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欲海回狂

  劝求寿者(共三则一法一戒一法戒)

  人有精液,如树有脂,灯有油。保养则精力旺盛,耗尽则生命枯竭。《解脱要门》说:“修行的人,若数十年欲心不动,则精髓凝结,渐成舍利①。”《道书》说:“欲念不生,则精气发于三焦②,荣华百脉。”《苏子》说:“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可惜世人,淫欲关头,至老不悟。当淫火动时,便起欲念;欲念起时,精气愈耗。精气既耗,淫火愈动,互相引发,死亡立至。还有服春药的人,助火导淫,煎灼五脏,其祸尤惨。至于亏损阴德,削夺寿年,更不必说了。有志于求长寿的人,岂可重蹈覆辙吗?

  注:①佛的身骨。佛、菩萨、罗汉、高僧等,圆寂后火化,每凝结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也有杂色的,那是综合而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无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间无物能损坏,菩萨以下,其坚度便相应减少。

  ②中医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六腑。三焦指食道、胃、肠等部分及其生理机能。《难经?荣卫三焦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热水谷。……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

  范县尹(出自《迪吉录》)

  唐朝范某,精通历数①,自我算计来年秋天寿禄都尽。当时要就职于江西,访问占卜的人,占卜者说:“你的大限②在来年七月,为何还远出为官?”范说:“我也知道,只想要获得微薄薪水以备嫁女罢了。”赴任后,买得一婢,一询问,婢姓张,父曾为某堰官,是自己的旧友。感叹道:“我女不愁不嫁。”择一贤婿,先以女妆嫁。任满归京,又遇占卜者,看见范后很惊骇,问故,告之实情,占卜者感叹说:“您从此福寿不可估量了。”后历官数任而才去世。

  按:人若康健时常想死日,则何善不为?何恶不戒?可惜啊!人苟且度日,不思归期。菩萨八念中,有一念死,它的含义非常深啊!

  注:①第一指推算节气之度。《书?洪范》疏:“筭日月行道所历,记气朔早晚之数,所以为一岁之历。”第二指天道,也指朝代更替的次序。

  ②死期。

  王某(思仁目击)

  昆山学生王某,年幼时,与一邻女相恋,往来不绝。父亲用夏楚①责罚,始终不戒。一日胸口受伤,得呕血症,百药不效。完婚才三年,就死了。其妇哀毁②数年,也死了。

  按:从前有很多宫女,都得相思病。医者说:“须敕③数十少年才能治愈。”帝许可。经过一个月,宫女都肥泽起来,拜帝谢恩,各少年匍匐于后,枯瘠无复人样。帝问是何物,回答说:“此是药渣。”王某已经自身为药渣了,再来服药,还有什么用呢?

  注:①夏楚:古代学校的体罚用具,此处指用荆条或棒一类的东西鞭打。

  ②指居丧时因过度悲哀而形体憔悴。

  ③敕:旧时皇帝允许称“敕”。

  王沉二人(出自《感应篇集解》)

  宋开禧初,简州进士王行菴,年少寡欲。他的表弟沉某色力强壮,纵情花柳。王屡次规劝,不听从。一日沉从外面回来,目击其妻与人苟合,正要取器打,手臂忽然举不起来了,浩叹而死,时年三十一。丁卯冬,王偶患疾,设醮①,道士拜疏,伏地很久后,起来说:“查公寿年,只有五旬②,因为两次不淫人女,延寿三纪③。”后果至八十六岁。

  按:野草闲花,固然要永断,即使夫妇之间,也当相敬如宾。唐薛昌绪与妻子相会,必有礼容,先命女仆通语再四,然后秉烛入室,高谈雅论,茶果而退。或要就宿,必请道:“昌绪以为继嗣事重,想要约一次嘉会。”此虽近迂,但要矫枉必先过正。故记录下来,以备韦弦④。

  注:①醮:旧时一种祷神的祭礼。

  ②数,十。或指十日,或十月,或十年。五旬即五十。

  ③十二年为一纪。

  ④韦弦:有益的规劝。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