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华严经经首 第八卷

  华严经经首 第八卷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再看这段经文的最后一句,就是“又以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间,悉包法界”。这一句也是我们很容易“想当然尔”的依文解义,一念之间要包法界怎么包啊?探究一下,那就是不可思议嘛,反正“一念之间”我也不懂,“悉包法界”我也不懂,不懂加不懂,等于懂,对不对?负负得正嘛。

  他有一些消息你可以感受得到,用文字你容易掉入大脑的意识形态,我们再看图形好了,给各位看看,你怎么看这些图案。那一张“释迦出山图”给大家先看一下。假如我们再用图案来做重迭给各位看,你应该就比较容易了解到它是什么样一种状况。这里有个“释迦出山图”,这个是我们老前辈叫黄水土,还是黄土水,黄老先生做的。这个听说是,他做一尊真的,五尊翻制的,这是其中一尊。我们也有仿冒、伪造的一尊,不过这一尊是真的。

  给大家看这么一个图像,你把那一张法身佛的放上来。假如这两张放在一起,这是法身的,刚才那一张是化身的,都是像。假如这两张一再重复重复重复出现,那你的脑筋里头就会有个影像,一念之间,两个影像同时出现。对不对?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种重复出现的情况,它是什么现象?——叫错乱。因为它是物理现象,物理现象会错乱,对不对?但是在法身里头,他不错乱。那么这个不错乱,又要怎么表达呢?他就用另外一个表达法。

  这张是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给各位了解一下我们在做表达的时候,你是怎么认识的。我们看图案比看文字好看,因为文字就有点像看电视一样,你要从头到尾,慢慢一幕一幕看,一字一字看,可是看图的时候不一样。这是我们斋僧筹备的一个图案,这个部分,你可以看到,这里有没有很多的好像火焰光,有没有看到?这是个塔,这个塔有没有很多火焰光,有没有?他就用这个火焰光表示“重重无尽”,其实这每一重,就每一个,你注意看看,这每一条线就是一重,那每一重呢,它有一个状况,就像刚才,一个化身、一个法身,那么一个地狱、一个饿鬼、一个畜牲,那么一个畜牲里头,那畜牲很多啊,有猫、狗、鸡、鸭,还有你喜欢吃的,还有你讨厌的,有蟑螂、鳄鱼这些天下间最丑的动物,然后也有天下间最美的动物,什么孔雀、鹦鹉这些,它一层一层的这样表达。它表达是要做什么呢?因为在这个时候表达,他当然没有细画出来,但是每一重是这种表达,它全部一起呈现。这个一起呈现出来的时候,这个地方你还看不出来,这个只是告诉你每条线都出现而已。

  我们再看下面这个地方,光是看这个部分,你看到,这个是行者,对不对?这是佛,是不是同时出现?哦,这一个。那么看看这里面,桌子上面这些,这个桌子里面是所有要供养的东西。那我相信啊,我们人在处理事情,是不是这个摆了,再摆这个,再摆这个………一个一个这样摆,是不是这样布置?你布置的时候是这样,有次序嘛,对不对?可是你现在看是不是全部都出现?这个全部都出现,叫“一念之间,悉包桌面”,对不对?它只有桌面而已嘛。这物理现象,眼睛只能照这样而已,可是在法界里头,“一念之间,悉包法界”了。

  我们是用你所能知道的这种物理现象界来透视,其实你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这是要训练,但你每一次训练的时候,都要one by one,one by one,那这就麻烦了。你要同时能够动,但是要放松,你要记得,随时提醒自己,修行就是要放松。

  我记得跟各位谈过,以前我在上班的时候,我们同事们常常会请吃饭,轮、轮、轮,轮到一个同事,我们下了班到她家去,十几个人,她在半个钟头之内,可以弄十几道菜给我们吃,有这种欧巴桑,她是喜欢做菜给人家吃。我们看她这个人家里,厨房就那么大,我们一般的家庭而已,她就买了一个电子,电炉有九个还是六个,应该是九个,我记得是这边也三排,那边也三排,这样九个,她同时做。

  我就看她,她怎么讲“马上就好,马上就好”。因为我们下班的时候,她才去菜市场里从冰库里头把她所订的菜、鱼、肉通通带回去,我们还帮她一起拿回去,都还新鲜的,她说半个钟头就好,我就很怀疑她怎么半个钟头。结果我看她右脚踩地上,两手在天上,然后左脚可以关门,她全身都动起来。我就看她厉害了,她有兴趣做这件事,她就完全投入去做这件事。那我们不会做的,你说要蹲下去关,你就蹲下去,裙子拉一下,然后关起来,然后站起来,裙子再拉一下,那给你弄到好就天黑了,不要吃了,但是人家能干的,就是这样子。

  这种能干,你要弄清楚,等弄好的时候,她请大家吃饭了,当然半个钟头她准时弄好了。你看一次就九个菜出来啊,对不对,所以她只要那当中弄两回的话,就十几个菜没有错啊,是这么快啊。好,她出来了,我们大家开始吃了,“你怎么不吃?”“你们先吃,我吃不下,太累了。”这叫紧张,一紧张啊,那就是我们讲的——精明能干的就是业力重。她欠大家,前辈子讲一讲没请,这辈子要请,所以她自己忙得要死,自己都没吃。我们吃饱了,大家说“好,再见啊”,她也很高兴“再见”。大家走了,我看那一桌十几道菜她怎么消化,光是洗那些碗盘,跟垃圾的处理就好,你说她业不业?

  会紧张就是业,不紧张那就不是业,就在修行,你知道吗?要是你真的有办法,十几道菜请十几个朋友,半个钟头能做好,然后坐下来,你吃的会比别人多,这个修行成功。因为他不紧张嘛,所以他能够吃得多啊,他是因为自己喜欢吃才弄那么多。但是你今天因为是业,所以你弄给人家吃你吃不下,这个区别你知道吗?所以同样在做一件事情,你是业力大呢还是修得好呢,就看你到底紧张不紧张,这很简单的区别。

  你要是会紧张,你就吃不下,对不对,你不紧张当然很好吃啊。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虽然都很高兴。所以你会发现,人其实还债的时候比借钱的时候,你去留意看看,还债的人他很高兴,借钱的时候他很痛苦,没面子嘛,跟人家借钱,对不对,还债的时候我解除了,解脱了嘛。所以当这业力显前,他在还这些业的时候,他也是很高兴的,但是他毕竟不是修行。

  你留意看看,一念之间,他显现的状况是这个状况。那么我们可以显现你精进修行的状况,你也会显现业力现前的状况。那么在这一念之间,十法界全部现前,这个“悉包法界”就是十法界全部现前,也就是六凡四圣现前,这只是一部分而已。佛菩萨现前的时候,倾向于智正觉世间,其它声闻缘觉到六凡(六道众生),通通是眷属世间。另外,器世间还没算,器世间也算在这里面,在“悉包法界”当中,器世间也算进去。

  所以我们通常在画这佛像的时候,我们叫法界人中像,就在佛身上面画法界,要画这法界的时候,那三世间都要画。所以通常呢,这里是画佛,胸部这里,有时候是画两个佛,菩萨。在肚脐以上的地方,是四圣的地方;背后的地方画的,那就是风雨雷电,山河大地;肚脐以下的地方,就六道众生。

  这个佛像有没有看过?以后有机会再弄给你看。因为那些佛像,都是古董,我们买不起,我是想说看有没有仿制品,可是那东西没人要仿制,因为仿制没人卖,我们想要啊就要不到。我弄了两尊小小的,以后找机会请人家照相,照相放大来看才看得到。那就是透过佛身,把法界的一切状况全部表达出来,这个所呈现的就是这一句话“一念之间,悉包法界”。而这法界要完全呈现,他有一个前提,叫做“诸佛神力所加”。那么从佛的立场,在这个地方,佛还要一切佛的神力所加,有没有?所以你可以留意到一个问题,一个人要觉悟的时候,其实他是有很多的觉悟因缘,来共同加持你这个觉悟啊,这个觉悟才叫圆满

  你把这一句话听得很清楚,一个真正的觉悟就大彻大悟这种大觉悟,一定有很多的觉悟因缘,诸佛嘛。所以觉悟的因缘通通靠过来了,这因缘一成熟,砰!你那个大觉悟就起了。所以不是你一个人坐在那边,就凭空想象你会觉悟的。那个不叫觉悟,那个叫“秀逗”(短路),“秀逗”是什么,叫秀透是吗?不是。所以觉悟本身也要因缘具足,诸佛神力所加,每一个佛,就“佛神力故”嘛,每一个觉悟,他都有不思议的力量,那么一切觉悟,他的不思议力量那就更大,但是你要把它聚集起来并不容易。

  各位做过这样的游戏吧,拿放大镜在太阳下照着一张纸,“嘶嘶嘶嘶”纸会变黑,然后起火了,对不对?那是一个放大镜,那你假如两个放大镜,它烧起来更快,两个放大镜可以,因为你两个手嘛,那要四个放大镜,那就麻烦了,三个还可以,嘴巴咬一个,对不对?要四个来弄哦,那你屁股要抬起来,不然不行啊,那你要怎么弄呢?好,当这因缘越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是越难办。两个人弄四个还可以,三个人弄六片,那就困难了。而且焦距要同时移到同一点上,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告诉你,即使一块玻璃放在那里,它也很快会破掉,因为你把那么多的光聚集在一起,温度很高,不是纸烧掉而已,要把木头烧掉都很快,那更何况像玻璃这种东西,一下子就破了。这个就是“诸佛神力”,要把它聚在一起,是不容易,但是当你聚在一起的时候,那股力量是相当大的。

  你不要看这文字很简单,是很简单,但是呢,它也是不可思议啊。当你从文字上去解释的时候,那没什么,给你解释过就完了,所以你弄到最后会说,所有的宗教都是劝人行善。佛教在这个地方,不只劝人行善,它在改造你的生命,要使你达到止于至善,要你把这凡夫的生命改造成圣人,他在教我们的是这一套工程。你看看,你要进行这个部分,要下多少的功夫。

  大家在看《华严经》,我期望各位的是,不要把《华严经》当做一般的经书,尤其不要把《华严经》当做普通的书籍看。佛经里头的任何一部经,都是从生命中向你交待的,你不要把它看成这外面书店——台北书店,听说统计每个月出四千多本书,全世界就更不用说了,当那么多的书摆在一起的时候,其实都是浪费自然资源,都是浪费。你不给他出,叫做思想牵制,你要给他出,破坏地球生态。这个叫做我们这个世界的共生结构,我是叫共犯结构,共同犯罪的一种结构,他们说这样不好,他听了会生气,就改成共生结构,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制度。

  印那么多书,各位看几本,我们当中有没有人,每年看一本书的?我看都很少啦,要讲说每个月看一本书的,大概没有啦。每天看报纸大概就看那几版,报纸都已经浪费了,杂志更不用说,书籍更不用说,但是每个月出那么多。你想怎么办?这个叫做——知的权力,是吗?不是。这个我们不谈,但是我们要告诉各位,经本是不一样的、经本是生命的,尤其《华严经》,它是解读你生命奥秘的百科全书。什么书都可以毁,这本书不能毁,因为它是生命体现的一个——我们叫作地图。你要解读你的生命,这部经讲得最清楚。我们要改造自己的生命,你也按照这部经来,它是非常好的。我常跟各位讲,这部经打开,基本上我们看不懂,不要紧,你不要看它,你给它看,可以吧?你把经本打开,给经本看看嘛,把你自己给经本看看,你沐浴其中,就好像给爷爷看,看你一样,给爸爸妈妈看着你一样,真的佛光普照。你自己要去感受这个部分。

  叫你看书,你看不懂;要不然就是一切空白,嘴巴是念过去了,脑袋一片空白,那你干脆就给它看,静下来,那种幸福感很殊胜的,非常殊胜。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师父怎么叫我给书看,我应该看书才对啊。反正你看了等于没看,干脆给经本来看你,它看你,那种佛光普照,你还能感受到那一份幸福跟殊胜。这是提供给各位了解这个《华严经》的殊胜。

  这里是讲到宫殿,到这个地方,从“其地坚固”到“其菩提树,高显殊特”,然后呢,他的“宫殿楼阁广博严丽”的这种状况。再来呢,就讲师子座,“其师子座,高广妙好”,这师子座非常好,第一个,高,第二个,广。我们一看,从前面跟各位谈的,他在菩提树下,怎么跑出这些东西来啊,这个就是佛经里头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讲宫殿,你比较感觉不到,现在在菩提树下,我们再看刚才那个图案。好,我们先看这个地方。这一张,佛陀在菩提树下,有没有?他坐什么,坐草地座,对不对?坐草地座,谁看到草地座?你我他肉眼看的嘛,对不对,你也不会说他是佛,你只是说他是个人,那个修行人,那个和尚,对不对?西藏人会说,那个法王、仁波切;南传佛教的人会说,那个比丘。对不对?就坐在树下,这个时候啊,这个看他的人,假如是说,他在这个树下成佛,这样的话,这个人叫做阿罗汉。我们现在假设,各位都是阿罗汉,阿罗汉看到的是释迦牟尼佛坐草地上,这个佛呢,叫做劣应身佛。

  另外一个呢,他不是坐草地座,他坐天衣座,这个地方是天衣,那么你同样是看他一个人在这里,看到他坐的地方有天衣,这个叫做胜应身佛,这是圆觉人看的,胜应身。胜应身啊,这看佛的话,他就不是单纯一个瘦巴巴的人,你会看到他气质出来了,所以呢,他所坐的不是草地而是天衣。那么第三个,他看那个佛坐在那里,这个佛,天衣座上有莲花,坐在莲花座上,这是大乘始教。然后大乘终教呢,看到佛坐在金刚座上,天衣覆盖着莲花,莲花下面那还有金刚座。

  我们这里这一尊,这个叫做莲花座。这一尊,莲花下面有个金刚座,有没有?这个叫做金刚座,这个是终教的佛。受过大乘终教训练的人,看到佛成佛是坐这样。那么你假如是顿教,就大乘顿教,禅法训练所看到的佛,那么佛坐在法性座上。法性座啊,就没办法表达了,就是这个那个这个,那叫法性座。那么最高层次的呢,那就是学华严的,普融法界师子座。我念给你听,你记一下,我也没看过。那个佛所坐的位置,那很殊胜很殊胜,那个法座,普融法界,所有的法界都到师子座里面来了。

  那我们三楼有一尊弥勒菩萨,我叫他画了画了………他也画了一点,反正艺术家没修行,跟他讲他也搞不懂,反正他就画了一堆就对了。这个背光有画,这个背光也有画,就是要把那个境界画进来不容易。那我们在大陆上找了很多这些古老的寺院,明朝、宋朝的这些佛像塑造里头带有这些影子,这些我们统称为华严造像法。他在一个佛身,包括他的座,包括他的背光,要充分地表达那个境界,这一种表达方式的造像方式,我们统称为华严造像法。他就不是单纯的那么一个人坐在这个地方而已。

  像这个地方是修法用的,但是呢,他的整个境界表达不出来,不完整。那真正要制作的时候,不只头部这样制作,你看这帽,有没有?这宝冠,这个地方,十一面观音这里,你看这个光头根本什么都没有,这宝冠上面还有佛,有很多,十一面观音这里呀,这个就是开始在做变化。我一直要找一个——这天冠菩萨的天冠要把它做好一点也是没有办法,我们自己不会做,只有拜托艺术家做,艺术家反正听不懂就变成这个样子。

  我们为什么要收集那么多的数据,包括这种佛画,包括书籍,一堆一堆的,为什么?因为要找这些数据出来,不然……你要知道,古人在经典里头所耗下去的功夫呈现出来的,那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现在我们能够用现代的科技,把那些相片捕捉下来,那我们大家可以分享得到,这是很难得的。你能够买到那些相片,就已经不得了了。要不然你凭空怎么去想象?你根本想象不起来。

  你看看古代大德,他们在造像上所下的功夫怎么样。所以我跟各位鼓励说,以后我们要去,我希望大家一起参加。不是说你不要跟别人去,因为跟别人去你可能看不到,看到大概你也不知道。我们会跟你解释说,那些殊胜的佛像,他殊胜在哪里。像他这个地方就是讲师子座,师子座在讲些什么,那个整个佛像,他代表整个法界的意义,就从师子座背光跟佛身上面来表达。

  那么你到大殿去,大陆的大殿,我们是正在模仿。大殿里头,除了佛身塑像的这个部分以外,他还没有办法充分表达,那他就画壁画。所以大陆的佛寺大雄宝殿,那个佛像的背后都还有壁画。我们没有,我们很少,很少去表达这些。我们这里算是比较特别,用经文来做背景,来衬托。

  那些壁画,大雄宝殿的壁画,通通叫做经变。经文啊,把它画成图画,这个叫做经变,经文变化出来的图画。那都是很殊胜很难得,看看两千多年来,祖师们、大德们,在修法上,在护法上,他们所下的功夫是什么。今天我们有这个因缘,那应该要感恩,要能够珍惜,所以我们往后会一再地到大陆各地,去看看这些佛寺。那么也希望各位,有机会,时间许可,你就尽量来参加,大家一起参加。

  好,我们来跟各位解释这个部分。师子座高广妙好是怎么个高广妙好?第一个,“摩尼为台,莲华为网”。摩尼,为台,台啊,反正你现在坐的就是台,你也看不到。我们这个地方有做了两个,这一个所做的这个部分,它是花蕊。大家对于莲花有没有概念?中间是莲蓬,那花蕊在旁边,所以当莲花枯谢的时候,莲蓬外面会有花蕊,有没有看过?没看过?这些都是“都市俗”,不是“乡下俗”,莲花都没仔细欣赏过。莲藕长在哪里啊?莲藕就长在莲花下面。那他的台就是莲藕的部分,简单讲,摩尼为台就莲藕的部分是摩尼所成。那莲花编成网,这个时候你要留意到,他的这个台,我们这样讲说,他的莲藕是摩尼做的,你不能体会了。这台是这个台啊,因为他的那个普融无尽的师子座嘛,这个台,这个部分为台,摩尼做的台。那么莲花呢,它应该不只一朵莲花,它才会为网,才会织成网,所以它是用莲花织成的网,而不是一朵莲花。

  现在这个工艺我们没办法做。没办法做,他就做这个样子,用这个千叶莲花,这个叫千叶莲花,但这个是不到一千叶,要做一千叶,工程就大了。这个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用这个来做表达,这个也是华严造像法表达的特殊性。那么,你没有办法用一千朵莲花,那就用一千叶的莲花来做表达,这个是我们在这个物质世界里,表达的极限,它产生的变化。你知道吗?一千多莲花它上面要怎么连起来,他没办法连。

  现代应该可以做,用不锈钢还是中碳钢,用钢把它架起来,做一千朵莲花,然后来镀金、镀银,然后或者镀什么,再上彩,那可以,现代的科技是可以。可是古代没有钢,然后用生铁来做的话也不好处理。所以古代在铸造业上面他有困难,现代可以,可是现代还没有人做。我们要去做是我们倒霉,你又要开模子又要弄什么,然后不一定成功,弄失败还要再做啊,可是我们叫人家做,弄失败也要出钱。所以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工艺、技术等等,我们还是基本上用木头来刻,会比较好。这是一个,摩尼做这个台,这个莲花,千叶莲花,应该千朵莲花,简单来讲,是“莲花为网”,编织的网,这样来做。

  那么“清净妙宝,以为其轮”,这个轮,我们在做解释的时候,没办法解释,就以这个轮来做莲藕,就是里面的部分,莲花后面的部分,大家可以有空的时候,你自己看看。

  “众色杂花,而作璎珞”,这个花上面,我们现在这个部分是用画的,这画的是很漂亮。这个艺术家是很用心去画了,不能够再说他画不好了。可是呢,要把这“众色杂花”把它做为这个普融无尽师子座上的璎珞来庄严它,那我看也不好做。画,画是好画,要做成实品出来,那不好做,不好做。不过,我想在这样的科技时代里,往后的世代,在两三百年后,我相信这法义展开以后,我们的子孙会有福报的,他会把这个师子座做得很好。这个“众色杂花,而作璎珞”,在这个花上,座上,这普融无尽师子座上,他会有很多很美的,很伟大的装饰,这个璎珞是做装饰的意思。

  “堂榭楼阁,阶砌户牖,凡诸物像,备体庄严。”在这个宝座上,还有堂榭楼阁,不但是堂榭楼阁,阶砌户牖都有。这里面还有窗户哦,那你就知道,这个宝座有多大。现在我跟各位讲你体会不到,我举个例子你看看。我们现在你看不到古代有没有很多大佛,有没有?台湾应该很清楚,你去看彰化大佛,你到里面去,那大佛也没有宝座,没有办法,他只有坐在莲花上。坐在那朵莲花上,那个大佛好像缩在那个地方,他应该座要很大,那个大佛才会大嘛。那么佛身的比例,跟这个座的比例,座的比例应该是佛身的两倍高。假如佛身是五公尺的话,那个座就要十公尺高,那你就知道他这个堂榭楼阁,阶砌户牖是怎么做起来的,对不对?

  你说要做一尊大佛有多大,假如大佛是二十米高的话,二十米高,那他的座就要四十米高。但是,告诉各位,我们现代人都是佛大座小,而且都喜欢做站的。站的佛假如是一百米高的话,他的座就要两百米高,你不照比例来。所以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佛来,也很难会有成就者。因为成就者他坐着成就,台湾话说“屈”,屈,屈就在那个地方。一个成就者应该能够把法宣扬出来,可是现代的成就者,他就屈就在某一个环境,某一个条件之下。你去留意到,这个成就者,佛法告诉我们,这个成就者,他是要突显出来的,突显出来他的座就要高起来,他才会突显,座不高起来怎么突显。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是很麻烦的,拿药给师父吃,师父一定要吃,师父不能吃好东西,“修行人吃那么好做什么?”给你药你就一定要吃。所以送药给师父吃的特别多,不能送好吃的给师父吃。这个观念,真的是很奇怪的一种现象。

  你想想看,一个修行有成就的人,要把生命的宝藏分享给众生,对不对,可是现在呢,是不容许的。所以你有成就的话,最好是火化以后,舍利子交给众生就好。那我请问你,他如何教导众生?这个对一个修行者来讲,是一种委屈。当然他不会跟你计较。

  我跟各位讲文志法师,我没讲你也没听过这个人,然后他烧出四千多颗舍利子来。我相信很多人说,“你告诉我在哪里,我也想去看一下。”四千多颗舍利,我要能烧出四颗就不得了了,对不对?他有四千多颗怎么不去景仰呢?可是,他假如生前二十年,能够跟我们弘法的话,那不是不得了吗?他为什么要屈就在那个角落里头呢,对不对?都是身后才名扬世界那有用吗?跟那些艺术家一样,死后画才会出名,还没死画都不出名,为什么呢?这个时代就是这个可悲。

  所以古代这些东西他是有原因的,为什么座人家要做那么高?要把佛托高嘛。现在我们是要把佛躲在那个地方,修行人就算有成就,你也没办法。所以我们大家都在找善知识,你找的一定是假善知识,为什么?因为他不能突显出来,突显出来的,是假的,沽名钓誉。真的有修行就要守在那里,等到烧出来,啊!他舍利子那么多,早知道也早点来!早知道就太晚了,来不及了。这个就是,你看这个座你就知道,现在大陆做了很多大佛,都不如法,都是身那么长,然后下面只有一朵莲花而已。这个就是关键。

  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去体会,刚好有经文在这里,我是籍着经文,讲给你听做参考,他不是“高广妙好”而已,“堂榭楼阁,阶砌户牖,凡诸物像,备体庄严。”你就知道这个座是什么样的座了,所以它叫普融法界师子座,应该全名叫普融无尽法界师子座。这个书读太多,有时候都会忘光,所以我在讲的时候,词句不太准,万一你有看到,你自己自动调整,我们这是全自动的。从这里你就看到,佛觉悟的殊胜成就是多么不可思议。

  那么,在这个世间,人家对我们的误会、不了解,对修行者来讲,他不介意,你要留意到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人家对这个修行人的赞美如何,他也不介意。你要留意到,修行人对这些是不介意的,这些都是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他不介意。可是问题是众生的福报,关键是在这里。你真想修行的话,那你就要好好的亲近善知识。

  你要从真实相上看,你不要到时候好像押宝一样,“啊!我押对了,我师父烧出舍利了!”然后,“我没办法,我押错宝了,输了,我师父没有舍利。”是从舍利看成就,还是从教法看成就,那你自己要能够拿捏得好。不要到时候,像吃角子老虎一样,全赢、全输,这个不对。这个不是输赢的关系,你自己好好的去修。这个地方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所以你要如何好好修。

  我跟各位讲,善知识,中国这一句是用得很好,他不讲人。你记得,善知识,你跟这个人,人只是一个形象代表,你要从他身上学到善知识,听懂吗?人,这个人是假相,从这个人的身上学到善知识,那么尊称这个人为善知识,这样才有意义。你不要看这个人,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啊,他今天又去补牙齿了。”你要看到他的法,你得到这些法的善知识,你才尊称他为善知识。他不是知识,他是人怎么会是知识啊,对不对?所以你要留意看清楚,用善知识来形容一个人,是指你从这个人身上获得了善知识,是不是这样?要不然他是人他不是知识啊。因为这个人有知识,他传递给我,我有用,所以叫善知识嘛。那也因为这样,我来尊称他为善知识嘛,是不是这样?

  所以你要看到善知识,你不要看到种种是非。我不是说我啊,你跟任何人都一样啊。是以这样的一个原则,你才能够获得善知识。不是把他占为己有,或者是因为你跟他在一起,所以你感到光荣,那个都是占有欲。师父多跟你讲两句话,你就心开怒放,师父跟别人多讲两句话,“都偏心,都跟他讲,都不跟我讲!”那你是学佛吗?你在修行吗?这个不叫修行、不叫学佛,这个叫吃醋,醋桶发酵,这都不对的。你到底是看到什么,学到什么?所以文殊师利菩萨跟我们讲过很多了,依止善知识要怎么样。你是要求善知识,不要弄错啦!搞清楚这些状况。

  好,你假如能够这样的话,那你就容易修学成就,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那么你因为从他人身上,获得这些善知识而感恩,那也是籍相感恩,真正感恩的,是把那个法学好、修好,那是真感恩,那个DNA传承是指这个地方。那么你籍着相感恩,供养、护持等等,你都不要在意,那是籍相修行,历事练心。所以我们一再跟各位讲,随缘、随分、随力、随喜。你不喜,那个缘不成就,因为你随喜,所以缘才成就。

  缘成就看实力啊,你有多少供养多少,没有,无所谓。那个喜心要有,疼惜、尊重、感恩的心,这是最重要的。你不要看人家供养,你心里毛毛的,“好吧,以后啦,以后我赚钱再还给你。”不要,不要有那种心境。人家供养,你很高兴就好。有能力,那我们尽力,没能力,不要紧。

  这一点,我们跟各位讲清楚,最主要是你要突显对佛法、对生命启发的这一份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这份知识叫善知识。知道吗?关键是在这里。那你要看得到学得到,那你要把这个知识放在所有知识的最前端,那个叫善知识。所以佛经一定在群书之首,《华严经》又在群经之首,它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

  所以古代人因为东西比较少,他们很庄重、很恭敬,经本上面不压其它的书。我们现在什么杂志、报纸……“我刚才诵的经哪里去了?”然后翻箱倒柜,从垃圾堆里头找出来,你东西太多了。这样的恭敬心你就会消失。你要懂得那个恭敬、尊重,透过人,我获得,我既然获得,我要把它推为第一,有没有?一切事,这个为第一。

  所以每天早上起来,你先做功课,做完再去料理其它的事。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刷牙、洗脸,这些盥洗完毕以后,就是早课先做完。早课做完,再去上班,赚钱,那没有关系。回来了,弄完了,要睡觉前,再做晚课。这每天,你最重要的时段,就做最重要的事,那就把善知识这件事当做第一要务。你其它的事,得失利弊,是非毁誉,通通可以放下,这件事情提起来。告诉你,临命终时,瑞相连连,你会好死的,而且会很殊胜。

  你记得,把这件事当第一件事,人生第一件事,你要在每天中实践出来,早上起床,先做早课。做完早课,开始忙一天的事,不要紧,那个应该忙的。忙完了以后,晚上,晚课。晚课做完了,睡觉。其它世间的这些林林总总,是非毁誉、成败得失,通通放下,通通不要在意,你会成为人中师子,一定会有,你记得把它当第一件事就好了。你要是今天太累了,明天再做,明天我再跟菩萨请假,后天有空我就做两次,补还你。你用这种心态就不行,不行!你去注意看看这个意义。

  这是讲到这个师子座高广妙好的情况,我们要留意,这不是讲地理风水,说一定要几倍几倍,你尽量把他突显出来就对了,大约来看是两倍。就你假如是坐像,坐像是十五公分的话,你的座应该三十公分;你假如是立像也一样,也一样,你慢慢去体会。你透过你的美感去调整那个部分,可以,那个比例不一定,但是美感,也就是要让它突显出来。

  那个竹南华严寺,有没有感觉到?怎么看那个佛像怎么矮一截,对不对,坐在那里好像塌到窝里头去了。我看看不对,刚好我们天宫要放的那三尊,我一看,不是这个样子,原来座做得太小,他就只有仰脸覆脸而已。我要求他要把它架高起来,架高起来刚好高度加一倍,差别就在这里,因为你没留意。他在做的时候,看我们是,你做功课的时候,摆在桌上的那个佛像做,因为那个时候的比例就已经够大了,可是你现在坐到大殿就不一样,就显得不够。所以这个是我们要留意。

  好,这个是相关的部分,提供给各位作参考。因为这些都跟曼陀罗有关,布局啊,曼荼罗是个有形的东西,它局势一布,局一布,势就高低就出来了。有局有势,这个,我们在密法修法上就比较在意这些,那透过这个部分,刚好把这个知识等等,跟各位做个介绍。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