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佛讲这部经不是在地球上讲的,而是在忉利天宫。地点不同就说明听经听法的对象不同,这个会上没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只有天龙八部、鬼神、天人、天王。这部经是佛为自己的母亲摩耶夫人而说。《大雄传》和《华严经》都介绍过佛的母亲。佛示现成佛以后要度自己的母亲,这就是孝心的根本,给我们学佛人做出了榜样。学佛人一定要大孝,怎么去大孝?把自己读诵、受持《地藏经》的功德回向给自己七世以来和无量劫来的父母。不能光读诵,要懂得受持。回向给父母是受持的第一点。然后不犯戒律、不作恶事、依法修行、去掉贪嗔痴,那是受持《地藏经》的第二点。如果没有对恶道的恐惧,那《地藏经》就算白听了。只有恐怖恶道,才能发勇猛精进心。
这部经为摩耶夫人讲的是“调伏刚强众生”之法和修“苦乐法”。佛称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为“刚强众生”。“刚”就是无比坚硬;“强”就是谁也不敌。什么最硬?我、法二执最硬。思维的东西超越钢铁,软的东西比硬的东西还硬。还有一个是修“苦乐法”。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读诵经典的时候,可能不觉得这个“苦乐法”有什么不寻常。咱们修行“生灭法”,目的是了生脱死。一听这个“苦乐法”,你们要知道,众生都有什么苦啊,众生有八苦,外加地狱苦。世间的八苦之中不含地狱苦,因为世人不知道有地狱。你说有地狱苦,世人不信。佛赞地藏王菩萨修苦乐法,没说地藏王菩萨修生灭法,要注意这个区别。苦乐法是菩萨行人所修,佛曾告诫弟子,我灭度以后,你要以戒为师。佛有没有说过,十方诸佛以何为师?你们会想,佛还有师么?十方诸佛以“苦”为师,以“苦”为良师。只有“苦”才能成就你脱离六道,只有“苦”才能成就你菩萨行,“苦”才能成就你的慈悲,成就你的道业。使你的道业逐渐增长,使你从反面接受帮助。离开“苦”,一事无成。世人有点烦恼,有点不顺心的事,还觉得很闹心。修道的人都知道,越苦、越烦恼的时候就是最考验你的时候。过关,你是修行人;没过关,重来。所以,只有菩萨才有资格修苦乐法。大家要知道,“苦”指的是众生的苦,菩萨的苦不在于此,因为他不修生灭法,不受生灭之苦,而是往返这个世界度众生的时候承受一些苦。一些菩萨行人来到这个世界要示现有病,他的肉体就要承受一些苦;有的要示现被人大卸八块,化身要承担的苦;还有被打、被骂的,都是苦。释迦牟尼佛还示现受苦,提婆达多用山石砸他、辱他、骂他。这些就是佛和菩萨示现的苦。正是这些苦,成就了佛,成就了菩萨,这就是苦法。我们不是菩萨,我们修忍辱、受一些逆境、克服一些反面的东西,正是我们在修了脱生死的法门,谈不上苦乐法。一字之差,就是凡圣之别。
大家都看见经里的“苦乐法”,却不理解其真意。咱们读诵、受持《地藏经》一定要知道佛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如果不解佛的真意,就是我们的悲哀。为什么叫“苦乐法”呢?一叫“以苦为乐”。菩萨知道苦,而不厌离生死,以悲为乐。以苦为乐,以悲为乐,以苦成就自己的慈悲,以慈悲为最大的快乐。诸分身菩萨,不管是在地藏王菩萨的道场还是到这个世间示现做人的时候,他一修就能成就。虽然示现众生身,但这个肉体之身就可以享受极乐世界的待遇。体验到肉体极乐的圣人自己不说,世人无从知道,根本想象不到。有人想,我这个肉体能一天不难受就不错了。你知道人家肉体是什么状态么?法喜充满,法乐无穷。他享受的是极乐世界的高层次的待遇。示现有身,而时时处在无身状态。地藏王菩萨的乐是身乐,有妙乐。佛家有妙有,妙有其中的一种。凡是化身到我们这个世界的菩萨都有这个待遇,没有特殊的。不因为他是化身来的,他不修,他不得。他肯定能修行,肯定能得道,不用咱们去操心。你我没得道,因为你我不是化身来的菩萨,不要怀疑。天下你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你知道的事情太少了。咱们用有限的思维去想无穷无限的事情,宇宙无穷,宇宙无限,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实现象,你思量不了。别说你思量不了菩萨的境界,你连一果罗汉的境界都思量不了,你连一地菩萨的境界和新发意菩萨的境界都思量不了。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我们还所知有限,更何况出世间的事情。所以在第一品,佛告诉地藏王菩萨调伏刚强众生。调伏是心调伏,用慈悲力调伏,虽示现苦而不苦,以苦为乐,以慈悲为乐。知道这个苦乐法与我们修行有莫大关系。我们发菩提心成就菩萨道的时候,也得这样,和地藏王菩萨一样修苦乐法。十方世界的地藏王菩萨的分身和随地藏王菩萨来的十方世界的一些人、鬼、鬼王、龙神等等都是地藏王菩萨往昔所度。现在是贤劫四佛出世,在这之前的千佛还是地藏王菩萨示现地藏王菩萨,而且贤劫之后还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他的愿力太大、太久远。
佛在第一品里还告诉我们一个法门,就是诵持“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但是称念这个名号的在家人一定要吃净口素才可以,否则不能这么称呼,只能称呼“南无地藏王菩萨”。称念这个名号,普通人能升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一些修行人不理解这个法门,以为就是声佛号。有位修行人身体疼痛难忍,打针、吃药都不好使,称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三声,疼痛即刻消除。知道称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名号,是佛定的法门就可以。
地藏王菩萨曾为婆罗门女。其母信邪。轻视三宝。死后堕无间地狱。这个婆罗门女卖掉自己的家产,在佛塔寺大兴供养,当时供养的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这里讲到这个婆罗门女大兴供养,这种供养要以身命财为代价,离开这三个就不是供养。身是我们的身体;命是我们的时间;财就是金钱。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诉婆罗门女,你端坐念佛一日一夜,定境现前。现在我们许多修行人不静坐,只念一句佛号,而且是四字洪名,六字都不念,这样做只种善根,成佛道是以后的事情,只能说是有成就佛道那一天。准确的说,要成就佛道,必须是六字洪名。否则的话,在这个世界上,西方三圣来接引你的时候,你念四字洪名,莲台摆在你面前,没有“南无”两字,你都进不去。不要以为直接念佛号亲切,“南无”是进入莲台的钥匙,也是我们念佛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过去佛就说,端坐念佛。不管你是学律、学净、学禅、学密,离开了坐,你就很难成就。出家人有早晚两课,那是出家人的功课,是你们都摄六根,供养佛法僧三宝,正常应该做的。这样做只能多种善根、种植德本,做早晚课不能使你不堕地狱、脱离六道。只能说使人增添人天福报,将来有一天会成就。我听我师父介绍过,过去真正的修行方法,不论学什么的都坐,释迦牟尼佛在雪山坐了六年,连佛都不例外,咱们更加不例外。
此时,婆罗门女按照佛说的,静坐了一日一夜,定境现前。没有定,一切都是我们的五蕴织盛。我们眼、耳、鼻、舌、身观察不了我们外部的世界。婆罗门女来到了一个海边,这个海边不在我们这个星球,而在一个我们肉体无论如何也到不了的一个星球。无毒鬼王来迎接这位婆罗门女。她问鬼王有没有地狱。无毒鬼王说,实有地狱十八层。现在你到的这个地方是地狱的外围,还没有实际进入地狱。枉死的人要先经过这片海,叫无边苦海,又名枉死城。枉死的人要先在这里受苦,海里有恶兽互相擒捉。所以,我劝世人好好活着,不要自杀。自杀的人,堕到地狱的时候,还没进地狱之门,就先遭罪。其他正常死亡的人,有的不堕地狱,直接脱送三恶道或者到其他众生道。只有犯了恶业的人、有罪的人才进入地狱。他们到哪呢,示现一登记就可以超生。地狱的事情我不细介绍,这里点到为止。
到地狱去只有两种原因,一是威神之力,二是业力。威神之力就是我开始讲经提到的那位修行人,可以仗佛威神往来于地狱,或者是天道的天王、鬼道的鬼王,凭神力往返于地狱和其他宇宙之间。第二就是我们的业力,凡是入地狱的都是业力召感。我看过一段资料,英国有一个灵魂研究所,美国、日本也有,中国的社科院也有宗教研究所,名字不同,实质一样。我说英国这个研究所,他给修行人(学佛修道的)和不修的人做对比实验,研究发现实验对象死后脑电波非常平稳的都是修行有一定功夫,经常静坐的修行人。有实验结果,却无法解释脑电波不异常活动的原因。实际上就是有禅定功夫,心不散乱的缘故。而不修禅定的人,没有一定静坐功夫的人,他们的脑电波上下跳动,非常活跃。这样的人死时内心恐怖,心性散乱,业力苦逼,这是其一。其二,科学家在暗室里头安装多角度视频摄像头观察发现,在一片黑暗的暗室中,所有人毫无例外的死时都有一丝白光由体内射出,有的修行人光都从头顶射出,多数人是从颈部以下的身体其他部位出,脚部、腿部,各个部位都有,几秒钟时间,这道白光迅速穿透一切阻力,消失不见。这是什么?日本的研究报告就说了,这是人的灵魂。研究报告已经表明,人体内确实有一个东西存在,佛家叫“神识”,他们叫“灵魂”。就是这道灵光被业力牵着走。
佛接着讲,当时的婆罗门女的母亲叫悦帝利,已经堕落地狱。可是她的女儿给她做了功德。虽然是有为的供养,但是要知道,我们现在的修行离开有为的供养,谈不上无为。因为我们的功德不够,我们暂时不具足无为的供养。因为有了她女儿的大供养,三日前已经升天。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当时的无毒鬼王,是今天的财首菩萨;当初的婆罗门女是今天的地藏王菩萨。
讲到这,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度脱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七世以来的父母紧随我们左右,如果堕在恶道,当世活着的人过年节就有病。读诵、受持《地藏经》,首先要行孝道。行孝道怎么办,度今生的父母和过去生的父母。一个叫供养佛法僧三宝,把供养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回向给自己所度的过去人。供养之中,法供养为最。佛说这个说的起,人说不起。因为我们没有“法”。今天读诵、受持《地藏经》是佛法,不是“我法”,不是人法。我们能做的就是财供养。到庙上,供养佛像,供养法,见到出家人要有供养。这就是种福田,积自己的功德。我们说功德不是功德,但是大功德是由小功德积聚的;我们的真功德是由这些有为功德得来的。得就是失;失就是得。你没有功德就是真功德。当你到那个时候,自然就具足那个功德。第二,七月十五有盂蘭盆会,就是佛住世时,目犍连尊者见到母亲在饿鬼道,他去供养,送点粥喝但到了母亲嘴里成了火炭。目犍连哭了,没有办法,去请佛帮忙。所以佛讲了盂蘭盆会,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在这一日,我们要到庙上供养出家人、佛法僧三宝,请出家人做功德,度脱自己七世的父母或是在家里读诵、受持《地藏经》,把功德回向给父母。第三,劝我们当世的人学佛修道。自己的父母若还在世,
从孝开始,再慢慢劝父母学佛修道,自己不孝,有钱自己花,有房自己住,让父母学佛他也不会听你。父母只会对孝顺的子女言听计从,佛法离不开世间法。连你的父母都度脱不了,何谈成就更高道业?现在是你父母,到你往生的时候就是你的敌人,“你小子当初可不孝顺了,你想往生,先把我度了吧。你把我恩报完了你再走吧。”恶道的人整你,你可以理解。自己的父母还能阻拦你么?就是这样。欠他的恩情你没报,专门忤逆父母,你这样人往生,他都不认可,更别说佛菩萨认不认可了。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尽孝道,度脱自己的父母,真正的让父母学佛修道,了脱生死。
这里佛讲法,有很多龙神、山神、土地在听,这些名字我没有提,只略提了一下听经的对象。我只讲经里你们看不懂的事,看得懂的我就不讲了。所以第一品里知道这些就够了。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