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集会品第二
无量世界的地藏分身和无量业道的出离者随众,随地藏王菩萨一起来到这个法会。由于我们的身障不知道,地藏王菩萨的分身有无量亿,无量亿的分身有无量亿的随众,这些随众就是我们学佛修道的人。我之前讲过,当你想成就菩萨道的时候,要去地府洗涤心垢,那有一座山,山上有瀑布,瀑布从头顶直冲到你脚跟,去你身垢。心灵之垢只有在地府才能洗掉,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洗掉。只有那才能洗掉你的无明烦恼,你的无明只有在那才能过滤掉,其他佛国土都过滤不了,一地到六地的菩萨一定要在地藏王菩萨身边学习,他的随众就是在他身边学习的菩萨,不是凡夫。我们每一个想往生的人都得到地藏王菩萨那里去,有实证的时候,你会亲身感受到在地藏王菩萨身边学习的过程。
这个时候佛摩了十方分身地藏王菩萨的顶。摩顶就是亲切关怀,也叫蒙佛加持。佛对地藏王菩萨这些分身说:我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五浊恶世,度化这些刚强众生。
刚强是心刚强,软的东西比硬的东西还硬。再举个例子,钢铁坚硬吧,电焊就是用煤气罐的火经劲风一吹,能切断钢铁。怎么刚强的金属,遇上软的东西也被切断。我们修道也是这样,从软的地方下手,为什么让你静坐,气是最软的,正是气能把你刚强的身体调伏。
刚强众生需要调伏,让他们舍邪归正,去恶留善,从善开始修行,广设方便。四王天以上的天设善境界,都是为了度脱众生。佛住世时,度十个,成十个。像法时代一百个里有十个得度的。现在一万个人里有一两个得度都不容易啊。佛住世时,十人修行十人得度,只要他信,他就能修,修了就能得。像法时代是百人修行,十人得度。现在是万人修行,一人得度。为什么?光说不练。天天说的挺好听,拿佛号当样品、当摆设、当花瓶,真正行佛法者特少。哪个出家人或在家人告诉你静坐念佛,你就去行。不管什么法门,让你打坐念佛才是正法。佛住世时,弟子就是这么得度的。
我释迦牟尼佛分身百千亿在不同的佛国土度众生,广设方便,累劫勤苦度脱。一尊佛从成佛到示现成佛需要无量劫的时间。像观世音菩萨,早都成佛道了,但是没有示现成佛,到他示现成佛这一大段,都是在度脱众生。不是示现成佛才度众生,是一直到示现成佛,一直以来都在度脱众生。菩萨在做什么,都是在度脱众生,但是首先是度自己的众生,然后才度外面的众生。即使是这样,累劫以来,还是得度者少,堕三恶道的多。现在的人,末法时代怕就怕在堕落恶趣。修行者,听说有即身成佛之法,马上就贪著即身成佛。修一年两年,发现没有即身成佛,马上就谤佛、谤法、谤僧。有人不去贪嗔痴,学佛三五年,没有成就就谤佛法僧。这样做的后果非常可怕,必堕地狱。世人修学佛法,法法平等,法法都成就你的佛道。说“即身成佛”是方便说,准确说是“即身成佛道”。修佛一定要去贪念,暂时的“贪”是贪求尽快成佛。可以贪求得法,可以贪求修行,但一旦短期没成就,一定不能谤。要以平常心去修,一定会有成的那一天。修行人尚如此,不修的人多堕恶趣,即“三恶道”,地狱、恶鬼、畜牲。人道,修罗道还不算恶趣,人是半恶半善,修罗哪一道都有,不单设一道。弥勒佛出世之前和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的一段时间,要想这些众生得到解脱,就要靠地藏王菩萨慈悲救度。所以我们读诵、受持《地藏经》是太重要、太必要了,一定不能以为自己会背《地藏经》,都懂《地藏经》就轻视这部经,觉得和自己修行没有多大联系。这样想是大错特错的。我们的苦本、苦根正在于此,不拔除这些还怎么去修啊?我们有缘读诵、受持《地藏经》的人功德无量。知道苦根、苦本,知道如何拔除苦根、苦本,我们再修什么法门都会非常顺利。最起码不堕三恶道。
这时候,地藏王菩萨说了,我久远劫来蒙佛接引,获不可思议的神力,具大智慧,对于众生,我渐度脱。
他可没说我立刻度脱,因为地藏王菩萨知道众生根基浅薄。大根基的人修禅,还有修密的,什么人就用什么法度脱,而不执著一个法门。净土当中没有大法门么?上上根之人即身成佛,即身成就佛道,将来肯定成佛。但是众生却是渐度的。有立刻就度脱的么?有。一是无量劫来自己修行的,他到这个世界上要荷载重任,有些生生世世出家人没有出离,不愿往生到天上去享天福,还要到这个世界上再来,继续修行,多数都是渐渐度脱,不是立刻就解脱。说我放下立刻就解脱,是从理上说的,实际做不到。
地藏王菩萨接着说,惟愿世尊不以后世作恶众生为虑,三次向佛表白。为什么地藏王菩萨三次向佛表白?地藏王菩萨的愿力所致。我也是昔日诸佛度脱的,我不能忘了佛恩。地藏王菩萨给我们作示现呢,我们行菩萨道的人一定不要忘了报佛恩,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什么困难,要想到我来到这个世界,我是来报佛恩来了,我利用我有限的身体报佛恩。我修持佛法是报佛恩,弘传佛法也是,千难万险我都能克服。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佛对我们的涌泉之恩,只需咱们滴水相报,因为咱们众生功德不够,智慧不足啊。有的人,信都不信,滴水都不想报。你若能滴水相报,佛都赞叹你,护佑你。
地藏王菩萨对佛说,你放心,我一定能把这个重任完成好,不要以后世众生为虑,不用您惦记了。佛菩萨怎么样叫“渐度众生”呢?这是这一品的重点。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弟子修学的不错,当时的古印度有一个邦,就现在的话说叫“蛮邦”。那里的人非常野蛮,谁去都要打要骂,所以没人敢到那个地方去弘传佛法,怕落个耶稣的下场。佛这个弟子就主动请缨,自愿前去那个邦。
佛对他说:“你去了以后,他骂你怎么办?”
“世尊,你放心,他要是骂我,我就想,他还没打我呢,骂我两句没啥事。”咱们这些人能做到么,别说骂你,就连说你两句你都受不了,你就退心了。有困难就不想去做。
佛又问,“他要是打你怎么办呢?”
这位弟子说,“他打我,还没打残我呢,我胳膊腿儿还能动啊,我嘴还能说话啊,我还能去弘传佛法呢,这我得感谢他们啊。”
佛又问,“他要是真把你打残了怎么办啊?”
“那我会忍住疼痛,想这些众生真慈悲啊,竟还给我留一口气,只要有口气在,我就能弘传佛法。”佛接着又问,“若真把你打死,怎么办呢?”
弟子答,“把我打死的时候,我还要感谢他,他们帮助我离开了苦难。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一丝一毫值得我留恋。而且打我的人也会真正赞叹我,这个人是真正来弘传佛法来了。能忍着剧痛,带着自我牺牲的精神来弘传佛法。这信佛的人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们这么去做呢?是佛、是佛的力量。这本身就是在弘法。他们成就了我弘传佛法的愿力和道业。”
佛这时候很高兴,说你有这种信心,你的菩萨道业可成。你去了以后,众生可度。结果这个弟子到了之后,真是这么经历的。开始没人相信,打骂之后,这个邦的人包括首领都被这个佛弟子的忍耐力和执著心感动了,这个邦所有人都得度。这是佛住世时,有菩萨这么做,地藏王菩萨久远劫来也是这么做的。我不怀疑地藏王菩萨的愿力。有的人说,你就这么相信佛法么?我告诉你,相信。我不举我的例子,有这么一位修行人,他的弟子为了度脱他父亲,给他父亲求了两年寿,满愿了。这个父亲由于患其他病,又进医院了,医生说上了手术台可能下不来,这位徒弟打电话给他师父,这位师父告诉徒弟,没事儿,该手术手术,肯定死不了。周围人问这位修行人,你哪来的信心,怎么这么肯定呢?这位修行人说,我相信地藏王菩萨的愿力,他同意给他两年寿。他的话比我亲爹的话还准,万分之一万不会改悔自己的诺言,地藏王菩萨的愿力我丝毫不怀疑。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地藏经》读诵仪轨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三遍)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遍)
第一章 忉利天宫的神通 就象我们所听到的,有一次,佛祖在忉利天宫为他的母亲解说佛法。那时,十方无量世界的、无数亿的佛和大菩萨都来集会,称赞、感叹释迦牟尼佛能在命浊(众生因为烦恼,身心交瘁、寿命短促);众生浊(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有不好的习惯,身心不净);烦恼浊(世界上的人贪恋爱欲,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产生烦恼);
居士在家诵经时,应根据当前拿到的法本中的仪轨和经文内容,依次读诵。《地藏经》共有三卷,如果分开诵,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灵活处理。第一种情况:长时间分开。有的居士一天诵一卷《地藏经》,三天完成一部。这样一来,每一卷《地藏经》便是一次定课,要有完整的仪轨。就当前流通的法本而言,其仪轨的内容依次是:炉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