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二十三讲

  现在我们很多人把齐桓公给忘了,但记住了齐桓公的一个大臣,什么人?易牙,易牙是谁,中国烹调的老祖宗。中国菜好吃啊,现在我们宣传国粹都说中国烹调艺术举世无双,烹调艺术一般都认易牙为老祖宗。这个易牙根据《管子-小称》里记载。‘夫易牙以调和事公’调和在现在多用在调和矛盾上,在古代没那么复杂,就是调和百味,就是我能把各种各样的味道调和得很美。古代又没味精,鸡精,各种鲜味是靠调和的,南方话叫吊,就是我用什么东西把味道给吊出来,高汤就是吊味啊,你鱼翅没味道,比粉丝还没味道,你得用高汤把味道给吊出来,做出来,调和是这个意思。这个易牙看样子是个御用厨师长。但这个易牙是个大大的奸臣。有一天易牙去伺候齐桓公,以调和事公嘛,一定是,大王您还有什么味道没吃过啊,小的给您整一个。齐桓公说‘惟蒸婴儿而未尝’,蒸小孩我没吃过。这易牙怎么干。于是‘蒸其首子而献之公’。回去把自己长子给蒸了,献给齐桓公。易牙就是这么一个人,就是为了讨好齐桓公啊。

  齐桓公41年,公元前的645年,齐桓公手下真正的大臣,贤明的大臣管仲病重,不久就要离开人世。齐桓公就问他,说群臣当中谁能替代您作相国。管仲老练,这种贤臣不得了啊,他怎么敢先推荐呢,肯定先去探你国君的想法,那意思是您别问我,您应该最了解臣子啊,您应该知道谁能接替我。齐桓公问,易牙如何。管仲的回答是‘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 不合人情’,不可以。就是这易牙不行的。管仲一下就看到底了,你不合人情,要么就是虚伪,要么就是疯癫,虚伪的人怎么能为相,疯子更不能为相。管仲就是这个回答。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又问另外一个人,还有个奸臣。管仲说‘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 不合人情’,也不行。他又问了一个人,竖刁如何。竖刁是什么人?他为了讨好齐桓公自己把自己给阉割了,为了表明我忠于你皇上,想让我干嘛都行,这么一个人。所以管仲说‘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 不合人情’。管仲死后齐桓公没听管仲的话,重用的恰恰是这三个小人。

  画外音:管仲十分清楚地看到这种不择手段讨好君主的人,不仅个人品行恶劣而且一定有着不可告人的卑鄙目的。这样的小人一旦执掌大权将是人民的灾难,国家的末日。但齐桓公被这三个小人讨好得非常舒服并由此失去了判断力,他不听管仲之言重用这三个小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齐桓公43年也就是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他的五个公子各率党羽争位,都想接霸主的位,冬十月七日,前面说过历史在公元前841年以后就比较能讲清楚了,我们能够努力基本上告诉大家到底哪天发生了什么,这天齐桓公去世,是死于宫廷政变。他是被前面提到的三个奸贼禁闭在寝殿里活活饿死的,那么喜欢吃的一个人最后是被饿死的,他吃了易牙的儿子,最后易牙参与把他禁闭在寝宫饿死,这是报应啊,而五个儿子没一个管老子的,各自发兵在打对方,要夺位。齐桓公的尸体就撂在那67天,尸虫都从窗户里爬出来了,下场极惨。

  画外音:齐桓公重用贤臣管仲,国家日渐昌盛富强,于是齐桓公当上了春秋五霸之首,但功成名就的齐桓公开始喜欢并重用那些不择手段讨好君主的奸佞小人,结果不仅国家分裂,自己也被活活饿死,可见重用什么人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那春秋五霸的第二个霸主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呢?

  第二个霸是宋襄公。宋襄公,公元前650-637年在位。宋国的实力实在说不上强大,拳头不大胳膊不粗,但他抵抗不了成为霸主的诱惑。齐桓公去世后这个宋襄公一心想接着齐桓公当霸主,前面讲到齐桓公有五个儿子彼此打来打去,其中有个儿子叫公子昭打不过另外四个公子投奔了宋襄公,哎,机会来了,霸主的儿子来投靠我了,当然他本身也比较仁义,因为历史人物的内心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用一种单一的情绪去判断他,在一种很复杂的心情下宋襄公收留了公子昭。公元前642年也就是齐桓公死后一年,这个宋襄公就自作主张通知各国诸侯,他要出头嘛,说大家一起把这个公子昭护送回齐国去当国君,你们各国都要派兵相助壮壮声威。大部分诸侯一听是你宋襄公,这不是嗑瓜子磕出个臭虫,充仁(人)嘛,就显你个大,没人理,只有几个比宋国还小的国家派了些兵马,宋襄公就带着这么一支小国联军杀向齐国。

  那么齐国在当时,第一齐桓公刚死,国家乱着呢,看见你宋襄公带着兵马杀过来,而且里面好像还不光是你宋国的兵马,还有好多别的兵马,也不知道你的虚实,一下就软了;第二呢,看样子公子昭这人在齐国很有口碑,大家也都同情他。所以呢,齐国的人就起来把几个奸臣杀了,把易牙给赶跑了,而就在当时的国都,今山东临淄,迎接公子昭回国,公子昭回国后当上了国君,就是齐孝公。宋襄公这一下自我膨胀的厉害,你看我国家小,齐国比我大,但你别忘了齐孝公是靠着我才当上齐国国君的,所以他自以为是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到了有足够威望来当霸主的时候了,于是他也想开会,召集诸侯把自己盟主的地位给确定下来。宋襄公即派使者先去两个大国,楚国和齐国,把会盟诸侯的事情先跟他们商量一下,先沟通沟通,取得楚国和齐国的支持。

  画外音: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要想取得霸主地位,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国力强大,宋襄公仅仅做了一件帮助齐孝公登上王位的事情就觉得自己有资格可以来争霸王之位了,那别的国家会同意吗,楚国和齐国的两位国君又会采取什么态度呢?

  楚国国君楚成王接到宋襄公送来的信,乐了,觉得太可笑,说世界上还有宋襄公这样不自量力的人,本来就不想去,但楚成王旁边有厉害的军师建议楚成王说,让我们开会咱们参加,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进军中原确定我们的霸主地位。所以楚成王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就答应,行行行,我去开会。宋襄公很高兴,你看,楚国的国君来了。宋襄公13年也就是公元前638年,到这年秋天开会的时候,楚陈蔡许曹郑六国国君来了,只有秦孝公和鲁国国君没来,秦孝公也不来。开会时宋襄公首先发言,他当主席嘛。他说,诸侯都来了,我们开会了,我是要模仿齐桓公的做法订立盟约共同辅佐王室,我们都去帮周王室周天子(他的想法还是比较纯洁的),停止相互间的战争天下和平,诸位看如何。楚成王心怀鬼胎,他接上说,哎,您说的很好,但谁是盟主霸主啊。宋襄公一听就晕了,你还不把我当霸主啊,这会是我开的呀。那也没办法,宋襄公就说,这好办,有功的论功无功的论爵。

  他话音刚落楚成王就讲了,那行啊,楚国早就称王了,我是王啊,你宋襄公是公啊,公侯伯子男嘛,王爵在上头,你比我低一等,我看我来当霸主吧。楚成王一下就坐在霸主这个位子上了。宋襄公一看这不瞎闹嘛,自己折腾了半天开会,开出了个主席来,而这主席是楚成王。宋襄公再有涵养也忍不住,拍桌子大骂说,我的公爵是周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谁不承认啊,而你这个王是你们楚国自己封的。楚国是自己封自己为王的,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根本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了,他自己叫王。说你有什么资格做盟主啊。楚成王说,嘿,你莫名其妙,你说我这个王爵是假的你把我请来干嘛,不是你请我来开会的嘛。那么宋襄公说,楚国本来是子爵啊,因为楚国是封在中国南方的,原来不是很重要,只不过是公侯伯子男里面的子爵,你今天是假王压真公。这时事情发生了,只见楚成王带来的随从开始脱衣服,袍子一脱里面全是铠甲,楚成王是想好了来的。

  画外音:宋襄公认为自己想当霸主是为了辅佐周天子平息战乱让天下太平,却不知道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争霸本身就已意味战争了,楚成王也想当霸主,但他是靠拳头来说话的,那有备而来的楚成王会怎样对待宋襄公呢?

  这个楚成王不守信用,他带来的打扮成仆人和侍者的人纷纷开始脱衣服,而里面全是铠甲,这些人露出了真面目一下冲到会场上,在场的诸侯一看楚成王是带着兵来的都逃掉了,,楚成王下令把宋襄公抓起来,然后指挥500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宋国。宋国本来想当霸主现在连自己的国君也被人抓了,而且被人押在车上,人家率着大军来攻打宋国。幸好宋国在那个时候还比较有朝气也有防备,所以楚庄王没能一下子灭掉宋国,也只能率兵撤退,但撤退时楚成王把宋襄公拖到自己的车上顺便带回楚国去了,宋襄公就被俘虏了,一直过了好几个月,在齐国和鲁国的调停和请求下,秦孝公还是念旧情的,楚王也觉得抓你这个宋襄公没什么用就给放了。从那时起宋襄公对楚国怀恨在心,但由于楚国兵强马壮,拿楚国也没什么办法,终于有一天宋襄公听说郑国实际上是积极支持楚国做霸主的,这郑国很小国力也不强,宋襄公就想拿它出出心中的怒气,我先把你郑国给灭了。

  过了不久郑国国君去拜会楚成王,宋襄公认为是个机会,在公元前的638年夏天宋襄公不顾反对出兵伐郑,你一打郑国,郑国肯定向楚国求救,那楚国肯定要救郑国了,不然自己面子没了,我还怕你宋襄公?楚成王直接发兵杀向宋国,很厉害的,他不跟你在郑国纠缠,这下宋襄公软了,这边郑国还没攻下来老巢又被楚成王攻击,所以赶紧撤军,到了一个河边扎好营盘,这时楚国的兵马也到了对岸,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就开始了。宋襄公旁边一个随从就跟宋襄公讲,楚军只不过是为了救郑国,现在我们已从郑国撤退了,咱们又打不过楚国,就别打了,跟楚国讲和吧。宋襄公不干,这人特拧。他说楚国虽然兵强马壮可他不讲仁义啊。楚国是不讲仁义,说好开会不带兵,确暗中乔装带了一帮兵。不守信用嘛。所以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可我们宋国是讲仁义的啊,不义之兵怎么能打得过仁义之师呢,所以宋襄公叫人特意做了一面大旗,上面绣着仁义两个字,就举着这个大旗准备跟楚国打。第二天早晨历史上最好笑的一幕开始了。

  画外音: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真的能打败楚军吗,历史上的宋楚之战到底发生了什么可笑的事呢,而国力弱小又始终没能真正成为霸主的宋襄公为什么能名列春秋五霸之中呢?

  楚兵开始过河,宋襄公这边在河对岸等着,宋襄公身边有个叫公孙固的,是他的一个大臣,跟他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渡到一半时我们就杀过去一定能取胜。宋襄公回头非常庄严地指着那面仁义大旗讲,人家连河还没过完你就打人家,这算什么仁义之师,我们等,等他渡完河再打,堂堂正正的。等楚军渡过河在布阵的时候,公孙固又劝宋襄公,主公啊,他河都渡过来了,现在正乱,阵脚还没稳,我们应该冲锋把他击垮。宋襄公又庄严地指着仁义大旗说,你怎么老出歪主意啊,人家阵还没布好你就去打他,你这叫仁义吗,他又不打。宋襄公的话刚说完楚军布阵好了,一路杀过来,而宋襄公的确非常勇敢,这个人很拧的,第一个带头往前冲,但这一冲冲得太快了,直接冲到楚军的阵中间去了,这个宋襄公大概平时对下属不错,所以下属拼命把他救出来,他回头还找那杆大旗,旗子也不知到哪去了,没了。

  宋国的老百姓对宋襄公骂不绝口,你导致我们宋国大败,完全可以取胜嘛。宋襄公一瘸一拐的还在那唠叨,说讲仁义的军队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这里就有个成语了,叫不擒二毛。什么叫二毛,不是两根毛,是头发已经斑白了,黑头发白头发都有,不就是二毛嘛,二毛在当时是指上了年纪的人,是我不仅不能乘人之危,还不能擒人二毛,就是说只要看到头发花白的我还不能抓他,这才叫仁义之师。所以我们知道了这位宋襄公是个唐吉柯德式的人,是个愚得可爱的人,但愚得又的确可以值得有点尊敬的人。公元前的637年受伤大败的宋襄公伤口感染,结束了他比较悲壮的一生。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讲信用讲仁义,而使这位弱小的宋襄公也名列春秋五霸的第二位。至于春秋的其他三霸,请听下讲。

  画外音:春秋五霸中除了齐桓公,宋襄公外,还有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他们都有哪些精彩的人生经历,每个人的脾气禀性又是如何?他们之所以能成为霸主的原因是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可能会忘记他们的名字,但与他们有关的成语词汇却记忆犹新,比如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甚至于我们生活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寒食节清明节的由来也与五霸中晋文公的坎坷遭遇有关,那这两个节日的由来是什么,在晋文公身上都发生了什么故事?他又是怎样最终成为一位英明威武,为民拥戴的一代霸主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