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11课丨佛菩萨成就的如是功德是什么功德?

第11课丨佛菩萨成就的如是功德是什么功德?

  之前的课程,我们讲的是“信观音”,是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大乘佛教,或者叫信仰过程当中我们遇到的那些不了解的、神奇的、超乎于我们想象之外的,甚至被别人说成神叨叨的佛教现象?这种现象大家在读《普门品》的时候,会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普门品》,观世音菩萨的这个经典当中,着重是讲感应,在这一点上我们昨天有讲,就是信观音,信仰它如何发生的?

  我们提到,在现实佛教它靠着什么顽强的力量,使得佛教经历过2500多年,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甚至我们这些与观世音菩萨看似无缘之人也成为有有缘之人。为什么?靠的是转化率,就是哪怕你懂一点点,你有一点点的因缘,接下来在这一点的因缘基础之上,会有很大的自我提升、很大的自我改变、很大的享受。当我们心中有苦、有难、有诉求的时候,每当想到观世音菩萨,她是能帮助我们的,我们心中那种焦虑、绝望、不知所措就会烟消云散,心就安乐。所以昨天的副标题叫“信观音,求必应,心安乐”。

  我们在学佛过程当中要了解到,信仰的力量、信仰的功效、修行的结果对我们信心的再次触动和信仰过程的再次验证,这个逻辑是需要大家明确的。

  今天讲学观音。首先,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她是如何能做到千手千眼神通变化的?观世音菩萨是三十二变,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有七十二变,是谁啊?悟空老兄。悟空老兄的师父叫什么?菩提老祖。菩提老祖从哪里来的?从《金刚经》解空第一的须菩提来的。所以,一个要通达千百亿如是变化的人一定要通达空性,这个在第一讲的时候也讲了,《心经》当中,开篇明义,第一句就观自在菩萨,就是观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讲的这个。

  那在讲这个之前,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一堂讲座的任务以及方法论。这一堂讲座的任务,是把观世音菩萨为何能做千百亿如是变化这个原理给它弄明白。因为这个原理弄明白了以后,我们也要想七十二变的话,我们也能够呀。

  但我们的方法论是什么呢?方法论,我们是不仅仅在《普门品》当中找答案,而是尽可能地在《普门品》以外,或者说所有涉及到观世音菩萨的主要典籍,甚至于在与观世音菩萨没有太大关系的典籍当中去寻求一些蛛丝马迹,或者寻找答案。这个方法,是印顺导师提出的一个方法,叫用佛法研究佛法,用经典诠释经典,而不是用我们的一厢情愿的想象。

  比如说你问很多初学者:“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做千百亿如是变化?”“她有神通。”“她为啥有神通,为什么我们没有神通?她的神通是怎么变的?”“哎,这个你要去问菩萨,我不知道!”

  说不明白,会让初学者不太容易生起信心,更是让实践观音法门的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所以今天首先依据的经文,是《普门品》当中的这一段很短的经文:“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

  “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这是结果,她的能力来源于哪里?来源于“成就如是功德”。这句话很熟悉,《弥陀经》里面有念过,说阿弥陀佛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他才能够有这样的极乐净土的道场来成就众生。功德是结果,如是才是修行的核心之核心之所在。这个如是是什么呢?如是可以说是照见五蕴皆空,或者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我们今天的主要的任务是用经文诠释经文,所依据的方法,就是所谓的初学者一门深入,修行者触类旁通。如果修行观世音菩萨这个法门,在起初的时候你只受持《普门品》是没有问题的,你越念越有信心,越念越有信心。很多人经常说:“师父啊,家里面的媳妇还没有身孕,怎么办?”“没关系啊,你叫她念《普门品》就好了。”他就叫她念,这是我们一般开的药方。你让她受持读诵,她就能够心安乐,心安乐,然后很多事情就没有我们想象当中那么复杂。

  我们一门深入《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身形,游诸国土,度化众生”理解这段话,仅凭经文依文解义,或者从经文当中表述出来的结果性的信息,我们是无法知道这个结果是从何而来的。

  如果在一部经当中,你看经的时候不能够去找到它的答案,那怎么办?第一,坚持受持,每天要读诵。第二,把问题搁置在那里,要告诉自己,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是我们现在所具有的心智能够解答的。假以时日,待自己的学识、眼界、知见更加开阔的时候,你就能够逐步知道答案。这个方法叫存疑。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存疑,你不能想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一下子想解决所有问题,或者说一下子认为自己解决了所有问题,那你的心智就处于闭合和自我封闭状态。

  再顺便多说一句,佛法与其他的宗教是不一样的,其他的宗教是全知全能的。只要你有信仰,相信神,他能帮你解决一切问题,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佛陀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他传给我们的方法叫觉悟。觉悟的前提是什么?是无知。无知有两种,有我们愚痴的一部分,需要觉悟,还有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拓展的那一部分。

  所以学佛不是让我们生活在已知的世界当中,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世界上其他所有的宗教都是全知全能,而只有佛法,只有佛陀的教育让大家面对自己的无知。这个无知,就是我们要觉悟的对象,这非常的了不起。所以大家如果在学佛过程当中遇到了问题,不能解答的时候,要善于做笔记。我们这里做笔记最好的是这个小师兄,他本子上写了很多,很用功,他才读五年级,将来弘扬佛法,一定是个栋梁之才。

  所以这一节主要讲的是,对不同法义的汇通,直到我们能理解观世音菩萨是如何做神通变化的。这是方法论。

  首先,我们来看,观世音菩萨她能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以种种身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乃至解脱。这段经文当中所有都讲了菩萨她修行的果德、修行之后的能力,但是她能力背后是什么样的心智、什么样的境界,或者她是如何达到这种境界的呢?这段经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文,《心经》当中,我们一再跟大家提到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段经文应该怎么理解呢?大概有七个内容,一是观自在菩萨,这是菩萨的名字,菩萨的名字又是菩萨的境界,常常是这样的。比如说,普贤菩萨,也是菩萨的境界等等。观世音菩萨是通过修观得到自在的。

  观世音,是从菩萨度众生的方式,耳根圆通的角度,说她能观世间众生的疾苦,去帮助众生,这个叫观世音。这是菩萨这个主角的名字。那这个人是什么人呢?是菩萨,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解释,翻译过来叫觉悟的人,或者走在觉悟路上的人。走在觉悟路上的人,这是他的身份特色、他的信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

  也就是,我们要了解观世音菩萨的话,首先要了解佛所告诉大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什么。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大海,修行的法门,是大海里面的流动的力量,潜流、暗流,菩萨的能力是浪花,浪花是结果,我们看到的是浪花。那这个菩萨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或者她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以及她是怎么样去修行的呢?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是修行,深是直达解脱已经非常深。高晓松有一个节目叫做《矮大紧指北》,高晓松说有十大美人,这十大美人,都深深地打动了自己,这个深是也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深是深入法味的深。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到彼岸。所以般若波罗蜜多,是用智慧的方法到达解脱的彼岸。这除了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法门之外,更是我们自己要去沿着菩萨所走的道路去行进的。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时”。在读经的时候,如是我闻,一时,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除了中文,在其他的语言文字当中,时态都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佛经中的时态也特别重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中的“时”是当下的意思,是现在进行时,它不是过去完成时,也不是未来进行时。很多人把自己的人生理解成过去完成时,把信仰理解成未来进行时、或者未来完成时。而事实上,所有的时态都是现在进行时,只不过是我们心理上心住过去,心往未来。但无论是过去还是往未来,都是在当下发生。所以解脱是当下发生。

原标题:《大悲如观音》第11课丨佛菩萨成就的如是功德,到底是什么功德?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