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中)

  以水卖贫《贤愚因缘经》

  【原文】:阿盘提国,有一长者,赀财甚富,家有贱婢,衣不蔽形,食鲜充口,时被鞭挞,求死不得。一日持瓶,诣河取水,举声大哭。佛弟子迦旃延,怜而告曰:“汝若厌贫,何不卖之?”老婢答言:“谁买贫者?”迦旃延曰:“贫实可卖。”婢问:“卖贫若何?”曰:“汝若买贫,当一一信受吾语。可先洗瓶,以瓶水布施于僧。”婢曰:“瓶是主人之物,如何可施?”师曰:“瓶虽非汝物,瓶中之水,汝独无分耶?”婢意开悟,乃持瓶施水,师亲自受水,授以三归五戒,复教以念佛。是夜,老婢遂命终于主人室内。明日,主人见之,怒甚,投尸寒林。其神生于忉利天宫,遥见故身,遂与天中眷属,散花其上。

  【白话】:阿盘提国,有一个长者,非常富裕,家里有一个奴婢,衣不遮体,食不饱肚,经常被鞭打,活不如死。有一天,他拿着瓶子到河里去取水,放声大哭。佛陀的弟子迦旃延很怜悯他,对他说:“你如果厌恶贫苦,为什么不把它卖了呢?”老奴婢说:“谁会买贫苦?”迦旃延说:“贫苦真的可以卖。”奴婢说:“怎么卖贫呢?”迦旃延说:“你要卖贫,就应该相信我说的话。现在你可以先把瓶子洗干净,再用瓶里的水布施给僧人。”奴婢说:“瓶子是主人的,怎么能够布施?”尊者说:“瓶子虽然不是你的,但瓶子里的水你难道没有分吗?”奴婢心开意解,就拿瓶里的水来布施,尊者亲自接受,并给他举行三归五戒仪式,又教给他念佛法门。这天晚上,老婢就死在主人的房子里。第二天,主人看见了尸体,心中大怒,把尸体抛弃到偏远的树林里。奴婢的神识已经投生到忉利天宫,望见自己的尸体,就和天上的眷属,把花散在上面。

  【原文】:既知布施可以卖贫,即知礼佛可以卖贱,放生可以卖短命,参学可以卖愚痴矣。有智之人,一闻便当千悟。安在世间之逆境,不可一一卖之乎!

  【白话】:既然知道了布施可以卖贫,就要推知礼佛可以卖贱,放生可以卖短命,拜访善知识可以卖愚痴。有智慧的人,应当举一反三,一闻就能千悟。那么在世上所遇到的一切逆境,怎么就不能一一卖出呢!

  或买物而放生

  【原文】:(发明)王法之治罪人也,不能加于杀戮之外;父母之爱子女也,不能加于生全之外。可知天下之最恶者,唯杀生;而天下之最善者,唯放生矣。夫禽兽与人,形体虽异,而知觉实同。观彼被执之时,惊走哀鸣,逾垣登屋,与吾人类,当王难捕戮之时,父母彷徨莫措,妻孥投死无门,异乎不异?观彼临刑之际,割一鸡,则众鸡惊啼;屠一豕,则群豕不食,与吾人类当劫掠屠城之际,亲见父母伤残,目击妻孥支解,异乎不异?观彼宰割之候,或五脏已剖,而口犹吐气;或咽喉既断,而眼未朦胧,与吾人类临欲命终之候,痛苦欠伸,点头熟视,异乎不异?于此忍心杀之,其恨何如?于此买而放之,其感又何如?

  【白话】:(发明)国法惩罚罪人,不能超过杀戮以外;父母疼爱子女,不能超过保全生命以外。可知天下最可怕的事是杀生,天下最可喜的事是放生。禽兽和人类,体形虽然不同,但知觉实际是一样。看那些禽兽被捕捉的时候,惊走哀鸣,跳墙登屋,和我们人类被捕杀的时候,父母彷徨苦闷,不知所措,妻子走投无路,寻死无门,相同还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兽被杀害的时候,割杀一支鸡,其他的鸡就哀啼;屠宰一头猪,其他的猪就不食,和我们人类被抢劫掠夺,战火烧城的时候,眼见父母伤残,妻子解体,相同还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兽被宰割的时候,有的五脏已经剖开,但口里还在吐气,有的咽喉已经砍断,但眼睛还没有闭上,和我们人类临死断气的时候,痛苦呻吟,无法动身,心中苦楚,只能点头久视,相同还是不相同呢?因此,忍心杀生,被杀生物的仇恨是多么深啊!如果反过来买下放生,那么它们的感激之情又是多么深呢!

  【原文】:放生不可有常期,恐人因吾买放,反致购求物类也。放生不当有常所,恐人伺吾放后,旋复盗取也。放生不必拘常物,不论物命大小,悉宜救济也。

  【白话】:放生不能有规定的日期,恐怕别人因为我买物放生,就去采购捕捉生物,从中得利。放生不应当有固定的地方,恐怕别人等我放生后,就又去盗窃。放生不要拘泥于规定的生物,不论生命的大小,都应该救济。

  【原文】:吾昆放生会,唯清凉庵最善。由其创始之时,善友先捐百金,贮之典铺,每月收其息以放生。而于会期四五日前,又各分小单于与社之友,届期零星攒凑,并不独藉乎典息。此所以久行而不替也。举会之日,各诵《华严经》五卷,香烛薪水之资,三人为之均任。尤属众擎易举,他处可以为法。

  【白话】:我们这里的放生会,只有清凉庵办得最好。因为它创始的时候,善友们就先捐出百金,储蓄到典铺里,每月收取利息来放生。在放生的四五天前,又发出传单通知会友,等日期一到就把这些零星的钱集中起来,并不单单只靠利息。所以这个会办得很兴旺,久行不衰。集会那一天,每人念诵五卷《华严经》,香烛工资,三人平均分担。这正是人多力量大,抬起鼓来打,其他地方可以效法。

  下附征事(六条)

  放豚放儿《法苑珠林》

  【原文】:晋杜永平,梓潼涪人也,家巨富,有子十岁,名天保,甚爱念之。太元三年,暴亡。未几,家中母猪生五子,一最肥,将杀以馈官礼。有一比丘,忽谓杜曰:“此豚是君儿也,何相去百余日,而遂忘耶?”言讫,但闻香气累日,遂放此豚,怜而养之。

  【白话】:晋杜永平,梓潼涪江人,家中富足,有一个十岁的儿子,名叫天保,很疼爱他。太元三年,儿子突然死亡。没有多久,家中的母猪生下五条小猪,其中有一条,长得最肥,打算要杀它作官礼赠送。有一位比丘,忽然来告诉杜说:“这条猪就是您的儿子啊,为什么离开才百多天,就把他忘了呢?”说完后就不见了,只闻到他遗留下香气,几天不散。杜就放了这条小猪,可怜它而把它养起来。

  【原文】:佛言:有生之属,或多宿世父母六亲。儒者不察,以为何忍作此种想。独不念作此种想,犹且不忍,岂其杀之而食,反可忍耶!一言以蔽之,曰:弗思耳。

  【白话】:佛说:有生命的动物,有的就是自己前世的父母六亲。儒门人士不知底细,认为怎么能忍心作这种想法。他不去反省一下,作这种想法,都于心不忍,怎么还能去杀害并且吞食呢!这些人也许就是自欺欺人的一句话,说:不要去多想。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