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下)

  勿淫人之妻女

  【原文】:(发明)人莫爱于妻女,亦莫恶于淫其妻女;己亦莫爱于妻女,亦莫恶于淫己之妻女。恕之一字,终身可行,彼此借观,自当猛省。淫为众恶之门,古来英流才士,因此遭冥谴,犯王章,捐躯命,覆宗祧者,何可胜算?其所以看得破,忍不过者,止因爱心大浓耳!当淫心勃发时,纵律之以名教,惕之以鬼神,惧之以果报,彼但顾目前之快乐,谁知日后之苦辛。余于少年,曾犯此病,痛自刻责,唯恐世人亦或同此,故著《欲海回狂》集劝世。其中多引内典,但揭不净二字,以为宗旨。苟能谛观男女二根,极其污秽,从此竭爱水之源,断淫魔之种,纵有西施在前,视之直如疥癞弥猴,何所容其爱恋!《感应篇》云:“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夫既见以为色美,则起心私之者自多矣,然则何如见他丑恶,淫心自然不起之为愈乎!”

  【白话】:(发明)人的爱没有超过爱妻子女儿的,人的恨也没有超过恨奸淫妻子女儿的,自己的爱也没有超过爱妻子女儿的,自己的恨也没有超过恨奸淫妻子女儿的。恕这个字就是推己及人,应该终身奉行。想想自己,再想想别人,就会翻然猛省。淫是万恶之首,古来多少英雄才子,难过此关,因此到阴间受惩罚,在阳间犯国法,丢了生命,亡了国家,怎么能算得清呢!人们看得破,忍不过的原因,是爱欲太重罢了!当淫心生起来的时候,即使用名教去约束,以鬼神去警惕,说果报的可怕,都不起作用了,他只顾眼前的快乐,哪管今后的苦报。我少年时,曾经犯了这种病,后来深刻反省,痛改前非,生怕世人重蹈覆辙,就写了《欲海回狂》劝世。其中很多内容引自佛典,只是揭露不净两个字作为宗旨。如果能够仔细观察出男女尘根极其污秽,互相之间就会爱水枯竭,淫魔的种子就会铲除,即使西施出现在眼前,也视为疥癞弥猴,怎么还会生爱恋心呢?《感应篇》说:“看见美色,就起淫心,想要占有。既然认为色美,才会生淫心,想要占有,那么看见身体丑恶污秽,淫心自然就不再生起了。”

  下附征事(五条)

  丑诃美女《杂譬喻经》

  【原文】:佛世一婆罗门,生女端正,艳丽无双,乃悬金于外,募有能诃我女为丑者,当与之金。九十日内,竟无募者。引至佛所,佛便诃言:“此女甚丑,无有一好。”阿难白佛:“此女实好,何以言丑?”佛言:“人眼不视色,是为好眼,不听邪声,是为好耳,舌不贪味,是为好口,身不著细滑,是为好身,手不盗他财,是为好手。今此女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著细滑,手喜盗财,如此数者,皆不好也。”

  【白话】:佛在世时,有一个婆罗门生了一个非常端正艳丽的女儿,他就悬金奖赏能把他女儿骂为丑恶的人。九十天内,没有人敢来应试。把女子带到佛哪里,佛就诃斥说:“这个女子很丑,没有一点好的地方。”阿难说:“这个女子实在长得好,为什么说她丑呢?”佛说:“眼睛不看美色,才是好眼睛,耳朵不听邪声,才是好耳朵,舌不贪味,才是好口,身体不接触细滑,才是好身体,手不偷盗财物,才是好手。现在这个女子眼视色,耳听音,鼻嗅香,身触细滑,手喜偷盗财物,难道能说她好吗?”

  【原文】:此即贵德不贵色之意也。重在于德,则为姜嫄后妃,重在于色,则为妲己褒姒,邪正之间,兴亡立判。

  【白话】:这就是贵德不贵色的意思。重在德,就是姜嫄后妃①,重在色,就是妲己②褒似③,邪与正,立刻就分得清清楚楚。

  注:①姜嫄,史传为帝喾的正妃,在荒野里踏到巨人的足迹,怀孕生稷。《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②妲己,商纣王的宠妃,《封神演义》说她为狐狸精化身,变美女迷惑纣王,妖媚阴险,助纣为虐,使用炮烙、虿盆等酷刑,残杀了许多大臣和百姓。后被姜子牙斩首示众。

  ③褒姒,周幽王宠妃。性不喜笑,幽王为求得她一笑,在烽火台上举烽火以召诸侯,诸侯急至,并无敌情,褒姒见他们受骗而大笑。后来周幽王又几次以这种方法取得褒姒一笑。等到真的有敌情了,再举烽火,再也无人相信了。周幽王因女人而被杀,真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