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庚子季冬朔后一日·虞山·张尔旦(眉叔)
【原文】:昆山安士先生,所著数种书,尔但读而受其益者,诚非浅鲜矣!昔世尊为半偈故,犹舍身供养。若先生之恩,尔但则茫然不知何以报矣!汪子石心,以绘像索题,惊喜瞻礼之余,敬为四言二十韵,不足道先生之万一,惟欲推广著书之意,重为结往生净域之缘,想先生在紫金台中,当遥为一笑矣!
【白话】:昆山安士先生,写了多种书籍,读后得到利益的人,真是太多了!从前释迦牟尼世尊为了半句偈,尚且能够舍身供养。而安士先生著书利民,他的恩德如此广大,我们真是不知怎么来报答了!汪子石心,因为描摹安士先生法像,向道友索写题辞,我惊喜礼拜法像之余,敬写四言二十韵,不足以说得先生万一,只是要趁此推广先生所写的书,为后世众生结往生净土之缘,这样的想法一定会使安士先生在西方紫金台中,露出欣慰的微笑了!
【原文】:维大居士,生康熙时;辩才无碍,能以法施;笔舌并用,霆掣电驰;三教典籍,悉诵悉知;云涌其气,澜翻其词;为如来使,作大导师;嗟嗟末法,众生愚痴;苟非菩萨,孰吼同师?没归安养,我生讵迟;著述万言,启发是资;昔闻论说,今瞻逸姿;筇笠西行,飘然雪髭;我于弟子,淑则称私;稽首涕泣,名同佛持;凡我同志,敬而仰之;此虽图像,因缘在兹;彼有愿力,难可议思;绘形所现,涌莲花枝;孰能顶礼,摄受以慈;亿众咸趋,西方宝池。
【白话】:尊敬的安士大居士啊,您在康熙时出生;您的智慧博大无边啊,用甘露大法遍洒众生;笔下口中,妙语连珠,好象风驰电掣;读尽三教典籍,遍知一切妙理;胸中涌出浩然正气,笔下写出壮观篇章;您是诸佛如来的使者,能作众生的大导师;末法众生啊,愚痴难度;假如您不是菩萨化身,谁能这样作狮子吼?如今您已往生净土,我遗憾自己出生在后,不能亲近;遗留万言著述,启发我们得解脱;从前看了您的著作,今天观礼您的法像;您戴笠西行,白须飘然;我虽然没有亲闻法音,私下里早以尊您为师①;稽首礼拜,感动流泪,您的德名与佛相同;一切同道,都会万分敬仰您;眼前虽是图像,其中却有大因缘;您有大愿力,世人不可测量;目睹遗像,眼前涌出莲花;谁能顶礼,您就会以慈悲力量接引他;无量众生,得度苦海,往生西方净土。
注:①“淑则称私”,即“私淑”之意,指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说并尊之为师。
脱屣归安养,高风说至今;著书同佛偈,爱物寓婆心;
身已超尘远,情还度世深;图摹遗像在,咳唾有余音。
古吴·朱兆庚·吟白
脱落凡尘,早归净土,高风亮节,流传至今;
皇皇巨著,等同佛经,爱护众生,情意殷殷;
身在尘世,心早出世,愿力宏深,不离众生;
而今西归,遗像仍在,音容笑貌,诩诩如生。
古吴·朱兆庚·咏赞
性月妙明,人人具足;矢诚积修,憬然先觉;
一尘不染,在俗超俗;仰止居士,鹿城尊宿;
运大悲心,造无量福;前摄龙舒,后引尺木;
巍巍金台,独标高躅;普愿大千,脱离垢浊;
善果圆时,同生极乐。
元和·邱洪业(幼迟)
如来佛性,人人都有;精进修行,蓦然觉悟;
一尘不染,在世出世;敬仰居士,鹿城尊宿①;
发大悲心,造无量福;前接龙舒②;后引尺木③;
巍巍金台,独在高处;普愿大千,脱离污浊;
善果圆时,同生极乐。
注:①中天竺波罗奈国,城外有鹿野园,是佛陀最早说法的地方。佛陀成道后,即来此处说四谛之法,度娇陈如等五比丘。这里说安士先生是佛陀的使者,大士重来,入世度生。
②指宋王日休,龙舒人。端静简洁,博览经史。有一天说:“世间书不是究竟法,我当专习净土,往生西方。”从此精进念佛,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课千拜。作《龙舒净土文》劝世。临终三日前,遍告亲友,有不复见之语。至期,读书后,象平常一样礼念,忽然厉声称“阿弥陀佛”,唱言:“佛来迎我!”就站着离开人世了,人象树木一样笔挺直立。
③相传龙要凭木才能升天,即龙头上有一物名尺木,故能升天。此处有安士先生承前启后之意。
笠水·邱孙锦·画堂
三读先生书,再拜先生像;仁言利益广,道貌见庄严;
多生菩萨行,一现居士像;出入儒佛间,究竟归西方;
可怜世间人,生死苦流浪;遗书满人间,振如天鼓响;
我生恨已晚,不能亲侍候;四十鹿城道,徒切高山仰;
敬燃一瓣香,虔诚礼华藏;娑婆愿回入,度众生无量。
昆山·方步瀛·小湘
【原文】:居士是吾乡先生,高山在望敬仰止;吾乡文笔秀玉峰,近代名人接踵起;庄渠理学得真传,柏卢继之各具体;文章独数归震川,考据亭林贯经史;居士更通儒佛关,觑破性命了生死;著书二种戒杀淫,当头一喝声震耳;度此众生出迷津,后举西方路直指;一心念佛向乐邦,十万亿土近如咫;七宝池内莲花开,笑语家人佛来矣;我生已后六十年,恨不亲见如来使;究竟私淑别无他,出世因缘在乎是;居士自号曰怀西,我之怀兮在居士。
【白话】:居士是我乡先生,高山在望敬仰止;我乡文笔秀玉峰,近代名人接踵起;庄渠理学得真传,柏卢继之各具体;文章独数归震川,考据亭林贯经史;居士更通儒佛关,看破性命了生死;著书二种戒杀淫,当头一喝声震耳;度此众生出迷津,后举西方路直指;一心念佛向乐邦,十万亿土近如咫;七宝池内莲花开,笑语家人佛来了;我生已后六十年,恨不亲见如来使;究竟私淑别无他,出世因缘在于此;居士自号为“怀西”,我的“怀兮”在居士。
吴县·周孝垓(gai)·心香
现居士身,为法施者,龙舒而后,唯我先生;
彼劝净土,开化初机,以欲钩牵,令入佛智;
先生直指,三根均被,因缘譬喻,乃住其中;
汪子深心,绣像供养,为告世人,各各敬信。
方外·释祖观·觉阿
【原文】:善知识,大菩萨;冠儒巾,说佛法;扶木叉①,戒淫杀;三乘教,意深括;将身心,奉尘刹;宏持名,扬莲宗;鲁阳戈,日再中②;读公书,如见公;拜公像,道气充;前龙舒,后尺木;公中立,三鼎足;象教衰,公等作;息邪说,振颓俗;我后公,已百年;瞻遗像,抚遗编;心悲喜,涕泗涟;公怀西,我亦然;愿加被,公瓣莲。
【白话】:众生的依靠,伟大的菩萨;头戴着儒巾,宣讲着佛法;重振戒律,劝莫淫杀;三乘教意,说得深入简出;将全部身心,奉献给大千众生;宏扬念佛法门,宣传净土真谛;鲁阳挥戈,丽日当天;诵读您的书,就如见到了您;礼拜您的像,道气充满胸中;前头接龙舒,后面引尺木;您在中间,承前启后;圣教衰落,您来振作;平息邪说,扭转世风;我出生在您后,已经有百年;瞻仰您的遗像,恭读您的遗著;心中悲喜交加,眼泪涟涟;您自号为怀西,我的志向也相同;愿您端坐在西方莲台上,时时以慈力加被我!
注:①木叉指“波罗提木叉”,译为“戒律”。
②即“鲁阳挥戈”,《淮南子·览冥》:“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译文:鲁阳公与韩交战,正打得难解难分时,天已黑了,拿戈往天空一挥,太阳就又出来了。)后用作人力胜天之喻。这里指安士先生给众生带来了光明。
仁和·胡珽(ting)·挺臣
【原文】:一纸传图像,欣然见我师;后生怀景仰,素志愿西驰;阐教遗书在,故地有丰碑;焚香瞻道范,矍铄①现庞眉;丝绣久成想,真容仔细看;迷津送慈航,末劫挽狂澜;趋步摹犹易,顽廉②感独难;十年酬宿愿,作序付雕刊。
【白话】:我在于十年前,认识安士先生的玄孙,少蓉茂才,得到这个遗稿。又在汪石心那里,临摹遗像。没有多久,少蓉病故。我准备将此稿付梓,很久都不能如愿。今天才得到汪心持、沉济之,助资排印。
注:①矍铄(jueshuo)形容老年人精神好的样子。
②出自《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意思是:“所以一听到伯夷(一位高尚守节的典型。商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名伯夷、叔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登位,先生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两人曾叩马谏阻。武王灭纣后,他们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饿死。)的高尚节操,贪婪的人会变得廉洁,懦夫也会立志。”这里说虽然顽固不化的人感化很难,但一读安士先生的书也会有所醒悟。
古吴·汪凤章·心持
【原文】:果遂怀西愿,花开万劫春;垂慈拯民物,普利到天人;幻梦怜谁觉,迷途许问津;如公山海度,拟议①总涓尘②;尚友遗文在,刊行敢自怡;辨才雄不碍,潜德耀非迟;笔墨从心写,烟云向腕随;一编三复读,莲种定含滋。
【白话】:自号怀西终如愿,莲花开后万劫春;一片慈心度众生,普降甘霖到天人;人生幻梦谁能觉?走进迷途许问津;学习安公度苦海,犹豫徘徊难跨步;敬慕古德遗著在,速速助印莫停留;雄才大略无比伦,高风亮节永流芳;皇皇巨著从心写,人间烟云聚笔端;一编遗文三复读,莲花种子定在此。
注:①《易·系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意思是:“用(《易》卦爻)来比拟事物而后说,来议论它而后行动,经过比拟议论来确定事物的变化。”注:“拟议以动则盖变化之道。”本指事前的揣度议论,后称设计、筹划为拟议。
②细流和尘埃,比喻微末。这里比喻如果还在揣度犹豫的话,就永远停滞不前,迈不开脚步。
汪大绅
【原文】:悲猛极矣,如从吾佛世尊金口宣扬,而得六种为之震动。
【白话】:慈悲愿力伟大极了,说法如从释迦牟尼世尊金口而出,使得大地六种①震动。
注:①有三种六种。一、为动之六时,即佛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 。二、为动之六方,即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三、为动之六相,即动、涌、震、击、吼、爆。当地动时,我们如在小儿摇篮中,不觉篮动,惟觉舒服,故地动是表示祥瑞,而且此六种震动,只有天眼通的人才能知见,凡夫则毫不知情。
【原文】:周梦颜,一名思仁,字安士,昆山诸生也。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怀西居士。尝以众生造无量罪,唯淫杀二业,实居大半,因著戒杀淫二书。其戒杀书名《万善先知》,言多恳切深痛。每过一切神祠,必祝愿云:“唯愿尊神,发出世心,勿受血食,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中间若杀一小鱼虾,乃至家中眷属,若有一人伤蚊蚁,唯愿尊神是纠是殛,迅雷击碎,所著书板;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临河见鱼,仰面见鸟,不思救度,反萌杀机,亦同此誓;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若梦寐中,见人杀生,不能至心称佛名号,发救度心,而反欢喜赞成其事,亦同此誓。其戒淫书,名《欲海回狂》,劝诸淫者,先观胎狱,了种种苦,是为息淫原始方便;次观男女,脓血涕唾,恶露中满,犹如溷厕,粪秽所都,是为息淫对治方便;次想死人正值仰卧,寒冰彻骨,黄水流出,臭不可闻,遍体生虫,处处钻啮,皮肉渐尽,骨节纵横,乃至冢破骨出,人兽践踏,而我此身,终亦如是;次念《法华》所说因缘生相、灭相、与不生灭,是为断淫穷原方便;次观自身,在极乐世界,七宝池内莲花之中,开敷,见阿弥陀佛,坐宝莲花,及诸种种庄严瑞相,亦见自身,礼拜供养于佛,作是观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永脱淫阱,是为究竟解脱方便。又著《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乾隆四年正月,与家人诀,云将西归,家人请以香汤沐浴,却之曰:“我香汤沐浴久矣!”谈笑而逝,异香郁然满一室,年八十四。
【白话】:周梦颜,又名思仁,字安士,昆山读书人。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为怀西居士。他认为众生所造的无量罪过,淫和杀业占居了大半,因此就写了戒杀戒淫两种书。他的戒杀书叫做《万善先知》,文字恳切深痛。每当经过一切神祠,一定祝愿说:“唯愿尊神,发出世心,莫受血食,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思仁自今二十四岁,一直到寿尽,中间若杀一小鱼虾,乃至家中眷属,若有一人伤害蚊蚁,唯愿尊神及时纠正,严厉惩罚,迅雷击碎我写的书板;思仁自今二十四岁,一直到寿尽,过河见鱼,抬头见鸟,不思救度,反而萌发杀机,也同此誓;思仁自今二十四岁,一直到寿尽,若梦寐中,见人杀生,不能至心称佛名号,发救度心,反而欢喜赞成其事,也同此誓。他写的戒淫书,名叫《欲海回狂》,劝一切犯淫的人,先观想住母胎时的情状,明了种种痛苦,这是停息淫欲的原始方便;再观想男女身体,充满脓血涕唾和恶露,犹如厕所,是聚集粪秽的场所,这是停息淫欲的对治方便;再观想死人正直仰卧,寒冰透骨,黄水流出,臭不可闻,遍体生虫,处处钻啮,皮肉渐尽,骨节纵横,乃至坟破骨出,人兽践踏,而我这个身体,最后也是这样;再思考《法华经》所说因缘生相、灭相、与不生灭,这是断除淫欲的根本方便;再观想自己在极乐世界七宝池内莲花之中,莲花开放,见到阿弥陀佛,坐在宝莲花上,以及种种庄严瑞相,又看见自己,向佛礼拜供养,作这样的观想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永脱淫阱,这是究竟解脱方便。又著《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乾隆四年正月,与家人诀别,说自己就要归西了,家人请以香水沐浴,他阻止说:“我已经香水沐浴很久了!”谈笑而逝,奇异香气非常浓郁,充满了房间,时年八十四岁。
《文昌帝君阴骘文》附录如下(自帝君至上格苍穹皆帝君实事,出《文昌化书》):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天赐兴儒,补衮和衷,惇(dun)睦亲族,初闻佛理,邛(qiong)池化龙,遇佛得度,幽明交理,流矢集体,隶掌桂籍,当来证果),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忠主孝亲,敬兄信友。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报答四恩,广行三教。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矜弧恤寡,敬老怜贫。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家富提携亲戚,岁饥赈济邻朋。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奴婢待之宽恕,岂宜备责苛求。印造经文,创修寺院。舍药材以拯疾苦,施茶水以解渴烦。或买物而放生,或持斋而戒杀。举步常看虫蚁,禁火莫烧山林。点夜灯以照人行,造河船以济人渡。
勿登山而网禽鸟,勿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妻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秧于眉睫。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垂训以格人非,捐赀以成人美。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了凡四训》是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寿康宝鉴原文 印光大师增订 寿康宝鉴前言与序言 第一章 不可录重刻 第二章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三章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第四章 训饬士子戒淫文 第五章 戒淫圣训 第六章 戒
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本篇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所见到改造命运种种的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了凡四训译文 原文:了凡四训原文 原著 [明] 了凡先生 白话译者 学袁 明朝净意室主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白话文版名为《命自我立》),是袁黄先生(字坤仪,号学海,道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
保富法 保富法 聂云台 原著 王潮音 整理 编辑者:妙音居士 编者的话 序一 序二 序三 上篇 中篇 下篇 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 书后 附录一 节录云台居士卧
寿康宝鉴译文 戒淫得寿康 戒淫得吉庆 戒淫得平安 戒淫得清净 戒淫得泰祥 戒淫得光明 译者序 寿康宝鉴序(印光大师)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第一章:戒淫训文及格言 第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文昌帝君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于是训于人曰: 昔于公治
德育古鉴德育古鉴清·史洁珵(玉涵)辑原序旧序重印序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上)救济类(下)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敬圣类存心类附录:三破.七辩附录:立命说附录:净意说附录:功过格 原序
黄石公素书 原始章第一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
文昌帝君阴骘文(白话文) 文昌帝君说:我(文昌帝君)第十七世时作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从没有做过对不起群众和下属的事,时常帮助别人度过困难,接济别人一时的贫困,怜悯别人的孤儿,容忍、宽恕别人的过
居士: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法师: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
《文昌帝君阴骘文》 帝(dì) 君(jūn) 曰(yuē) : 吾(wú) 一(yī) 十(shí) 七(qī) 世(shì) 为(wèi) 士(shì) 大(dài) 夫(fu) 身(shēn
【注】:以下故事,精选自:释昌臻法师、释海山法师、释大恩法师,主编的《太上感应篇例证语译》一书。 ◎宇文英迪当初在黔江处理一桩官司。 有一个叫扶爱之的人,因他曾经揭发某漕台 (掌管水运事务)
佛教改变命运法 --《了凡四训》的启示(一) 前言 广东人常说:「一生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又有云:「落地喊三声,好丑命生成」。这些话是正确的吗? 不错,对一般凡夫来说,是正确的。佛家说因果
农历五月(九毒日) --- 摘录 ---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气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
温州周旋的父亲。生了很多儿子却家境贫寒,邻居有一个人富有而无子。邻居就盘算着让自己的妾室与周父欢好一次,希望借此给自己生个儿子。一天夜里就热情邀请周父吃饭饮酒。吃喝之间邻居就装做喝醉出去了。他
我知道,很难从自我的世界里走出来。我是希望告诉自己,放弃自私,从满足自我的私欲走出来。我有什么迷惑的吗?身体的重要与手淫的危害,都是显而易见的!适度的手淫无害健康甚至适度手淫有益健康,我需要驳
戒淫修福保命 天华出版社编著 纵观今日世界,道德沦丧,淫风狂飙,已经吹向青少年,举世同然。而今家长,多为双职,事业忙碌,虽以物质令儿女满足,殊不知乖巧的儿女已经悄然蒙受了污染。 殷切奉告
二十四孝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