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三讲

  画外音:在现代中国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有的父母也都望子成龙,但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我们现代人能不能有所启迪呢?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画外音: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穿越了历史的沧桑,至今仍然在教育孩子方面起到了警示的作用。那么孩子究竟多大的时候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哪三个方面抓起,如何才能让孩子把学习变成自觉自愿的呢?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系列第三集。

  今天我接着为大家讲《三字经》,接着上面两讲,接下来的《三字经》是什么呢?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这字面意思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不学习的话,非所宜,肯定是不合适的,是不应该的。幼不学老何为,你年轻的时候不学习,小的时候不学习,老了还能干什么呢?岳飞,我们伟大的一个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岳飞曾经有一首大家都知道的一首词《满江红》,里面就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样的词句。岁月蹉跎,时间一混就混过去了,一不小心,揽镜自照,拿铜镜一看,两鬓华发早生,已经开始两鬓发白,这个时候你后悔没意思,来不及。

  在北朝的时候,中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学者叫颜之推,颜真卿的颜,这个人写了一部书叫《颜氏家训》,这书里面讲的大量的是他怎么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对当时的孩子的学习情况,教育情况,他做什么样的评论。颜之推有好几个孩子,他非常重视孩子小时候的教育,他让孩子很小就开始读书。大家知道几岁吗?3岁。颜家的孩子3岁开始读书,大家千万别忘了,古人的3岁恐怕(折合)咱们今天2岁,甚至有时候2岁都不一定到达,也就是说孩子可能路还没走稳呢,先得开始跟着他爸爸(读书)。

  孩子嘛,大家都能理解,读书觉得累,因为主要是背诵。就跟爸爸说,爸爸,难道我们非要读书吗?您看现在不有好多人也没读过什么书,也是高官厚禄,锦衣玉食,我们干什么非要读书呢?颜之推就教育他孩子,是的,确实有那么一些人,靠着祖上的福荫当了大官,过上了好日子,生活也许比你们还好,但是每到紧要关头,每到有大事的时候,这些人都是束手无策,毫无办法,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们没有读书,他们没有知识。

  那么孩子听了这个话,又去问爸爸,说爸爸,那我知道了,应该读书,但是能不能稍微晚点让我们读书,等我们再长大一点我们再读书呢?颜之推又告诉孩子,读书应该只争朝夕,应该趁小的时候记忆力好,趁小的时候吸收知识的条件更好的时候,抓紧读书,尽早去接触圣贤之书,这样对你们将来长大以后的读书,或者长大以后为国家服务,都有很大的好处。那么我们都知道,按照传统的一个教育理论,多大岁数以前是最佳的学习年龄?13岁,13岁以前念书效果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因为13岁以前的记忆力最好。

  古人非常强调记诵的功夫,孩子还小,好多道理,深奥的道理,先别跟他说,说了以后孩子也琢磨不清楚,先让他记住。读书百遍,接着什么,其义自见。你读书百遍,把书读得滚瓜烂熟了,自然会触类旁通,把好多道理自个儿就悟出来了。或者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小时候背的东西突然会在某一个人生时刻激发他的联想,他由此真正地领悟了精义。所以古人认为13岁以前是学习的黄金时候,千万不能放松。

  画外音:在现代中国社会,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有的父母也都望子成龙,但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呢?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我们现代人能不能有所启迪呢?

  我们现在父母家长都很喜欢孩子文武双全,最近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孩子当中有一个名字起得非常普遍叫“贇”,上面是文武“斌”,下面是宝贝的“贝”,这样一个字,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做孩子的名字。每年大家去看报纸,考进大学的学生名录,经常会看到这个字,这个字好多人不知道怎么念,这个字过去不怎么用的,现在用得很多。也就是说父母首先认为孩子都是宝贝,然后希望孩子文武双全,这是对的。怎么让孩子文武双全,怎么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将来具备为社会服务的技能?我们还是应该回到历史中,回到古人身上去看一看,这样肯定是没有坏处的。我们可以举一个(习)武的例子。

  岳飞小时候,他的师傅是一个武林高手,叫周侗,名字留下来了。岳飞跟他好几个朋友,岳飞是有师兄弟的,王贵、张显、汤怀,这都是他的师兄弟,跟着周侗习武,都是岁数很小的时候。这几个人刚开始差不多,岳飞和他的师兄弟基础是差不多的,但是为什么后来岳飞会脱颖而出,而他另外的师兄弟相对的默默无闻?从一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来:有一年的冬天,天特别冷,北方呼啸,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岳飞和他的师兄弟还都是孩子,当然都贪恋热被窝了,谁肯爬起来,爬起来不被冻死啊!都不愿意早晨练武。这个时候只有岳飞把热被窝掀起来,出去练武,在雪地里舞剑。他的师傅周侗就看在眼里,当时他师傅就有一段话,他认定在他的徒弟当中,岳飞将来成就最大,最有出息,这个事实当然后来就是如此。当然,岳飞后来还激励了他的师兄弟,他这些师兄弟后来也成为一些将军,都带兵打仗立有战功,但是跟岳飞都不能比。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开始打下学习的基础,形成学习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也许好多父母会讲,孩子那么小,还是让他玩一玩,让他多一点童年的乐趣,这么说对吗?没有什么错。但是这觉得不等于你就可以不抓紧孩子的学习。孔子就曾经讲过,在《论语。宪问》:爱之,能勿劳乎。什么意思啊?你爱他的话,能够让他不吃点苦吗?这是孔子的话。大家想想,对我们今天的父母,或者对我们今天的孩子有没有启发意义呢?毫无疑问是有的。

  画外音:少年是一个人学习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打下的深厚基础,会在孩子成年后充分地呈现出来。那么当孩子还年幼时,父母究竟该如何教育子女呢?

  接下来,《三字经》就用比喻来讲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讲这四句话,再次说明。接下来的《三字经》是哪四句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字面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它是成不了器的,也就是它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它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不知义,人如果不学习的话,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我在这里依然来举例子说明这个问题:还是举岳飞。

  岳飞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大将,他这个时候就有意识地去培养他的孩子岳云,也就有意识地去雕琢他,去琢磨他,希望能够把岳云培养出来,成为一代名将。他是怎么培养岳云的呢?他把年仅12岁的岳云编入军队,编到岳家军里面,而且规定岳云:一,不许穿丝绸,虽然你是大将之子,你不许穿丝绸。第二,不得进酒肉,你不许喝酒,不许(吃)肉,每天跟着骑兵一起练习骑术。

  那么有一天,岳云跟着比他大好多的那些将士在练习骑术,一不小心,在过一道沟的时候,没注意,摔下去,连人带马摔到沟里。放在今天会这么样?放在今天肯定又跑过去了岳飞,儿子,你是不是这儿摔一个疙瘩,是不是那儿骨头给摔坏了,要不这儿怎么给摔青了,岳飞没有,他巍然不动,而且不许旁边的将领去把岳云扶起来。他是怎么处置的呢?喝令旁边执行军纪的这些军官打岳云军棍。

  12岁的孩子,旁边的将领当然是劝阻了,那么小的一个孩子,他跟着骑兵来练习这些本领已经为难他的,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将军您还要打他军棍,很多人说情,可是岳飞不为所动,坚持用军棍责打了岳云。这也就是一种心态,希望孩子岳云是一块美玉,但是我要他成器,我就必须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微的部分来雕琢他,来培养他。果然岳云后来成了一代名将。

  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的《学记》。《三字经》里边好多句子是现成的,从古代的经典当中给摘出来的。玉不琢不成器就是出于《礼记》,另外一部中国儒家非常重要的典籍。那么我们也许会问,为什么用玉来做比喻呢?这里边有道理:中国是人类大概唯一一个有漫长悠久的玉文化的国家,过去的讲究是,君子每天都要佩玉的,玉无故不得离身。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一个漫长而悠久的玉文化呢?我们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叫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拿玉,美玉来体现,来展现,或者来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所以古人经常用琢玉来比喻自己完善自己的修养,他使自己的修养越来越完善,就像雕琢这个玉一样,所以《三字经》用玉不琢不成器来做比喻。

  另外一点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挂在嘴边的话:切磋,说咱俩切磋切磋,现在咱们讲的切磋切磋,基本上是电视剧里面的武打小说了,就两个武林高手碰到一起,来,咱们切磋切磋,那接下来就应该动手了。古人不是这个意思,古人的切磋切磋什么意思呢?切、磋、琢、磨,全部是古人玉器工业上的用词,这四个字,全部是动词。你采来一块玉石,外面可能还是石头,你先要把它切开,看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玉,这叫切。磋是指把玉的部分和石头的部分分离开来,把石头给磋掉,把玉给磋出来。琢就是把玉加以雕琢,让它形成一个大致的器具的样子。磨就是打磨,把这个玉器给磨光,最终形成一个作品或者一个产品。所以《诗经》里面有话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三字经》所倡导的是一种什么呢?倡导的是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这样一个过程。

  画外音:俗话说,严是爱宠是害,即使是美玉,也要下功夫雕琢。我们常常听说有的孩子天资聪明,被人们誉为神童,但是很多神童长大后,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是为什么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