还没净空。他想空,离人身空,除了法我空,再进入性空。

  空性是指如来藏性说的,如来藏性圆明,但是他得这个阿罗汉果还没到这圆明的地步。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还没到同佛知见,他心想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见一切,无见。佛知一切而不执着,无染。因为佛一切无见,无所不见,佛是一切皆空的,从空而能出有,就是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须菩提只是证得空如来藏,还有不空如来藏,他现在还没证得。他只是在楞严会上,二十五圆通他证得空性了,表明他所证得的只证得阿罗汉。但是他转小向大,从金刚经上讲他已经进一步进入了,进入如来的真空境界。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这是须菩提答覆佛所问的圆通,答圆满了,他向佛说我所证得的诸相入非。诸相入非,像这种语言我们很少听到的。诸相,人相、我相、众生相、法相,所有一切相;非即空,这个非当空字讲。诸相入非就是诸相皆空,非即是空义。非所非尽,就是能空的空是约法说的,所空的人约人说的,人跟法皆是空的,人法二相都是空的。我所证的诸相入非,就是一切诸法,空!一切诸法皆空。非所非尽,能空的空及所空的人叫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指空义,斯为第一。人法双空,连能空这个空的智慧也泯灭,泯灭就是没有。这个法是非尘、非法尘、非一切尘,人相、法相都是空的。旋法归无,斯为第一,这是须菩提向佛所表白他所达到的这个空义。就是五根圆通的含义,现在这一大科都是讲五通的,五通玄义。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

  舍利弗向佛说我从旷劫以来,我的心清净的,这个心清净是指见心清净。心见清净就是眼识,心见表示眼识的,不染一切外边色尘之相。从生受生,像恒河沙似的那么多,就是我一生一生的。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我眼识只要一看见,随念分别都能通达、都能明白,到了无障碍的境界了。不是一生两生,我从旷劫以来心见清净,就是我眼识见一切事物都是清净的、没有障碍的。

  【我于中路,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

  我怎么入佛门的?怎么开佛的知见的?我于中路,在行走道上,在道路当中逢见迦叶波他们俩兄弟。兄弟相逐就是兄弟相随的意思,宣说因缘,悟心无际。我是走在路的边上,碰见两个出家人(迦叶波兄弟两个人),我听见他们所说的话都含着有甚深因缘的含义,我听他们说话,我就开了悟了。他们俩说的什么呢?“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是一种说法。有的经上说舍利弗遇见马胜比丘,马胜比丘出家比舍利弗早,舍利弗看见马胜比丘威仪安庠,一切动作他很羡慕。他就问马胜比丘:汝师是谁,谁是你的老师?马胜比丘答覆舍利弗:我师是释迦牟尼。又问:那你师父教授你什么法?马胜比丘答覆说:我初入道的时候,将入佛门的时候,我师父教我是因缘法,“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因为因缘所生法一切都是空的),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一闻这个话就开了悟了,闻马胜比丘一说,他就证得初果。因为他还有一个道友叫目犍连,他回去就把他遇见马胜比丘这个话跟目犍连尊者说,目犍连尊者也开悟了。他们两个人都是当老师的,每个人都领五百徒众,放弃老师的学位,所以舍利弗跟目犍连两个人带他们一千个徒众都皈依佛去了。这是舍利弗说他最初出家入佛门的因缘。

  【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

  见了佛就从佛出家了,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见觉,当然见是指眼根说的,觉是从识说的;见觉就是眼识,眼识无障碍了,就是从眼识而悟得成阿罗汉果,得大无畏。为佛的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他闻法就得到佛的法身,不是说色身,而是从法身;从佛闻法证得了法身,就是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说的法,法是从佛口出的,因闻到法,从法而化生的。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佛问圆通,佛现在问证圆通,我所证的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我所修的跟我所证得的,就是心见发光,这个光到极点了,就是达到知见的极点。从眼识而生出来无障碍智,光就是智慧,光即知见。这是他所证的圆通。各个入位的这些阿罗汉跟菩萨都向佛表白,佛问圆通,各个说各个的圆通,怎么进入圆通的,怎么证得圆通的。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河沙如来,我所亲近的佛像恒河沙数那么多;我在每一佛下都是法王子,在每一佛座下都是第一位、都是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十方一切菩萨告诉他的弟子都行普贤行,从我普贤而立的名字。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

  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是普贤行愿品,在华严经讲就深了,特别深了!这是普贤菩萨自己说,在恒河沙的诸佛前,他都是法王子,就是历史深远了。我用心闻,心闻即是耳识,耳识的心,心即识,但是这是耳识。我用心闻,就是我耳识随念所分别到的所有一切众生,他们所有的知见;若于他方恒河沙界外,这个娑婆世界为主,离着娑婆世界有恒河沙那么多世界,在那极远极远之外;假使有一个众生发明普贤行者,或者念我普贤名号(这经上没说),或者念普贤行愿品,心中发明普贤行者,知道普贤菩萨,就这么个意思。只要有这么一个众生念普贤,我乘六牙象就到他身边了;千百万亿众生,百千众生念,我都能随时到他的处所。纵使他的业障深重见不到我,我到他身边,他见不到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我也用手摩他的脑壳,摩他的顶安慰他、拥护他,令其成就。这是普贤菩萨在楞严经上自己说。在华严经上大家念普贤行愿品,凡是念普贤行愿品的,在你临命终时,普贤菩萨乘六牙象来把你送到极乐世界,接引你。只要你念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发的愿,他都来把你送到极乐世界。这个耳识圆通,普贤菩萨证得耳识圆通,他的耳识能闻到恒河沙数世界之外的,就有一个众生念他普贤的名号。发明普贤行者,就知道有普贤菩萨,或者称普贤的名,那普贤菩萨到这来安慰你;暗中摩顶,安慰你!这个是普贤菩萨亲自向佛说我证得了耳识圆通,我的耳识能闻十方恒河沙一切众生,只要称我名号的,我当时就到他跟前去。

  【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这是耳识圆通,随念分别。耳识圆通所发挥的智慧光明能够照达十方,只要有人称我名号,他都得到救度了。这是普贤菩萨向佛说他所证得的圆通是耳识圆通。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我虽然作了比丘,受了三坛大戒,但是在定力不够,就是心常时散乱,没证得无漏果。佛就教我,不只教授我,还教拘絺罗,教我们做什么修行呢?观鼻端白。这个修行的很少,修这个法门的很少。就是观你的鼻子尖上,鼻尖是白的,修这么个观。观鼻端白,鼻端就是鼻尖上。所以佛对一切众生应机施教。

  【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

  在我初谛观时,我自己最初观鼻端白的时候,经过三七日,就是这么坐着修观时,观鼻端白,观过三七二十一天。这时出来一种现相,我看见我这鼻子里出的气像烧火冒烟一样的,但是身心内明,心里头开智慧有了光明了;这光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全世界都是清净的。虚空,空字成就了,虚净就是空字成就了;同时这时就像琉璃是一样的,形容词!琉璃是形容词,身心内明了,这个时候圆洞世界,十方世界都成虚净,像琉璃一样。鼻端白像一切的烟,烟销这个鼻息就成白色的,烟销鼻息成白,这个鼻息的白光能够洞遍十方世界。

  【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

  心开漏尽,开悟了,顿悟了。漏尽,就是不漏落三界成大阿罗汉了。诸出入息,所有我这鼻所出入的息,呼吸之间全是光明。鼻息一出气,整个的光明遍照,放光了,能够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世尊给我授记,当来成佛。如果大家看到这一段的二十五圆通,再看法华经佛的授记品,经经相通的。像楞严经个人表白,他修道的时候怎么修的、怎么得到成就。

  【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这是明圆灭漏,得漏尽通了。这是每个人述说他在闻法之后、修道时候怎么样开悟的,阿罗汉就是怎么证得阿罗汉果的。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不是在佛今世,从旷劫以来,就是久远久远的劫了。劫有长劫、有短劫,梵语叫劫波,梵语说劫波的时候这就是长的,刹那就是短的。富楼那向佛说我从很远劫以来,久远劫以来已经就是辩才无碍。办才无碍指他说法说,说苦空无常。这里只举苦空,举了一半。宣说苦空,深达实相。苦空是世间相,深达实相是理体,真空相。如是经过恒河沙诸佛,一佛、二佛像恒河沙似的那么多,无量劫来经过无量的佛了。秘密法门,就是我得的这个法门是秘密的。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就说苦空无常的法。在大众中,用微妙的语言给大众解说。得无所畏,成阿罗汉果。这个是讲辩才无碍的,富楼那尊者辩才无碍。

  说一切法,这个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法的一一名相,各个地区的众生不同;还得得语言三昧,对哪一类众生说哪一类的话,众生才能了知。这是法无碍辩。一切法都含着有道理,咱们说话是语言,语言有诠一定道理,那个道理就叫义,叫义无碍辩;说法演说种种道理,让众生能够开悟。一切诸法对一切众生的根机,他差别对机说法能够通达无碍。还有言辞无碍,各方的语言、言辞,你得让人听得懂。叫辞无碍辩、义无碍辩、法无碍辩;他常时喜欢说,这叫乐说无碍,说法说得很快乐;或者乐(音:要)说无碍,喜欢说,乐于说。这叫四无碍辩,法无碍辩、义无碍辩、辞无碍辩、乐说无碍辩。但是它给你标定了,标定什么呢?演说苦空。没说第一义,是对苦空法说,对小机说小法,而能够以小法深达实相。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

  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世尊(就是尊称佛说),你知道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你说法得有言语,言语就是音声。教我发扬,发扬什么?宣扬佛法,助佛扬化。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此我帮助佛转如来的法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

  【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这在六识当中是舌识(舌头),说法是音声,以舌识,这是舌识第一。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优波离尊者过去在王宫是给太子服务的。佛没出家是悉达多太子,优波离尊者是他一个侍者,给他剃头、洗脚,就是照顾他生活这些事。佛出家,他就跟着佛一起出来了,出家。他没离开过佛,从王宫到雪山苦行他都在,优波离都在,我亲随佛出家的。六年勤苦,佛修了六年苦行,他也在跟前。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这些经过我都在佛跟前。亲观如来,在这六年修道之间经过很多的苦难。亲见如来,降伏诸魔。佛在雪山修苦行的时候有种种障碍,在这修障碍的时候,他都在佛的跟前。

  【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

  优波离尊者就说他所行的。他说我承佛的教诫,优波离尊者是持戒第一的,乃至轻微的细行都不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优波离尊者是持戒第一的。由于持戒精进而达到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果。这个全是他的身体力行,依戒而行。戒是指制止现身的,是身体的,使六识当中身识能够寂然。因为大乘菩萨是制心的,阿罗汉果是制身的,把身制着依着佛的戒律而行,身寂心也就寂了,所以能得到阿罗汉果。

  【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脩身,众推为上。】

  在佛得纲纪当中、戒律当中,亲印我心,持戒脩身,众推为上。优波离尊者是佛的大弟子当中持戒第一,一切大众推他为上首弟子。从王宫到出家,一直到佛成道,他也成道了。

  【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在佛问圆通的时候,优波离尊者说我以身识,身是身体,身识来执持小乘的戒律,没有触犯过,身识不起,因身而得到心的通达。这个心的通达把无作的妙戒;咱们持有相的是有作的,但是戒持的清净之后,有个无作妙戒不假修为的。持戒是制身的,能持戒因制身而能制心,约身约心都不再违犯了,皆达一心,一切通利。优波离尊者是这样得入圆通的,身识,在六识当中是身识得圆通。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