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八讲

  有关句读有太多有趣的故事,我选两个给大家讲讲。有一个穷秀才,穷得不得了。有天晚上呢,就到一个非常富有的朋友家里去,其实呢,想去打秋风,去混顿吃的喝的,因为他太穷了嘛。可富人看见秀才就烦,你老来,我也不愿意理你,也不理他。到了晚上,秀才的晚饭还没有着落呢,饿着肚子,打算再赖一会儿。这个主人赖得理他,扭头就走了。走了以后在桌子上留了一个字条,哪个字呢?“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就这么几个字一串: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一串,当然古人没有标点,他就往上一扔,他认为你秀才应该读懂了,因为这个人的意思是什么?

  这个富人的意思是什么呢?下雨天,天下雨了,留客天,下雨天难道就是留客天吗,有个问号: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就算是老天要留你,我也不留你。那么这个富人是这么点的啦,那么他理所当然的想,这秀才也应该这么点,所以富人先走,免得弄得很尴尬。我待会儿逛回来看看你还在不在,逛回来一看,秀才还在那儿等晚饭呢!还没走呢。这个富人一下晕菜,说你是读书人啊,不不认字啊,秀才说我认字,我怎么不认字?我给你留的条子你看见了吗?看见了啊。那你怎么不走?我干嘛要走,不你让我别走的吗?那说怎么回事呢?秀才是这么点的: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秀才说我怎么走,我怎么好意思走,你那么客气。这又是句读的问题。

  再举个句读的例子叫慈禧太后和书法家的故事。有一次啊,有人进贡给慈禧太后一把非常精美的扇子,按照规矩,古人没有拿白扇子晃的,白扇子很不礼貌的,一面是画,一面是字,总归要很儒雅。皇太后也很讲究,就找了一个著名的书法家,找臣子当中找一个,我给你脸对不对,我为什么不请别人写,我请你写,给书法家脸。那么这书法家,我得来写。一看太后那么精美的扇子,我给题诗一首,写了哪首诗呢,写了非常著名的王之涣的诗,什么诗啊?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好,盖上章,给太后送过去。

  慈禧一看,打开一看,缺个字,这书法家因为太托大了,著名书法家一写呢,就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给漏掉了,七个字一句的一个绝句,变成第一句是六个字了。慈禧一看,大怒啊,你是臣子,你给我太后写扇子,你还那么不认真,你找死啊,你这不欺君之罪吗?还有,慈禧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她特别怕人家觉得她没学问,你这不挤兑我连这首诗都不知道吗?来人,拖出去砍了,把这书法家给剁了,肯定要杀头的。这书法家一看脑袋要掉了,这很急,就赶紧说,太后且慢且慢,我没有写王之涣的诗啊,慈禧说你这不是王之涣的诗啊?不是不是,我想做一个创作,因为能够更好地向老佛爷汇报,向您请教,这不是王之涣的诗,是我自己根据王之涣的诗,我把它改了一改,创作成一首词,再请太后您指教,太后您英明,果然看出来了。

  这慈禧当时就被弄晕了,这什么词啊?你念来听听。这人就念了: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多好,一点毛病没有,怎么有毛病呢。那慈禧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啊,怎么杀他啊,这书法家得意洋洋地回去了。这都是句读的问题,都是告诉我们句读对于阅读古书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三字经》强调明句读,开不得玩笑。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画外音:明白了训诂和句读的重要性,孩子们开始读书了,为学者 必有初,我们现代的小学生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有语文课,有数学课,那么古代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是从什么开始学起的呢?

  那么应该从哪些书入手呢?你会训诂了,也懂得句读了,你应该读哪些书呢?《三字经》告诉我们,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学习总归有一个开始的地方,小学读完了,也就是说你那个小学,我们待会要讲小学读完了,你就可以去读四书,读四部书。首先要跟大家说明的,尽管我们今天的小学就是从古代的小学这个概念来的,的确如此,但是这里的小学和今天的小学不是一回事。古代的贵族子弟开始上学,这就叫上小学,先学什么呢?生活规范。哪些生活规范呢?

  《论语·子章》篇里面告诉诸位了:洒扫,应对,进退,先得干点家务活,扫扫地,洒洒水,做一些清洁工作;应对,要对这个来客要应付,这个很难的。应对过去很难的,称呼就很讨厌。你不能称呼说,比如我们今天见到比如我同辈的,我见到你的孩子,很多人说,哎呀,大侄子,你怎么样,很没礼貌,过去要叫世兄,我把自己降一辈,我降到和你一辈,还把你抬高一点点,叫你世兄。你说称人大侄子,人家马上觉得你这个人一点教养没有。比如称对方的女儿,称什么:令爱或者女公子,没有说你闺女怎么样了,这都是大白话。称别人的父母是令尊、令堂,要一起问,问令堂上可安,堂上好吗,那就是问,您的父母大人好不好。再称上一辈的老夫人,老太太,过去老太太是尊称,没有多少人有资格称老太太。

  这称呼很复杂的,称自己的父母,家父、家母,这都有一套规矩的。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很好的传统,不是繁文缛节,对一个人的教养是有大好处的。一般跟老人家说完话,站起来,我先走了,先倒退着或者侧着身走,侧着身可以,你不能我扭头拜拜,我就走了。这就是过去小学先要学的规矩,洒扫,应对,进退。这不仅是对生活技能和礼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养成。

  你要懂得规矩。

  八岁开始认字,要开始学写字,八岁。写字容易吗?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写字啊,今天还有多少人这么讲究啊。我教书,我经常碰到好多学生写上来的字是错别字,缺一点,少一撇,为什么?他打电脑,他已经不写字了,忘了这字怎么写,写一个大差不离就给你,更不能要求你的字写得像样的。字是有规矩的怎么写字,现在好多字有时候开玩笑,好多朋友的字,我说您的字,就像一只蚊子在墙上我过去啪一巴掌拍死,这就是你的字,就是不知道怎么长的,这个字写的。在这个学字的时候,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讲谁呢,因为马上要讲到四书了,我们就讲四书的编撰者,宋朝大儒朱熹朱老夫子的故事。

  朱熹,字元晦,号,祖籍徽州,朱熹是怎么写字的。朱熹小时候,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朱老夫子的老父亲就要求朱熹抄写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朱熹那时候还小,当然也很调皮,赶紧桃花盛开,我还在写桃,我还不如出去看桃花呢,一急,把这个桃写成了挑,就变成挑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父亲回来,一看,一检查,什么也没多说,很严肃地说了一句话,这个话我希望诸位正好在读书的朋友们都记住,一定要记住。什么话?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自不正,你的心态端正了,你的字自然就正了,你的心不正,那你的字就是歪的或就是错的。朱熹非常羞愧,赶紧自己啊就把这个桃抄了一千遍,交给父亲,请父亲原谅。这是非常有名的朱熹写桃字的故事,可见古人对写字有多么看重。古人强调一个字写得如何,一个人的字写得如何,是和这个人的修养品德密切相关的。

  画外音: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因为有了文字,才开始记载了历史。所以古人认为汉字是神圣的,而写字不仅仅是为了认识字,更是一种最人的品格和性情的熏陶和磨练。那么古人在小学时期,除了写字,还要学习什么呢?

  小学阶段,还要学习六艺:礼乐射艺书数,要学习六艺,六种技能。这六种技能,后来我们也不太讲究了,相反,在日本,把它给延续了下来。只不过日本把它转化为了八道,把礼乐射艺书数六艺在日本转化成了八道,哪八道呢?茶花书剑歌柔香。日本的这几个道,一般认为是中国六艺的某种延续和改变。所以呢,小学阶段主要要学习这些东西。

  按照中国传统教育来讲,15岁升入大学,那时候没有中学,直接小学进大学。15岁小学进大学,才开始有老师讲解四书,那么四书是哪四部书呢?《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甚至可以说,四书塑造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那么四书中的每一部书它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应该怎么去读,请大家听下一讲。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画外音:作为传统启蒙读物的《三字经》,向孩子们推荐和介绍儒家经典著作是它的一项基本任务。《论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一些言语行事,被奉为儒家经典。人们在强调《论语》的价值和和意义时,总会提到这样一句话,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论语》是怎样的一部书?是什么人最终编订完成了《论语》呢?“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究竟是怎么来的?而钱文忠教授为什么会认为这种传统的看法并不正确。且听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第九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