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欲海回狂

  劝少年(共四则二法一戒一法戒)

  少年谁不想享受富厚,而淫者偏赤贫;少年谁不想金榜题名,而淫者偏运蹇①;少年谁不想早生贵子,而淫者偏无后;少年谁不想健康高寿,而淫者偏早夭。一日风流,终身困苦。有志者,不可用这宝贵的上事父母、下育子女之身,迷恋于寻花问柳。后生可畏,对于这样的事千万要慎重啊!

  注:①蹇(jiǎn简),艰难。

  补充: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孔子以“气”为主帅,解释人生从少到老需要戒备警惕的地方。“气”可分为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元气是先天之气,是生命的主宰;血气是后天之气,保持生命的外在形态。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是辩证统一的,后天之气来源于先天之气,保持旺盛的血气,就能保持旺盛的生气。但是,每个人从天真无邪的孩童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这一段人生历程中,因受环境的影响,个人气质往往会因外界干扰而受不良的影响,因元气耗散而过早地衰老。所以孔子告诫青少年要戒色,中年人要戒斗,老年人要戒贪。做到了这三点,人在一生中就会有定力,元气不衰竭而延年益寿。孟子说:“吾素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正是一种非凡的气质,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学生时期,戒之在色,即是性的问题。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体质并没有完全成熟,但男女性的要求已经萌发。如果不树立远大的理想,就会沉迷于早恋之中。因为有负疚感,性格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下降。问题不在早恋本身,主要问题在于过重的心理负担。没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搞好学习?孔子提出的此三戒,主要是从思想予以提防。已经犯了,也不要紧,只要悬崖勒马,依然成为优秀的人才。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浪子回头金不换。当然最好是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时时从思想上加以警惕。持戒秘诀,在于观心。为了使青少年保持清醒的状态,我曾经写了一首诗,叫作《锁》,内容如下:

  请不要

  过早地打开这把锁

  尽管门内的世界

  令人神往

  可是,过早地开锁

  你就会迷失方向

  一把锁

  锁住一个未知的世界

  且把这个秘密锁住

  我们正年轻

  这门外的时光

  不能荒废

  你不用担心

  终有一天

  锁将开启

  门会打开

  青少年往往不能控制感情,不知不觉地进入早恋。自以为已经长大了,不让亲人朋友知道自己的事情,渐渐发展,以致于偷吃禁果,甚至堕胎,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警惕自己,听此劝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皋(出自《唐氏谱》)

  歙(xī西)县唐皋(ɡāo高),少年在灯下读书,有个女子引诱他,多次将窗纸舔破。公补好后,就题字在上面说:“舔破纸窗容易补,损人阴德最难修”。一天晚上有位僧人经过他的门口,看见一块状元匾额,左右挂着两个灯笼,上面书写舔破的那两句话。感到惊奇而询问,才省悟是神火。后来果然大魁天下。

  按:窗前题语,门外悬灯。感应之机,如此之快!

  茅鹿门(出自《茅公文集后序》)

  归安茅鹿门①,少年时在余姚游学,拜钱应杨②为师。钱氏有婢女偷偷窥视,假装到书房呼猫,意欲相就。公正色说:“我远出从师,若以非礼相犯,怎能回家见父母?又怎有脸面对你的主人?”婢女惭愧而去。后登科,以文章闻名于世。

  按:念亲,仁也;尊师,义也;守节,礼也;不惑,智也。一不淫,而四善就全部具备了。

  注:①茅鹿门,即茅坤(1512-1601),明代著名散文家,是“唐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浙江归安人,嘉靖进士。

  ②钱应杨,明代“台阁体”派著名作家。

  陆仲锡(出自《广仁品》)

  嘉靖中,陆篑(kuì愧)斋的儿子仲锡,是异才。随师邱某住在京城,窥视对门的一个女孩,师不加禁止,还怂恿他说:“都城隍最灵,为何不祷告遂愿?”仲锡因而前往。当天晚上忽然梦中狂哭,众人惊骇问因,他说:“都城隍追我师徒了。”

  再问原故,哭着说:“神查我两人禄位,我名下注甲戌状元,师无所有。神将奏闻上帝,削我禄籍,师则抽肠,以此惩罚。”说完,哭犹未止。而馆僮①敲门,正好报告邱某已毙于绞肠痧②了。后陆果以贫贱终身。

  按:择师训子,最宜谨慎。邱陆师徒,其鉴不远。

  注:①僮(tónɡ童),旧指男性童仆。

  ②痧(shā沙),中医指霍乱、中暑等急性病。

  莆田二生(出自《欲海晨钟》)

  莆田有表兄弟二人,一同读书,交谊很厚。甲貌丑而富,乙貌美而贫。甲向一富家聘娶继室,对方一定要看到女婿的长相才答应。甲恳求乙代替前往,富家就答应了婚事。将要结婚,又要求亲迎,甲又恳求乙前往。刚到,天忽大雨,隔山难回,富家就留女婿住宿。乙谦让再三,又不敢明说讨骂。而富家恐怕坐失吉期,就想要即时成礼,乙坚决推辞,不听从。等到就寝,不敢解衣。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仍旧留宿,还是不敢接近。第三日迎娶到甲家,甲得知此事后很生气,向县衙告状,县令雷应龙审讯。乙哭诉真情,验知非伪,就对甲说:“你的妻子既然已经同别人共宿,道义上不可再归你,你不怕无妻。”又对乙说:“您不欺暗室,天以此女赐给您,聘金我代偿。”就拿三十金与甲,而命女与乙为夫妇。

  按:想骗外家者,弄真成假。不欺暗室者弄假成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