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这时摩耶夫人向地藏王菩萨请法,对地藏王菩萨称为圣者。菩萨要称比自己地位高的菩萨叫圣者,修行人称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叫行者,对佛称世尊。摩耶夫人感觉地藏王菩萨比她地位高,所以对地藏王菩萨虽然是化身来的菩萨也要称圣者。咱们修菩萨道的人将来要是遇见观世音菩萨最低也要称圣者,不要就称观世音菩萨如何如何,不要这么说,对比自己品位高的人一定要称圣者。摩耶夫人问地藏王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造业差别所受业报是什么?”(南阎浮提:我们这个地球)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人所造的业有什么差别,报应都有什么差别?地藏王菩萨说:“业分善业和恶业。”这个地球的人业报分善业和恶业。
曾经有一个人,他师兄就说:“哎呀,你的业真大。”他就急了,他师兄一看就说:“哎呀,师弟,我说你的善业真大。”他马上转怒为喜。呵呵,咱们世界的人,你说他好行,你说他坏,立刻就翻脸。“善分大善、中善、小善”。修学佛法、种悲田为大善,修行人的修行为中善,世间的一切造作为小善,离开佛法的供养都为小善。“恶分极恶、大恶、中恶、小恶”。这里说的是造业差别,善业有什么,恶业就分几种,善如何恶就如何,在此就不多说了。
这时地藏王菩萨就回答说:“摩耶夫人,你问这问题我来回答。”千万世界的国土,地藏王的回答主要指的是造恶业的众生。恶分善业和恶业,因为善业的众生,地藏王菩萨不用回答,至于为什么,佛已经在其他经文里说的非常清楚,作善业的众生从一果到四果的罗汉;从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西方佛国土只要你造大善业你都可以去。六道的众生都有一种地狱的业报,说各种形体受挖苦和折磨但是到最后没脱离的都有一种地狱的业报。
地狱业报最大的重罪有五种:第一杀父弑母。杀父弑母为什么还要排在出佛身血之前,把父母排在佛前,第二才是出佛身血。因为杀父弑母比出佛身血业还重。打骂父母、杀父弑母丧失人性,丧失善念,为世俗所不容,为整个世界所不容,他的业报极重,所以第一杀父弑母第二才是出佛身血。
第二出佛身血。有人想现在佛不出世了,我们不是不能出佛身血了吗?现在是毁坏佛像,毁坏塔寺都属于出佛身血。
第三是侵损常住,玷污僧尼。在寺庙内沾染淫欲,或杀害出家人。玷污僧尼必堕极重的阿鼻地狱。前一阶段,我听说有一对夫妻在寺庙内住,行夫妻之事,这种人必堕极重阿鼻地狱,在家夫妻给庙上资助几个钱就在庙内居住,在庙上过日子去了。虽然他不懂,但就在不知不觉之间他已经造了堕地狱的因了。我再顺便告诉大家,但凡造地狱因的都是在不知不觉之间。没有一个人说我就愿意做坏事,就愿意堕地狱的,包括杀父弑母者,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来的呢?瞋,瞋就是疯狂,丧失理智的情况下,做时没考虑。世间有人说了:哎呀,你看我做时也没考虑啊,请你原谅我。在世间人眼里,你把人都杀了还叫人怎么原谅你啊,无论怎么原谅,你都要承受果报。
第四是伪作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不是出家人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去偷寺庙的东西,这叫侵损常住。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到世间来化缘。咱们现在就有,南方有这么一个村子,穿着出家人的衣服到这来化缘,但是到了晚上或是出了村子,把僧衣一脱,就是白衣一个,这样的人到最后都堕阿鼻地狱。遇到这样的人,他现出家相你该给还给,因为我们不是供养他,是供养佛法僧三宝,我们一样种福田,但是他造的恶业是他的事,咱们就不再研究了。
第五是偷盗常住衣物、饮食。出家人的任何东西都不能盗取,在家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贪出家人的念珠。在家人看那念珠非常好,认为这是法器,就拿走了。我在少林寺就碰见这样的事,一个小孩看到一位出家人的手串特别好,是那种珍珠的,肯定是非常值钱的,小孩拿来就看,看看就把他拿走了。就这些东西特别容易犯,不是有意偷盗。有的人认为出家人念的佛珠辟邪,就请回去辟邪去了。出家人的衣物不欲不取,这点东西在你看来也许没什么。但是那要看你拿谁的,拿出家人的,就是要堕地狱的。
这五种罪都要堕什么地狱啊?我告诉你这是要堕无间地狱的,无间地狱一日一夜,万生万死,千万亿劫不得出离。那里一日一夜是地球上两千七百年,求出无期,在那里想让自己停止一念不受苦都做不到。地狱有十八个,每个地狱的刑具都不同,所以十八个地狱也不同。但是刚才讲的五种是这十八个地狱中刑罚最重的。
有人问:“各道的众生皆贪著身有,是否鬼类也贪著?”意思是说:人类都贪著自己的身有,那么在地狱受苦的鬼类是否也贪著啊?我告诉你们的都是一些在《地藏经》里比较难理解的东西,地狱之外的众生包括饿鬼类,包括在地府有个贫民区这些鬼类贪著身有,修鬼仙的有、修道的也有,在土地、山神都属于鬼道,包括十方财神这些都贪著身有。但是没有一个在地狱的众生还贪著身有,没有离开地狱还想回去的,一念都没有,因为太苦。所以说,人们请问的佛法非常尖端,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以后别人一问我们,我们也知道,除了地狱的众生没有贪著身有以外,其他的都有贪著。连饿鬼道的饿鬼,我们认为他很苦,但他自己还觉得很好呢!还有你们看那蚂蚁,蚂蚁也贪著身有,佛讲:这些蚂蚁你看见了吗,已经七佛出世还为蚂蚁,不能脱离,因为贪著。
此时,摩耶夫人问地藏王菩萨说:“圣者,什么是无间地狱?”地藏王菩萨说:“无间地狱分十八所,次有五百,次有千百,此地坏时,业报不尽,寄往他方世界,辗转相继,除业尽,方得受生。”这几句话非常简单,就是无间地狱分十八层,每层有一大地狱极重的叫一所,十八所。每层地狱中极重的有五百,次一点的有千百,根据每个人的业报不同。但是这里说了时间,这个世界坏了还有其他的世界,辗转相继。在咱们忉利天东侧,不在忉利天之内,有一所地狱,忉利天内的众生都会往那进,但是在这个娑婆世界上有百千万亿个忉利天,也就是说地狱也有很多,但是辗转相继的这些地狱都是毗卢遮那佛法性身,卢舍那佛这一尊佛国土之内辗转相继,不会到其他的佛世界去辗转相继。不要想着把我接往极乐世界那还好了呢,极乐世界没有地狱,连色界天和无色界天都没有地狱。
接着又说:“五种业感。”地藏王菩萨说:五种大罪,五种类型的大地狱。
一者,日夜受罪。就是黑天白天都受罪,我们都有白天夜晚,可是无间地狱的众生不分白天夜晚,都在受罪。佛住世时,除非佛光照触,与佛有缘者可以得度,否则暂停一念都不得.
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一个人很满,一万个人也不多。
三者,罪器十八种,就是刑罚的器械十八种。这十八种器械,每层地狱使用一种就为十八层地狱。真正的大地狱没有门,地狱无门,只有瞭望口,那么众生是怎么进去的呢?是从地狱之底推进去的,用妙力把人推进地狱。真正进入地狱后会看到,地狱里就像人世间的大黑铁墙一样,地狱里最苦的众生在里面,被鬼卒剖腹的有,挖心的有,火蛇、火枪烧身的也有,过奈河桥的时候,善人在桥上走,罪恶的人都在桥下走。修行的人在地狱走过一次之后,哪怕是把天下的财富都给你,让你做恶事,你都不会去做,没有一个人再犯戒,因为地狱太苦,肉身几十年就过去了,在地狱里那是千万亿劫都求出无期。有些人听完以后还会像以前一样,该干坏事干坏事,因为那是你听到的,不是你亲眼见到的。修行人在地狱真正能去能回的人,回来都不会再去犯戒了,连在语言上说一句造业的话都不敢,可想而知,那是真让人害怕。
四者,不分男女老少,出身贵贱,不管什么种族,天人鬼类恶龙,哪道都有作恶的,鬼类作恶的恶鬼,天人也有谤佛、谤法、谤僧的,龙王也有恶龙,堕地狱的包括天仙、天人。天人包括什么,包括四果罗汉感召所居的那层天,非想非非处想的外道天,也叫大罗仙的那层天,到定力消失的时候,福报尽的时候,谤佛、谤法、谤僧,必堕地狱,在无色界堕入地狱。不发菩提心、不修菩萨道的人,你在修道的过程中,你要知道发菩提心。不论我修菩萨道有多难,都要比你堕地狱要好的多,发菩提心难,进入一地菩萨,证得果位之后不难。一地菩萨之前,很难,但都要比堕地狱要好的多了。所以说菩萨道修行的人,再苦再难都要比上地狱受苦好得太多了。打个比方,你在人间享一辈子清福,没觉得是福,明天把你放进拘留所里,呆上十天八天,那你肯定哭喊着要回到过去。你有在地狱里待的一日一夜,拿到地球上来修行,你就成了。所以说发菩提心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不发菩提心的人,贪著小乐的人,没有智慧。鬼类(夜叉、游魂野鬼),还有各种蛇仙、黄仙、狐仙、恶龙这些动物神通乱用,扰害修行人的。这个人不修行之前,你怎么做没人管你,一旦这个人发心修行,你要再如何如何,那是必堕地狱。有一位修行人,他身上各种仙都有,当这个人发心真心要修的时候,这些仙还不走。那结果如何?斩杀!也许你们认为这是犯杀戒,实际上不是。韦驮菩萨的金刚宝戬捣碎其头是什么?这就是护法心。这些东西违背天条,神通乱用,障碍修行人的修道,必堕地狱。惩恶扬善是护法心的根本。护法心是菩萨行人发起的,不是小乘人和辟支佛,或哪个世间人发起的。而且世间人也没有斩杀那些仙的本事,因为不是肉体斩杀。只有菩萨行人在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如法斩杀这些。这个世界上修行人太少,尤其是修菩萨道的人,佛菩萨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着这些人,他们太珍贵。护法心你也不要乱发,等你修到能如法斩杀这些的时候,可能让你发都不发了,“哎呀,这个事还是让韦驮菩萨来办吧。”这些得罪人的事不能都让韦驮菩萨来做,你不做自然有住世的菩萨来做。
五者,从进地狱之时开始,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就是生了死,死了还生。地狱有瞭望口,当你有机会推开瞭望口,往里面一看,千万条血淋淋的人形,痛苦嚎叫,比你见过的任何场面都惨厉。在地狱里,人死了以后,妙风一吹就又复活,人的形象和生前一样,连穿的衣服都和生前穿的一样,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叫什么名字,犯了什么罪,怎么来到这的。地府惩罚的是人的神识。那么造业的人肉体也受惩罚么?当人生病超过一个月或突然患了重症就是惩罚。这就是无量劫来所造恶业感召的。在地狱了业是痛苦的;只有供养佛法僧的时候,念佛修行的时候,才能重罪轻罚。
这时摩耶夫人忧愁合掌,顶礼而退。大家想一想,摩耶夫人为什么忧愁合掌?忧愁什么,菩萨慈悲,这是一种心态。听菩萨讲了这么多,产生了怜悯之心,就是遇见好事时也这样,起欢喜心。这里是忧愁合掌顶礼而退,就是这个心态,这就叫菩萨。没有描写释迦牟尼佛忧愁的吧?告诉你们,在佛那个境界上没有“忧愁”这两个字,只是不言语而已,没有明说。当你们读到某部经典时,会看到魔王波旬问佛,“将来我的魔子魔孙化作伽蓝或白衣,继续破坏你佛法。”此时佛落泪而不忧悲。
到这里,我为大家讲几句跟咱们普通人和修行人有关的东西。人们不知道珍惜,人生短暂,为人一世苦一半,乐一半。从年龄上说叫老者苦多,少者乐多;从身体上说,是身体一半精神一半。怎么才能减少苦楚让你多乐一点呢?靠你的心灵去把握,什么人才能做到呢,学佛人,遇到苦恼时,会想这是从反面帮助我了业,我会以苦为乐,以苦为慈悲,别人给我制造点苦,南无阿弥陀佛。别人以堕地狱、堕三恶道的后果助我成道,阿弥陀佛,真心感谢。这样遇到苦还会苦吗?享福是在了我的福,我今天受一点苦,正是我无量劫来没有修行到的地方,只有我受一点苦,我才能知道脱离六道轮回,只有受点苦我才知道要去修行。这就叫人生苦一半、乐一半,不要执著乐这一半就忘掉苦,人世间真正的八苦还不在这,真正的苦是地狱之苦。修行人的乐,多数是乐而不是苦,与凡人不同,凡人的苦多,圣人的乐多。在无间地狱里全是苦,没有一点乐,连乐的念头都生不起。这就是众生的缘,五种恶因感召的五种恶果。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