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小和尚挥帚补字,苦练数年终成名僧

人生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你去过南京栖霞寺吗?你知道它是中国四大丛林之一吗?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多次在栖霞寺设立行宫,可见栖霞寺地位不同凡响。小和尚石谿对痴迷书法,每日用树枝、扫帚坚持临摹练习,最终成为清初四大画僧之一,他的这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栖霞寺山门前的大匾上,刻有三个斗大的字--栖霞寺,字体遒劲有力,神韵无穷。相传这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墨迹。直到清朝,由于多年风吹日晒,霜打雨淋,栖霞寺的“寺”字只剩上半部的“土”字,下半部的“寸”字剥落了。远远一望,栖霞寺成了“栖霞土”,大煞风景。

  乾隆年间,有一次皇帝下江南巡游。江宁知府得信异常恐慌,因为他知道当今圣上喜欢舞文弄墨,爱作个诗题个字什么的。况金陵乃江南名城,栖霞山又是座名山,皇帝肯定会去。到时要是让万岁看见栖霞寺的破匾龙颜发怒,自己可吃罪不起。

  知府思绪如麻,想请人临摹,又无原型可参考,再说颜真卿的手笔岂是凡人能模仿的,就算有,怕也远水解不了近渴,这该如何是好?急得知府整日长嘘短叹,愁眉紧锁。他门下有个尖嘴猴腮的幕僚,善察颜观色,见主子为难,就讨好说:“大人,要解燃眉之急,卑职倒有个办法。”

  知府一听像抓到根救命稻草,紧着问:“什么办法,快讲。”

  幕僚道:“大人何不把金陵城的文人都请到栖霞寺比字,谁写得好,就用谁的,再赏他些银两不就行了?”

  知府乐不可支,连声说:“太好了,就这么办!”

  次日,栖霞寺前门庭若市,人头攒动,闻讯赶来的文人墨客,乡党官吏们川流不息;骑马的、坐轿的一个个附庸风雅,把寺里管招待的和尚忙得不亦乐乎。看看人已到齐,知府命手下抬出一大捆毛笔,一大缸墨汁,宣纸也备好一大摞,然后传令将栖霞寺的大愿摘下,放在大雄宝殿前的方砖地上。

  知府清清喉咙,抑扬顿挫地说:“诸位诗兄文友,本府不才,今日特请大家把栖霞寺匾上的‘寺’字补齐,有贤能者,赏纹银百两。”

  话未说完,人群中早有几位撸胳膊挽袖子跃跃欲试。众人围挤到匾前,一看“栖霞寺”三字,字字状如斗大,笔笔重若千钧,又都迟疑起来。不过,还是有人好出风头,抢起大笔“唰唰”几下,放到原字上一对照,差之千里。知府看得火气顿生,接连催促能者先上,可众人扭扭捏捏,你谦我让的,场面十分尴尬。

  此刻,旁边有个叫石谿的跑腿小和尚不禁捂嘴“扑哧”一乐,惹得那帮文人墨客瞋目而视。住持和尚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低声骂道:“不识相的东西,还不快滚。”石谿不服气地说:“我比他们写的强多了。”

  周围的文人们立刻摔腹大笑起来。知府却闻言心动,暗忖:那些庸才未必指得上,既然这小和尚敢大言不惭,那就让他试试看吧。知府和颜悦色地说:“本府从不以地位取人,你可以一试,笔墨任你使用。”

  石谿瞧了瞧那一大捆毛笔,摆摆手:“太小了”。随即他连跑带颠地赶到寺前,从山门后抄出把秃毛的扫帚说:“我用这个写。”

  知府不禁愕然,扫兴地说:“莫非你戏弄本府不成!”

  石谿不卑不亢地回答:“大人,你既同意让我写,就应相信我才是。请再给我半缸墨汁吧!”

  “好,你若在此故弄玄虚,严惩不怠。”

  墨汁抬来,大匾上蒙住宣纸。就见石谿疾步走至缸前,提起扫帚蘸饱浓墨,静气凝神,双肩一较力,“唰唰唰”三扫帚,重若崩云,轻如蝉翼,导之泉注,顿之山安,一个斗大的“寸”字瞬间跃然纸上,字迹端庄秀丽,气势非凡,珠联璧合,相映成辉。观者先是一愣,继而喝彩声四起,掌击如雷。知府更是大喜过望,高呼:“奇才呀!奇才!来人呀,快抬赏银。”

  墨客们困惑不解,这小和尚怎有如此深厚的书法功底?原来,石谿自幼就酷爱写字,可又没钱买纸笔,只好折根树枝在地上练,春秋寒暑从不间断。后来他到栖霞寺当了和尚,专管清扫山门前的那块地。天长日久,他对大匾上的寺名产生了兴趣,就扫帚代笔、清水作墨、大地当纸,苦苦临摹了7年,光扫帚就用坏无数把,山门前的地也被扫成坑坑洼洼的。

  而这一切,住持和尚一概不知。如今见有银子作赏,住持从心眼里往外乐,也随声附和地说:“我早看出石谿天资不凡,定会有出息的。”

  石谿却不恋金银,他对知府说:“赏银请给住持吧!我只希望能走遍丛山灵迹,求教名释高僧,钻习书法,增长学识。”

  知府欣然应允。若干年后,石谿果真成了名家,不光书法首屈一指,绘画方面也颇有造诣,被列为清初金陵四大书画名僧之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