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智度论》之般若波罗蜜(三)

  九、“般若波罗蜜”与“空”

  (一)《大智度论》卷67(大正25,528a28-29):

  若观诸法空,众生空、法空57,如是则具足修般若波罗蜜。

  (二)《大智度论》卷34(大正25,314b7-10):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普观诸法皆空,空亦复空,灭诸观,得无碍般若波罗蜜,以大悲方便力,还起诸功德业。

  (三)《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285c4-17):

  问曰:般若波罗蜜、十八空58,为异?为一?

  若异者,离十八空,何以为般若空?又如佛说:“何等是般若波罗蜜?所谓色空,受、想、行、识空,乃至一切种智空。”

  若不异者,云何言“欲住十八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答曰:有因缘故言异,有因缘故言一。

  异者,般若波罗蜜名诸法实相,灭一切观法;十八空则十八种观令诸法空。菩萨学是诸法实相,能生十八种空,是名异。

  一者,十八空是空无所有相,般若波罗蜜亦空无所有相;十八空是舍离相,般若波罗蜜一切法中亦舍离相;是十八空不著相,般若波罗蜜亦不著相。以是故,学般若波罗蜜,则是学十八空,不异故。

  (四)《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285c17-21):

  般若波罗蜜有二分:有小、有大。欲得大者,先当学小方便门;欲得大智慧,当学十八空。住是小智慧方便门,能得十八空。何等是方便门?所谓般若波罗蜜经,读诵、正忆念、思惟、如说修行。59

  十、菩萨学空不证实际

  (一)《大智度论》卷76(大正25,593c22-594a21):

  三解脱门、三十七品,是声闻、辟支佛涅槃道,佛敕菩萨应行是道。

  须菩提作是念:“此是涅槃道,云何菩萨行是道法而不取涅槃证?”

  佛答:“菩萨观色等一切法空,是菩萨以深入禅定,心不可乱,得利智慧力故,不见是空法;以不见故无所证。”

  声闻、辟支佛断吾我,舍爱着,直趣涅槃。

  是菩萨善学自相空,色法中乃至微尘,不留遗余微细之分;无色法中,乃至不留一念;直入毕竟空中,乃至不见是空法可以为证。

  佛虽答,须菩提未达佛意,更问:“如佛所说,菩萨不应空法作证;今入空中,云何不作证?”

  佛答:

  1、小乘浅入空故作证;大乘深入空(空亦复空)不作证 60

  以深入故能不作证;“具足”者即是深入。譬如执菅草捉缓则伤手,若急捉则无伤;菩萨亦如是,深入空故,知空亦空,涅槃亦空,故无所证。

  2、菩萨未入空时,思惟我不应不具足知而取证,故不专心摄念入禅而能从空出

  复次,菩萨未入空时,作是思惟:我应遍观诸法空,不应不具足知而取证。是故不专心摄念入禅系在空缘中。所以者何?若专心系在空缘中,则心柔软,不能从空自出。

  ※ 因论生论:前言“深入禅定”,何以今言“不专心”

  问曰:上言“深入禅定,不令心乱”,今云何言“不专心”?

  答曰:今言“不专心”,是初入时,为不能自出故;

  上言“深入”者,入已深,知空亦空,不令心在余事,故言“不乱”。61

  3、念自身佛事未具足故,虽入三解脱门而不取证

  复次,是菩萨应作是念:“我今未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力、四无所畏诸佛法,云何取涅槃证?我今是学时,薄诸烦恼,教化众生,令入佛道,若我得佛事具足,是时当取证。”是故菩萨虽入三解脱门而不取证。

  (二)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654-p.655:

  如《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7〈17 深功德品〉(大正8,567b22-27)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菩萨坏诸相不?”“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云何为坏诸相?”

  “世尊!是菩萨不如是学,我行菩萨道于是身断诸相。若断是诸相,未具足佛道,当作声闻。世尊!是菩萨大方便力,知是诸相过,而不取无相。”62

  坏相而趣入无相,就是二乘的证入。菩萨虽然不取一切相,但不坏(断、灭)诸相,所以不取相而也不取无相,这是般若波罗蜜的大方便力!空、无相、无作──无愿三昧,声闻所修习而趣入解脱的,菩萨也修习而能不证入,如《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7(大正8,568c、569a-b)说:

  “菩萨具足观空,本已生心,但观空而不证空。我当学空,今是学时,非是证时。不深摄心系于缘中。63……何以故?是菩萨有大智慧深善根故。”

  “若菩萨生如是心,我不应舍一切众生,应当度之,即入空三昧解脱门,无相、无作三昧解脱门。是时菩萨不中道证实际,何以故?是菩萨为方便所护故。……菩萨如是念一切众生,以是心及先方便力故,观深法相,若空、若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所有。”

  菩萨的般若波罗蜜,这里是以“悲愿”来说明与二乘不同。

  一是“先方便力”,就是菩萨的愿力。现在是学习修行阶位,“观空而不证空”。因为不愿证空,所以不深入禅定,这是般若波罗蜜不退转的大方便。

  二是悲愿不舍众生。这样的悲愿──方便所护,在菩萨功德没有圆满时,不致于证实际而堕落二乘地。

  “下品般若”明确表示了这一意义,注意到菩萨的“悲愿方便”。然主要的,还是般若波罗蜜大方便力。因为,“虽于恒河沙劫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发大心,大愿受无量事,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为般若波罗蜜方便所护故,则堕声闻、辟支佛地”。菩萨的悲愿方便,要不离般若波罗蜜才得!

  十一、般若与方便

  (一)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

  【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5〈51譬喻品〉(大正8,330b):

  须菩提!如向老人百二十岁,年耆根熟,又有风冷热病,若杂病。是人而欲起行,有两健人各扶一掖,语老人言:“莫有所难,随所欲至,我等二人终不相舍。”

  如是!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信、忍、净心、深心,欲、解、舍、精进,为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所护,乃至为一切种智所护,当知是人不中道堕声闻、辟支佛地,能到是处,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64

  【论】《大智度论》卷71〈51释譬喻品〉(大正25,556b22-27):

  老病人,是有信等功德菩萨,不断六十二邪见故名老,不断百八等诸烦恼故名病。从床起者,从三界床起,我当作佛。以邪见烦恼因缘故,不能成菩萨道。

  二人者,般若及方便。般若波罗蜜,能灭诸邪见烦恼戏论,将至毕竟空中;方便将出毕竟空。

  (二)何谓“方便”65?

  方便(upāya),本来是向着某一目标前途,含有手段、方法等意思,在佛典中,则常将“导入诸法实相的手段”,或“具大悲心,为众生说法的种种善巧”称为方便。总之,菩萨以成佛为目标,凡是朝此目标所修自度度他之一切行为、手段,都可称为方便。

  (三)方便之种类:

  1、“不取相,无所得”的方便(以无所得为方便)66

  2、“淳净熟练的智慧”=方便

  《大智度论》卷100〈90释嘱累品〉(大正25,754b28-c18):

  菩萨道有二种:一者、般若波罗蜜道,二者、方便道。

  先嘱累者,为说般若波罗蜜体竟;今以说令众生得是般若方便竟,嘱累。以是故,见阿閦佛后,说〈沤和拘舍罗品〉。

  般若波罗蜜中虽有方便,方便中虽有般若波罗蜜,而随多受名。般若与方便,本体是一,以所用小异故别说;譬如金师以巧方便故,以金作种种异物,虽皆是金,而各异名。

  菩萨得是般若波罗蜜实相,所谓:一切法性空,无所有、寂灭相,即欲灭度;以方便力故,不取涅槃证。是时,作是念:“一切法性空,涅槃亦空,我今于菩萨功德未具足,不应取证;功德具足,乃可取证。”是时,菩萨以方便力,过二地,入菩萨位;住菩萨位中,知甚深微妙无文字法,引导众生,是名“方便”。

  复次,有方便,菩萨知一切法毕竟空性、无所有,而能还起善法,行六波罗蜜,不随空。若能生四种事:若疑、若邪见、若入涅槃、若作佛;以般若有如是分别,若能除邪、疑,不入涅槃,是为方便。

  3、“慈悲心、利他行”之方便

  《大智度论》卷36(大正25,322c28-323a17):

  问曰:入三解脱门则到涅槃;今云何以空、无相、无作能过声闻、辟支佛地?

  答曰:无方便力故,入三解脱门,直取涅槃。

  若有方便力,住三解脱门,见涅槃;以慈悲心故,能转心还起。如〈后品〉67中说:譬如仰射虚空,箭箭相拄,不令堕地;菩萨如是,以智慧箭仰射三解脱虚空,以方便后箭射前箭,不令堕涅槃之地。是菩萨虽见涅槃,直过不住,更期大事,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是观时,非是证时。如是等应广说。

  若过是二地,知诸法不生不灭,即是阿毗跋致地。

  住阿毗跋致地中,教化众生、净佛世界,是为能净佛道。

  复次,菩萨住三解脱门,观四谛,知是声闻、辟支佛法;直过四谛,入一谛,所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等。68

  入是一谛中,是名“阿毗跋致地”。

  住是阿毗跋致地,净佛道地,灭除身、口、意粗恶之业,及灭诸法中从初已来所失之事,是名“净佛道地”。

  4、“空观与慈悲相调和”之方便

  《大智度论》卷27(大正25,262c1-263a20):

  问曰:声闻法中从苦法忍,乃至道比忍,名为正位。如《经》中说:“三恶道中不可得三事,所谓:正位、圣果、漏尽。破戒、邪见、五逆罪等,亦如是。”从得何法,名为菩萨位?

  答曰:发意、修行、大悲、方便具足,行是四法,得入菩萨位。如声闻法中,先具说四种善根: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然后入苦法忍正位。

  问曰:修行皆摄四法,何以故差别为四?69

  答曰:

  (1)发意—发菩提心(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10]p.19)

  初发意虽有修行,不久修故,不名修行;如在家虽终日不住,不名为行。

  (2)修行—修行六度(智)(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10]p.19)

  复次,发意时,但有意愿;行时造作,以财与人,受持禁戒,如是等行六波罗蜜,是名“修行”。

  (3)大悲—愍念众生(悲)(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10]p.19)

  修行已,以般若波罗蜜知诸法实相,以大悲心愍念众生:“不知是诸法实相,染着世间虚诳法,受种种身苦、心苦。”是更受“大悲”名故,不名修行。

  (4)方便—观空不舍众生(悲、智具),入菩萨位(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10]p.19)

  “方便”者,具足般若波罗蜜故,知诸法空;大悲心故,怜愍众生;于是二法,以方便力不生染着。虽知诸法空,方便力故,亦不舍众生;虽不舍众生,亦知诸法实空。若于是二事等,即得入菩萨位。70如声闻人,于定慧二法等故,是时即得入正位。是法虽有行,更有余名字,不名修行。从初发意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所行皆名“修行”,小小差别,有异名字,为易解故。……

  复次,菩萨以般若波罗蜜知诸法相,念其本愿,欲度众生,作是思惟:“诸法实相中,众生不可得,当云何度?”复作是念:“诸法实相中,众生虽不可得,而众生不知是诸法相故,欲令知是实相。”

  复次,是实法相,亦不碍众生。实法相者,名为无所除坏,亦无所作。是名“方便”。 具足是四法71,得入菩萨位。

  十二、“般若波罗蜜”与“假名”72

  (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7三假品〉(大正8,230b22-231a21):

  尔时,佛告慧命须菩提:“汝当教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如诸菩萨摩诃萨所应成就般若波罗蜜!”

  ……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说菩萨、菩萨字,何等法名菩萨?世尊!我等不见是法名菩萨,云何教菩萨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亦但有名字名为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但有名字;是名字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须菩提!譬如梦、响、影、幻、焰、佛所化,皆是和合故有,但以名字说;是法及名字,不生不灭,非内非外,非中间住;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施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

  (二)《大智度论》卷41〈7 释三假品〉(大正25,358a3-c8):

  须菩提大明菩萨尊贵,佛亦然可;令须菩提欲于实相法中说,是故言:“一切法中求菩萨不可得,菩萨不可得故,字亦不可得;菩萨、菩萨字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是三事不可得故,我云何当教菩萨般若波罗蜜?”

  问曰:佛命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而须菩提言“无菩萨”,与佛相反,佛何以同之?

  答曰:

  1、不着心说

  有二种说:一者、着心说,二者、不着心说。今须菩提以不着心说空,佛不诃之。

  2、须菩提以诸法空故说

  复次,须菩提常行空三昧,知诸法空故。

  佛告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波罗蜜”;而菩萨毕竟空,是故须菩提惊言:“云何名菩萨?”佛即述成:菩萨如是从发心已来,乃至佛道,皆毕竟空故不可得;若如是教者,是即教菩萨般若波罗蜜。……

  ※菩萨应学三种假

  菩萨应如是学三种波罗聂提:

  1、三假之定义

  (1)第一说 73

  五众等法,是名“法波罗聂提”。

  五众因缘和合故名为众生,诸骨和合故名为头骨;如根、茎、枝、叶和合故名为树;是名“受波罗聂提”。

  用是名字,取二法相,说是二种,是为“名字波罗聂提”。

  (2)第二说 74

  复次,众微尘法和合故,有粗法生;如微尘和合故有粗色,是名“法波罗聂提”,从法有法故。

  是粗法和合有名字生。如:能照、能烧,有火名字生;名色有故为人,名色是法,人是假名,是为“受波罗聂提”;取色取名,故名为“受”。

  多名字边,更有名字,如梁、椽75、瓦等名字边,更有屋名字生;如树枝、树叶名字边,有树名生,是为“名字波罗聂提”。

  2、三假之修行次第

  行者先坏名字波罗聂提,到受波罗聂提;次破受波罗聂提,到法波罗聂提;破法波罗聂提,到诸法实相中。

  诸法实相,即是诸法及名字空般若波罗蜜。 【待续】

  --------------------------------------------------------------------------------

  57众生空、法空,参见《大智度论》卷18(大正25,192c-194b)。

  58十八空,参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1序品〉:“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大正8,219c8-12)

  关于十八空之详细解释,参见《大智度论》卷31(大正25,285b5-296b2)。

  59于《般若经》中读诵、正忆念、正思惟、如说修行→小般若(十八空,空观)→大般若(实相般若)。

  60小乘浅入空故作证;大乘深入空(空亦复空)不作证。(导师《大智度论》笔记[E022]p.321 )

  61初入,慧不能自出,故不专注空。久学知空亦空,深观空,心不乱无妨。(导师《大智度论》笔记[E022]p.321 )

  62参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7〈57 深奥品〉(大正8,346c9-18):

  “于汝意云何,是菩萨摩诃萨坏相不?”“不也,世尊!”佛告须菩提:“云何名不坏相?”须菩提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作是念:‘我当坏诸法相。’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未具足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故,于诸法亦不取相亦不坏相。何以故?世尊!是菩萨摩诃萨知一切诸法自相空故。”

  63印顺导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1297:

  菩萨的般若空慧,是空、无相、无作三三昧。菩萨出发于救度一切众生的悲愿,所以观空而能够不证空。也要“不深摄心系于缘中”,不能过分的摄心而入深定,因为如定力偏胜,会证入实际而退为二乘的。菩萨的深慧,要悲愿来助成,到第七“等定慧地”,悲心深切,定与慧均等,才能“得无生忍”。无生法是涅槃异名,通达而不证入,所以称为“忍”。

  64(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44〈49 船等喻品〉:“若于无上正等菩提有信,有忍,有清净心,有胜意乐,有欲、胜解,有舍、精进,复能摄受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大正7,242a20-22)

  (2)参见《大智度论》卷71〈51释譬喻品〉(大正25,556a18-27)。

  65参见释厚观:〈般若波罗蜜与方便〉,《法光》第36期,民国81年9月10日第二版。

  66《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33:“若菩萨摩诃萨不取相为方便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彼一切佛及弟子功德善根离相,随喜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为善随喜回向。由此因缘,是菩萨摩诃萨随喜回向,无想颠倒、无心颠倒、无见颠倒。”(大正7,177b18-23)

  67参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8〈60不证品 (学空不证品) 〉:“譬如健人学诸射法,善于射术,仰射空中,复以后箭,射于前箭,箭箭相拄,不令前堕,随意自在,若欲令堕,便止后箭,尔乃堕地。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根未具足,不于实际作证,若善根成就是时,便于实际作证。”(大正8,350c3-9)

  另参见《大智度论》卷75(大正25,592a)。

  68菩萨三解脱门:(1)见涅槃,直过涅槃趣大事;(2)观四谛,直过四谛入一谛。(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21]p.40)

  69修行四法入菩萨位:

  一、发意——发菩提心

  二、修行——修行六度(智)——(知法实相、般若)

  三、大悲——愍念众生(悲)

  四、方便——观空不舍众生(悲智具)………………入菩萨位

  (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10]p.19)

  70方便力故,知空法不舍众生,不舍众生知实空。(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10]p.19)

  71具足四法:1、发意,2、修行,3、大悲,4、方便。

  72关于“假名”,参见印顺导师着:(1)《中观今论》p.176-p.178,(2)《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727-p.728,(3)《空之探究》p.233-p.242,(4)《印度佛教思想史》p.130-p.131,(5)《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增订本﹚p.62-p.63。

  73三假之一:法假——五众。

  受假——众生、树、柱。

  名假——名字。(导师《大智度论》笔记[B002]p.105)

  74三假之二:从法有法名法假(法)———众微和合有粗法生,如细色成粗色。

  取法取名名受假(法名)——粗法和合有名字生,如照烧名火,名色名人。

  从名有名名名假(名)—— 多名字边有名字生,如梁椽名屋,枝叶名树。

  (导师《大智度论》笔记[B002]p.105)

  75椽(ㄔㄨㄢˊ):椽子。放在檩子上架屋面板和瓦的条木。(《汉语大词典(四)》,p.1200)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