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欲海回狂

  劝将士(共二则一法戒一戒)

  茫茫宇宙,到处都是天地之苍生,君王之赤子。不幸遇上兵荒马乱之日,夫妇分散,母子流难。此时只有依靠将帅,才有生路,不至于横尸荒野。可一遇到无纪律的军队,就会耗尽钱财,破了贞节,丢了性命,真是白雪加霜,红炉添炭啊!我今天代千百年后的百姓,祈祷千百年后的将士,不要屠戮城郭,不要抢劫乡村,不要焚烧民房,不要掳掠妇女。看见人家的父母奔窜逃亡,当作我的父母惊惶失措想。看见人家的妻女颠沛流离,当作我的妻女恩情难割想。古人说,富贵难道只为一家想吗?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身为将士,即使不为天地的苍生想,君王的赤子想,也不为自己后世的子孙想吗?早自觉悟,福报无疆。

  二曹将军(出自《宋史》)

  宋将曹彬,性格慈和,为人谦让,从不乱杀。刚刚攻破遂州,各将都想要离营住城,公不许可。抓获的妇女,集中关在一起,秘密派人保护。事平后,寻找她们的家庭,送回。没有家人领取的,就备礼嫁出去。讨伐金陵时,首先焚香发誓:破城之日,不戮一人。后来他的儿子玮、琮(cónɡ从)、璨,都相继为帅,继领旌钺①。小儿子玘(qǐ起)追封王爵。后来的光献太后,也是出自他家。子孙荣盛无比。当时有同姓将军曹翰,因攻不下江州而大怒,大肆屠城,纵兵淫掠,死后不到三十年,子孙中就有人沦为乞丐的。

  洁身自好当然很好,若能禁止部下淫掠则好上千百倍。曹公所秘密保护的妇女,都是诸将所掠,非曹公所掠,可是曹公亲自督促归还各自家庭,亲自主持嫁到合适之处,完全亲自过问,为的是怕有差池。曹公可以说是万世仁将的典范。

  ①注:钺(yuè读音月),古代将领领兵时由帝王赐给的一种象征权威的兵器。

  支某(出自《现果随录》)

  嘉善诸生支某,在康熙己酉春天,对友人顾某说:“我神魂恍惚,似有冤仇随身。”于是就病了。顾请僧人西莲法师来探询,忽然腹中作鬼语说:“我在明初为副将,姓洪名洙,主将姚君,见我妻江氏貌美,起贪婪心,遇某处叛乱,命我带七百残兵征讨,我力不能支,全军覆没,姚霸占我妻,妻就缢死,结此深仇,多世想要报复,无奈姚君后来修行,次世为高僧,再世为大词林①,三世为戒行僧,四世为大富人,喜好布施,都没有机会报仇,现今是第五世,在戌酉应考连传捷报时,因为某年舞弄刀笔,害死卖茶客四人,削去禄籍,故来相报。”西莲听他说的有条不紊,就劝告他,答应替他诵经礼忏,以解怨仇,鬼同意了。就请西莲作佛事,支病顿愈。后数日,又作鬼语。西莲责备鬼,鬼说:“我承佛力超生,决无反复。今来索命的人,是卖茶客四人,不是我。恐怕法师疑我负信,故特来相报。”说完就离开了。一会儿,支某病发,不到两个晚上就死了。

  佛言: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偿还二三百年前的债,还算是近的了。

  注:①大词林:大文人。

  劝追求功名的人(共八则四法二戒二法戒)

  美色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功名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二者如果都能得到,那就无异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世间最容易迷惑人的,莫过于色欲;而与功名水火不相容的,也恰恰是色欲。古往今来文人才子,被爱河大水所淹没的,不可计数。举止平庸,无志于功名,那就罢了。如果有志于功名,就会寒窗苦读,残灯独坐。一生辛劳的父母,夜望明月,想到儿子功名未就,就不禁伤心悲痛。看重情义的佳人,晓听金鸡,想起情郎前途未卜,就不禁愁苦流泪。此时,若不专心致志,被情所牵,就会荒废功课。等到走上考场,金榜除名,情人的厚望到此成空,父母的大恩无法报答。此时还有什么脸面呢?男儿要遂青云志①,须信人间红粉空。

  注:①青云志:壮志,奋发飞扬的远大志向、理想。

  林茂先(出自《文昌化书》)

  信州林茂先,闭门读书。得乡荐后,有一个富邻艳妇,厌恶丈夫不学无术,钦慕茂先的才名,就私奔他。茂先说:“男女有别,礼法不容,天地鬼神,罗列森布,为何污我呢!”艳妇惭愧而退。茂先科举顺利,三个儿子也榜上有名。

  《中庸》一开端,就说要“慎独”,论及小人,则说“无所忌惮”①。可见修身要务,实在敬畏二字。“男女有别,礼法不容”,敬也;“天地鬼神,罗列森布”,畏也。从这里可见林君平素修养之深。

  注:①无所顾忌。

  补充:所谓慎独即是说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要作非礼之事。《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罗文毅公(出自《罗状元本传》)

  罗伦,赴会试,乘船到姑苏,夜梦范文正公①来访,说:“来年状元非你莫属。”罗谦虚说不敢当。范公说:“某年某楼一事,已经感动太清①了。”罗因此回忆昔年在此楼拒绝了一个私奔的女子,梦与事实没有出入。等到廷试后,果然考中。

  暗室之中,骗得了人,却骗不了神,故君子必慎其独。

  注:①范文正公(989-1052),名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州吴县(今江苏)人。大中祥符进士。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仁宗时任西溪盐官,修建捍海堰,使大量土地不受海潮淹没。又与韩琦改革军制,巩固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任参知政事,提出系列措施,未能实现。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他的善行参见《安士全书白话解》上卷。

  ②太清:道教所说的“三清”之一。即最高的天神之一“太清太上老君”或最高的仙境之一“太清圣境”。

  杨希仲(出自《科名劝戒录》)

  成都杨希仲,未第时,在外读书,有艳妇私奔,不受。他的妻子在老家,当天晚上梦见神说:“你的丈夫操行高洁,一定会使他考中。”醒后不知其中原故。等到考归第二年,才知道是蜀中第一名。

  《优填王经》说:“女人最为恶,难与为因缘,恩爱一缚著,牵人入罪门。”杨公可以说是牵之不动的人了。

  曹某(出自《不可不可录》)

  松江曹某,去南都应试,旅途住宿,有妇人私奔他,曹连忙出去,行至中途,见灯火喝道①,就躲入古庙中,偷偷一听,原来正是神命部下念新科榜名,至第六,吏禀告说:“此人有短行,已削去,应什么人来补充?”神说:“曹某不淫妇人,贞节可嘉,可以补充。”等到揭晓,果然是第六名。

  好色之人,有女相就,不异恶星临门;积德之士,有女来奔,正是福星光照。所以说,祸福无不是自己找来的。

  注:①喝道,在道路上大声吆喝。

  刘尧举(出自《广仁录》)

  龙舒刘尧举,租船应试,调戏船夫的女儿,船夫严密防备。刘上岸入试,船夫用大锁锁门,料想必无顾虑,于是放心上街,很久未归。本次考试都是刘学习过的功课,很快做完。一出考场,就与船女私通。刘父母梦见黄衣人持榜至,报刘是第一名,正要看榜,忽然被一人夺走,说:“刘某近作亏心事,第一名削去。”醒后说起这个梦感到忧虑。拆卷后,刘因杂犯被除名。主考人员都叹惜他的文章。回来后,父母用梦中的话来责问他,刘躲避不敢说。竟以不第终其一生。

  乘船仓促之欢,竟用第一名换取,真太愚蠢了!

  凤阳某书生(某友面述)

  凤阳某书生,家有小池,种植荷花,很久没有开花。康熙己酉,某生将往句曲①录遗①,忽然开出一朵并蒂莲花。父母看到后非常高兴,认为是应考吉兆,准备明天早晨摆酒观赏。当天晚上,某生夫妇欢聚,有侍婢走过,某生想要调戏,妻未加阻拦,得以私通。第二天早晨再去赏花,已经折断了。一询问,就是那个婢女干的。父母很惆怅。折花之夜,某生梦见帝君,自己的名字已经上登天榜,帝君忽然勾去,某生流泪拜祷,帝君三次命他退下。等到醒来后,自知不祥,很不高兴地出发了。府学遗才,旧额三名,当时往句曲的人,仅有三人,而某生独独除名。三次大收,也都是这样,流泪而归。

  假使他的妻子毅然不容,丈夫必以为是嫉妒。哪知冥冥之中,保全科第呢?从前叔向的母亲,因儿子劝告,想要避免嫉妒名声,而羊舌氏一族就全部落难(详见《左传》)。如此看来,嫉妒不一定就坏,怎能一概而论呢?

  注:①又名茅山、己山、地肺山,在江苏句容县。相传汉茅盈与弟茅固、茅衷在此处修道,故叫茅山。道家称为金坛华阳之洞天。

  ②旧时科举考试正式录取之后的补录。清代对秀才举行科考,考在一等二等及三等前十名者,得参加乡试。三等十名以下,及因故未试之秀才与在籍监生、贡生等,得再参加录科考试。录科未取及因故未参加者,可以参加录遗。

  直隶两考生(出自《戒淫汇说》)

  明朝一个读书人,到南京应试,住所与某指挥①家相对,有一个婢女见到书生,顿生恋情,偷偷嘱咐考生,在考试完毕的当天晚上幽会。考生害怕有损阴德,就不赴会。同住一友,平素为人轻佻,就伪装成他赴约,婢女暗中不能分辨,引他入室,拥抱同寝,偶忘关门,碰上父亲清晨回来,突然看见,大怒,夺剑把他们一起杀了,向官府自首。第二天发榜,在住所的考生排在第一。

  一登举子录,一登鬼子录,荣辱苦乐,有天渊之别。意念有细微差别,而报应就在就在旦夕之间,太可怕了啊!

  注:①官名。唐中叶后有都指挥使,本方镇军校之名称。宋殿前司及侍卫亲军均有对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元代亲军诸卫亦置之。明内外诸卫皆置指挥使等官,并建都指挥使司,又有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清唯京城有兵马司指挥,为坊官,与宋明不同。

  南昌兄弟(出自《感应篇广疏》)

  南昌有兄弟二人,是双胞胎,容貌音声,父母都很难马上分辨,只能各穿不同的衣色来区别。长大后,同时婚娶,同时入泮①,以及荣枯得失,无不相同。一日应试,同宿一舍,有邻女引诱哥哥,哥哥拒绝,并劝告弟弟小心。弟弟表面上假装答应,私下里却伪装成哥哥前往赴约,并在赴约中说以后必来迎娶。等到发榜,兄应试取得成功,而弟榜上无名。那个女人因为面貌相同不能分辨,以为考中的,就是自己私恋之人,大喜,送给路费。第二年,兄又考取,女人听说,私自准备行装,料想情郎必来荣娶,天天盼望,却杳无音信,就怨恨而死。此后,兄享高寿,子孙荣盛。弟早夭,无后。

  按:命相吉凶,都是宿世之心所造。宿生若行善事,则在胎自具贵相,出胎自值良时。宿生若造恶业,则二者俱反,所以命相不可不信。但命相有定,心则无定,祸福之机,乃心所造,非命相所造,因此命相不可尽信。看南昌兄弟,就可以觉悟了。

  注:①入泮(pàn),即入学。泮,即泮宫,古代学宫。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