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广种福田

  如此,一餐一碗,一日三餐,吃了两天,脸上稍有血色,老汉道,“医生来,听我在外面咳嗽,咳嗽两声,你赶快站起,振作精神;倘医生拿药予你,你千万不要吃。”

  医生来,果如老汉所言,医生取出药予虚云上人,上人不接,医生倒了开水道,“吃药又不是要你死——怎么?怕死?!”

  虚云上人一时无回绝理由,只好端水送药入口。

  医生刚走,老汉溜了进来,望着虚云上人的嘴,问道:“吃药否?”

  虚云上人道:“已吃矣!”

  老汉拍胸惊呼:“难活了!难活了!明天定来生剖,唉……唉……”老汉感叹不已,“这样吧,我弄点药给你,能不能活我也没有把握,反正死马当活马医,现时真的只有看佛菩萨是否保佑你了……”

  次早,老汉破门而入,见上人坐于地上,满地是血,上前抱起,上人睁眼,眼花缭乱,已认不出人……老汉又煎药来喂上人,替其换洗衣服,打扫房子。虚云上人端坐床上,闭目运气,自涌泉穴吸入,贮于气海,运至中丹田,散发全身,后从上丹田送出,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循环……一个时辰过,勉强可下地走动。老汉叹道:“别人吃了昨天的药,不等断气就开刀解剖了,你吃了药,既没开你的刀,你也没死,佛祖有灵也!待会到九点钟医生来,我作咳声你只管装神气唬唬他们……”

  九点正,医生果来。虚云上人遵嘱行之,医生指一指虚云上人笑笑离去。虚云上人问老汉,老汉道,“他笑你还未死矣!”说着要走,欲想起什么,问,“你手头有钱吗?”

  虚云上人道:“在仰光时,高万邦居士送了些钱在此。哦,倒忘了送些予恩公!”

  老汉道:“我不要你的钱,你可送些给医生,今天来的医生是红毛人,不可以说,明日个是吉冷人,可以说。”

  虚云上人取四十元递上:“贫衲尚不知恩公尊姓大名。”

  老汉道:“人老将死,混口饭吃,不需言姓啥名谁。”

  是晚,老汉来,说已与番人讲好,明天可以放行,送钱二十四元。沉默半晌,从怀里摸出些钱,“还剩十六元。”说完还上人。上人怎么不肯收。

  翌日大早,医生来,装模作样给上人把把脉,然后道:“没事,你可以走了。”

  医生说离去,老汉唤船来,扶虚云上人上船,下船后雇小车径直送虚云上人到广福宫。虚云上人正要谢恩并打听他的住处,可是一眨眼功夫老汉已不知去向。

  上人感叹不已,即入寺拜见知客师。知客师见虚云上人不像人样,不予搭理,命其坐于室外台阶。约两个时辰无人过问,虚云上人这时从惊险中清醒过来,不胜悲喜——悲知客僧不识职责;喜自己尚活着没有不明不白死于异域人之手……午时,一位年老的出家人出,虚云上人认出乃是常开老法师,称“弟子虚云顶礼”,拜下已不能站起,常开扶起虚云上人,道:“高居士来电已二十多日,不知消息,妙莲大和尚在此等候,焦急不安,噫!你怎么弄成这个样子?”

  俩人搀扶入客堂坐了,虚云上人向常开大和尚道尽原委,未几,妙老和尚与一帮徒子徒孙闻讯赶来,道:“天天望你消息,怕你遭险,我欲回闽修龟山,听说你来,故在此等候。”

  虚云上人拜道:“弟子罪过。”

  虚云上人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建鼓山妙莲和尚受具足戒,二十七岁离开妙莲和尚,今已六十六岁,整整四十年,师徒在异地重逢,激动不已,二人相拥喜极而泣……随后,妙老和尚把一年轻出家人叫到跟前道:“这位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德清师兄,快来见。”

  那年轻人即向虚云上人施礼,不及问到,妙莲和尚就介绍道:“他叫观本,在老衲众多徒弟中,他是继你之后最值得夸赞的徒弟。自他来到我身边,为我分担了不少。”

  虚云上人遂与观本相认,二人相谈甚欢。同回极乐寺时,虚云上人了解到观本法师俗姓张,名寿波,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闰四月初三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张寿波少时天资聪颖,过目能诵,二十四岁中广东省乡试第七名举人。光绪二十年丁酉赴北京,联名“公车上书”。戊戍政变被谤,嗣母吴太夫人狠狠教训他道:“大易,天地闭,贤人隐。汝犹未解耶?汝务近名,不务蓄德,非先世之志也!宜再求学,以补汝短……”张寿波即东渡日本东京求学。戊申移居神户,任同文学校校长。宣统三年辛亥,汉口商会推举张寿波为东渡考察商业团团长,张寿波此时声誉日隆,所到之处,声响非凡,时国事鼎沸,张寿波又投红十字军,嗣母吴太夫人获悉,痛斥道:“一代废兴,劫运难测,丝芬难理,纲绝难举,汝宜安分,母戾祖宗之遗教也!”

  张寿波收拢黄心,不敢再越雷池一步,便一心经商。民国元年壬子,入大坂工厂,研习化学工业及制帽方法。旋回国,在上海创草帽工厂。嗣以时局动乱,张寿波深感精神痛苦,常觉世事无常。慕遗民之风,具禅隐之志。甲寅奉粤汉铁路局委派驻沪办事,得于玉佛寺见常州天宁寺治开和尚,并皈依门下,修净土法门,法名观本。冶开和尚示寂后,观本法师投鼓山妙莲。

  闲话少絮,却说在极乐寺,妙莲老和尚看到虚云上人一连静坐数日,道:“南洋天气炎热,与内地不同,久坐恐怕坏色身,不如适度吃点药的好。”

  虚云上人道:“妄念顿歇,色体数日可恢复矣!”

  妙莲老和尚道:“你在此讲一部《法华经》,结结缘,我明日回国,到时来鼓山一转,我有事与你谈。”

  送师父妙莲老和尚上船回国当天,虚云上人开讲《法华经》,皈依者数百人,旋又被马六甲埠诸护法请至青云亭讲《药师经》,随后又到吉隆坡灵山寺讲《楞伽经》,讲经期间,皈依者上万人。

  时至冬日,滇省全体僧众来电,谓政府提寺产,要把寺里的财产充公,寄禅和尚(八指头陀)等有电来约,云共图挽救之事……

  虚云上人在吉隆坡过了年,开春即从台湾经日本抵沪,与佛教会代表寄禅和尚(八指头陀)等进京请愿,住贤良寺。

  庚子年(1900年),虚云上人住北京城南龙泉寺时,八国联军进城,一帮王公大臣躲到龙泉寺与虚云上人识得,在往西安逃走的路上虚云上人照顾他们不少,虚云上人这回抵京住贤良寺,肃亲王善耆领慈禧太后秘旨率先拜访,请虚云上人为其大福晋说戒法,稍后,各王公大臣纷至沓来,共商上奏诸事……诸位护法更是倾力相助,此事很快顺利解决,光绪皇帝下诏曰:

  上谕。前因筹办捐款,迭领谕旨,不准巧立名目,苛扰贫民!近闻各省办理学堂工厂,诸多苛扰,甚至捐及方外,殊属不成事体,着各该督抚。饬令地方官,凡有大小寺院,及一切僧众产业,一律由地方官保护,不准刁绅囊役,藉端滋扰,至地方要政,亦不得勒捐庙产,以端政体,钦此。

  此谕颁发后,各省提寺产之风闻风平息。各位王公大臣,诸位护法居士齐集贤首寺道喜,虚云上人道:“自清朝开国以来,云南地方未有颁发龙藏,似应奏请颁藏经全部,法惠遐陬……”

  肃亲王善耆道:“弘扬佛法,义不容辞,此事我自会办妥,上人不用费心。”

  虚云上人道:“佛是人成之佛;人是未成佛之人。佛教在于启迪智慧,引人向善,倘人人有智慧,人人有善心,社会不是就少了诸多盗、抢、杀、淫,乃至战争?……老百姓的生活也就日益安宁!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华,综观历史,佛教的翻译不仅为中华增添了五分之一的语言,不仅没有阻碍社会发展,反而拓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减缓了阶级矛盾……”

  肃亲王道:“人人只当佛教是迷信,却不知如来真实义,实乃轻佛也!”于是感叹着回府,发起总管内务大臣上奏,奏书曰:

  为请旨事,据僧禄司掌印僧人法安禀明,云南省大理府宾川县鸡足山钵盂峰迎祥寺住持僧人虚云呈称,本寺系为名山古刹道场,缺少藏经,愿欲请颁龙藏一份,永远供奉。查此山寺,即迦叶尊者胜会,实属古刹,请颁龙藏,为崇佛法。为此谨奏,请旨。

  光绪奏阅,于三十二年六月六日准奏。朱批奉旨依议钦此。

  请藏诸事,业已办竣,二十日接鼓山妙莲老和尚来书曰:“……藏经起行,先到厦门,由南洋运滇;经暂留厦,汝速回鼓山一晤。”

  虚云上人接书欲动身,诸位高僧大德再三挽留,盛情推却不过,答应在北京过年。

  正月初一,肃亲王赶早到贤良寺给虚云上人拜年,众散,肃亲王道:“皇上有病,久治不愈,外患内乱,令人忧虑。”

  虚云上人道:“天意皆定,既知现在,何必当初?王爷,你要有思想准备——得天下者敢逆天……也要顺天哪!”

  肃亲王道:“你看……皇上这病……”

  虚云上人道:“菩萨知道因,所以他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做;众生不知因,只知一时快活,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

  肃亲王作礼道:“上人尽管开示无妨,涉及天机,我善耆如透露半个字出去,天诛地灭。”

  虚云上人闭目痴坐,道:“我昨夜观天象,明年十月,国内只怕有灾。”

  肃亲王急问:“水灾还是火灾?”

  虚云上人道:“先火灾后水灾”。

  肃亲王问:“灾情重否?”

  虚云上人道:“水火无情。”

  肃亲王叩谢告辞。却说虚云上人正欲动身之日,忽一人来到贤良寺他的禅房跪求道:“求上人随小人一往。”

  上人道:“你是何人?要老衲往何处去?”

  来人道:“你去了自会知道。”

  上人只身随了去,至一茶楼,来人掩了门,只见内间一官人出来纳头便拜:“上人受下官一拜!”

  上人认出是岑春煊,心下便明白了。原来起因还是岑春煊太张扬引起的。他的政敌为了自己的前程,早就在暗中打起了他的主意。在香港有人悬赏百万大洋买岑春煊下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个叫陈少白的书生接了单。李少白是留学生,他深知岑春煊得意乃是倚仗太后,如能让太后不再信任他,事情就成功了。其时,太后最恨保皇党,尤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甚,康有为曾在《清仪报》上撰文,痛骂慈禧不过是先帝遗弃的一个小妾。虽然岑春煊跟保皇党人素无瓜葛,不想陈少白灵机一动,将岑春煊、梁启超、麦孟华三人的照片找来,翻拍之后制成了一张联座合照,岑春煊坐中间,梁居左,麦在右,然后将照片出售给上海各报……当时,照相技术刚刚传入中国,人们对这种移花接木的把戏不了解,于是各大报馆纷纷转载,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这件事从上海一直闹到天津,再到北京,甚至传到了南洋和美洲,陈少白又将海外的报道转载于国内大小媒体,结果弄得保皇党人自己也认为岑春煊是他们的中坚力量了。陈少白知道,外边闹得再凶,如果慈禧没有看到,也是白忙一场,且李莲英和岑春煊相交莫逆,只要有他在,就算能将照片传进宫,也未必能让慈禧看到。陈少白遂高价买通小太监将照片摆到了慈禧桌子上……太后看到照片后果勃然大怒,正在此时,广东御史弹劾岑春煊的折子也到了,太后即将岑春煊去职。岑春煊下台想起虚云上人对他的衷告,追悔不已。危难之际岑又想到上人,一路打听,才知道他到了京城。岑春煊追到京城后不敢露面,每日派下人外出打听,直到上人办完事才敢惊动他。

  闲话少说,却说虚云上人见岑春煊长跪,道:“快起来吧。”

  岑春煊道:“岑某不晓得天高地厚将上人规劝置若罔闻,才落到如此之地步……这都是我自作自受……就算我还是官家,可上人你是菩萨,菩萨受凡夫一拜,是千当万当。岑某如今落魄,前途未卜,今特来求上人开示。”

  上人道:“你命中有此一劫,且此劫皆为你先前种下了因,有因必有果,此乃定数。”

  岑春煊道:“岑某已知,日后绝不敢张扬……只是眼前他们欲置我于死地,就算我有诸多不是,也罪不至死。上人慈悲,请救我于水火。”

  上人见岑春煊可怜的模样,心中动了恻忄急之心,道:“你与康有为的关系是真还是假?”

  “绝无此事,我的一切皆为老佛爷赏赐,我就是昏了头也不会与老佛爷的仇敌为伍。”

  上人道:“如此好办,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岑春煊泣道:“可是我的冤屈老佛爷她……”

  上人道:“不碍事,好在你命中尚有贵人,他可相助度此难关。”岑春煊道:“贵人在何方?”

  上人道:“岑字上头一坐山,山上莲花参北斗。”

  岑春煊茅塞顿开,这不是说的去找李莲英吗?当即叩首道:“谢上人指点!”

  上人离开茶楼回到贤良寺忽然想起师父的那封信,再看时,信上妙莲老和尚那句“汝速回鼓山一晤”令他的心本能地一阵悸动,断定妙老和尚一定自知西去之日无多矣!

  上人不敢再做停留,十万火急赶路,刚抵厦门,即接鼓山来电,妙莲老和尚正月在龟山圆寂。虚云上人悲伤不已,日夜兼程赶往鼓山涌泉寺。

  时诸山长老僧众护法居士云集鼓山参加老人茶毗礼,德悟、悟性、山遐、偏真诸同参也从各处赶来。

  上人顾不上与诸师友聚首即投入事务中。好在他在此出家,一切并不陌生,加之有观本师弟尽力帮助,安排起来也井井有条。

  上人见了师父慈容,泪如泉涌,自叹自二十七岁离开涌泉寺便四处漂泊,掐指一算,距今四十多年矣!惭愧自己未能侍奉妙老和尚,且数十年不通音讯,书信往来仅二、三封,自叹有负恩师,伤心赋诗云——

  久与家山别,

  今来发已斑。

  院荒频易主,

  石瘦半成顽。

  旧友不相识,

  幽禽自往还。

  思前还想后,

  不觉泪潸潸。

  虚云上人日夜忙碌,建灵塔,传冥戒,接待十方信众……灵塔峻工,天降滂沱大雨,且一下半月,众忧之,四月初八雨住,初九,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世界为之焕然一新;天色向晚,夕阳依依西下,彩霞满天,鼓山宛如仙境。

  妙莲老和尚骨灰一半入塔,一半留下送南洋极乐寺供养。初十骨灰入塔,大众诵经,佛前大上供毕,正念“南无萨缚恒他俄多缚噜唵三跋罗三跋罗吽”时忽一阵旋风旋转而来,将诸祭品旋于空中,灵龛顶一道霞光,直贯塔顶……

  虚云上人办完师父后事,将离开鼓山时,诸同参亦归寺。道别之际,悟性说起近段时间朱绍政正四处找他。上人道:“他说过为何找我么?”

  悟性道:“不曾。”

  上人道:“他不说我也知道。”

  悟性道:“是何事?”

  上人道:“近日岑春煊失势,他必定是为前程之事问我。”

  悟性道:“原来如此。”

  诸同参分手后,上人携老和尚骨灰离开涌泉寺,至槟榔屿时,观音亭及大众迎者数千人,当念“南无萨缚恒他俄多缚噜炽帝唵三跋罗三跋罗吽”时又是一阵旋风,灵龛顶涌现白光,直透二里外之塔顶……

  众皆称奇,继续前行,乘船至丹那,虚云上人应信众之请在观音亭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夫心经者,万法之根源,大部之精要,其意高远,菩萨大智,深观自在,自证证人,故说此经。然佛经,当先解题。解题之法,今遵天台而立五重玄义,一释名二辩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立题有七:

  一单人立题二单喻立题三单法立题四人法立题五人喻立题六法喻立题七人法喻立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单法为名。“般若”,译为“智慧”——般若有三:

  一实相般若——无相不相名为实相,谓无生死涅磐及诸法等相,无相亦无,是名真实般若体相。

  二观照般若——以智慧之心,照了实相之理,智明理现;破迷惑而现三德妙心……

  三文字般若——即方便般若,以理无形而绝言思,依文字解义,由义现理,渐得义解俱忘、文字性空,是为实相。初学佛者,非方便难入其门,文字义趣,是方便之境。

  方便般若与观照般若何异?

  亦异亦同。方便依文义而解,解是方便之智,乃分别智分别事境(权智也);观照依实相而观,乃无分别智,直照理境,即实智也,此为亦异;虽权智对事,别无实外之仅,虽实智照理,亦无权外之实,即实即权,其体无二,此为亦同……

  ……

  “波罗蜜多”,译为“到彼岸”——生为此岸,涅磐为彼岸,烦恼为苦海,智慧为舟。心经开卷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生死,“照见”是舟,“皆空”是到彼岸。

  “心”——圣凡之主,善恶之源……

  “经”——通称,不同的经名是别称

  ……

  虚云上人花三日时间在此讲完二百多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转船赴暹罗(泰国),船中无素食,虚云上人只喝不吃,终日趺坐,有一个英国人,看之好奇,用中文问虚云上人,“和尚去哪里?”

  “云南。”虚云上人道。

  洋人煞是热情邀请虚云上人到他的客房入坐,拿出蛋糕、牛奶,问:“吃否?”

  虚云上人摇头。

  洋人问:“和尚住云南何处?”

  虚云上人道:“鸡足山迎祥寺。”

  洋人道:“此处规矩甚好。”

  虚云上人道:“居士何以知之?”

  洋人道:“我在腾冲昆明领事官谋职,到处参观过寺院。”

  这时,英领事吩咐手下人送来素菜妙饭,二人吃过,英领事问:“和尚此行何事?”

  虚云上人告诉他,“送藏经回寺,沿途结缘以修藏经殿。”

  英领事问:“有公文否?”

  “有。”虚云上人拿出证据及缘簿。

  英领事接过细看,不假思索地在缘簿上写下三千元。

  船到暹罗,虚云上人住龙泉寺,第二日,开始讲《地藏经》,中午,英领事来龙泉寺,知这和尚不仅不是假和尚,而且还是一个了不得的大和尚,心悦诚服交三千元现款悄然而去……

  讲《地藏经》时,虚云上人趺坐,讲着、讲着,声音顿息,自然而然定去……到第九日,上人方出定,一时哄动(泰国)京城,国王大臣善男信女闻之皆来顶礼膜拜。九日后,国王亲将虚云上人接入王宫,百般供养,问:“和尚有何要求?”

  虚云上人道:“贫衲不敢说。”

  国王道:“有何不敢?但说无妨。”

  虚云上人道:“贫衲想在云南宾川县鸡足山迎祥寺修一藏经殿,除此贫衲别无他求。”

  国王道:“和尚勿忧,本王助你修藏经殿之数万金。”

  不多日,槟榔屿极乐寺派人来接妙莲老和尚的另一半骨灰。安葬好师父骨灰虚云上人启程要走了,暹罗(泰国)宫内及诸大臣、护法居士、善男信女排成长龙般的队伍送行,国王兴致所至,送地三百顷,虚云上人转赠极乐寺。

  虚云上人携藏经回滇,刚至鸡足山,就有悟性自高旻寺来访,一见即道:“云公,有事,有事,故而告之。”

  虚云上人道:“事从何来?”

  欲知虚云上人有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